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論止盜》文言文翻譯
《唐太宗論止盜》出自《資治通鑒》,由司馬光所著。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于《唐太宗論止盜》文言文翻譯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原文
上與群臣論止盜。或請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年之后,海內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上又嘗謂侍臣曰:“君依于國,國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猶割肉以充腹,腹飽而身斃,君富而國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來,常由身出。夫欲盛則費廣,費廣則賦重,賦重則民愁,民愁則國危,國危則君喪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縱欲也。”
譯文
(唐太宗)皇上與群臣議論怎樣禁止盜賊。有人請求使用嚴厲的刑法來制止。皇上微笑著對那官員說:"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盜賊,是由于賦稅太多,勞役、兵役太重,官吏們又貪得無厭,老百姓吃不飽,穿不暖,這是切身于實際的問題,所以也就顧不得廉恥了。我應該不奢侈,節省開支,減輕徭役,少收賦稅,選用廉潔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們自然就不會去做盜賊了,何必要用嚴厲的刑法呢!"從這以后,過了幾年,天下太平,沒有人把別人掉在路上的東西拾了據為己有,大門可以不關,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唐太宗)皇上曾對身邊的大臣說:“君主依靠國家,國家依靠民眾。依靠剝削民眾來奉養君主,如同割下身上的肉來充腹,腹飽而身死,君主富裕國家就滅亡。所以,君主的憂患,不是來自外面,而是常在自身。欲望興盛,費用就會增大;費用增大,賦役就會繁重;賦役繁重,民眾就會愁苦;民眾愁苦,國家就會危急;國家危急,君主就會喪失政權。朕常常思考這些,所以就不敢放縱自己的欲望了。”
注釋
[上]皇上,這里指唐太宗
[徭]古時統治者強制人民承擔無償勞動
[升平]太平
[不暇]顧不上
[論]討論
[或]有人
[重法]嚴厲的刑法
[禁]制止
[哂(shěn)]微笑,此處含有微諷之意。
[耳]通“而”,而已
[貪求]貪得無厭
[去]去掉,避免
[奢]奢侈
[選用]選拔和任用
[廉吏]廉潔的官吏
[安]何必
[是]這
[外戶]這句是使動用法句式:使門向外開。也就是不閉門的意思。
[商旅]商人和旅客
[野宿]在郊外露宿。
[自是]從此,從此以后。
相關練習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學期《頂尖課課練》——24課《大道之行也》課外拓展
一、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上與群臣論止盜:論(討論)止(禁止)
(2)民之所以為盜者:為 (成為)
(3)或請重法以禁之:或 (有的人)
(4)故不暇顧廉恥耳:故 (所以)
(5)輕徭薄賦:輕(減輕)
(6)安用重法邪:安 (怎么)
(7)自是數年之后:是(這)
二、對盜的問題,群臣的看法是什么?“上”的看法又是什么
群臣的看法是:重法以禁之(使用嚴厲的刑法來制止)。
“上”的看法是: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 (去掉奢侈,節省開支,減輕徭役,少收賦稅,選拔和任用廉潔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
理由是: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由于賦稅太多,勞役、兵役太重,官吏們又貪得無厭,老百姓吃不飽,穿不暖,這是切身的問題)。
三、“上”的做法營造了什么樣的社會?(用上文原句回答)
海內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四、“海內升平”使你聯想到《大道之行也》中的哪個句子?“外戶不閉,商旅野[2] 宿”使你聯想到《大道之行也》中哪個句子?
“海內升平”使人聯想到《大道之行也》中: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
“外戶不閉,商旅野宿”使人聯想到《大道之行也》中:外戶而不閉。
從唐太宗和群臣們不同的止盜方法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怎樣的君主?
清正廉潔,開明,會自我反省。
唐太宗時代出現的“貞觀之治”是孔子所說的“小康社會”,分析其原因。
【《唐太宗論止盜》文言文翻譯】相關文章:
陳述古辨盜的文言文翻譯07-17
《豫讓論》文言文翻譯02-04
晁錯論_蘇軾的文言文原文賞析及翻譯08-27
朋黨論_歐陽修的文言文原文賞析及翻譯08-27
司馬錯論伐蜀_劉向的文言文原文賞析及翻譯08-28
文言文“公輸”翻譯01-20
伯俞泣杖文言文翻譯05-31
《過秦論》文言文翻譯01-15
文言文翻譯方法01-14
馬說文言文翻譯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