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之魚文言文翻譯
《湖之魚》是清代文學家林紓創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以在湖邊觀察小魚爭食的情景引發對現實人生的感觸,最初群魚爭喋,繼而不食,而遠離“尋丈之外”,爭喋如故,作者由此感悟出是魚避釣者所致;進而指出“名利之藪,獨無釣乎”,告誡人們,不能為名利所惑,否則只能如“魚圖食而并吞鉤”,最終將受其害。下面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了湖之魚文言文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湖之魚》
清·林紓
林子啜茗于湖濱之肆,叢柳蔽窗,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魚百數來會其下。
戲嚼豆脯唾之,群魚爭喋。然隨喋隨逝,繼而存者,三四魚焉。再唾之,墜綴葑草之上,不食矣。始謂魚之逝者皆飽也。尋丈之外,水紋攢動,爭喋他物如故。
余方悟:釣者將下鉤,必先投食以引之。魚圖食而并吞鉤。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將有鉤矣。然則名利之藪,獨無鉤乎?不及其盛下食之時而去之,其能脫鉤而逝者幾何也。
【注釋】
林子: 林紓自稱。
啜:喝。
茗:茶。
肆:指茶館。
黯碧:黯,深黑。黯碧指深青綠色。
豆脯:豆鼓之類佐餐小食品。
喋:成群的魚兒吃東西
葑草:水生植物,一名茭白。
尋:八尺。
藪:原指水少而草木茂盛的胡澤。后比喻人或東西聚集的地方。
如:好像
會:匯聚
方:才
【譯文】
我坐在西湖邊上的茶館里喝茶,四垂的柳條遮蔽著窗口,一汪湖水,深蒼碧綠,猶如染過一般,百余條小魚正匯聚在窗下的水面。
我就試著將肉干嚼碎朝水面唾去,借以取樂。魚兒紛紛爭著搶食。然而一邊爭食一邊又游開了,一直覓食而不走的,只不過三四條而已。我便再嚼食唾下,碎肉沉入水底,粘結在茭白根上,魚也不再去食它了。我起先以為魚的離去是因為都吃飽了的緣故,可離窗口一丈左右的地方,水面泛起一圈圈漣漪,不住地晃動著,那些小魚如先前一樣,又在爭食其它東西。
我頓時想到:釣魚的人在垂下魚鉤之際,必定先以魚餌為引誘,魚兒要想吃食,便同時吞下釣鉤。時間久了,魚兒便知道,凡是有餌食的地方多半有釣鉤。然而,那名利匯聚之所,難道沒有別一種 釣鉤 么?如果不趁著他人頻頻下食的`時機而及時逃走,能夠脫鉤而遠逸他方的又能有幾個人呢。
創作背景
據《畏廬文集·西湖詩序》載:“光緒壬辰,余歸自京師,取道滬上,舟行二日至杭州,留湖上六日。”可見此文寫于光緒十八年(1892)。作者由觀看群魚之爭喋湖上、圖食吞鉤的情景,進而聯想到人世間追逐名利之徒,整日為名韁利索所羈絆,正與魚類為餌食所引誘而吞下釣鉤相類,因此創作了此文。
賞析
湖濱啜茗,柳下觀魚,本是游湖者怡然自得的一刻,作者卻借魚喻人,由自然及社會,發了一通感慨。
作者面臨碧水叢柳,見湖中小魚聚集,頓生戲魚之心,隨著作者吐出豆脯,馬上觀賞到群魚爭喋的湖景。游客喂魚以取樂,本是人之常情;群魚見餌而爭食,亦為魚之天性。作者平平敘來,筆下的魚群并無反常之舉。百數之魚,在爭搶了一陣后,存者只剩三四,甚而不再食豆脯,聽任作者唾之于“葑草之上”。文章至此,出現了波瀾,魚有點兒反常了。出于粗淺的觀察,作者起初還以常人之心度群魚之腹,認為“逝者”都吃飽了。然而,這群魚僅在“尋丈之外”,“爭喋他物如故”,筆鋒再一折,否定了作者剛才的認定,群魚并非吃飽,實為易地而食。由于疑團仍不得解,這就引發了作者的進一步思索。
經過作者的一番觀察推斷,對魚群的認識得到了深化,個中原委終被悟出:人們往往利用魚的“貪餌吞鉤”這致命弱點來使魚成美食,魚不戀食一處,正是它們保持警覺的策略。魚爭食,是為免饑;魚逝去,是為避禍。兩種行為的目的全在求生。自然界的魚在遭人類暗算的境況下,選擇了易地而食的兩全之法。作者感悟之前所表露的不解與驚奇,正是不知魚的緣故。
反顧人世間,名利正如釣餌,引誘眾人競以逐之,作者深諳“君子喻以義,小人喻于利”的儒訓,趨利舍義,必然如同愛餌銜鉤之魚,失去君子安身立命之本。作者以魚為鑒,提醒君子們早作藏身之計,以免上名利之鉤,因為“不及其盛下食之時而去之”,就難以“脫鉤而逝”了。作者雖未明說“下食”者為誰,實暗指仗勢以售其私的權貴們,已盡在不言中了。作者由知魚進而知世,巧妙地將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聯系起來,并與本人的生活體驗相合。林紓光緒八年(1882)中舉后,即不求進身之階,自覺“宦情早淡豈無因,亂世誠難貢此身”(《七十自壽詩》),斷然回絕袁世凱、段祺瑞等“下食”者的招聘,在名利面前,拒不受餌。
《湖之魚》描述湖濱觀魚一景,通過設疑與解疑,溶進作者的主觀感受,以具體可感的形象來點明道理,充滿了天趣。雖然本來一幅游湖戲魚圖,生發出對世態的聯想,很有點煞風景,但作者對社會的丑惡現象作了淡化處理,使之不致與美妙的自然景象產生太大的反差。
作者簡介
林紓(1852~1924),近代文學家、書畫家、翻譯家。原名群玉、秉輝,字琴南,號畏廬,別署冷紅生等。福建閩縣(今福州)人。光緒舉人。專治古文,后執教于京師大學堂,是清末桐城派古文家,所著古文為吳汝綸、馬其昶輩所推許。翻譯《巴黎茶花女遺事》等文學作品一百七十余種,為介紹歐美文學作出了杰出的貢獻。五四運動后則以反對文學革命而著名。工詩善畫。有《畏廬文集》《續集》《詩存》及《林譯叢書》行世。
【湖之魚文言文翻譯】相關文章:
湖之魚的文言文翻譯04-01
湖之魚文言文原文及翻譯03-17
湖之魚文言文翻譯及注釋04-07
魚樂之辯文言文翻譯03-12
《子魚論戰》文言文及翻譯03-24
《子魚論戰》的文言文翻譯04-01
《子魚論戰》文言文翻譯08-05
子魚論戰文言文翻譯03-31
文言文王元之及翻譯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