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答題技巧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文言文答題技巧 ,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言文答題技巧 1
文言實詞釋義題:本題往往考查多義實詞,古今異義詞,通假字,偏義詞及詞類活用等知識點。
實詞理解題更主要是考你是否會利用上下文進行推測。掌握常見的理解和推斷實詞在文中含義的方法:
1、從語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詞性。
2、從語義搭配的角度推測詞義。
3、從語境暗示的角度推斷詞義。
4、從字形構成的角度推測詞義。
5、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用法的角度判斷詞義。
6、從句子結構對稱的角度推斷詞義。
7、從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斷詞義。
一詞多義的產生:
①詞的本義。
如:“(解)狐乃引弓送而射之”(拉開弓)。
②詞的引申義。
如:“我君景公引領西望”(伸長),成語有“引吭高歌”。
③詞的比喻義。
如:“金城湯池”(比喻牢不可破)。
④詞的借代義。
如:“徒以口舌為勞”(代言辭)。
⑤詞的假借義。
如:“將軍禽操宜在今日”(通“擒”)。
考綱規定的.120個常見文言實詞:
1、愛、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
2、曾、乘、誠、除、辭、從、殆、當、道、得。
3、度、非、復、負、蓋、故、顧、固、歸、國。
4、過、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
5、假、間、見、解、就、舉、絕、堪、克、類。
6、憐、彌、莫、乃內、期、奇、遷、請、窮。
7、去、勸、卻、如、若、善、少、涉、勝、識。
8、使、是適、書、孰、屬、數、率、說、私。
9、素、湯、涕、徒、亡、王、望、惡、微、悉。
10、相、謝、信、興、行、幸、修、徐、許、陽。
11、要、宜、遺、貽、易、陰、右、再、造、知。
12、致、質、治、諸、賊、族、卒、走、左、坐。
13、先(祖先、已經死去的長輩)
14、課(督促勸說)
15、秩(官吏的俸祿、十年為一秩)
16、逸(馬脫了韁繩、放縱)
17、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18、對(回答或對話)
19、如(到、往)
20、掾(古代屬官的統稱)
21、工(工匠、精巧、擅長)
22、僭(超越本分、虛假不真實)
23、容(寬容、或許、許可)
24、貸(借出借入,寬容)
25、獄(官司、案件、監牢)
26、白(告訴)
27、與(贊揚)
28、多(贊揚)
29、遽(急速、就、恐懼)
30、尤(罪過過錯、指責歸罪)
31、給(食用豐足)
32、按(追究、考察、調查)
33、贍(富足充足、供給供養)
34、典(主持)
35、令(美好)
36、差(病好了)
37、執(捉拿)
38、延(延請)
39、省(減免)
40、謝(道歉、推辭、告訴)
41、第(次第、官僚和貴族的住宅、科舉考試的等級)
42、折(駁斥、指責使對方屈服)
43、赧(因羞愧而臉紅)
44、竟(結束、完)
45、坐(因……而犯罪、因為)
46、甫(才)尋(不久)
47、造(造訪)
48、過(拜訪、責備)
49、弒(子殺父、臣殺君)
50、用(財用、因為)
文言文答題技巧 2
文言文閱讀
同學們對文言文閱讀的試題普遍有畏難情緒。其實,只要稍作準備,我們就會發現,歷年高考試題都有一定的規律。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選文標準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符合這一要求的文言文,主要是以下六個方面:
“二十四史”中的傳記部分和《資治通鑒》中的名段;以《孟子》《韓非子》為代表的先秦淺易文言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以《世說新語》為代表的筆記文;以《夢溪筆談》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以《聊齋志異》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說。
從以往的選文看,高考雖說回避社會的焦點和熱點問題,但倡導并弘揚真善美是永恒的時代主題,結合當前反腐倡廉和社會輿論來看,對忠臣廉吏的價值判斷依然會影響高考文言文的選文標準。
如何讀懂文言文選段
先做最后一道選擇題(最后一題往往落足在對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對全文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道題。帶著“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結果怎樣?為什么?”等問題對文段用心地默讀兩遍。注意文段后的注釋,很多時候有提示作用。對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盡可能地排除。對理解文段起關鍵作用的詞句要聯系上下文進行推導。
