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僂者承蜩文言文翻譯
在我們平凡無奇的學(xué)生時代,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文言文吧?其實,文言文是相對現(xiàn)今新文化運動之后白話文而講的,古代并無文言文這一說法。為了幫助更多人學(xué)習(xí)文言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佝僂者承蜩文言文翻譯,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原文
仲尼適楚,出于林中,見痀僂(gōu lóu)者承蜩(tiáo,蟬),猶掇(duō,拾取)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墜,則失者錙銖(zī zhū,都是古代的極小重量單位,表示很少); 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墜,猶掇之也。吾處身也,若厥(jué,失去知覺)株拘;吾執(zhí)臂也,若槁木之枝;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側(cè),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為而不得!”孔子顧謂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僂丈人之謂乎!”
(選自《莊子·達生》)
注釋
1.痀僂:脊背向前彎曲!柏䞍E者”即駝背的人。
2.承:(用長竿)取物。
3.蜩:蟬
4.出:經(jīng)過,取道
5.道:方法
6. 錙銖:錙和銖都是古代重量單位,錙是一兩的四分之一,銖是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這里比喻極少的數(shù)量或極小的可能。
7.厥:通“橛”,斷掉的樹木。
8.株枸:斷殘的樹樁
9.凝:精力專注或注意力集中
10.吾;我
11.邪(yé):疑問語,“嗎”“呢”
12.執(zhí):舉
13.適:到……去
14.顧:回頭
15.掇:拾取
16.易:改變
譯文
孔子到楚國去,行走在一片樹林中,看見一個駝背人在捕蟬,就像拾取蟬一樣容易。 孔子(上前)問道:“您真靈巧!有什么訣竅嗎?” (駝背人)答道:“我有訣竅啊。練習(xí)了五六個月。在竿頭上疊放著兩個泥丸,這兩個泥丸不掉下來了,然后再去粘蟬,那么失手的概率就很小了;后來在竿頭上疊放三個泥丸,不掉下來了,然后再去粘蟬,失手的機會只有十分之一;再后來在竿頭上疊放五個泥丸,這五個泥丸仍不掉下來,然后再去粘蟬,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樣容易了。(粘知了時)我的身子站定在那,就像沒有知覺的斷木樁子;我舉著的手臂,就像枯樹枝;即使天地很大,萬物很多, 而(此時)(我)就只知道有蟬翼。我不回頭不側(cè)身,不因萬物而改變對蟬翼的注意,為什么得不到(蟬)呢!” 孔子回頭對弟子們說:“運用注意力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說的就是這位駝背的.老人吧!”
寓意
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我們心無旁騖的認(rèn)真做個一年半載,把別的誘惑、愛好暫時收斂和壓抑一下,養(yǎng)成不被外界打擾的習(xí)慣,專注的去做一件事,那肯定是可以取得很好的成果的。佝僂老人的體質(zhì)沒有辦法和一般人相比,但是他在捕蟬這件事情上卻遠(yuǎn)遠(yuǎn)超過了一般人的水平,主要原因就是專一和刻苦。
作者簡介
莊子(約公元前369年—約公元前286年),名周,戰(zhàn)國時期宋國蒙人。戰(zhàn)國中期思想家、哲學(xué)家、文學(xué)家,道家學(xué)派代表人物,與老子并稱“老莊”。
莊子因崇尚自由而不應(yīng)楚威王之聘,僅擔(dān)任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史稱“漆園傲吏”,被譽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內(nèi)圣外王”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yuǎn)。他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陰陽”,其“三籟”思想與《易經(jīng)》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豐富奇特,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微妙難言的哲理寫得引人入勝,被稱為“文學(xué)的哲學(xué),哲學(xué)的文學(xué)”。其作品收錄于《莊子》一書,代表作有《逍遙游》《齊物論》《養(yǎng)生主》等。
據(jù)傳莊子嘗隱居南華山,卒葬于彼,故唐玄宗天寶初,被詔封為南華真人,《莊子》一書亦因之被奉為《南華真經(jīng)》
【佝僂者承蜩文言文翻譯】相關(guān)文章:
墨翁者文言文翻譯和注釋06-04
昔人有睹雁翔者文言文翻譯賞析06-17
文言文“公輸”翻譯01-20
伯俞泣杖文言文翻譯05-31
《過秦論》文言文翻譯01-15
文言文翻譯方法01-14
文言文南轅北轍及翻譯03-17
馬說文言文翻譯08-26
琢冰文言文翻譯11-29
《秦觀勸學(xué)》文言文翻譯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