文言文閱讀與理解
在現實學習生活中,相信大家一定都記得文言文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駢儷對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為了幫助更多人學習文言文,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文言文閱讀與理解,歡迎大家分享。
文言文閱讀與理解 篇1
陸機,字士衡,吳郡人也。祖遜,吳丞相。父抗,吳大司馬。機身長七尺,其聲如鐘。少有異才,文章冠世,伏膺儒術,非禮不動。年二十而吳滅,退居舊里,閉門勤學,積有十年。以孫氏在吳,而祖父世為將相,有大勛于江表,深慨孫皓舉而棄之,乃論權所以得,皓所以亡,又欲述其祖父功業,遂作《辯亡論》二篇。
至太康末,與弟云俱入洛,造太常張華。華素重其名,如舊相識,曰:“伐吳之役,利獲二俊。”張華薦之諸公。后太傅楊駿辟為祭酒。會駿誅,累遷太子洗馬、著作郎。范陽盧志于眾中問機曰:“陸遜、陸抗于君近遠?”機曰:“如君于盧毓、盧廷。”志默然。既起,云謂機曰:“殊邦遐遠,容不相悉,何至于此!”機曰:“我父祖名播四海,寧不知邪!”議者以此定二陸之優劣。
吳王晏出鎮淮南,以機為郎中令,遷尚書中郎,轉殿中郎。趙王倫輔政,引為相國參軍。豫誅賈謐功,賜爵關中侯。倫將篡位,以為中書郎。倫之誅也,齊王冏以機職在中書,九錫文及禪詔疑機與焉,遂收機等九人付廷尉。吳王晏救之,得減死徙邊,遇赦而止。
時中國多難,顧榮、戴若思等咸勸機還吳,機負其才望,而志匡世難,故不從。冏既矜功自伐,受爵不讓,機惡之,作《豪士賦》以刺焉。冏不之悟,而竟以敗。
時成都王穎推功不居,勞謙下士。機見朝廷屢有變難,謂穎必能康隆晉室,遂委身焉。穎以機參大將軍軍事,表為平原內史。
太安初,穎與河間王颙起兵討長沙王乂,假機后將軍、河北大都督,督北中郎將王粹、冠軍牽秀等諸軍二十余萬人。機以三世為將,道家所忌,又羈旅入宦,頓居群士之右,而王粹、牽秀等皆有怨心,固辭都督。穎不許。機鄉人孫惠亦勸機讓都督于粹,機曰:“將謂吾為首鼠避賊,適所以速禍也。 ”遂行。穎謂機曰:“若功成事定,當爵為郡公,位以臺司,將軍勉之矣!”機曰:“昔齊桓任夷吾以建九合之功,燕惠疑樂毅以失垂成之業,今日之事,在公不在機也。”穎左長史盧志心害機寵,言于穎曰:“陸機自比管、樂,擬君暗主,自古命將遣師,未有臣陵其君而可以濟事者也。”穎默然。
初,宦人孟玖弟超并為穎所嬖寵。超領萬人為小都督,未戰,縱兵大掠。機錄其主者。超將鐵騎百余人,直入機麾下奪之,顧謂機曰:“貉奴能作督不!”機司馬孫拯勸機殺之,機不能用。超宣言于眾曰:“陸機將反。”又還書與玖言機持兩端,軍不速決。及戰,超不受機節度,輕兵獨進而沒。玖疑機殺之,遂譖機于穎,言其有異志。穎大怒,使秀密收機。遂遇害于軍中,時年四十三。二子蔚、夏亦同被害。機既死非其罪,士卒痛之,莫不流涕。是日昏霧晝合,大風折木,平地尺雪,議者以為陸氏之冤。
機天才秀逸,辭藻宏麗,張華嘗謂之曰:“人之為文,常恨才少,而子更患其多。”弟云嘗與書曰:“君苗見兄文,輒欲燒其筆硯。”后葛洪著書,稱“機文猶玄圃之積玉,無非夜光焉,五河之吐流,泉源如一焉。其弘麗妍贍,英銳漂逸,亦一代之絕乎!”其為人所推服如此。然好游權門,與賈謐親善,以進趣獲譏。所著文章凡三百余篇,并行于世。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父祖名播四海,寧不知邪 寧:難道
B.冏既矜功自伐,受爵不讓 伐:夸耀
C.適所以速禍也 速:加快
D.機錄其主者 錄:逮捕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議者以此定二陸之優劣 趙亦盛設兵以待秦
B.輕兵獨進而沒 學而不思則罔
C.未有臣陵其君而可以濟事者也 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
D.并行于世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9.C.速:招致。
10.C.均為“他的”。A依靠;來。B表因果;表轉折。D在;對于。
文言文閱讀與理解 篇2
一、閱讀【甲】【乙】文段,回答問題。(20分)
【甲】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正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晉平公與群臣飲,飲酣,乃喟然嘆曰:“莫樂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違。”師曠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壞于壁。公曰:“太師誰撞?”師曠曰:“今者有小人言側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師曠曰:“啞!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請除之。公曰:“釋之,以為寡人戒。”
(選自《韓非子·師曠撞晉平公》)
【注釋】①師曠:名曠,字子野,是春秋后期晉國宮廷中的盲樂師。②援:執持,拿。
③衽:衣襟。④啞:表示不以為然的驚嘆聲。⑤除:除去。
參考譯文:晉平公與大臣們飲酒,喝得酣暢時,竟然嘆息道:“沒有什么事比做人君更快樂,因為他的話沒有誰敢違抗。”師曠在面前陪坐著,拿起琴就撞了過去,晉平公收起衣襟避開了,琴在墻上撞壞了。晉平公問:“太師撞誰呢?”師曠答道:“剛才有小人在大王身旁說話,所以撞他。”晉平公說:“是我說的。”師曠說:“啊!這不是統治者應說的話。”周圍的人請求殺了他,晉平公說:“放了他,把這件事作為我的警告。”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
A.齊之習辭者:熟練 B.王曰,何坐:犯罪
C.晉平公與群臣飲,飲酣:喝酒喝得痛快 D.是非君人者之言也:這
