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答謝中書書
文言文作為一種定型化的書面語言,沿用了兩三千年,從先秦諸子、兩漢辭賦、史傳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屬于文言文的范圍。也就是說,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書面語言,是現代漢語的源頭。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文言文答謝中書書,希望大家喜歡。
文言文答謝中書書1
答謝中書書
南北朝: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夕日 一作:陽)
譯文
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賞贊嘆的。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
注釋
1.答:回復。謝中書:即謝微(一說謝徵),字元度,陳郡陽夏(河南太康)人。曾任中書鴻臚(掌朝廷機密文書),所以稱之為謝中書。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
2.山川:山河。之:的。
3.共談:共同談賞的。
4.五色交輝: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斕。五色,古代以青黃黑白赤為正色,交輝,指交相輝映。
5.青林:青蔥的樹林。翠竹:翠綠的竹子。
6.四時:四季。俱:都。
7.歇:消。
8.亂:此起彼伏。
9.夕日欲頹:太陽快要落山了。頹,墜落。
10.沉鱗競躍:潛游在水中的魚爭相跳出水面。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競躍,競相跳躍。
文言文答謝中書書2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⒈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⑴五色交輝( )
⑵曉霧將歇( )
⑶夕日欲頹( )
⑷沉鱗競躍( )
⒉翻譯文中畫橫線句
⑴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⑵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⒊發揮想像,描述一下畫浪線句子所呈現的景象。
⒋這篇小品文寫景富有特色,有極高的文學價值,請作簡要的賞析。
答案:
1.⑴交相輝映
⑵消散
⑶墜落
⑷潛游在水中的.魚
2.⑴ 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贊嘆的啊。
⑵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
3.略
4.略
文言文答謝中書書3
全文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作者選擇了兩個極具畫面感的鏡頭曉霧、夕日來描摹、渲染。
早晨,群山疊翠、清霧朦朧:山,似出浴的西子,亭亭玉立、超凡脫俗;霧,似斜披的輕紗,若隱若現、似有似無。這是一天最美的開始。山,陽光相擁,霧,緊緊依偎。漫步崎嶇的山間小路,看舒緩的溪水流淌,品輕巧的小鳥婉鳴,聽通靈的猿猴長嘯,樂趣無限。山是質樸的、獨特的,水是自然的、靈動的。多么清凈的山水啊!一如梵音自天際間飄來,頓時讓人耳聰目明,如悟禪機。
黃昏、夕陽,又是另一幅山水佳景。落日余輝鋪就大地、淙淙溪流碧波蕩漾;光和影巧妙的揉和在一起:分不清哪是光下的水、哪是水中的光,波光一起粼粼生輝;調皮的錦鱗,時而在水底覓食、嬉戲,時而跳出水面,攪動陣陣漣漪,圈圈蕩漾到遠遠的岸邊。獨處如此美景之中,自覺不自覺的融入了自然,不禁會產生這樣的疑問:人間仙境莫非在此?不然的話,為何這般清幽、脫俗。語言簡明、質樸、生動、形象,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
文章開始,作者從人們對山水的態度入手:古往今來,沒有人不贊美青山綠水的,特別是江南的'山山水水,更是柔媚亮麗、清秀絕塵,是如此的典雅、飄逸。接著描寫了山水、石壁、叢林、翠竹和早晨、黃昏的景象,融情于景,表達作者對山水的贊美之情。最后,作者發出慨嘆:從謝靈運后,又有誰能欣賞如此美景呢?望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名利,能全身心投入自然的人,還有多少呢?一片黯然之情,悄然流露出來。
整篇文章,六十八言,有山水竹林、曉霧夕陽、猿鳥錦鱗,有比喻、夸張、擬人,有正面描寫、側面描寫說不完無限情趣、道不完生機盎然。這在魏晉六朝詩尚玄理,文工駢體的文風中,可謂一枝獨秀。讀來凡心皆無,身在物外,心清神明。
總結:作者從欣賞景物中發現無窮的樂趣。同時能與謝靈運這樣的林泉高士有志向道同之處,生發出無比的自豪感,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與喜愛之情。
文言文答謝中書書4
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1.“書”的意思是______,“答謝中書書”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2.找出統領全文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邊兩個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1)高峰入云,清流見底。()
(2)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4.本文分_____層,寫出各層大意。
5.寫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信;給謝中書的`信
2.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3.對偶
4.3
5.通過寫人間奇景,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文言文答謝中書書5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問題。
甲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酈道元《三峽》
乙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
①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
②,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
③以來,未復有能與
④其奇者。——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注釋:①五色:形容“石壁”色彩繽紛。
②歇:消散。
③康樂:指山水詩人謝靈運。
④與:參與,引申為贊賞。
1.解釋下列加粗的詞語。
(1)略無闕處 略_____________
(2)雖乘奔御風 奔_____________
(3)沉鱗競躍 沉鱗___________
(4)夕日欲頹 頹_____________
2.翻譯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峰入云,清流見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兩文都寫到了“猿鳴”,請分別說明“猿鳴”各渲染了怎樣的氣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完全
(2)奔馳的'快馬(答“快馬”亦對)
(3)潛游在水中的魚
(4)墜落,落下
2.(1)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陽或月亮。
(2)巍峨的山峰直插云霄,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
3.《三峽》:猿鳴渲染三峽秋天蕭瑟凄涼的氣氛《答謝中書書》:猿鳴渲染了早晨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熱鬧氣氛。
【文言文答謝中書書】相關文章:
文言文《答謝中書書》教學設計05-04
答謝中書書文言文知識點05-04
改寫答謝中書書02-21
改寫答謝中書書05-25
改寫答謝中書書02-21
《答謝中書書》改寫11-02
《答謝中書書》賞析01-14
《答謝中書書》的教案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