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斷織文言文翻譯
中國傳統民間故事,內容為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母親通過剪斷織絲來教育孟子要抓緊時間學習,幫助孟子日后成為了大學者。故事教育后人要勤奮學習。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孟母斷織文言文翻譯的內容吧!
孟母斷織文言文翻譯 篇1
孟子之少也,既學而歸,孟母方績,問曰:“學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斷其織。孟子懼而問其故。孟母曰:“子之廢學,若我斷斯織也。夫君子學以立名,問則廣知,是以居則安寧,動則遠害。今而廢之,是不免于廝役,而無以離于禍患也。何以異于織績食?中道廢而不為,寧能衣其夫子而長不乏糧食哉?女則廢其所食,男則墮于修德,不為盜竊則為虜役矣!”孟子懼,旦夕勤學不息,師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謂孟母知為人母之道矣。——選自《列女傳》
注釋:
既:已經。
2、績:把麻纖維披開再連續起來搓成線。這里指織布。
3、自若:一如既往,依然如故。
4、以:用。
5、子:古代指你。
6、斯:這。
7、知:同“智”。
8、故:原因
9、是以:即“以是”,因此。
10則:就。
11、是:此,這。
12、斯役:指服賤役的人。
13、何以:即“以何”,憑什么,疑問代詞“何”作介詞“以”的賓語而前置。
14、中道:半道。
15、寧:難道。
16、衣:穿衣,名詞作動詞。
17、夫子:丈夫和孩子。
18、墮:通惰,放松。
19、虜:奴隸。
20、旦:早晨。
21、夕:泛指晚上。
22、遂:于是
23道:法則、方法。
通假字:
1、而:通爾,你。
2、知:通智,智慧。
3、墮:通惰,放松。
孟母斷織文言文翻譯:
孟子小的時候,放學回家,他的母親正在織絲,(見他回來,)問道:“學習怎么樣了?”孟子(漫不經心地)說:“跟過去一樣。”孟母(見他無所謂的樣子,十分惱火,)用剪刀剪斷織好的布。孟子害怕極了,就問他母親這樣做的原因。
孟母說:“你荒廢學業,如同我剪斷這絲一樣。有德行的人學習是為了樹立名聲,多問才能增長知識。所以平時能安寧,做起事來就可以避免于禍害。現在荒廢了學業,就不免于做勞役,而且難于避免禍患。憑什么跟織布為生不一樣?(這和依靠織布而生存有什么不一樣的呢?)假如中途廢棄而不做,哪能使她的丈夫和兒子有衣服穿并且長期不缺乏糧食呢?女人如果荒廢了生產家里需要的生活必需品,男人放松了自己的修養和德行,那么一家人不做強盜小偷就只能做奴隸勞役了!”
孟子嚇了一跳,自此,孟子從早到晚勤奮學習不休息,把子思當做老師,終于成了天下有大學問的人。有德行的人認為孟母懂得做母親的法則。
啟示:
孟母三遷以后,雖然為兒子的成長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但孟母并沒有因此而萬事大吉。她認為,如果主觀上不勤奮努力,還是成不了才的。所以她抓緊對兒子的教育,督促他勤奮學習。她用織布來比喻學習,用斷織來比喻廢學,很有說服力。孟子對學習漫不經心,孟母采取“斷織”的措施,使孟子受到極大的刺激,從而改變“廢學”積習。孟子后來成為一個聞名天下的.大儒,同他母親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孟母斷織文言文翻譯 篇2
孟子少時,誦,其母方織。孟子輟然中止。有頃,復誦。其母知其喧也,呼而問之:“何為中止?”對曰:“有所失,復得。"其母引刀裂其織,曰:“此織斷,能復續乎?”自是之后,孟子不復喧矣。
4、有所失:忘記,記不得。
5、誦:背誦。
6、促然:突然。
7、何為:即“為何”,為什么。
8、自是:從此以后。
9、喧:遺忘。
10、有頃:過了一會。
11、何為:應按“為何”解釋,意為”為什么“。
12、方:在。
13、少:小時候。
孟母斷織文言文翻譯
孟子年少時候,有一次,他在背誦詩文,他的母親在一旁紡織。孟子(受了其中的影響)突然停了下來。過了一會兒,又開始吟誦。他的母親知道他因分心而遺忘了,叫住了他就問:“為什么要中間停頓?”孟子回答說:“忘記了,一會兒又記起來。”孟子的母親拿起刀子就割斷她的織物,說:“這個織物割斷了,能夠再次接上去嗎?”從此之后,孟子讀書專心,不再忘記了。
啟示:
這一個故事告訴我們:學習必須全神貫注,專心致志,否則將半途而廢;父母教育孩子要采取適當的方法,言傳身教事半功倍。不可用粗魯的打和罵。
文學常識: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儒家學說創始人之一,被尊稱為“亞圣”。有關孟母教子的故事流傳下來的還有“孟母三遷”。在孟母的身上集中展現了中國婦女的克勤克儉,堅守志節的高尚情操,以及在教育孩子中注重“言教”和“身教”的智慧。同時也告訴我們學習不應當因環境嘈雜而分散注意力。
【孟母斷織文言文翻譯】相關文章:
里革斷罟匡君_文言文原文賞析及翻譯08-28
文言文“公輸”翻譯01-20
伯俞泣杖文言文翻譯05-31
《過秦論》文言文翻譯01-15
文言文翻譯方法01-14
錢若賡斷鵝原文和翻譯10-06
馬說文言文翻譯08-26
琢冰文言文翻譯11-29
《秦觀勸學》文言文翻譯06-05
文言文《木蘭詩》翻譯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