【文言實詞題】
分析字形,辨明字義。從字音相同推測通假字。用互文見義對照解釋前后詞。用成語比較推導詞義。聯系上下文,前后照應,保持一致。可以將分析出的詞義帶進原文,通順就對,不通就錯。
【古今異義題】
將該詞語的今義帶進原文,通則對,不通則錯。
【文言虛詞題】
先回憶所學課文中該虛詞,再比較文段中的虛詞。聯系文段的整體意思和上下句的意思,注意辨明上下文的關系。借助語句的結構,看兩句中該虛詞的詞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從而推斷文中句子的虛詞用法。
【信息篩選題】
看清題目要求,一字一詞地琢磨。選出一兩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選項。照應上下文,一般作者評論性的話不能作為選項 ,別人贊譽的話可以考慮。
【性格表現題 】
先找不能表現出題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選項,用排除法選擇。要特別注意是誰的什么性格。
【內容歸納題】
找出選段中與選項解釋相對應的語句,一一對應。記得要總體把握文意。敘述或分析的錯誤經常只存在于某一小點,主要是順序的顛倒,或者無中生有等。
【全文把握題】
注意人物的事跡是否張冠李戴,事件的時間是否準確,人物性格陳述是否恰當,也要注意聯系全文。
總結:所選文章往往是古代賢人良臣的小故事及個人履歷表,所以不難讀懂意思,只是落實到個別字詞,倒是頗讓人費神,不過如能膽大心細,也不可怕。遇到實在不懂的字詞,不必著急,放放先讀下文,也許過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題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響做題目就不要鉆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沒什么。有一些解釋不通的字詞往往可以考慮是否屬于通假或者詞性活用。
古詩文閱讀答題技巧
【文句翻譯題】
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傾向性。詳知譯句上下文的含義。逐字對應翻譯,做好換、留、刪、補、調。抓住句子中的關鍵字詞進行翻譯,要與上下文對應,這些字詞是得分點。注意詞類活用、倒裝 、通假、偏義復詞等情況。復雜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間關系,注意特殊句式。一定要直譯,一般不允許意譯,要字字落實,忠實于原文。一定需要意譯的詞語要根據上下文進行推導,不拘泥于原文結構,由實到虛。最終組合成句子,前后通順。
注意:
(1)先將句子中的每個字都落實為現代漢語的解釋。(信)
(2)翻譯個別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漢語中常用的單音節詞換成現代漢語中常見的雙音節詞。人名地名等專用名詞不要翻譯,無須自作聰明。
(3)再將這些字連成句,要求符合現代人的說話習慣。(達)
(4)連字成句時注意盡量多就少改,該補的一定要補出來,該調整順序的也要落實。目的是使一句話完整通順。
(5)個別字詞實在無法說通,試試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詩歌鑒賞題】
怎樣讀懂一首詩?首先要回憶作者所處的朝代和作品風格。然后分析詩題中的人和事。逐字解說詩句,理解詩的大意。詩最后兩句一般是運用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是詩的主旨和意境所在。詩題、描述、議論、抒情的目的要一致。
這里有一些知識需要歸納和理解:
(1)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等幾種。
(2)語言特點有含蓄、幽默、風趣、直露、平實、典雅、粗俗、自然、清新、優美、質樸等。
(3)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夸張、對偶、排比、反復等。
(4)表現手法有象征、襯托、對比、想象、聯想、照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5)思想感情有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6)作用和意義有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等。
(7)古詩鑒賞表述的常用句式有:這首詩采用了怎樣的表達方式或修辭手法或表現手法,寫出了(意象)的什么特點,表現(突出)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特別要注意看注解,看題目,看作者等有效信息。
(1)認真研究古詩的題目,有的題目實際上就概括了詩的主要內容,或者給你理解該詩提供了感情基調。
