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戴嵩畫牛文言文翻譯
《書戴嵩畫牛》是北宋文學家蘇軾的所作的一篇散文。用簡單的手法敘述了一件事情,并諷刺了憑空想像的外行人。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書戴嵩畫牛文言文翻譯,歡迎閱讀!
【原文】
書戴嵩畫牛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處士笑而然之。古語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
【注釋】
1、錦囊玉軸:以玉為軸,用錦囊裝起來。囊(náng):袋子。此處指畫套。
2、曝:曬
3、拊(fǔ)掌:拍手。
4、戴嵩(sōng):唐代畫家,善畫牛,有《斗牛圖》。
5、蜀中:四川。
6、杜處(chǔ)士:不詳。蘇軾有《杜處士傳》,是將眾多藥名諧音連綴而成的。處士,本指有才德而隱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過官的士人。《荀子·非十二子》:“古之所謂處士者,德盛者也。”
7、好(hào):喜歡,愛好。
8、所寶:所珍藏的。寶,珍藏。
9、數(shǔ):清點數目,計算。
10、一軸:一幅。
11、常以自隨:《東坡志林·卷九》(十二卷本)無此句。自隨,隨身攜帶。
12、耶:一作“也”。
13、牛斗(dòu):牛互相爭斗。
14、力在角(jiǎo):力量用在角上。
15、搐,抽搐,這里指用力夾或收。股,大腿。
16、掉尾:搖尾。掉,搖。《左傳·昭公十一年》:“尾大不掉。”
17、謬(miù)矣:錯了。謬,錯誤,差錯。
18、然之:認為牧童的話是對的。
19、古語有云:《東坡志林·卷九》(十二卷本)作“古語云”。
20、耕當問奴,織當問婢(bì):婢(bì):女傭人。比喻做事應該請教有經驗的人。《魏書·卷六十五·列傳第五十三》:“俗諺云:‘耕則問田奴,絹則問織婢。’”
【翻譯】
四川有個杜處士,喜愛書畫,他所珍藏的書畫有幾百種。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畫的牛,(杜處士)尤其珍愛。他用玉做了畫軸,用錦囊裝起來,經常隨身帶著。有一天,他攤開了書畫曬太陽,有個牧童看見了戴嵩畫的牛,拍手大笑著說:“這張畫是畫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氣用在角上,尾巴緊緊地夾在兩腿中間。現在這幅畫上的牛卻是翹著尾巴在斗,錯了!”杜處士笑笑,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話說:“耕種的事應該去問農民,織布的事應該去問女傭。”這個道理是不會改變的呀。
【創作背景】
此文作于熙寧元年(1068年),其時蘇軾因父喪歸蜀。一說此文創作時間不詳,可能是元祐年間蘇軾在京師任翰林學士、知制誥時所作。
【鑒賞】
書戴嵩畫牛告訴我們:要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不能憑空想像。不能迷信權威,要從客觀事實出發,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長。
此文開篇一句點明了杜處士的喜愛及書畫收藏的豐富,接著特意點出“戴嵩《牛》一軸”是杜處士特別珍愛的精品,并以“錦囊玉軸”四個字簡潔形象地寫出了這幅畫在杜處士心目中的地位。然后才轉入正題,寫杜處士晾畫時,一個牧童面對這樣一幅珍品“拊掌大笑”,并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畫的錯誤——“掉尾而斗”。以牧童特有的天真和對生活的熟悉,一方面說明錯誤的理由——“斗牛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另一方面則通過“此畫斗牛耶?”一問和“謬矣”這一肯定的結論,在嘲諷中表現了全文的主題思想,讓杜處士不得不“笑而然之”。最后引用古語“耕當問奴,織當問婢”,進一步揭示了實踐出真知的真理。全文雖然只有寥寥數語,但牧童的天真未鑿、處士的豁達沖和均躍然紙上,簡潔生動,意趣盎然。
思想上,此文通過一個牧童指出大畫家戴嵩畫牛的錯誤之處,清楚地說明了實踐出真知的真理,深入淺出,耐人尋味;同時運用了寓言的手法,在一個看似平常的故事當中,寄寓了“實踐出真知”的真理,發人深思。
藝術上,此文有以下特點:
首先,此文敘述故事簡煉生動。全文用字不多,卻能扣人心扉。先寫杜處士所藏“戴嵩《牛》一軸”,百里挑一,裱裝精美,隨身攜帶,愛不忍釋,從而把戴嵩之畫抬得很高,然而抬得高就摔得重;接著寫對牛十分熟悉的牧童一眼看出了名畫的瑕疵,指出它的失真謬誤處,名畫的價值也就一落千丈,頓失光彩。前后對照,大相徑庭,使人心為之動,頓感可嘆、可笑、可惜。
