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莊王伐陳文言文翻譯
楚莊王欲伐陳,使人視之。使者曰:“陳不可伐也。”莊王曰:“何故?”對曰:“城郭高,溝洫深,蓄積多也。”寧國曰:“陳可伐也。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資料,歡迎閱讀參考。
原文
荊莊王欲伐陳①,使人視之。使者曰:“陳不可伐也。”莊王曰:“何故?”對曰:“其城郭高,溝洫②深,蓄積多也。”寧國③曰:“陳可伐也。夫陳,小國也,而蓄積多,賦斂重也,則民怨上矣。城郭高,溝洫深,則民力罷④矣。興兵伐之,陳可取也。”莊王聽之,遂取陳焉。(《呂氏春秋》)
【注】
①陳:國名。
②洫:護城河。
③寧國:楚國大臣。
④罷:通“疲”。
翻譯
楚莊王想要去討伐陳國,派人到陳國偵察。使者(回來以后)說:“陳國不能夠討伐。”楚莊王說:“什么緣故呢?”(使者)回答說:“(陳國)城墻筑得高,護城河挖得深,積蓄的財糧很多呀。”寧國說:“陳國可以討伐。陳國是個小國家,卻財糧積蓄很多,(這)是(因為)賦稅沉重,那么老百姓一定會怨恨君主!城墻筑得高,護城河挖得深,那么老百姓力氣用到衰竭了。派軍隊去討伐它,陳國是可以攻下的。”楚莊王采納了寧國的建議,于是攻下了陳國。
拓展閱讀:
閱讀導航
作者運用“目不見睫”的歷史傳說比喻詮釋了一個哲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先有自知之明,然后才有知人之智,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是一個為無數事實證明了的真理。
啟發感悟
1.同一種現象,“使者”和“寧國”卻做出了不同的判斷。這啟發我們:看問題要全面、辯證,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2.百姓安定是治國之本。
陳可伐的原因:
寧國從“城郭高,溝壑深,畜積多”的'現象,看到了陳國賦斂沉重、欺壓百姓的本質,從而得出了“陳可伐”的原因
荊莊王伐陳中使者和寧國的意見為什么會相反?
回答:因為使者只是看到了陳國看似強大的外表,而寧國則看到了陳國腐敗必亡的實質。
作者簡介
呂不韋,姜姓,呂氏,名不韋,衛國濮陽(今河南省安陽市滑縣)人。[1-3]戰國末年衛國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為秦國丞相,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孫。
早年經商于陽翟,將秦國質子異人帶回秦國,扶植其成為秦莊襄王后,被拜為相國,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帶兵攻取周國、趙國、衛國土地,分別設立三川郡、太原郡、東郡,對秦王嬴政兼并六國的事業作出重大貢獻。莊襄王去世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為相邦,尊稱“仲父”,權傾天下。受到嫪毐集團叛亂牽連,罷相歸國,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飲鴆自盡。
主持編纂《呂氏春秋》(又名《呂覽》),包含八覽、六論、十二紀,匯合了先秦諸子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史稱“雜家”。
【楚莊王伐陳文言文翻譯】相關文章:
吳剛伐月桂文言文翻譯03-31
齊人伐燕文言文翻譯01-19
齊桓公伐楚文言文翻譯04-01
武王伐紂的文言文翻譯03-30
齊欲伐魏文言文翻譯03-31
蒙驁伐魏文言文翻譯01-24
趙且伐燕文言文翻譯01-15
荊莊王欲伐陳文言文閱讀03-30
陳蕃文言文翻譯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