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宋史楊大異傳文言文翻譯
在我們平凡無奇的學生時代,大家一定沒少背過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是不是有很多人沒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宋史楊大異傳文言文翻譯,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宋史·楊大異傳
楊大異,字同伯,唐天平節度使漢公之后,十世祖祥避地醴陵,因家焉。祥事親孝,親亡哀毀,泣盡繼以血,廬墓終身。事聞于朝,褒封至孝公,賜名木植墓道,以旌其孝。
大異從胡宏受《春秋》大義。登嘉定十三年進士第。授衡陽主簿,有惠政。調龍泉尉,攝邑令。適歲饑,提刑司遣吏和糴①米二萬石于邑,米價頓增,民乏食。大異即以提刑司所糴者如價發糶,民甚德之。提刑趙與籌大怒,捃其罪弗得,坐以方命,移安遠尉。
邑有峒寇擾民,官兵致討,積年弗獲,檄大異往治之。大異以一仆負告身②自隨,肩輿入賊峒,傳呼尉至,賊露刃成列以待,徐諭以禍福,皆伏地叩頭,愿改過自新。留告身為質,偕其渠魁數輩出降。以賞遷吉州戶曹,改廣西經干,復以弭盜賞,除四川制置司參議官。北兵入成都,大異從制置使丁黼巷戰,兵敗,身被數創死,闔門皆遇難。詰旦,其部曲竊往瘞之,大異復蘇,負以逃,獲免。進朝奉郎,宰石門縣,就除通判溧陽,攝州事,皆有惠政。去官之日,老弱攀號留之,大異易服潛去。擢知登聞鼓院,遷大理寺丞,平反冤獄者七。召對,極言時政得失,迕宰相意,出知澧州。理宗曰:“是四川死節更生者楊大異耶?論事剴切,有用之材也,何遽出之?”對曰:“是人尤長于治民。”命予節兼庾事,進直秘閣、提點廣東刑獄兼庾事。
時常平司逋負山積,械系追索,奸蠹百出。大異與之約,悉縱遣之,負者如期畢輸,吏無所容其奸。改提點廣西刑獄兼漕、庾二司,所至奸吏屏息,寇盜絕跡。凡可以為民興利除害者,必奏行之。廣海幅員數千里,道不拾遺,報政為最。未六十即丐致仕,不允,章四上,除秘閣修撰、太中大夫,提舉崇禧觀、醴陵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歸里第,與居民無異,學者從之,講肄諄諄,相與發明經旨,條析理學。年八十二卒。
(選自《宋史楊大異傳》)
【注】①和糴:古時官府出錢購買民糧以供軍用。②告身:委任官職的文憑。
譯文:
楊大異,字同伯,是唐朝天平節度使楊漢公的后裔,他的十世祖楊祥因躲避災禍而到醴陵,于是把家安置在那兒。楊祥奉事父母非常孝順,父母去世后非常悲痛,淚哭干了眼睛流出血,一直住在墓旁修筑的小屋里。朝廷知曉他的事跡后,封他為至孝公,賞賜名木栽種在墓道兩旁,用來表彰他的孝行。
楊大異跟從胡宏學習《春秋》要旨。嘉定十三年考中進士。被任命為衡陽縣主簿,有惠及百姓的施政。調任龍泉縣尉,代理知縣。正遇上年成不好,提刑司派人到龍泉縣以議價收購為名攤派征購二萬石糧食,米價頓時暴漲,百姓糧食匱乏。楊大異就把提刑司征購來的糧食全部以原價出售,老百姓都很感激他。提刑官趙與籌大怒,搜集他的罪過卻一無所得,以違抗命令的罪名,調他到安遠任縣尉。
安遠縣境中有一些少數民族盜匪騷擾百姓,官兵討伐,多年來沒有俘獲,上司就傳下公文征召楊大異去捕治。楊大異讓一個仆從帶著自己任縣尉的委任狀跟隨,乘坐肩輿(便轎、滑竿)進入盜匪盤踞的地方,讓他們傳呼縣尉到了,盜匪們露出刀劍的鋒刃排成隊列防備他,楊大異從容不迫地給他們講明各種利害關系,那些盜匪受了感化,都伏地叩頭,表示愿意改過自新。楊大異把自己的委任狀留下作抵押,帶上他們的幾個頭領到縣衙投降。因為朝廷的獎賞,調任吉州戶曹,改任廣西經干,又一次因平定盜匪獲賞,被任命為四川制置司參議官。蒙古兵攻入成都的時候,楊大異隨制置使丁黻參加巷戰,兵敗,他身上幾處受傷昏死過去,全家人都遇難。第二天早晨,他的部下偷偷前去埋葬他,楊大異又蘇醒過來,部下背上他逃跑,才免除大難。朝廷升他為朝奉郎,又任命為石門縣知縣,此后又任溧陽通判,代行知州職權,都有惠及百姓的政績。離職的時候,百姓們攀拉住他的轎子,哭嚎挽留,他只好換了衣服悄悄離開。被提拔到朝廷,主管登聞鼓院,又調任大理寺丞,平反了七件冤案。宋理宗召見他問政,他坦率地議論時政得失,沖撞了宰相,被調出京城去任澧州知州。理宗說:“這不是在四川為節操而死又活過來的楊大異嗎?論事切合實際,是有用之材。為何急著把他調出朝廷?”宰相回答說:“這人特別長于治理百姓。”理宗下令給楊大異一個憑證,讓他兼管倉庫的事務,又讓他進直秘閣,提點廣東刑獄,兼管倉庫事務。