其次,此文用人物的語言情態表現人物的形象。牧童看見這軸畫牛的名畫,不假思索,順口發問:“此畫斗牛耶?”通過發問指出此畫是“斗牛圖”。由于牧童熟悉牛的習性,了解“斗牛”時牛尾所在的位置,于是接著說:“牛斗,力在角,尾搐之兩股間。”而畫中的“斗牛”則不然,與“斗牛”的常態不合,違背生活現實。牧童因而一語破的,明確指出:“今乃掉尾而斗,謬矣!”這是內行話,是其它行業的人所講不出來的。在“知牛”這一點上,高于畫家的牧童形象就躍然紙上了。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語言,用人物自己的語言來表現人物的形象是小說文體慣用的手法,此文能夠運用這種手法,初步顯示出小說的雛型,可以說是小說的萌芽,把這類小文看作是古代的“微型小說”也許無所不可。“情態”也是如此通過人物情態的描寫,自然可以表現人物的形象,例如文中牧童“撫掌大笑”和“處士笑而然之”兩種笑態,所表現的內容即有所不同:前句“撫掌大笑”是牧童恥笑畫家的失真,喜笑自己能夠指出其謬,洋洋得意;而后句杜處士的“笑”則笑得很勉強,自己珍愛的名畫被牧童指出謬誤,而牧童的話又是對的,無法駁倒,杜處士只好以“笑”表示贊同了。
最后,此文引用了古語“耕當向奴,織當間婢”,引用得恰到好處,在文中起到很大的作用:第一,點題。“耕當問奴,織當問婢”是為了說明“畫牛當問牧童”,充分肯定了牧童熟悉生活,對名畫批評得當。作者運用“引用”法,在篇末點題,不但突出主題,而且使主題得以升華,帶有普遍意義。第二,結尾。引用古語結尾,留有余味,發人聯想。第三,精警。此文所引用的古語,一共兩句八字精煉深刻可以說是優美的“警句”,比用作者自己的話來敘述要精煉生動得多,從而節省了文字,效果也好得多。
【名家點評】
中國蘇軾研究學會常務理事朱靖華:蘇軾在《戴嵩畫牛》中,批評戴嵩畫牛圖的失真,是由于畫家“觀物不審”的結果。一個藝術家,即使象(像)戴嵩這樣有修養的畫牛大家,如果對某個生活細節觀察得不夠準確,也會形成笑柄,甚至竟被一個牧童所恥笑。蘇軾引述古語“耕當問奴,織當問婢”的話,即主張向有實踐經驗的勞動人民學習,這表現了他進步的藝術觀。(《蘇東坡寓言評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長高克勤:本文通過記敘一位牧童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牛失誤一事,生動地說明在生活中的某一方面最有發言權的人是最富實踐經驗的人,提倡不恥下問的作風。文章不足百字,先寫杜處士對所藏戴嵩《牛》畫的喜愛,接著寫牧童對此畫失誤的批評,最后引用兩句古語作結,點出寫作的主旨。全文有敘有議,描寫生動,要言不煩,點到即止。(《北宋散文》)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累除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穎州等。元豐三年(1080年),以謗新法貶謫黃州,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還。卒于常州,追謚文忠。有《東坡七7集》和《東坡詞》等。
《書戴嵩畫牛》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借助注音及注釋讀準字音,讀通文意。寫好“曝”一個生字。
2.能抓住描寫人物形象的詞句,想象故事細節,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故事。
3.對題跋有初步了解,并激發對題跋藝術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借助語言文字,展開想象,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課前準備:
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詩詞導入,理解“書”
師:古詩詞是中華民族
文學藝術寶庫中一顆歲餐的明珠,咱們呢學過很多古詩詞。你能根據以下圖片說出相對應的圖片嗎
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
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賀知章《回鄉偶書》
看詩題,發現共同點。
書“寫,寫在,書寫”
我們今天來學習一篇蘇軾的題目也帶“書”的文章。
出示課題,師生板書課題《書戴嵩畫牛》,齊讀。
2.解課題
(1)師:咱們知道書是“寫,寫在”的意思,那戴嵩是誰?