2.選出下列加點詞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項( C )(2分)
A.齊人固善盜乎 吾嘗疑乎是 B.吾欲辱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乃喟然嘆曰 屠乃奔倚其下 D.故撞之 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3.用現代漢語解釋【甲】文中劃線的句子。(2分)
答:圣人是不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討沒趣了。
4.請根據提示,將【甲】文的故事情節依次填寫出來。(4分)
楚王密謀策劃 ——楚王當堂羞辱—— 晏子巧妙回擊——楚王自取其辱
5.請你根據【乙】文內容展開想象,將晉平公躲避師曠“援琴撞之”的場面敘寫出來。(要求:續寫時要有晉平公的動作和神態描寫)(4分)
晉平公話音剛落,突然發現一張琴向自己飛來,他急忙站起來,衣襟散亂,驚慌失措地躲到一旁。琴撞到墻上,“當”的一聲摔成了幾片。他嚇出了一身冷汗,驚疑不定地望著師曠。
6.晏子和師曠都長于辭令,你更欣賞哪一個的說話藝術?為什么?。(4分)
示例一:我欣賞晏子的說話藝術,他在無法澄清“齊人坐盜”這一事實的情況下,巧有類比進行反駁,片言只語間化被動為主動,既捍衛了國家的尊嚴,又不失禮節。
示例二:我欣賞師曠的說話的藝術,他先直話曲說,巧妙地將晉平公說成是“小人”,引起晉平公的重視,再因勢利導,讓晉平公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達到勸諫的目的。
二、閱讀【甲】【乙】文段,回答問題。(19分)
【甲】……王笑曰:“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公被狐白之裘,坐堂側陛③。晏子入見,立有間。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對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嬰聞古之賢
君,飽而知人之饑,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聞命矣。”乃令出裘發粟以與饑寒者。孔子聞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節選自《晏子春秋》)
【注釋】 景公:齊國國君。霽:天放晴。陛:皇宮的臺階。
參考譯文:
景公在位時,雪下了好幾天卻不轉晴。景公穿著用狐貍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臺階上。晏子進宮謁見,站了一會兒,景公說:“奇怪了!雨雪下了好幾天,可天氣卻不寒冷。”晏子回答說:“天氣不冷嗎?”景公笑了。晏子說:“我聽說古代賢德的國君,自己吃飽且知道百姓的饑餓,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勞苦。現在你不知道。”景公說:“說得好!我聽從您的教誨了。”(他)于是發令拿出大衣和糧食給饑寒交加的'人。(命令:在路上見到的,不必問他們是哪鄉的;在里巷見到的,不必問他們是哪家的;巡視全國統計數字,不必記他們的姓名。已有職業的人發給兩個月的糧食,病困的人發給兩年的糧食。)孔子聽到后說:“晏子能闡明他的理想,景公能實行他認識到的德政。”
7.用“/”標出下面句子朗讀時應有的兩處停頓。(3分)
其 / 實 味 / 不 同
8.解釋下列加點的字。(4分)
(1)吏二縛一人詣王:捆綁 (2)晏子避席對曰:座位
(3)葉徒相似:僅僅,只 (4)公被狐白之裘:通“披”,穿
9.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
答:當他到來的時候,請允許我們綁上一個人從你面前走過。
(2)乃令出裘發粟以與饑寒者。
(他)于是發令拿出大衣和糧食賜給饑寒交迫的人。
10.“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現象說明什么?簡要回答。(4分)
答:說明環境會影響植物成長。人和植物一樣,在不同的環境中品質、道德等都有可能發生轉變。
11.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請選一人,略作評析。(4分)
答:晏子機智善辯,具有民本思想和強烈的愛國熱情。楚王具有自知之明。景公有著民本思想,從諫如流,且知錯即改。
三、閱讀【甲】【乙】文段,回答問題。(12分)
【甲】《晏子使楚》略
【乙】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飽,晏子亦不飽。使者反,言之公。公日:“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貧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過也。”使吏致千金與市租,請以奉賓客。晏子辭。三致之,終再拜而辭。(選自《晏子春秋》)
參考譯文:晏子正在吃飯,齊景公派使臣來到,(晏子)把食物分出來,給使臣吃,(結果)使臣沒吃飽,晏子也沒吃飽。使臣回去后,把(晏子貧困的情況)告訴了齊景公。齊景公驚嘆道:“唉!晏子的家真的像(你說的)這樣窮!我不了解,這是我的過錯。”(于是)派公差送去千金與稅款,請他這些供養賓客。晏子沒有接受。多次相送,最終晏子拜兩拜而推辭。
1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4分)
(1)反取病焉:辱 (2)其實味不同:它的果實;
(3)生于淮北則為枳:在 (4)使者反:同“反”,返回
1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齊人固善盜乎?
答:齊國人本來就善于偷竊嗎?