(2)賞析詩句時注意用詞的巧妙、修辭手法及其作用(尤其是常見的八種修辭手法)。
(3)仔細閱讀全詩,注意詩中出現的意象(即描寫的對象),調動常識儲備,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4)評價要恰當,嚴禁人為拔高。圍繞人之常情考慮詩歌的感情基調。
(5)儲備一些詩歌鑒賞中常用的名詞術語,要敢于大膽使用。
(6)有千古名句的要注意名句對全詩的作用及其在全詩中的分量;注意時代對作家的影響(如南宋的愛國思想,明末清初的抗清復明等);注意前后期風格變化大的作家(如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詞人李清照)。
【名句名篇題】
按規定默寫,要求寫幾句就寫幾句。上下句的默寫,可以根據上句或下句推導提醒。內容提示的默寫,可先在頭腦中默背有關內容,選取與提示相對應的內容默寫。如果默寫的內容印象不深,可先記得幾個字默寫幾個字,暫時放過,后面記起來了再默寫。
注意:這道題目的字跡一定要工整清楚,嚴禁潦草,要像小學生一樣寫字,切勿賣弄。嚴禁空白。
文言文答題技巧 3
文言文閱讀
我們對文言文題普遍有一定的畏難情緒。其實,只要稍稍作一點準備,就會發現,歷年的高考都有一定的規律。高考選文標準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符合這一要求的文言文,主要是以下六個方面:“二十四史”中的傳記部分和《資治通鑒》中的名段;以《孟子》《韓非子》為代表的先秦淺易文言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以《世說新語》為代表的筆記文;以《夢溪筆談》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以《聊齋志異》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說。從以往的選文看,高考雖說回避社會的焦點和熱點問題,但倡導并弘揚真善美是永恒的時代主題,結合當前反腐倡廉和社會輿論看,對忠臣廉吏的價值判斷依然會影響高考文言文的選文。
如何讀懂文言文文段
帶著“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結果怎樣?為什么?”等問題對文段用心地默讀兩遍。注意文段后的注釋,很多時候有提示作用。對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盡可能地排除。對理解文段起關鍵作用的詞句要聯系上下文進行推導。認真閱讀最后一道有關內容分析的題目,把握文段主旨。同時必須用“?”或其他記號來提示自己。
文言實詞題
答題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義。從字音相同推測通假字。用互文見義對照解釋前后詞。用成語比較推導詞義。聯系上下文,前后照應,保持一致。
實詞理解:將給出的詞義帶進原文,通順就對不通就錯。從沒有聽說過的實詞釋義往往是對的`,干擾你罷了。
古今異義題
答題技巧:古代多單音節詞,所以看到類似于現代漢語雙音節的詞,古義盡可能分開理解。要具體、形象。分開解釋的含義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與上下文保持一致。四個選項比較、權衡,增強準確性。
古今異義:將該詞語的今義帶進原文,通則對,不通則錯。
文言虛詞
題答題技巧:翻譯這個文言虛詞成現代漢語進行比較,看是否翻譯成同一個詞。先理解翻譯所學課文中的虛詞,再比較文段中的虛詞。聯系文句的整體意義和上下文的意義,注意辨明上下文的關系。借助語句的結構,看兩句中該虛詞詞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虛詞比較:每組中利用給出的高中學過的另一句子來推斷文中句子的虛詞用法。
信息篩選題
答題技巧:看清題目要求,一字一詞地琢磨。選出一兩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選項。表現性格的,先找不能表現題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選項,用排除法選擇。特別注意是誰的什么性格。
內容歸納題
答題技巧:找出文段中與選項解釋相對應的語句,一一對應。中心、主旨重點分析議論的語句。總體把握文意。敘述或分析的錯誤只在某一小點,主要是順序的顛倒、無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跡是否張冠李戴,事件的時間是否準確,人物性格陳述是否恰當。
總之,所選文章往往是古代賢人良臣的小故事及個人履歷表,所以不難讀懂意思,只是落實到個別字詞,倒是頗讓人費神,不過也不可怕,遇到實在不懂的字詞,不必著急,可以先讀下文,也許過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題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響做題目就不要鉆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沒什么!即使遇到閱讀難度大的文章,也要調動積累,沉著應對,不必庸人自擾,所謂“人難我難,我不畏難”。