生根據預習說,了解戴嵩。
(2)欣賞戴嵩的《牛》。
了解“題跋”。
(3)由此推測課題中的“牛”指的是《牛》圖。
(4)誰能夠完整地說說題目的意思?
寫在戴嵩畫的《斗牛圖》上的文字(這種文字可不簡單,因為它是一種藝術)
(5)讓我們帶著對題目的理解再次齊讀課題。
二、初讀古文
(一)讀準字音
過渡:昨天讓同學們回家預習課文,現在來檢驗以下孩子們讀得情況,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請兩個孩子來讀。大家認真聽,看是否有讀準字音。
1.師指名一男生和一女生讀。
2.指名點評。
3.師出示幾個易錯字讀音。
處士(chǔ)
好書畫(hào)
以百數(shǔ)
曝(pù)書畫
指導寫“曝”字。
4.生再次齊讀文言文,這次可要把讀音讀準咯。
(二)讀出節奏
1.過渡:同學們這一遍把字音都讀準了,真了不起!讀好文言文,光能讀準字音是不夠的,還要怎樣讀?
2.生:讀出節奏,讀出情感。
3.師出示正確的節奏,生對照劃好節奏,自由練讀。全班齊讀文言文,讀好節奏。
三、理解文意
1.過渡:這《書戴嵩畫牛》呀是被同學們讀得越來越有味兒了,可課文究竟講了什么內容呢?
2.昨天布置的預習作業,讓同學們借助注釋理解文言意思,有沒有不理解的字詞?我們一起來交流學習。
3.過渡:解決了不懂得字詞,相信理解整篇文言的意思一定難不倒你們。指名說整篇文言的`意思。
四、感悟形象,想象故事
1.過渡:看來同學們已經讀懂了這個故事。請問課文講了誰和誰之間的故事呀?(杜處士和牧童)它們對戴嵩的《牛》各有什么表現?默讀文言,用——畫出描寫杜處士表現的句子;用~~畫出描寫牧童表現的句子。
2.指名交流反饋。
杜處士
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
(1)學生讀句子并反饋杜處士對《斗牛圖》的態度:尤所愛(非常喜歡)
(2)“尤所愛”
具體有什么表現?(錦囊玉軸,常以自隨)
(3)請同學們展開想象,杜處士“尤所愛”還有可能有什么表現?(怎樣愛惜、遇到朋友怎樣夸贊)
(4)體會心情(激動、開心)指導朗讀(男女生賽讀)
小牧童
有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
學生讀句子并反饋態度:非常可笑、可笑之極(拊掌大笑)
牧童拊掌大笑是什么樣子的?請學生演一演,其他同學仔細看。
(3)請同學一起演牧童“拊掌大笑”
(4)師:牧童為什么“拊掌大笑”?
生:因為兩牛相斗的時候力量在角上,尾巴抽縮在兩條大腿之間,現在畫上牛的尾巴是擺動起來的,畫錯了呀。
師:他是怎么知道的?
體會牧童人物形象。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牧童?(善于觀察、實事求是)
3.面對牧童的質疑,杜處士有什么反應?處士笑而然之(杜處士笑著認為牧童說得對)
4.此時杜處士心里會想些什么?會說些什么?會做些什么?請同學們展開想象。
5.體會杜處士人物形象。(樂于接受正確意見)
6.面對杜處士和牧童的不同表現,故事最后,作者蘇軾引用了一句古語發表自己的觀點:耕當問奴,織當問婢
(1)誰來說說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2)那畫牛當問();()當問()
師小結:看來做事應當多向行家里手請教。
7.讓我們帶著對人物的理解再次齊讀課文。
五、練習講故事
同學們剛才通過展開想象,讓《書戴嵩畫牛》的故事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有趣了呢!接下來我們就要來講講這個故事。
回顧以前學習過的講故事的好方法?(變換角色、展開想象、借助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追問學生可以選哪些角色?