(2)景公使使者至。
齊景公派使臣來到。
14.從甲乙兩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樣的人?(4分)
答:機智、善辯、清廉、簡樸。
文言文閱讀與理解 篇3
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親授以書,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嘉佑二年,試禮部,主司歐陽修驚喜,殿試中乙科,后以書見修,修語梅圣俞曰:“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洵卒,贈光祿丞。既除喪,還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創行新法,軾上書論其不便。新政日下,軾于其間,每因法以便民,民賴以安。徙知密州。司農行手實法,不時施行者以違制論。軾謂提舉官曰:“違制之坐,若自朝廷,誰敢不從?今出于司農,是擅造律也。”提舉官驚曰:“公姑徐之。”未幾,朝廷知法害民,罷之。
元祐元年,軾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賜銀緋,遷中書舍人。三年權知禮部貢舉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巡鋪內侍每摧辱舉子且持暖昧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之四年,積以論事,為當軸者所恨。軾恐不見容,請外,拜龍圖閣學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饑疫并作。軾請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復得賜度僧牒,易米以救饑者。明年春,又減價糶常平米,多作饘粥藥劑,遣使挾醫分坊治病,活者甚眾。軾曰:“杭,水陸之會,疫死比他處常多。”乃裒羨緡得二千,復發橐中黃金五十兩,以作病坊,稍畜錢糧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舉玉局觀,復朝奉郎,軾自元祐以來,未嘗以歲課乞遷。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國元年,卒于常州。軾師父洵為文,既而得之于天。嘗自謂:“作文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于所當行,止于所不可不止。”雖嬉笑怒罵之辭,皆可書而誦之。其體渾涵光芒,雄視百代,有文章以來,蓋亦鮮矣。
(節選自《宋史蘇軾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三年/權知禮部貢舉/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巡輔內侍每摧辱舉子/且持曖昧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之/
B.三年/權知禮部貢舉/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巡輔內侍每摧辱舉子/且持曖昧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之/
C.三年/權知禮部貢舉/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巡輔內侍/每摧辱舉子/且持曖昧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之/
D.三年/權知禮部貢舉/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巡輔內侍/每摧辱舉子/且持曖昧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項事務的官員,又可特指科舉的主試官,文中指后者。
B.殿試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最高一級的考試,在殿廷舉行,由丞相主持。
C.司農是官名,又稱為大司農,主要掌管農桑、倉儲、租稅等相關事務。
D.當軸,指做官處在重要的位置,當軸者則指身居顯赫職位的當權官員。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軾自幼聰穎,深受時賢賞識。母親親自為他授課,他往往能說出要點。歐陽修十分看重他,曾對梅圣俞表示,應當避開此人讓他出人頭地。
B.蘇軾因勢利導,利用新法便民。當時王安石創行新法,他上書論其不便;新政下達,他常常設法使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寧。
C.蘇軾直面饑疫,解救受災百姓。他在任職杭州時遭遇旱災病疫,減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紓緩災情;同時又集貯錢糧、建造治病場所以防備疫病。
D.蘇軾天賦異稟,為文得心應手。他從父習文,又極具才華,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度,嬉笑怒罵之辭,皆可書而誦之,最終成為一代文宗。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又減價糶常平米,多作饘粥藥劑,遣使挾醫分坊治病,活者甚眾。
(2)其體渾涵光芒,雄視百代,有文章以來,蓋亦鮮矣。
【答案】10.A11.B12.C
13.(1)又減價出售常平米,制成許多稠粥和藥劑、派人帶著醫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2)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輝燦爛,稱雄百代,自從有文章以來,也屬少有。
【解析】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給文言文斷句時,要注意句首發語詞、句末語氣詞,要確定謂語。一般情況下,句首發語詞前、句末語氣詞后要停頓,并列成分之間也要停頓;分析謂語,謂語如果是形容詞,謂語后可停頓;如果是動詞,賓語后可以停頓;同時還要注意結構上的對稱,省略、對偶、反復等修辭;尤其要關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則”這些關鍵詞。
句子大意是:元祐三年,暫代知禮部貢舉。正逢大雪嚴寒,士子們坐在庭院中,顫抖地不能說話。蘇軾放寬他們的禁約,使他們能盡量發揮。巡視考場的宦官常侮辱應試士人,而且抓住意義曖昧的個別辭語,誣陷為罪狀,蘇軾把這些宦官都奏請驅逐。
其中,“士坐庭中”主謂賓都全,其后斷開,且“噤未能言”的主語也是“士”,承前省略,不能把“噤”斷到上句,排除BC項;“巡鋪內侍每摧辱舉子”中,主語是“巡鋪內侍”,中間不能斷開,更不能將其斷到上句,排除D項。
故選A。
【11題詳解】
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此類文化常識題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合語境的含義作答。
B項,“由丞相主持”錯。科舉史上的殿試是由武則天首創的。宋朝正式成制,金、元、明、清四代沿用。又稱御試、廷試,即指皇帝親自出題考試。因此應當是由皇帝主持。
