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文言文注釋及翻譯
包拯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清官。他應該是中國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包拯作為宋朝名臣,因其鐵面無私的正直形象被人們譽為“包青天”。下面小編為你整理的包拯文言文注釋及翻譯,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包拯原文
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也。……知天長縣。有盜割人牛舌者,主來訴。拯曰:“第歸,殺而鬻之”尋復有來告私殺牛者,拯曰:“何為割牛舌而又告之?”盜驚服。
徙知端州,遷殿中丞。端土產硯,前守緣貢率取數十倍以遺權貴。拯命制者才足貢數,歲滿不持一硯歸。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謂拯曰:“雄州新開便門,乃欲誘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嘗開門矣,刺疆事何必開便門哉?”其人遂無以對。
召權知開封府,遷右司郎中。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童稚婦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京師為之語曰:“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舊制,凡訟訴不得徑造庭下。拯開正門,使得至前陳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惡吏苛刻,務敦厚,雖甚嫉惡,而未嘗不推以忠恕也。與人不茍合,不偽辭色悅人,平居無私書,故人、親黨皆絕之。雖貴,衣服、器用、飲食如布衣時。嘗曰:“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若孫也。”
包拯譯文
包拯字希仁,是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當天長縣知縣。有個盜賊割了別人家耕牛的舌頭,牛主人來到(縣衙)告狀。包拯說:“(你)只管回家去,殺了牛賣了它。”不久又有一人來到(縣衙)告別人私自宰殺耕牛,包拯說:“(你)為什么割了別人家耕牛的舌頭,又來告他的狀?”這個盜賊感到很震驚,也很服氣。
(包拯)轉到端州當知府,升為殿中丞。端州出產硯臺,此前的知府趁著進貢大都斂取是貢數幾十倍的硯臺,來贈送給當朝權貴。包拯命令制造的硯臺僅僅滿足貢數,當政滿一年沒拿一方硯臺回家。
(包拯)出使契丹,契丹命令典客對包拯說:“(你們國家的)雄州城最近開了便門,就是想引誘我國的叛徒,以便刺探邊疆的情報吧?”包拯說:“(你們國家的)涿州城曾經也開過便門,刺探邊疆的情報為何一定要開便門呢?”那個人便無言以對了。
(包拯被朝廷)召令暫時代理開封府尹,升為右司郎中。包拯在朝廷為人剛強堅毅,貴戚宦官因此而大為收斂,聽說的人都很害怕他。人們把包拯笑比做黃河水清(一樣極難發生的事情)。小孩和婦女,也知道他的名聲,叫他“包待制”。京城里的人因此說:“(暗中行賄)疏不通關系(的人),有閻羅王和包老頭。”按舊規矩,凡是訴訟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遞交狀子)。包拯打開官署正門,使告狀的人能夠到跟前陳述是非,辦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瞞。
包拯性情嚴峻剛直,憎惡辦事小吏苛雜刻薄,務求忠誠厚道,雖然非常憎恨厭惡,但從來沒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他)跟人交往不隨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悅人,平常沒有私人信件,連朋友、親戚也斷絕往來。雖然地位
高貴,但(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飲食跟當百姓時一樣。(他)曾經說:“后代子孫當官從政,假若貪贓枉法,不得放回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聽從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孫。”
拓展:賞析
第一段
文章的開篇,作者就借助一個小故事刻畫了一個料事如神的包大人,文字簡潔,意蘊豐富。當被害人向包拯陳述冤情時,包拯說:“第歸,殺而鬻之”,“第”是“只管”的`意思,也就是說,你只管回去把它殺了賣掉。其中包含的潛臺詞是:不要有其他的顧慮。原來,在當時私自宰殺耕牛是違法的。包拯叫被害人“只管”回去,不要怕被治罪,至于案犯,自然難逃法網。可見,包拯對于將要發生的事情心中有數:既然有人存心要害你,那么他一定不會眼看著你私殺耕牛而不來告發的。果然,不出包拯所料:“尋復有來告私殺牛者”,“尋”是“不久”的意思,不久,案犯果然鉆進了包拯預設的羅網—一切都在包拯的掌握之中。,可以說,一“第”一“尋”,有力地寫出了包拯辦案的胸有成竹,足見包拯為官機智的特征。
第二段
這一段中,有兩個用得特別好的詞。一個是“率”,一個是“才”。它們既各自獨立,又互為犄角,將包拯的清正廉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貴品質刻畫得入木三分。“率”是“都”的意思,寫出了當時取數十倍以遺權貴的做法是人們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也就是說,在當時,這才是“正常”的現象。足見當時官場貪污、結黨成風的現實。而“才”字是“僅僅”的意思,強調包拯命令生產的端硯數量剛好夠上貢之數,一個不多。自己尚且一個也不要,自然更不會拿去交納權貴,結黨營私了。此句與上句兩相對照,更突出了包拯的清廉自律。
第三段
前面兩例都是直接描寫包拯的形象,而在這段話中,作者則匠心獨運,選取了兩類有代表性的人物的表現來從側面烘托他的形象。我們都知道,在歷朝歷代,貴戚和宦官都是極有權勢的人物。他們不僅可以將普通百姓的命運掌握于股掌之中,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朝廷大臣的仕途。精妙的是,作者并沒有直接寫包拯與這些人之間的激烈斗爭,而是寫了這些權貴們“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的情態。能讓這些人因畏懼而斂手,即使作者不著一字,我們也可以想見包拯與這些人之間曾有著怎樣針鋒相對的斗爭!按理說,包拯的官階并不高,在當時那個等級森嚴的社會中,他在這場對壘中是居于弱勢的,可作者偏偏用了平實的敘述語氣,可見人們恰恰認為這些人懼怕包拯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包拯的剛正不阿由此可見一斑。同時,“童稚婦女,亦知其名”,意思是說,連孩子和婦女都知道他的好名聲。“亦”字寫出了這里隱含著的一組遞進關系:連孩子和婦女都知道,更不用說其他人了。我們知道,在封建社會中,童稚婦女是根本無權參加社會事務的,連他們都知道包拯的好名聲,更寫出了包拯在百姓心目中的崇高威望。
【包拯文言文注釋及翻譯】相關文章:
愛屋及烏文言文翻譯及注釋01-22
木蘭從軍文言文翻譯及注釋01-14
李廣射虎文言文翻譯及注釋12-25
琢冰文言文翻譯及注釋06-04
蘇秦刺股文言文翻譯及注釋01-14
義鵲文言文翻譯及注釋、寓意08-04
精衛填海文言文翻譯及注釋01-17
呆若木雞文言文翻譯及注釋06-05
燒衣文言文翻譯及注釋寓意01-24
直不疑文言文翻譯及注釋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