選定一個角色,結合同學們剛才的想象把《書戴嵩畫牛》的故事講完整。
3.指名上臺講故事。
4.師生點評(你真是一個德才兼備的杜處士,你真是一個機制可愛的牧童)。
六、總結學法,拓展題跋
1.總結學法
同學們,本節課我們通過借助注釋、發揮想象,學習了蘇軾寫的《書戴嵩畫牛》這篇題跋,感受了這個故事的生動有趣。
2.拓展學習《書黃筌畫雀》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蘇軾雖然因寫詞而著名,但是他更加喜歡寫題跋,他寫的題跋是他的詞的一倍多。老師今天帶來了蘇軾的另外一篇題跋《書黃筌畫雀》。請同學們利用這節課所學的方法學習題跋《書黃筌畫雀》。
要求:借助注釋理解意思,試著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七、課后作業
今天我們學習了蘇軾的題跋《書戴嵩畫牛》,課后把這個故事講給你的同桌聽。并去搜集自己喜歡的題跋,傳到咱們的班級空間進行分享。
板書設計:
書戴嵩畫牛
題跋
杜處士
尤所愛
合理想象
牧童
拊掌大笑
借助注釋
《書戴嵩畫牛》教案
教材分析:
《書戴嵩畫牛》是統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22課《文言文二則》中的第二篇文言短文,是蘇軾為唐代畫家戴嵩的《斗牛圖》寫的一篇題跋。文章用簡潔的語言,平實的手法,圍繞唐朝畫家戴嵩畫的《斗牛圖》,刻畫了杜處士和牧童兩個特點鮮明的人物,講述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揭示了“耕當問奴,織當問婢”的道理。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結合注釋理解重點詞句,讀懂文章大意,感受文言文簡約凝練的語言特點。
3.學習借助語言文字展開想象,能用自己的話創造性地講講《書戴嵩畫牛》的故事。
4.領悟本文一事一理的寫作方法,明白做事需向內行人請教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1.運用已有的學習文言文的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讀懂文意,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
2.想象故事細節,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識題跋
1.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22課《文言文二則》。上次課《伯牙鼓琴》帶我們重溫了一段動人的知音故事,也讓我們欣賞了音樂的魅力,這節課,我們將一起去看一幅畫,圍繞這幅畫,又會有怎樣的故事呢?
2.板書課題
(1)指名生讀課題,注意停頓:書/戴嵩畫牛
(2)為什么要這樣停頓呢?
相機理解:“書”就是“書寫”的意思。
3.介紹題跋:題跋指寫在書畫、書籍、碑帖前后有關品評、鑒賞等的文字,寫在前的叫“題”,寫在后的叫“跋”。這則文言文就是蘇軾為戴嵩的畫作《斗牛圖》所做的題跋。
4.簡要介紹戴嵩。
二、初讀古文,明節奏
(一)整體感知,讀準讀順
1.自讀課文,借助拼音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指名朗讀,正音。
(1)相機指導:結合字義讀準“處、好、數、曝”四個多音字的讀音。
(2)引導學生看偏旁猜“曝”的意思,介紹古人“曝曬節”曝曬習俗,相機指導書寫“曝”字。
3.同桌相互檢查讀音是否準確。
4.全班齊讀課文。
(二)感知節奏,讀出韻律
1.提示:文言文在朗讀時,要注意停頓和節奏。
課件出示:
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
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處士/笑/而然之。古語有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
2.指名朗誦(師生合作讀,齊讀等)
三、精讀古文,知文意
(一)積累方法,疏通文意
1.回顧一下我們學習文言文否有那些好方法?
2.指名交流
(1)看注釋
(2)聯系上下文
(3)看插圖
(4)結合生活經驗
(5)查閱資料
(6)問老師、問同學……
3.四人小組合作,用上這些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看看你們能讀懂這則文言文嗎?
(二)情景再現,品讀人物
過渡:老師要來檢查檢查大家的學習成效了,敢接受挑戰嗎?
1.故事里都出現了哪幾個人物?
相機板書:杜處士 小牧童
2.面對同一副畫,杜處士和牧童都有什么表現?
杜處士:尤所愛
小牧童:謬矣(板書并指導書寫“矣”字)
3.你從哪里可以看出杜處士尤所愛這幅《斗牛圖》呢?