故選B。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內容的題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據選項,在文中找到相關語句,分析選項是否概括全面,翻譯是否正確。本類題型設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錯位、語句翻譯錯誤等。做題時要回歸語境,理解翻譯選項涉及的.相關句子,然后將原文內容和選項加以對比,即能發現問題。
C項,“同時又集貯錢糧、建造治病場所以防備疫病”錯,原文是“明年春……乃裒羨緡得二千,復發橐中黃金五十兩,以作病坊,稍畜錢糧待之”。可見“同時”表述錯誤,“集貯錢糧、建造治病場所以防備疫病”應當是第二年春天的事。
故選C。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譯時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注意重點實詞、虛詞、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譯,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本題關鍵詞有:(1)減糶,減價出售;常平米,常平倉的米;分坊,到各街道;活者,救活的人。(2)渾涵,博大深沉;雄視,稱雄;鮮,少。
參考譯文:
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縣)人。蘇軾十歲時,母親程氏親自教授蘇軾讀書。聽到古今的成敗得失,常能說出其中的要害。嘉祐二年(1057),參加禮部的科舉考試,主考官歐陽修見到蘇軾的文章很驚喜,參加殿試考中了乙科,后來蘇軾攜書信拜見歐陽修,歐陽修對梅堯臣說:“我要避開他,好讓他出人頭地。”蘇洵去世后,朝廷追贈他為光祿丞。蘇軾服喪期滿,回到朝廷,任命他為判官告院,王安石創立施行新法,蘇軾上書評論新法的弊病。新的政令一天天下達,蘇軾在杭州任上總是利用新法中對百姓有利的內容造福百姓,百姓們因此生活安定。調任密州。司農下令實施新法,不按時施行的人按違反國家制度判罪。蘇軾對提舉官說:“違反制度的判罰,如果是出自朝廷,誰敢不聽從?如今命令出自司農,這是擅自制定律法。”提舉官害怕地說:“請您先不要追究這件事。”不久,朝廷知道這個法令危害百姓利益,于是下令廢除了它。
元祐元年,軾以七品官身份入朝在延和殿侍奉皇帝,就賜給他銀印紅綬,升遷為中書舍人。元祐三年,暫代知禮部貢舉。正逢大雪嚴寒,士子們坐在庭院中,顫抖地不能說話。蘇軾放寬他們的禁約,使他們能盡量發揮。巡視考場的宦官常侮辱應試士人,而且抓住意義曖昧的個別辭語,誣陷為罪狀,蘇軾把這些宦官都奏請驅逐。元佑四年,因積累了一些議論政事的話,被當權的人所恨。蘇軾怕不被他們所容忍,請求調到外地,任龍圖閣學士、杭州知州。蘇軾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饑荒和瘟疫并發。蘇軾向朝廷請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得賜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以換取米來救濟饑餓的人。第二年春天,又減價出售常平倉的米,做了很多粥和藥劑,派人帶著醫生到各街巷治病,救活的人很多。蘇軾說:“杭州是水陸交通的要地,得疫病死的人比別處常要多些。”于是收集多余的錢二千緡,又拿出自己囊中黃金五十兩,建造治病場所,漸漸積貯錢糧來防備疫病。徽宗即位,又經歷三次大赦,于是提舉玉局觀,恢復朝奉郎的官職。蘇軾從元祐以來,從未因每年考核政績請求升遷。所以官職就停留在這里。建中靖國元年,在常州去世。蘇軾師從父親蘇洵學習寫文章,從來得之于天資。(蘇軾)曾經自己說:“寫文章如同行云流水,本來就沒有一定的格式,僅是常要在該說的地方就說,該停的地方就停。”即使是嬉笑怒罵的話,都可以寫成文章誦讀。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輝燦爛,稱雄百代,自從有文章以來,也屬少有。
文言文閱讀與理解 篇4
邴原少孤,數歲時,過書舍而泣。師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傷,貧者易感。夫書者,凡得學者,有親也。一則羨其不孤,二則羨其得學,中心感傷,故泣耳。”師惻然曰:“欲書可耳!”原曰:“無錢資。”師曰:“童子茍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資也。”于是遂就書。一冬之間,誦《孝經》《論語》。
1.選出下列加粗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邴原少孤 孤:失去父親
B.一則羨其不孤 羨:羨慕
C.二則羨其得學 其:代詞,自己
D.師惻然曰惻 然:悲傷或同情的.樣子。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童子茍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寫了兩個人物,邴原和老師,請任選其中的一個人物,說說你對他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C
2.童子如果有志向(或志氣),我只相教,不祈求錢財。
3.“略”。(言之有理即可)
文言文閱讀與理解 篇5
文言文閱讀。
晉文公伐原①,與士期七日,七日而原不下,命去之。謀士②言曰:“原將下矣,師吏請待之。”公曰:“信國之寶也,得原失寶,吾不為也。”遂去之。明年復伐之,與士期必得原,然后返,原人聞之,乃下。衛人聞之,以文公之信為至矣,乃歸文公。故曰“次原得衛者”,此之謂也。文公非不欲得原也,以不信得原,勿若不得也。必誠信以得之,歸之者非獨衛也。文公可謂知求欲矣。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誰人不親非信則百事不滿也故信之為功大矣(節選自《呂氏春秋》)
注釋:①原:古國名。②士:兵士。
1.與文中“與士期七日”中“期”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造欽輒盡,期在必醉(《五柳先生傳》)
B.爺公等遇雨,皆已失期(《陳涉世家》)
C.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鄒忌諷齊王納諫》)
D.與人期行,相委而去(《陳太丘與友期》)
2.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誰人不親非信則百事不滿也故信之為功大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加粗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晉文公“攻原得衛”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D
2.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誰人不親月}信則百事不滿也/故信之為功大矣
3.七天過去了,但是原國還沒有攻下來,(晉文公)命令撤離原國。(須補充出“晉文公”,翻譯意思對,語句連貫即可)
4.請求誠信,贏得人和。(信,國之寶也;文公之信為至矣)
文言文閱讀與理解 篇6
閱讀下面文章,回答后面的問題。
童趣
沈復
①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為之怡然稱快。