解釋不通的字詞往往可以考慮是否通假或者活用。
文言文答題技巧 4
一、預備知識
預備知識一:如何讀懂選文
(1)先讀最后一道題目,了解大致內容和主要事件。(此題如果要求“選擇正確的一項”則除外)
(2)然后帶著“何人?”、“何時何地做何事?”、“結果怎樣?”、“為什么?”等問題對文段用心地默讀文章,以“事件”為依據對文章分層,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實在不懂的字詞,不必著急,同時必須用?或其他記號來提示自己放放先讀下文,也許過后聯系上下文進行推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題目中去找答案。
預備知識二:官位變遷及官吏行為詞
1、表被任以官職的:征、辟、察、舉、召、薦、進、稱、補、作、表、為、就
2、表官職變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遷。
(3)表調動的:調、徙、轉、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職的:左遷、遷謫、謫、逐、貶、詘(黜)
預備知識三:其他高頻詞匯
1、人稱代詞:第一人稱(余吾予);第二人稱(爾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稱(之其彼渠厥)
2、疑問代詞:誰孰何曷胡焉安奚惡
3、謙敬詞語:請謹竊忝辱敢幸
4、修辭詞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
5、兼詞:諸焉盍旃叵
二、如何答好每一道題
1、文言實詞釋義題
本題往往考查多義實詞,古今異義詞,通假字,偏義詞及詞類活用等知識點。
【答題技巧】記住:實詞理解題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記得實詞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會利用上下文進行推測。掌握常見的理解和推斷實詞在文中含義的方法:
第一種:從語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詞性
第二種:從語義搭配的角度推測詞義
第三種:從語境暗示的角度推斷詞義
第四種:從字形構成的角度推測詞義
第五種: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用法的角度判斷詞義
第六種:從句子結構對稱的角度推斷詞義
第七種:從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斷詞義
【相關知識】一詞多義的產生:
①詞的本義。如“(解)狐乃引弓送而射之”(拉開弓)。
②詞的引申義。如“我君景公引領西望”(伸長),成語有“引吭高歌”。
③詞的`比喻義。如“金城湯池”(比喻牢不可破)。
④詞的借代義。如“徒以口舌為勞”(代言辭)。
⑤詞的假借義。如“將軍禽操宜在今日”(通“擒”)。
120常見文言實詞
1、愛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
2、曾乘誠除辭從殆當道得
3、度非復負蓋故顧固歸國
4、過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
5、假間見解就舉絕堪克類
6、憐彌莫乃內期奇遷請窮
7、去勸卻如若善少涉勝識
8、使是適書孰屬數率說私
9、素湯涕徒亡王望惡微悉
10、相謝信興行幸修徐許陽
11、要宜遺貽易陰右再造知
12、致質治諸賊族卒走左坐
(重點掌握黑體詞的古代常用但今天不常見的義項)
先(祖先、已經死去的長輩)
課(督促勸說)
秩(官吏的俸祿、十年為一秩)
逸(馬脫了韁繩、放縱)
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對(回答或對話)
如(到、往)
掾(古代屬官的統稱)
工(工匠、精巧、擅長)
僭(超越本分、虛假不真實)
容(寬容、或許、許可)
貸(借出借入,寬容)
獄(官司、案件、監牢)
白(告訴)與(贊揚)
多(贊揚)
遽(急速、就、恐懼)
尤(罪過過錯、指責歸罪)
給(食用豐足)
按(追究、考察、調查)
贍(富足充足、供給供養)
典(主持)
令(美好)
差(病好了)
執(捉拿)
延(延請)
省(減免)
謝(道歉、推辭、告訴)
第(次第、官僚和貴族的住宅、科舉考試的等級)
折(駁斥、指責使對方屈服)
赧(因羞愧而臉紅)
竟(結束、完)
坐(因……而犯罪、因為)
甫(才)
尋(不久)
造(造訪)
過(拜訪、責備)
弒(子殺父、臣殺君)
用(財用、因為)
2、文言虛詞題
【答題技巧】
1、先翻譯每組學過句子中的虛詞,再將這個意思套到另一句中來推斷虛詞用法是否相同。
2、具體辨析時,可在了解18個虛詞基本用法的基礎上,運用五點意識法:
⑴虛實意識:
例:第一組:1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第二組:1問其與飲食者,則盡富貴者2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⑵結構意識:
例:第一組:1所居屋第,不免霜露 2所食唯蘇麥鹽而已 3少時衣食無所
第二組:1何如東就妻子,徐擇木焉 2朝野服焉 3尤且擇師而問焉 4咸私哂其矯飾焉
第三組:1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賓 2欲勿予,即患兵秦之來 3幸先以我名告之
第四組:1吾將以身死白之 2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第五組:1因謂其友曰 2所謂因人成事也
⑶句位意識:
例:第一組:1其待君王乎? 2爾其勿忘乃父之志3爾其戒之
第二組:1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2唐臨,長安人,周內史謹孫也 3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第三組:1頃之,拜受為少傅 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第四組:1若素激義,能為我籌此 2顯者慚,杜門若不聞者
(4)呼應意識:
例:第一組:1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 2果為馬所顛仆
第二組:1視其沼,則淺混而污 2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3此則國人之最也
第三組:1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 2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舞劍
第四組:1其所言不實 2山巒為晴雪所洗
(5)語氣意識:
例:第一組:1其待君王乎? 2其一人大叫
第二組:1其李將軍之謂也? 2能設而不能動也 3此馬氏所以不對也(05高考)
第三組:1豈有禁人在獄而心自安乎? 2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考綱所列18個文言虛詞
⑴而
①連詞:表并列,表遞進,表承接,表轉折,表修飾,表假設,表因果,表目的(“用來”)。
②代詞:通“爾“,人稱代詞(“你,你的”)③構成復音虛詞(而已,既而,俄而)
⑵何
①疑問代詞:“什么”、“哪里”;“為什么”、“怎么”
②副詞:“多么”。
⑶乎
①助詞:表疑問語氣,“嗎”,“呢”;表測度,“吧”;表感嘆,“啊”、“呀”;作詞尾。
②介詞:“于”、“在”、“從”。
⑷乃
①副詞: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轉折,“卻”、“竟”;表判斷,“就是”。
②代詞:“你”、“你的”。
⑸其
①副詞,表測度,“大概”;表疑問,不譯;表反詰,“難道”;表婉商,“還是”;表期盼,“可要”、“要”
②連詞,表選擇,“是……還是”;表假設,“如果”
③代詞:僅不代第二人稱;指示代詞。“那”“其中
⑹且
①副詞,“將要”、“將”、“暫且”;表程度,“已經”、“很”
②連詞,表并列,“又”;表遞進,“并且”、“而且”、“況且”;表選擇,“還是”;表假設,“如果”;表讓步,“即使”、“尚且”;表轉折,“可是”、“卻”。
③助詞,用于句首。
⑺若
①代詞,第二人稱;指示代詞,這
②連詞,表假設;表選擇,“或”、“或者”
③構成復音虛詞
⑻所
助詞①構成“所”字結構,“……的人(事)”②和“為”呼應,表被動;③和“以”連用,表原因,“……的原因”④和“以”連用,表手段,憑借,……的方法(憑借)。
⑼為
介詞:①表對象,“向、對”;表替代,“替”;表目的,“為著、為了”;表原因,“由于、因為”;表被動,“被” ②疑問語氣助詞,呢。
(10)焉
①代詞:三人稱疑問代詞,表疑代詞,哪兒,哪里,怎么
②語氣助詞:陳述感嘆疑問語氣
③兼詞“于之”
④作形容詞詞尾
(11)也
①用在句末,表肯定語氣
②表疑問語氣
③用在句中,表語氣的舒緩或停頓
④用在句末,表判斷語氣。
(12)以
①介詞:表憑借,“憑”、“用”、“靠”、“按照”;表原因,“因”、“由于”;表對象,“跟”、“和”;表時間、處所,“于”。
②連詞:類似”而”的用法(表并列,表遞進,表承接,表目的,表因果,表修飾。)
(13)因
①介詞“憑借”;“按照”;“趁著”、“就著”;因為;“從”、“由”
②連詞,“因此”、“于是,就”。
(14)于
介詞①表時間、處所、范圍、對象等,“在”、“向”、“到”、“從”、“對”、“對于”、“由于”;
②表比較,“比”;
③被動,“被”。
(15)與
①介詞,“跟”,“同”;介詞,“給”、“替”;介詞,“和……相比”
②連詞,“和”、“及”
③通“歟”,語氣詞,表疑問或感嘆,④動詞(給予,結交,參加)。
(16)則
①副詞:表判斷,“就是”
②連詞:表承接,“就”、“便”、“原來是”;表假設,“如果”、“假設”;表并列,“就”;表轉折,“卻”、“但是”、“倒是”。
(17)者
①助詞:附在動詞后構成“者”字結構,“……的人(事、東西)
②用在句中,表提頓”。
③附在時間詞后,無實在意義
④放在數詞后,翻譯為“個,樣”
(18)之
①助詞:襯助音節;取消句子獨立;結構助詞(“的”);定語后置的標志,賓語前置的標志
②代詞:代人代事代物;指示代詞(這,這樣)。
