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吳時傳》文言文翻譯
導語:對于文言文《宋史·吳時傳》,各位可以翻譯嗎?以下是小編帶來的《宋史·吳時傳》文言文翻譯,供各位閱讀,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宋史·吳時傳》文言文翻譯
原文:
吳時,字伸道,邛州人。初舉進士,得學究出身;再試,中甲科。知華州鄭縣,轉運使檄州運米五萬輸長安,鄭獨當三萬。時貽書使者曰:“會三萬斛之費,以車則千五百乘,以卒則五萬夫,縣民可役者才二百五十八戶耳。古者用師則贏糧以養兵,無事則移兵以就食,誠能移兵于華,則前費可免。華、雍相去百六十里,一旦欲用,朝發而夕至矣。”使者從其言。
陸師閔干秦、蜀茶馬,辟為屬。章楶欲以御史薦力辭之徽宗求言遠臣上章封識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卻之時建言乃得達。為睦親宅教授,提舉永興軍路學事。華州諸生有觸忌諱者,教授欲上之,曰:“是間言語,皆臣子所不忍聞。”時即火其書,曰:“臣子不忍聞,而令君父聞乎?”
召為工部員外郎,改禮部,兼辟雍司業。大觀興算學,議以黃帝為先師。時言:“今祠祀圣祖,祝板書臣名,而釋奠孔子,但列中祀。數學,六藝之一耳,當以何禮事之?”乃止。遷太仆少卿。
張商英罷相,言者指時為黨,出知耀州,又降通判鼎州;未赴,提舉河東常平。歲饑,發公粟以振民。童貫經略北方,每訪以邊事,輒不答。還為大晟典樂,擢中書舍人、給事中。內侍何謫監衡州酒,猶領節度使,時奏奪之。
又因進對及取燕事,曰:“祖宗盟血未干,渝之必速亂。”蔡攸聞之,以告王黼,黼怒,斥為腐儒。時求去,以徽猷閣待制兼侍讀,俄提舉上清太平宮。西歸,遇其里人趙雍,為言:“取燕必召禍。吾老,得不遭其變,幸矣。”累歲而卒,年七十八。
時敏于為文,未嘗屬稿,落筆已就,兩學目之曰:“立地書廚。”
(節選自《宋史吳時傳》)
譯文:
吳時,字伸道,邛州人。第一次應舉進士,考取學究出身;第二次參加考試,考中進士甲科。擔任華州鄭縣知縣,轉運使通知州運五萬斛米送到長安,鄭縣獨自承擔三萬斛。吳時給轉運使寫信說:“計算三萬斛的費用,用車需要一千五百輛,用士卒運就需要五萬人,縣內的百姓可供使役的只有二百五十八戶。古代打仗時就背著糧食去供養軍隊,沒有戰爭時就移動軍隊以便得到糧食,如果能夠把軍隊調到華州,那么前面所說的費用就能夠免掉。華州、雍州相距一百六十里,一旦想用,軍隊早上出發晚上就可到達了。”轉運使聽從了他的話。
陸師閔經管秦、蜀茶馬事,征召吳時為屬下。章楶想推薦吳時為御史,吳時極力辭絕。徽宗求直言,遠方的臣子上奏章,封口標識大多不能遵照格式,有關部門都退了回去,吳時提出建議,使奏章得以呈達。吳時擔任睦親宅教授,提舉永興軍路學事。華州的學生有觸犯忌諱的,教授想上報,說:“那中間所說的話,都是我不忍心聽到的。”吳時立即燒了他的信,說:“你不忍心聽到,卻讓君主聽到嗎?”
吳時被召為工部員外郎,后改任禮部員外郎,兼任辟雍司業。大觀時興起算學,議論把黃帝作為先師。吳時說:“現在春祭圣祖,祝板上寫上大臣的名字,而祭奠孔子,僅列中祭。數學,只不過是六藝之一罷了,應當用什么禮對待呢?”于是停止。升為太仆少卿。
張商英被罷相,言官指責吳時是他的同黨,出京擔任耀州知縣,又貶他擔任鼎州通判;沒有赴任,提舉河東常平司。荒年,發放官庫糧賑濟百姓。童貫經略北方,常以邊防的事務問他,他總是不回答。還朝擔任大晟府典樂,擢升為中書舍人、給事中。宦官何謫監衡州酒稅,仍兼任節度使,吳時上奏而取消他節度使之職。
又因為上朝入對時論及奪取燕州之事,吳時說:“祖宗盟誓的血跡還沒有干,改變必定會招致禍亂。”蔡攸聽到之后,告訴了王黼,王黼很生氣,斥責他是腐儒。吳時請求離朝,以徽猷閣待制兼侍讀,不久提舉上清太平宮。回去時,碰到了鄉人趙雍,對他說:“攻取燕州必定招來禍患,我老了,能夠不遭受災變,很幸運。”幾年后去世,年七十八歲。
吳時寫文章很敏捷,從不打草稿,下筆就寫成, 京師兩個學府(國子監與太學)里的人把他看作“立地書櫥”。
《元史·敬儼傳》文言文翻譯
原文:
敬儼,字威卿,善屬文。選充中書省掾。大德六年,擢禮部員外郎。七年,拜監察御史。時中書省臣有既黜而復收用者,與相比周,以黷貨撓法,即日劾去之。九年,入御史臺為都事。中丞何某與執政有隙,省議欲核臺選之當否,儼曰:“邇者省除吏千余人,臺亦當分別之邪?”語聞,議遂寢。江南行御史臺與江浙省爭政,事聞,儼曰:“省臺政事,風化本原,各宜盡職,顧以小故忿爭,而瀆上聽乎?”入為右司郎中。武宗臨御,湖廣省臣有偽為警報,馳驛入奏,以圖柄用者,儼面詰之曰:“汝守方面,既有警,豈得離職,是必虛誕耳。”其人竟以狀露被斥。旱蝗為災,民多因饑為盜,有司捕治,論以真犯。獄既上,朝議互有從違,儼曰:“民饑而盜,迫于不得已,非故為也。且死者不可復生,宜在所矜貸。”用是得減死者甚眾。仁宗踐阼,召為戶部尚書,廷議欲革尚書省弊政,儼言:“遽罷錢不用,恐細民失利。”不從,以疾辭。皇慶二年,拜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參知政事。其年冬,移疾退居真州。除江南諸道行御史臺侍御史,不赴。四年春,詔促就前職,以疾辭。七月,召為侍御史。湖廣省臣以贓敗,儼一日五奏,卒正其罪。賜《大學衍義》及所服犀帶。每入見,帝以字呼之,曰威卿而不名,其見禮遇如此。六年告病賜衣一襲遣醫視療儼以其鄉在近圻恐復征用徙居淮南年六十五即告老朝廷未從其請。四年九月,拜中書平章政事,復以老病辭。天歷改元,居月余,傷足,告歸。家居十余年,痹不能行,猶劬書不廢。臨終,戒子弟曰:“國恩未報,而至不祿,奈何!汝曹當清白守恒業,無急仕進。”正冠幘,端坐而逝。贈翰林學士承旨、光祿大夫、柱國,封魯國公,謚文忠。
(節選自《元史 敬儼傳》)
譯文:
敬儼字威卿,擅長寫文章,被選入中書省任職。大德六年,晉升為禮部員外郎。七年,拜監察御史。當時中書省中有一些官員是原被罷黜后又起用的,結黨營私,貪污違法,敬儼馬上彈劾他們,令他們罷官。大德九年,敬儼入御史臺為都事。中丞何某與執政者不和,中書省要審核御史臺的人選,敬儼指出:“近來中書省任命官吏千余人,難道御史臺也要去一一審核嗎?”中書省再也不提這件事了。江南行御史臺與江浙行省在一些政務上有爭執,上報朝廷,敬儼指責他們:“行省與御史臺的政事,以教化天下為根本,各自應該盡忠職守,怎么反而因為小事忿恨爭執,而褻瀆皇上的耳朵呢?”后來敬儼任右司郎中。武宗即位,湖廣省臣向朝廷謊報有警,從驛站奔馳入朝上奏,對當權者別有圖謀,敬儼當面責問:“你鎮守一方,既然有警豈能擅離職守,必是謊報。”湖廣省臣最終因為真相暴露被斥罵。旱蝗成災,百姓很多因為饑餓淪為盜賊,有關部門逮捕關押了他們,以犯罪論處。案件呈上朝廷后,朝廷上的討論有贊成的也有反對的,敬儼說:“百姓因為饑餓而成為盜賊,是被不得已的'理由逼迫,不是故意要這樣做的。而且死了的人不能夠再活過來,應該有所寬恕。”因為他的話而減免死刑的人很多。仁宗即位,召敬儼為戶部尚書。朝廷提出要革除尚書省的弊政。敬儼認為:“突然廢除已通行的錢不用,百姓會受到損害。”這意見未被采納,他便稱病辭職。皇慶二年,敬儼擔任江西行中書省參知政事。這年冬天,敬儼因病退居真州。后起朝廷授予他擔任江南諸道行御史臺侍御史,他沒有赴任。延祐四年春,朝廷督促他就任前職,他仍稱病辭謝。七月,敬儼被召回朝任侍御史。湖廣省臣貪贓枉法,事情敗露,敬儼一天五次上書,終使貪贓者認罪伏法。皇帝賞賜他《大學衍義》書一部及犀牛皮帶。敬儼每次入朝覲見皇帝,皇帝都用他的字稱呼他,叫他“威卿”而不叫他的名字,敬儼受皇帝禮遇到這樣的地步。六年,敬儼告病,皇帝賞賜一件衣服,派遣醫生探視治療。敬儼因為他的家鄉在附近,害怕又被征召起用,于是遷徙定居到淮南。六十五歲時,敬儼就告老辭職,朝廷沒有聽從他的請求。四年九月,敬儼被授予中書平章政事,再次用年老生病的理由推辭。天歷年改元,敬儼過了一個多月,傷了腳,向朝廷稟告辭職歸家。敬儼在家里住了十多年,不能走路,還堅持寫作。臨終時,敬儼告誡子弟說:“國家恩情沒有報答,而我就要死了,有什么辦法!你們要清白地守著田地,不要急于做官。”正正帽子頭巾,端正地坐著去世了。朝廷追贈敬儼為翰林學士承旨、光祿大夫、柱國,封魯國公,謚號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