③余常于土墻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見二蟲斗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1.解釋下列加粗的詞語
(1)項為之強 強:_________________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怡然: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選項中加粗的詞語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A.驅之別院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B.為人謀而不忠乎 項為之強
C.故時有物外之趣 故又名“鬼市”云
D.使之沖煙而飛鳴 而樓上人往來屑屑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語句
(1)又留蚊于素帳中。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日,見二蟲斗草間。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兒時“時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請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選文描寫了童年時期的哪三件趣事?(每件趣事用四字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通“僵”,僵硬
(2)安適、愉快的樣子
2.C
3.(1)又在白色帳子里留幾只蚊子。
(2)一天,我看見兩只蟲子在草里爭斗。
4.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
5.觀蚊成鶴,神游山林,鞭驅蛤蟆 (意思對即可)
文言文閱讀與理解 篇7
文言文閱讀。
于是見公輸盤。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輸盤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問其故。
子墨子曰:“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
楚王曰:“善哉。吾請無攻宋矣。”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粗詞的意思。
①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
②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
2.下面選項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A.此城危急存亡之秋也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
B.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
D.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雖殺臣,不能絕也
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墨子在與楚王的最后交鋒中,為什么要提及“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的情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圉”通“御”,抵擋;②入侵。
2.B.
3.我知道你用來抵御我的方法,我不說。
4.明白告訴公輸盤與楚王,宋國已做好充分準備,使公輸盤與楚王不敢輕舉妄動,迫使楚王打消攻宋的念頭。
文言文閱讀與理解 篇8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題1】解釋下列詞句中加粗的字的意思。(2分)
是知也 溫故而知新 誨女知之乎 思而不學則殆
【小題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的語句。(4分)
①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②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小題3】用文中的原句回答下列問題。(2分)
①闡述學習與思考的關系的句子是 , 。
②要求我們在學習中應有老老實實的態度的`句子是 , , 。
【小題4】 近幾年美國頒布各種法規促使國內安定和平,卻插手別國內政,制造矛盾。對此,我們可以用《論語》中的 , 來勸誡美國政府。(1分)
【小題5】請你任意寫出兩個文中所包含的成語。(1分)
答案
【小題1】(1)通智,聰明的,智慧的(注明為通假字,否則不得分)
(2) 舊的知識。 (3)教導 (4)有害。
【小題2】譯文略 (注意 三人 以為已不亦等詞的準確翻譯)
【小題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小題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題5】溫故知新 死而后已 任重道遠 擇善而從
文言文閱讀與理解 篇9
曾叔卿,建昌①南豐人,鞏②族兄也。家苦貧,即心存不欺。嘗買西江陶器,欲貿易于北方,既而不果行③。有從之轉售者,與之。既受直矣,問將何之,其人曰:“欲效君前策耳。”叔卿曰:“不可。吾聞北方新有災饉,此物必不時泄④,故不以行。余豈宜不告以誤子。”其人即取錢去。居鄉介潔⑤,非所宜受,一介⑥不取。妻子困于饑寒,而拊庇孤煢⑦,唯恐失其意。起家進士,至著作佐郎。熙寧⑧中,卒。 (節選自《宋史》)
【注釋】①建昌:郡名,今江西南昌一帶。②鞏:曾鞏,唐宋八大家之一。③不果行:沒有成行。④泄:暢銷。⑤介潔:耿介高潔。⑥介:小草,喻輕微纖細的事物。 ⑦拊庇孤煢:安撫孤獨者。拊,fǔ,同“撫”,安撫。煢,qióng,孤獨,無依靠。⑧熙寧:北宋時宋神宗趙頊的年號。
【小題1】用“/”給文中畫橫線句子劃分朗讀節奏。(只劃一處)(1分)
吾聞北方新有災饉
【小題2】解釋句中劃線詞語。(3分)
(1)既受直矣 ( )
(2)熙寧中,卒。( )
(3)余豈宜不告以誤子( )
【小題3】用自己的話說說文中畫波浪線句子的意思。(2分)
【小題4】曾叔卿為什么要告訴對方“北方新有災饉”呢?(2分)
【小題5】文段是寫曾叔卿的,為什么還要寫妻子“拊庇孤煢”?(2分)
答案
【小題1】吾聞/北方新有災饉
【小題2】(1)通“值”,價錢 (2)去世(3)你
【小題3】有人從他那里轉賣,便(將陶器)給了那人。
【小題4】因北方剛剛發生災荒,那些瓷器在北方不好賣,曾叔卿不想讓對方虧本。
【小題5】作者從側面襯托曾叔卿品德高尚、樂于助人的君子風范。
解析
【小題1】
試題分析:古文句子的朗讀節奏可粗劃可細劃,粗劃就把主謂部分劃開即可,細劃可各成分中幾層意思劃開,所謂大停頓小停頓之分。
考點:古文句子朗讀節奏劃分
點評:本題不難,句意易懂。古文句子朗讀節奏的劃分,是根據句意來判斷的,理解句意,就了解可子的結構關系,劃分節奏就是難事了,方法在分析中已經說明。
【小題2】
試題分析:這三個字詞在古文中都是多義的,比如,“卒”有“士兵”“死”“最終”多個意思。具體在句中是什么意思,要根據語境判斷。
考點:文言字詞解釋
