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圯上敬履文言文和翻譯
關于圯上敬履文言文和翻譯,了解有關《史記》的文學常識及司馬遷、張良的有關知識。理解重點實詞。把握文章主題,分析張良及老人的形象。下面由小編為您整理出的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作品原文
良嘗閑從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毆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業為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與我會此。”良因怪之,跪曰:“諾。“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會。”五日雞鳴,良往。父又先在,復怒曰:“后,何也?” 去,曰:“后五日復早來。”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后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遂去,無他言,不復見。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良因異之,常習誦讀之。
譯文
張良曾經有一次在下邳的橋上不慌不忙地步行,有一位穿著粗布衣裳的老人,來到張良所在的地方,故意把鞋扔到橋下,回過頭對張良說:“小子,下去把鞋(給我)取上來!”張良非常吃驚,想要打他,因為看他年紀大,竭力忍住氣,走下橋去把鞋取上來。老人說:“給我把鞋穿上!”張良(想)既然已經替他把鞋取上來,于是挺著身子久久跪著給他穿上鞋。老人伸出腳穿上鞋,大笑然后離開。張良非常吃驚,目送著他離去。老人走了將近一里路,又轉回來,(對張良)說:“(你這個)年輕人可以教化成才了。五天之后天亮時,在這里跟我相會。”于是張良對老人感到很奇怪,下跪說:“好。”五天之后天亮時,張良到那里去。老人已經先在那里了,(他)非常生氣地說:“(你)跟老年人相約,(比老人還)慢來,怎么能(這樣)呢?”又說:“五天之后早點來相會。”(說完就)離開了。五天之后雞叫的時候,張良就到那里去。老人又已經先在那里了,(他)又非常生氣地說:“(你又比老人)慢來,為什么(這樣)呢?” 接著又說:“五天之后再早點來相會。”(說完就)離開了。五天之后,張良不到半夜就到了那里。過了一會,老人也到了,(他)很高興地說:“應該像這樣(才對)。”(老人)拿出一冊書,說:“(你)讀了這個就可以成為帝王的老師了。今后十年(你)將建立(一番事業),十三年后你將在濟北見到我,谷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了。”(說完)就離開了,再沒有說別的話,也不再出現。天亮時(張良)看那卷書,原來是《太公兵法》。張良就對《太公兵法》感到很驚異,常常反復地誦讀它。
注釋
(1)老父(fǔ):老年男子。
(2)衣(yì)褐:穿粗布短衣。衣,穿 。
(3)直:故意 ,特意。
(4)顧:回頭看。
(5)孺子:小孩子。年長者對年輕人不客氣的稱呼。
(6)毆:毆打,打。
(7)履:名詞動用,穿。
(8)業:既然,已經 。
(9)因:于是,就。
(10)長跪:直身而跪 。
(11)殊:非常,特別。
(12)目:目送。
(13)里所:大約一里。所:用于數量詞后,表示大概的數目。
(14)平明:黎明。
(15)會:會面。
(16)怪:對···感到奇怪。
(17)期:約會 。
(18)去:離開。
(19)有頃:不久 。
(20)興:興起,指有作為。
(21)谷城山:一名黃山,在今山東省平陰縣西南[2]
(22)異:對...感到奇異。
(23)業:已經
作者簡介
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長,夏陽(今陜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1] 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后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司馬遷早年受學于孔安國、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風俗,采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年)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范,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為“二十六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圯上敬履文言文和翻譯】相關文章:
圯上敬履教學設計01-17
圯橋進履的成語典故02-21
王子敬驕子文言文翻譯01-14
張良取履文言文翻譯08-13
圯橋進履的成語故事04-01
敬德不諂文言文翻譯03-11
疑人竊履文言文翻譯01-15
《履園叢話藝能》文言文翻譯01-26
《狼》文言文和翻譯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