(1)“錦囊玉軸”“常以自隨”
(2)想象一下他的表現,他可能怎么珍愛這幅畫,說說具體表現。
說話練習:他可能會這樣夸耀這幅畫:
他可能會這樣愛惜這幅畫:
他還可能……
(4)你能通過朗讀把杜處士對這幅畫的“尤所愛”表現出來嗎?
(5)朗讀指導。
4. 面對杜處士愛不釋手的《斗牛圖》,小牧童卻說“謬矣”,為什么呢?
(1)“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
(2)什么是“拊掌大笑”?表演“撫掌大笑”,要體現牧童的神態和動作。
(3)指導朗讀
(4)面對牧童的質疑,杜處士什么反應?
對比“拊掌大笑”與“笑而然之”,體會人物形象。
5. 扮演角色,指導朗讀。
6. 檢查最后一個問題:文章哪句話揭示了這篇短文蘊含的道理?
“耕當問奴,織當問婢。”
語言拓展:看病當問()
做飯當問( )
( )當問( )
教師小結:是呀,術業有專攻,要想把事情做好,就要向有經驗的內行人請教。這就是題跋的寫作特色一事一理,有敘事有感悟。文章寥寥93字講述了一個豐富有趣的故事,告訴我們了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把畫作之美、語言之美融為一體。
四、展開想象,講故事
1.真不愧是六年級的大哥哥大姐姐了,通過你們的自學已經讀懂了這則文言文,如果能用自己的話來講講故事就是真本事了。要講好故事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2.指名交流。
完整講述故事,符合原文,不要遺漏情節,注意語言、動作、神態……
3. 提示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借助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藝術之美。在講故事時,加入合理的想象,故事內容會更豐富有趣。
4.加入想象,同桌互講。
5.展示、評價、交流。
五、思辨題跋,享閱讀
1.出示斗牛畫作、紅牛廣告等圖片,老師這有幾幅斗牛圖,請你仔細觀察,“學貴有思,學貴有疑”,你有什么疑問?
2.其實、兩牛相斗時,尾巴可能有兩種情形,既有“尾搐入兩股間”,也有“掉尾而斗”,但這并不意味著牧童的意見是錯的,其實牧童的觀察是細致的,他的意見源于與牛朝夕相處,只不過他并沒有見到兩牛相斗的不同情景罷了。
3.推薦閱讀《書吳道子畫后》,和同學分享你的體會。
4.用自己的話把故事分享給家人聽。
板書設計
文言文二則
書戴嵩畫牛
曝
杜處士 →《斗牛圖》→ 小牧童
尤所愛 謬矣
《書戴嵩畫牛》教學反思
《書戴嵩畫牛》是一篇文言文,是北宋文學家蘇軾所作的一篇散文。用簡單的手法敘述了一件事情,啟示我們要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不能憑空想象。
一、教學效果
本課圍繞著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課前準備充分,圖片資料豐富。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文言文的寫作背景。我首先介紹有關《書戴嵩畫牛》的資料,使學生對文章有一定的了解。
2.以學生為主,自讀課文。我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借助注釋翻譯課文,了解文言文的大概意思。
3.朗讀課文,熟讀課文。在學生了解課文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朗讀課文,個人讀、齊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形式,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
4.復述故事,悟出文章所給我們的啟示。在充分地朗讀課文、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我設計了這個環節——讓學生們復述文中的兩個故事,然后問他們:故事給了你們什么啟示?進一步啟發引導得出:《書戴嵩畫牛》啟示我們要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不能憑空想象。
二、成功之處
在教學這一課的時候,首先我很好地調動了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語文教學的特殊性和知識體系的不確定性,使得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以學生為主體。我在教學中,嚴格遵守這一點,以學生為主,通過小組討論、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們充分地自學課文,翻譯文章的內容,弄懂文中每句話的意思。其次,在充分弄懂文中意思的基礎上我注重學生的朗讀,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個人讀、小組讀、默讀、集體讀等朗讀形式,感悟文言文中語言的精煉和文中所給我們的啟示。
三、不足之處
雖然在這一課的學習中,有成功的地方,但教學永遠都是有缺憾的。在本課中,板書還是粗糙,不能完美地展示文中的細節部分。對于一些重點易考的字詞沒有通過板書體現出來,不能使學生一目了然。
四、改進措施
今后在教學中,我將更加注重板書的設計。一節課下來,要讓學生通過板書既能了解課文的大概內容,又能掌握文中重點的字詞,使板書成為課堂一個精彩的部分。
《書戴嵩畫牛》說課稿
一、說教材