點評:本題不難,這幾個句子句意比較淺顯,字詞義容易判斷。解釋文言字詞義,要有一點古文閱讀方面的積累大有好處,看到一個字詞,便要想到大概有哪些含義,有一個知識的基礎,這需要在平時多積累,注意記憶所學文言字詞。
【小題3】
試題分析:即指翻譯句子。“之”,代詞,他;“售”,賣;“與”,給。“與”之前省略了“把陶器”,翻譯要補充。
考點:文言句子翻譯
點評:本題不難,句子短小,易于翻譯。古文語言以精練為特點,很多的意思在文字之多,所以在翻譯時,如果影響了句子的表達,文字之外即省略的內容要適當地補充出來,但不可超越句子本身的意思隨意擴充內容。
【小題4】
試題分析:抓住后面的“余豈宜不告以誤子”這句話來理解,為了“不誤”對方,即不讓對方蒙在鼓里不知情況而受損失。
考點:句子含義理解
點評:本題有難度,文言對于學生來有文字障礙,理解問題更有難度。要找到與問題相關的句子,先弄懂文字,翻譯一下,再結合前后句子分析。
【小題5】
試題分析:“妻子”的'生活與其“主人”有關,寫此顯彼,襯托的作用很明顯。
考點:寫作手法理解
點評:本題不難,人物之間的襯托作用易于理解,題干本身也已經暗示。襯托,是描寫人物常用的方法,此方法在寫法上曲折有致,增加了文章的生動性。
文言文閱讀與理解 篇10
王梁字君嚴,漁陽要陽人也。為郡吏,太守彭寵以梁守狐奴令,與蓋延、吳漢俱將兵南及世祖于廣阿,拜偏將軍。既拔邯鄲賜爵關內侯從平河北拜野王令與河內太守寇恂南拒洛陽北守天井關朱鮪等不敢出兵世祖以為梁功及即位,議選大司空,而《赤伏符》曰“王梁主衛作玄武”,帝以野王衛之所徙,玄武水神之名,司空水土之官也,于是擢拜梁為大司空,封武強侯。建武二年,與大司馬吳漢等俱擊檀鄉,有詔軍事一屬大司馬,而梁輒發野王兵,帝以其不奉詔敕,令止在所縣,而梁復以便宜進軍。帝以梁前后違命,大怒,遣尚書宗廣持節軍中斬梁。廣不忍,乃檻車送京師。既至,赦之。月余,以為中郎將,行執金吾事。北守箕關,擊赤眉別校,降之。三年春,轉擊五校,追至信都、趙國,破之,悉平諸屯聚。冬,遣使者持節拜梁前將軍。四年春,擊肥城、文陽,拔之。進與驃騎大將軍杜茂擊佼疆、蘇茂于楚、沛間,拔大梁、嚙桑,而捕虜將軍馬武、偏將軍王霸亦分道并進,歲余悉平之。五年,從救桃城,破龐萌等,梁戰尤力,拜山陽太守,鎮撫新附,將兵如故。數月征入,代歐陽歙為河南尹。梁穿渠引穀水注洛陽城下,東寫鞏川,及渠成而水不流。七年,有司劾奏之,梁慚懼,上書乞骸骨。乃下詔曰:“梁前將兵征伐,眾人稱賢,故擢典京師。建議開渠,為人興利,旅力既愆,迄無成功,百姓怨,談者歡嘩。雖蒙寬宥,猶執謙退,‘君子成人之美’,其以梁為濟南太守。”十三年,增邑,定封阜成侯。十四年,卒官。
(節選自《后漢書王梁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既拔邯鄲∕賜爵關內侯∕從平河北∕拜野王令∕與河內太守寇恂南拒洛陽北∕守天井關∕朱鮪等不敢出兵∕世祖以梁功∕
B.既拔邯鄲∕賜爵關內侯∕從平河北∕拜野王令∕與河內太守寇恂南拒洛陽∕北守天井關∕朱鮪等不敢出兵∕世祖以為梁功∕
C.既拔邯鄲∕賜爵關內侯∕從平河北∕拜野王∕令與河內太守寇恂南拒洛陽北∕守天井關∕朱鮪等不敢出兵∕世祖以為梁功∕
D.既拔邯鄲∕賜爵關內侯∕從平河北∕拜野王∕令與河內太守寇恂南拒洛陽∕北守天井關∕朱鮪等不敢出兵∕世祖以為梁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大司馬,漢武帝罷太尉置大司馬,東漢初大司馬為三公之首,掌管軍事。
B.節,旄節,也叫符節,以竹為竿,上綴牦牛尾,古代使者出使時用作憑證。
C.乞骸骨,官吏請求退職的說法,表示請求退職的還有“移病”“致仕”“下車”等。
D.邑,舊時縣的別稱,古代帝王賜給諸侯、有功之臣的領地或食邑。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梁戰功卓著,被人稱贊。他先后守箕關,擊赤眉別校,拔肥城、文陽、大梁、嚙桑等,可謂戰無不勝,得到眾人稱贊。
B.王梁備受信賴,職位顯赫。他因戰功,先后被授予大司空、中郎將、濟南太守等職務,被賜予關內侯、阜成侯等爵位。
C.王梁行事武斷,受到懲罰。他與大司馬吳漢共同進擊檀鄉時,不聽皇帝詔命,兩次私自用兵,惹怒皇帝,險被處死。
D.王梁為民興利,深受其累。他任河南尹時,想要開渠為百姓謀利,卻沒有成功,被有關官員彈劾,于是慚愧上書請求辭職。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廣不忍,乃檻車送京師。既至,赦之。月余,以為中郎將,行執金吾事。
(2)梁穿渠引穀水注洛陽城下,東寫鞏川,及渠成而水不流。
【答案】
10.B
11.C
12.B
13.(1)宗廣不忍心,就用囚車將王梁送到京師。到京后,皇帝赦免了他。一個多月之后,又任命他為中郎將,兼攝執金吾的事務。
(2)王梁開挖水渠引穀水流到洛陽城下,向東流進鞏川,等到水渠挖好后但水沒有流通。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此題,應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結合語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在斷句時特別要注意:①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②句子結構的對稱性。③文中詞語充當的成分。④句子成分的省略。⑤敘事內容的變化等。
“野王令”是官職名,中間不應斷開,據此排除C、D兩項;“北守天井關”和“南拒洛陽”結構對稱,所以“北守天井關”中間不應斷開,據此排除A項。
故選B。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文化常識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歷法、樂律、地理、官職、科舉、姓名、宗法等。這類試題一般不考過于冷僻的內容,涉及的大多是科舉、姓名、禮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
C項,“下車”是官吏初到任,不是“請求退職”。
故選C。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題時注意對讀選項和原文,尋找時間、地點、人物、時間、手法以及重點詞句的翻譯上的錯誤。
B項,“他因戰功,先后被授予大司空、中郎將、濟南太守等職務”錯誤,從原文看,王梁被授予中郎將的原因無從得知,而被授予“濟南太守”不是因為戰功,而是王梁因修水渠不成功一事辭職,皇帝將他調任濟南太守。
故選B。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語句翻譯能力。翻譯時,首先要找出關鍵字或句式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除一些帶有比喻性的詞語然后再整體翻譯,并按現代漢語的規范,達到詞達句順,做到字字落實的同時,要重點關注得分點:
(1)以為,任命;行,兼任、兼攝。(2)穿,開挖;東寫,向東流進。“寫”通“瀉”。
參考譯文:
王梁字君嚴,是漁陽要陽人。做郡吏,太守彭寵任用王梁暫時署理狐奴縣令,與蓋延、吳漢一起率兵南下在廣阿追上世祖,被任命為偏將軍。攻克邯鄲后,賜爵位關內侯。跟從(世祖)平定河北,被任命為野王縣令,和河內太守寇恂一齊南拒洛陽,北守天井關,朱鮪等人不敢出兵,世祖把這看成王梁的功勞。等到世祖即位,商議選大司空,而《赤伏符》中說“王梁掌管衛地做玄武”,皇帝因為野王是衛國的遷徙地,玄武是水神的名字,司空是管水土的官,于是提拔授任王梁做大司空,封武強侯。建武二年,(王梁)和大司馬吳漢等一起攻打檀鄉,皇帝有詔令軍事一律歸屬大司馬,而王梁擅自發動野王的部隊,皇帝認為他不遵循詔令,命令他留在本縣,而王梁又因形勢有利而進軍。皇帝因為王梁前后兩次違抗命令,非常憤怒,派遣尚書宗廣拿符節到軍中斬殺王梁。宗廣不忍心,就用囚車將王梁送到京師。到京后,皇帝赦免了他。一個多月之后,又任命他為中郎將,兼攝執金吾的事務。在北面把守箕關,攻打赤眉別校,迫使他們投降。建武三年春,轉而攻擊五校,追到信都、趙國,打敗敵人,所有屯聚的軍隊都被平定。這年冬,皇帝派遣使者持符節任命王梁為前將軍。建武四年春,王梁攻打肥城、文陽,都攻下了。進兵與驃騎大將軍杜茂在楚、沛之間攻打佼疆、蘇茂,攻克大梁、嚙桑,而捕虜將軍馬武、偏將軍王霸也分道并進,一年多全都平定了。建武五年,跟從皇帝援救桃城,打敗龐萌等,王梁戰斗尤其有功勞,被任命為山陽太守,鎮守撫慰新歸附的人,率領軍隊一如過去。幾個月后征召入京,代替歐陽歙為河南尹。王梁開挖水渠引穀水流到洛陽城下,向東流進鞏川,等到水渠挖好后但水沒有流通。建武七年,有關官員彈劾他,王梁慚愧恐懼,上書請求告老辭官。皇帝于是下詔書說:“王梁以前率兵征伐,眾人稱贊他很賢能,所以提拔他主管京城。建議開渠,為民興利,已經用盡力量,終沒有成功,百姓埋怨,談論者喧鬧。雖然受到寬恕,還是執意謙虛退讓,‘君子成人之美’,任命王梁為濟南太守。”建武十三年,增加封邑,定封為阜成侯。十四年,去世于官任上。
文言文閱讀與理解 篇11
蘇瑰,字昌容,雍州武功人,隋尚書仆射威之曾孫。擢進士第,補恒州參軍。居母喪,哀毀加人,左庶子張大安表舉孝悌,擢豫王府錄事參軍,歷朗、歙二州刺史。時來俊臣貶同州參軍,人懼復用,多致書請瑰,瑰叱其使曰:“吾忝州牧,高下自有體,能過待小人乎?”遂不發書。俊臣未至追還,恨之。由是連外徙,不得入。久之,轉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州據都會,多名珍怪產,前長史張潛、于辯機貲取鉅萬,瑰單身薄被自將。武后鑄浮屠,立廟塔,役無虛歲。瑰諫曰:“縻損浩廣,雖不出國用,要自民產日殫。百姓不足,君孰與足?天下僧尼濫偽相半,請并寺,著僧常員數,缺則補。”后善其言。 神龍初,入為尚書右丞,封懷縣男。瑰明曉法令,多識臺省舊章,一朝格式,皆所刪正。中宗復政,鄭普思以妖幻位秘書員外監,支黨遍岐、隴間,相煽惑為亂。瑰捕系普思窮訊,普思妻以左道得幸韋后,出入禁中。有詔勿治。瑰廷爭不可,帝猶依違。司直范獻忠,瑰使按普思者,進曰:“瑰為大臣,不能前誅逆豎而報天子,罪大矣,臣請先斬瑰。”于是,仆射魏元忠頓首曰:“瑰長者,用刑不枉,普思法當死。”帝不得已,流普思于儋州,余黨論死。累拜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三品,進封許國公。時大臣初拜官,獻食天子,名曰“燒尾”,瑰獨不進。及侍宴,宗晉卿嘲之,帝默然。瑰自解于帝曰:“宰相燮和1陰陽,代天治物。今粒食踴貴,百姓不足,衛兵至三日不食,臣誠不稱職,不敢燒尾。”帝崩,遺詔皇太后臨朝,相王以太尉輔政。韋后召宰相韋安石、宗楚客洎瑰議禁中。楚客猥曰:“太后臨朝,相王有不通問之嫌,不宜輔政。”瑰正色曰:“遺制乃先帝意,安得輒改?”楚客等怒,卒削相王輔政事,瑰稱疾不朝。景云元年,卒,年七十二,謚曰文貞(博學堅貞)。
1燮和:調和
(選自《新唐書·蘇瑰傳》,有刪節)
9.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3分)
A 遂不發書 發 發送
B.俊臣未至追還,恨之 恨 怨恨
B.瑰使按普思者 按 審問
D.流普思于儋州,余黨論死 論 判處
10.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現蘇瑰“文貞”(博學堅貞)的一組是( ) (3分)
①擢進士第,補恒州參軍
②明曉法令,多識臺省舊章
③立廟塔,役無虛歲
④臣誠不稱職,不敢燒尾
⑤正色曰:“遺制乃先帝意,安得輒改?”
⑥卒削相王輔政事
A. ①③⑥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②④⑤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蘇瑰躬行孝悌之道,他的母親去世,悲傷過度,感染到他人,因此左庶子張大安上表舉薦他。
B.蘇瑰嫉惡如仇,鄭普思的黨羽遍布岐、隴,他們煽動誘騙百姓作亂。蘇瑰逮捕鄭普思,將其處以極刑。
C.蘇瑰為官清廉愛民,他嚴格要求自己,生活簡樸。他勸諫武后為民著想,希望她少建廟宇。
D.蘇瑰直言敢諫,他不按照當時的習慣給天子獻食,在宴會上自我辯解時還諷諫皇上要體恤民情。
12.將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1) 吾忝州牧,高下自有體,能過待小人乎? (2分)
(2)普思妻以左道得幸韋后,出入禁中。有詔勿治。 (3分)
(3)仆射魏元忠頓首曰:“瑰長者,用刑不枉,普思法當死。 (4分)
答案:
9.A “發”,打開
10. D (1)講的'是科試與任職,(3)講的是武后,(6)是韋后等人的行為
11. B“將其處以極刑”錯
12. ⑴不才我任職州官,高下自然遵照一定規格,怎會錯待一個小人呢?(“體”1分,“過”1分)
(2)鄭普思的妻子以鬼道為韋后所寵,能隨意出入宮中。因此中宗特下敕要蘇瑰不要再追究。(“得幸”被動1分,“有詔勿治”省略1分,句意1分)
(3)仆射魏元忠叩頭說“:蘇瑰是忠厚長者,用刑不會錯,鄭普思依法該當判處死罪。”(“頓首”1分,“瑰長者”句式1分,“當”1分,句意1分)
參考譯文
蘇瑰,字昌容,是雍州武功人,隋朝時尚書仆射蘇威的曾孫。科試得中進士,補為恒州參軍。母喪期間極度悲哀。左庶子張大安上表薦舉他孝悌,提拔為豫王府錄事參軍,歷任朗、歙二州刺史。那時,來俊臣因貪淫罪貶為同州參軍。人們擔心來俊臣會再被起用,很多人寫信給蘇瑰,蘇瑰將這些使者叱退說:“不才我任職州官,高下自然遵照一定規格,怎會錯待一個小人呢?”最終沒有打開信。來俊臣還未到達所貶州就被召回,對蘇瑰心中懷恨。因此,蘇瑰連連外徙,不得入京。很久以后,轉任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揚州地理位置很重要,且多產珠翠珍怪。前任長史張潛、于辯機都收取了好多萬,而蘇瑰只單身及簡單行裝,自我約束很嚴,武后建佛寺、立廟塔,沒一年不派勞役。蘇瑰認為:“浪費嚴重,雖然不要國庫拿錢出來,但重要的是百姓的生產日見困難。百姓不足,君王怎能富足?天下的僧人尼姑有一多半是假的。懇請合并寺廟,定出僧人尼姑的數目,缺了再補。”武后覺得他說得很好。神龍初年,入京任尚書右丞,封爵懷縣男。蘇瑰明曉法令,十分了解臺省的舊章。當時的律、令、格、式均特命他刪正。中宗復位,鄭普思以妖幻之術任秘書員外監。他的黨羽分布在岐州與隴州之間,到處煽動誘騙作亂。蘇瑰將鄭普思逮捕入獄,窮追到底。鄭普思的妻子以鬼道為韋后所寵,能隨意出入禁中。因此中宗特下敕要蘇瑰不要再追究。蘇瑰在朝廷力爭鄭普思不可赦,皇帝仍舊猶豫。司直范獻忠,蘇瑰讓他審訊鄭普思的人,進言:“蘇瑰身為大臣不能誅殺叛逆小人而報答天子,犯了大罪,請讓臣先誅殺蘇瑰。”那時,仆射魏元忠叩頭說:“蘇瑰是忠厚長者,用刑不會錯,鄭普思依法該當死罪。”皇帝不得已,將鄭普思流放到儋州,其余黨徒都處死。蘇瑰后來升任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三品,晉封爵許國公。那時,公卿大臣初次為官者,照例要獻食天子,稱之為“燒尾”,蘇瑰初任仆射,獨不進獻。到侍宴時,宗晉卿嘲諷蘇瑰,皇帝聽了默不做聲,蘇瑰對皇帝解釋說:“宰相一職,主管調和陰陽,代天治理萬物。現在糧價暴漲,百姓窮困,宿衛兵中還有三天都沒吃飯的,臣實在愚蠢不能稱職,所以不敢燒尾。”皇帝駕崩,遺詔讓皇太后臨朝,相王以太尉的身份輔政。韋后召宰相韋安石、宗楚客、及蘇瑰等人在禁中議事。宗楚客討好說:“太后臨朝,皇太后與相王有叔嫂不通問之禮,應該停止相王輔政。。”蘇瑰嚴肅地說:“遺制,是先帝的意思,怎能更改?”宗楚客等人生氣了,終于削除相王輔政的事。蘇瑰稱病不入朝。景云元年去世,享年七十二,大都督賜謚為“文貞”。
文言文閱讀與理解 篇12