3、評價題,古今異義題
【答題技巧】對六個句子進行三點審查:一審是直接還是間接;二審對象,看是不是題干中說的人物;三審性質,看是不是題干所說的性質特點。最后用排除法選擇。
【注意】分析概括評價文言文的觀點態度,必須堅持:
(1)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既要注意評價者觀點態度的積極意義,又要注意評價者的時代局限性;
(2)必須持實事求是的態度,恰如其分地分析評價,不能無限拔高,也不能有意貶低。
(3)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看評價者對人民的態度;看評價者對統治者的態度;看作品在歷史上有無進步意義;看作品在今天有無現實意義。
古今異義幾種情況:
①詞義的縮小。如“五谷”中的“谷”指“谷類”,今專指稻谷。
②詞義擴大。如“涉江”中的“江”指長江,今泛指江河。
③詞義的轉移。如“犧牲玉帛”中的“犧牲”指祭祀中的牛、羊等祭品,今義指獻身。
④詞義的感情色彩發生變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句中的“卑鄙”指地位低微鄙俗,今義指品質惡劣。
⑤古今同形異義。如“請指示王”句中的“指示”,在古代是兩個單音節詞:“指”(指出)和“示”(示意給人看)
常見古今異義
親戚;妻子;中國;所以
無論;更衣;殷勤;卑鄙
其實;春秋;結束;約束
中原;烈士;犧牲;雖然
不好;根本;學者;地方
山東;縣官;致意;從容
便宜;故事;南面;可憐
以為;從而;至于;祖父
不必;因而;智力;前進
即使;向來;因為;老大
(抓住文言文中單音詞較多特點,對雙音詞進行切分)
4、內容歸納題
【答題技巧】找出文段中與選項解釋相對應語句,一一對應。選項的敘述或分析的錯誤只在某一小點,主要是:
⑴個別實(虛)詞故意譯錯;
⑵人物的事跡張冠李戴;
⑶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錯位;
⑷人物性格陳述不恰當;
⑸憑空添加,無中生有;
⑹強加因果關系。
5、文言文斷句與翻譯題
(1)在通讀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礎上,利用以下方法:
a.虛詞標志法:句首常有“蓋、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若”等虛詞;句尾標志詞有“也、乎、焉、矣、耳、哉、與(歟)”等虛詞。
b.實詞標志法:對話、引文常常用“曰”“云”“言”為標志,一般情況下碰到它們都要停頓;文言文謂語,可利用此特點在它之前找主遇,之后找賓語。
c.修辭標志法:為使文章達到句式整齊,語氣連貫的效果,古人寫文章經常運用對偶、排偶、頂真、層遞、反復等修辭技巧,如果以此特點為依據,其準確性更高。
d.名物標志法:名詞和代詞常作主語(句首)和賓語(句尾)來斷句。還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識,諸如年齡、稱謂、紀年紀日、職官等方面的知識。
e.結構標志法:利用固定結構的成對搭配性(見后面常見固定結構)及位置的相對固定性,如有些關聯詞常常能承前啟后,它們前面一般可斷句,如“是故、于是、是以、向使”等。
(2)文言文翻譯題:
【方法】做好“換、留、刪、補、調“。一定要直譯,不要意譯,要字字落實,忠實于原文。
【賦分點】
a.譯準詞義:實詞(含詞類活用、通假、偏義詞,修辭語句)及虛詞和固定結構。
b.譯準句式(被動句,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
c.譯準句子語氣(陳述疑問感嘆祈使語氣)和句間關系(并列轉折因果等復句關系)
三、備查知識
【備查知識一】常見文言詞類活用
1、名詞的活用:
(1)名詞活用為動詞:如“左右欲刃相如”(刃:殺)。
(2)名詞活用為使動:有“使……成為……”的意思,如:“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3)名詞活用為意動:有“把----當作---”的意思,如:“稍稍賓客其父”、“糞土當年萬戶侯”
(4)名詞活用做狀語:A.表特征狀態,如“一狼犬坐于前”、“常以身翼蔽沛公”。B>表態度、方式,如“吾得兄事之”。C.表工具,如“有好事者船載以入”。D.表處所,如“相如廷斥之”。E.表趨向,如“操軍破,必北還”。F.表頻率,如“歲賦其二”。
2、形容詞的活用:
(1)形容詞活用做名詞:如“斫其正,養其旁條”、“四美具,二難并”。
(2)形容詞活用做動詞:如“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敵人遠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3)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認為-----怎么樣。)
(4)形容詞使動用法:“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使――明顯);
3、動詞的活用:
(1)動詞的使動用法:“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使-----來)