當時常平司被拖欠未收回的稅賦很多,用鐐銬拘禁關押那些欠款人來追討,奸吏從中作弊,花樣百出。楊大異和被關押的欠款人約定交款日期,將他們全部釋放,那些虧欠稅賦的人按期全部繳納了欠稅,奸吏無法從中作弊。改任提點廣西刑獄兼漕、庾二司,所到之處,奸吏不敢作奸犯科,盜匪沒有了蹤跡。凡是可以為老百姓興利除害的事,楊大異必定奏請朝廷去做。廣海幅員幾千里,(在楊大異的治理下)路不拾遺,陳報政績最為突出。未到60歲就請求退休,朝廷沒有依允,到他第四次上書要求退休時,朝廷任命他為秘書閣修撰、太中大夫,掌管崇禧觀,封醴陵縣開國男,收300戶的賦稅作俸祿。回到家鄉后,生活作風與百姓無異,求學的人追隨他,他講習勤勉,教誨不倦,與學生一起闡發揭示經典的含義,分析理學的原理。82歲時去世。
楊大異簡介
楊大異字同伯。少從胡宏受業。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進士,授衡陽主簿。隨調龍泉尉,攝邑令,適遭饑荒,而浙西提刑趙與筐向龍泉征購大米2萬石,致米價陡漲,民皆怨憤。楊大異為按原價賣出,以平民憤,趙與筐大怒,企圖加害,因無借口,調楊大異為安遠尉。安遠峒民因不堪壓迫,聚眾反抗,朝廷用兵未能平息。楊大異輕車簡從,親見峒族領袖,示以誠信,勸說罷戰,解多年紛擾。遂遷吉州忘戶漕,旋改廣西經歷。
嘉熙三年(1239),任四川制置司參議官。值蒙古兵偽樹宋軍旗,偷襲成都,楊隨制置使丁輔巷戰,宋軍敗,輔戰死,全家遇難。楊大異身負重傷,暈倒在地,部下均以為死,翌日收葬時被部下救走。后進封奉朝郎宰石門縣,任溧陽通判,攝州事,皆有惠政。后擢升大理寺丞,七次平反冤獄。因敢于直言朝政得失,得罪宰相,貶為澧州知州。后進直秘閣,提點廣東刑獄庾事。廣州監獄所系囚犯,多為農民,因反抗地方官吏橫征暴斂、敲詐勒索而被關押,楊大異一律釋放,約定交稅期限,后皆按期納稅。后改任廣西提點刑獄兼漕庾二司,所至奸吏收斂,盜冠絕跡,政清民安,道不拾遺。
楊在廣東曲江張九齡故宅建曲江書院,以祀張九齡。繼在廣西建宣城書院,以紀念張式與呂祖謙。楊大異未滿六十,四次上章請退,進秘閣修撰大中大夫,提舉崇禧觀,封醴陵開國男,食邑300戶,歸故里,食祿凡24年,享年82歲。著有《春秋奧旨》,《春秋箋疏》。
生平
南宋大理寺丞。
登第后,初授衡陽主簿,改龍泉尉。時提刑司趙某,貪財聚斂,曾囤米兩萬石,引起米價高漲,民皆怨憤。大異即將和糴米按原價出售,以平民憤。趙某怒,羅織上奏,大異被調為安遠尉。
安遠峒民不堪壓迫,常聚眾反抗,官兵多次進攻,未能獲勝。大異輕車簡從,直入起義地帶,會見峒民首領,示以恩信,事得平息。以功遷吉州戶曹,改廣西經干;復除四川制置司參議官。
理宗嘉熙三年(1239),北兵偷襲成都,大異時任西川制置使參議官,協助制置丁黻拒戰。兵敗,丁黻戰死,大異身被數創,倒地而絕,全家殉難。明日,部曲往收尸體,大異忽然蘇醒,得脫險。被授任大理寺丞。任內多次平反冤獄,又常有正直言論,招致某些大臣不滿,遭排擠,調任廣南東路提點刑獄。
初到廣州,系囚者多為農民,以地方官史借故勒索,被誣下獄。大異多予釋放,并約定交稅期限,按期繳納。嗣又調廣南西路提刑獄兼漕庾二司。
大異在兩廣時,先在曲江張九齡故宅建湘江書院;繼在桂林創宣城書院,以紀念張栻與呂祖謙。58歲時,上章請退,調任秘書閣修撰太中大夫,提舉崇禧觀。年82卒。
【宋史楊大異傳文言文翻譯】相關文章:
《宋史楊業傳》原文及翻譯09-23
宋史岳飛傳文言文翻譯11-23
宋史蘇軾傳文言文翻譯01-17
《宋史·司馬光傳》文言文翻譯12-12
《宋史·陳堯佐傳》文言文翻譯04-19
宋史曾公亮傳文言文翻譯03-23
《宋史·何基傳》文言文原文及翻譯06-09
楊善會傳文言文翻譯12-09
《宋史·程頤傳》原文及翻譯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