普性深沉有岸谷,雖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齷齪循默,普剛毅果斷,未有其比。嘗奏薦某人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復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牘擲地,普顏色不變,跪而拾之以歸。他日補綴舊紙,復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選文寫了趙普_____________的事,表現出他是一個“____________”的人。(用原文回答)
2.解釋下面加粗的字詞。
(1)普性深沉有岸谷 岸谷:__________
(2)嘗奏薦某人為某官 嘗:____________
(3)普顏色不變 顏色:__________
(4)卒用其人 卒:___________
3.用現代漢語說說下面句子的`意思。
(1)在相位者多齷齪循默,普剛毅果斷,未有其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日補綴舊紙,復奏如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結合選文的一處細節描寫,說說趙普進諫的感人之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奏薦人才;能以天下事為己任(或答“剛毅果斷”)
2.(1)形容人嚴肅剛正;(2)曾經;(3)臉色;(4)終于
3.(1)在宰相職位上的人許多都拘謹顧小節而遇事沉默不言,趙普卻剛毅果斷,沒有誰能跟他相提并論。
(2)過了些日子趙普把這些舊奏章補綴起來,重新像當初一樣拿去上奏。
4.示例一:太祖“碎裂奏牘擲地”,已是發怒至極,但趙普不怕觸犯龍威,“顏色不變,跪而拾之以歸”,他的這種鎮定沉著令人感動。
示例二:“補綴舊紙,復奏如初”,趙普為國家“奏薦某人為某官”,不畏個人安危屢敗屢奏,這種耐心與決心、以天下事又己任的精神令人感動。
(意思對即可)
文言文閱讀與理解 篇13
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節選自《陳涉世家》)
【小題1】解釋下面劃線的字。(2分)
①會天大雨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為天下唱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2】下面句子中劃線的詞與例句中劃線的詞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例句: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A.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 B.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記》)C.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馬》)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孟子》)
【小題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2分)
等死,死國可乎?
【小題4】陳勝、吳廣為什么要詐稱公子扶蘇、項燕?(用簡潔的語言回答)(2分)
答案
【小題1】恰逢 、 首發
【小題2】C
【小題3】同樣是死,還不如為國事而死,好嗎?
【小題4】略
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文言詞匯的理解應注意:“會”在這里是“適逢、恰巧遇到”的意思,在現代漢語中是多音字,有多種含義,常用來表示會議,會計等。“唱”是個通假字,通“倡”,“倡導”的意思。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實詞的識記與理解能力。
點評:識記和理解文言實詞的含義是文言文閱讀考查的重點之一。具體要求有準確理解實詞的常用義;辨別通假字及其本字,并解釋其意思;正確理解一詞多義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含義;準確理解古今異義詞的古義等。當然理解常見文言實詞要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文”能用已學過的文言詞語的意思,聯系上下文進行理解。
【小題2】試題分析:“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中的“以”是“因為”的意思。A項中的“以”是 “比得上”的意思;B項中的“以”相當于“而”,表承接,不譯;C項中的“以”是“因為”的意思;D項中的“以”是“憑借”的意思。所以,選C項。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虛詞的理解能力。
點評:考查文言文的虛詞,一般有“之”“于”“而”“以”“其”“為”“乃”“焉”等,平時我們要結合例句進行歸類積累,熟知常見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詞不離句,理解文言虛詞也是這樣,把它放到句子里翻譯翻譯就感知出來了,這樣才不至于死記硬背。做本題的思路是:首先要理解例句中“以”的意義和用法,然后分析幾個備選項中的“以”的意思和用法,最后選出符合要求的選項。
【小題3】試題分析:翻譯時要注意關鍵字詞的理解,如:等→“同樣”的意思,不能理解為“等著”;死→“為……而死”的意思,不能理解為“死亡”;國→“國事”的意思,不能理解為“國家”。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文語句的`能力。
點評: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翻譯的標準是三個字:信、達、雅。對于學生而言,能達到前兩個標準“信”(準確無誤)和“達”(通順流暢)就很不錯了。因為中考要求文言翻譯要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對關鍵詞語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斷要求較高。
【小題4】試題分析:陳勝是一個洞察時局,敢于并善于斗爭的人。為了能有更多的人來響應起義,也為了進一步發動眾人,陳勝、吳廣采用了一些起義策略,即他們抓住了人們對“扶蘇”“項燕”的懷念及遭遇的不滿,“詐稱公子扶蘇、項燕”發動群眾起義。
考點:考查學生篩選提煉總結文中信息的能力
點評:初中階段文言文閱讀考查“篩選文中的信息”,是在讀懂文言語段的基礎上對考生的進一步深化了的分析能力的考查。一般側重于要求根據某一特定的要求到文中搜尋篩選提取信息,找出原句并學會總結和概括,學生精讀文章,初步篩選,看清方向,明確方向,仔細分辨,識別障礙。
【文言文閱讀與理解】相關文章:
《夢溪筆談》文言文閱讀理解06-14
《周公誡子》文言文閱讀理解11-11
御者之妻文言文閱讀理解01-14
鄭人逃暑文言文閱讀理解11-04
文言文行香子閱讀理解附答案11-25
口技和喬山人善琴文言文閱讀理解11-30
文言文趙威后問齊使閱讀理解的答案01-17
文言文司馬懿討曹爽閱讀理解的答案01-15
《白鷺》閱讀理解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