本課是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一篇課文,由兩篇文言文《伯牙鼓琴》和《書戴嵩畫牛》組成。今天我上的就是第二篇文言文《書戴嵩畫牛》,《書戴嵩畫牛》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寫的,文章用簡潔的語言,平實的手法,圍繞唐朝畫家戴嵩畫的《斗牛圖》,刻畫了杜處士和牧童兩個特點鮮明的人物,講述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揭示了“耕當問奴,織當問婢”的道理。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六年級學生對文言文的表達形式已有了初步感知,也了解了一些閱讀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知道借助注釋理解基本內容。由于文言文特有的表達方式與學生日常使用的白話文之間有著較大的差異,因此,學生對于文言文依然有著初學的新鮮感與認知上的陌生感。此文章雖然篇幅短小,但是語言凝練雋永,寓意深刻。學生在理解文意,讀懂文本,揭示道理方面仍具有一定的困難。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復述的能力,能講述故事大概內容,但是如何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展開合理想象,深入情境,讓故事內容更豐富,更生動,依舊具有一定難度。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單元目標、教材內容及學情,我將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能借助注音及注釋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理解文章大意。寫好“軸。曝”兩個生字。熟讀課文,與同學交流對文中人物的看法。抓住描寫人物形象的詞句,想象故事情節,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個故事。
明白“耕當問奴,織當問婢”的道理。
我將教學目標的2,3點定位本堂課的重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完美統一。根據本課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感悟法、點撥引領法、誦讀體悟法。新課標倡導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誦讀是解讀文言文的敲門磚。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讀,學習文言文的最好方法還是讀,因此學習本課的主要方法是朗讀。讓學生反復誦讀,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讀思議相結合。
四、說教學過程
1、解題,知背景
簡要介紹戴嵩,引出課題。師生共同書寫課題,指名讀題,相機引導理解“書”即是“寫”,從而明白課題意思,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讓學生帶著理解齊讀課題。
2、通讀,知文意
這一板塊我分兩個小環節進行推進。
板塊一:通讀
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借助文本注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課文通讀兩遍。再指名學生讀文,相機正音。教師范讀,生根據范讀,劃分節奏,讀好停頓。
板塊二:知文意,梳脈絡
首先讓同學們再次走進文本,自由讀一讀課文,借助注釋及聯系上下文說說文章的意思。用“?”標出不理解的詞語。
其次,反饋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全班交流討論,根據班級學情我預設的句子是“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借助圖片幫助理解這句話。
最后,引導學生梳理文章主要人物,事件,幫助學生理清文章脈絡,在這過程中,我相機指導了生字“曝”的書寫,提醒同學們在書寫時,注意最后四筆是點,提,撇,點,不要寫成水。
趣讀,品人物
以“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杜處士?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牧童?”讓學生體會杜處士的知錯就改,體會牧童的觀察仔細,把發現送入句子中讀一讀。接著我抓住了:拊掌大笑“指導學生讀文。同時思考,笑而然之,和拊掌大笑是否可以調換一下,最后從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想象,講故事
先讓學生說說講故事要注意是什么?師補充“想象”。生自由練習講故事,再指名學生上臺講故事,指導生點評表演。
五、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有主要人物“杜處士,牧童”,事件的關鍵詞“曝,《牛》,笑”,以及文章所滲透的道理“問”,將課文的內容濃縮呈現。力求簡潔明了,讓學生直觀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書戴嵩畫牛文言文翻譯】相關文章:
《戴嵩畫牛》文言文翻譯01-17
戴嵩畫牛文言文翻譯11-04
書戴嵩畫牛文言文翻譯賞析08-10
《書戴嵩畫牛》蘇軾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11-18
《畫地學書》文言文翻譯03-24
畫地學書文言文翻譯12-28
雪夜訪戴的文言文翻譯01-25
畫琵琶文言文翻譯09-08
《農夫殺牛》文言文翻譯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