(2)動詞活用為名詞,如“則其至又加少焉”、“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
【備查知識一】常見文言特殊句式
1、判斷句
(1)用“者,也”表判斷:“……者,……也”、“……者也”、“……也”、“……者……”;
(2)“為”、“乃”、“即”、“則”或否定詞“非,未,弗”等表判斷。
(3)名詞做所謂語直接表判斷(劉備,天下梟雄。)
2、被動句:
(1)單獨用“于”“受”“見”或組合成“見……于……”,“受……于……”表判斷。如:“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徒見欺于王”
(2)“為”、“為……所……”、“……為所……”表判斷;如:“臣聞如姬父為人所殺”
(3)“被”(后起用法,如:周公之被逮)。
(4)意念被動(無詞語標志):兵挫地削
3、省略句:
(1)省略主語:如:“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2)省略賓語:“權起更衣,肅追()于宇下”。
(3)省略介詞:“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
【注意】“以,與,從,為,因”五介詞常省略賓語。
4、賓語前置:
(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沛公安在?”疑問代詞(如:誰、何、奚、曷、胡、惡、安)
(2)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如:“時人莫之許也。”
(3)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前取動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如:“唯利是圖”等。
(4)方位詞、時間詞做賓語時,有時也前置。例如:“業文南向坐。”(《史記·項羽本紀》)
5、定語后置:
(1)者:如:“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2)之: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3)……之……者:“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
6、介詞結構做狀語后置:
(1)用介詞“于”組成的介賓短語,翻譯時要移到動詞前作狀語。如:“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2)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翻譯時前置做狀語。如:“具告以事。”(《鴻門宴》)。
【備查知識三】常見固定句式
1、表示疑問
①何以……?(憑什么……?)
②何所……?(所……是什么?)
③奈何……?(……怎么辦?為什么……?)
④如……何;奈……何?(把……怎樣呢?)
⑤孰與……?(與……比,哪個更…?)
⑥獨……耶?(難道……嗎?)
2、表示反問
①何……哉(也)?(怎么能……呢?)
②何……為?(……干什么呢?)
③何……之有?(有什么……呢?)
④如之何……?(怎么能……呢)
⑤豈(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
⑥安……哉(乎)?(哪里……呢?)
⑦不亦……乎?(不是……嗎?)
⑧……非……歟?(……不是……嗎?)
⑨寧……耶?(哪里……呢?)
(10)顧……哉?(難道……嗎?)
(11)獨……哉?(難道……嗎?)
3、表示感嘆
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
②直……耳!(只不過……罷了!)
③惟…耳!(只……罷了!)
④一何……(多么……啊!)
⑤亦……哉!(也真是……啊!)
⑥……何如哉!(……該是怎樣的呢!)
4、表揣度
①無乃……乎(歟)(恐怕……吧?);
②得無(微)……乎?(該不……吧?))
③其……歟?(不是……嗎?)(兼表反問)
④庶幾……歟?(或許……吧?)
5、表示選擇
①與其……孰若……?(與其……,哪如……?)
②……歟(耶),抑……歟(耶)?(是……,還是……呢?)
③其……?其……?(是……呢?還是……呢?)
6、其它
否則:如果不……就……。
何乃:豈只是;為什么竟。
既而:隨后,不久。既……且……:又……又…
乃爾:竟然如此,這樣。
然而:這樣卻;但是。
然則:既然這樣,那么;如果這樣。
雖然:雖然如此;即使如此,但
所謂:所說的,所認為。
謂之:稱他是,說他是;稱為,叫做。
無(有)以:沒有(有)用來……的東西、辦法。
無庸:不用,無須。
無由:不可能,無法,無從。
相率:竟相,一起。
向使:假使,如果。
之謂:說的就是。
之于:對……的態度,同……相比
文言文答題技巧 5
第一部分:讀懂文言文
口訣:務求甚解,又不求甚解
一、怎么去讀
(1)先讀最后一道題目,了解大致內容和主要事件。(此題如果要求“選擇正確的一項”則除外)
(2)然后帶著“何人?”、“何時何地做何事?”、“結果怎樣?”、“為什么?”等問題對文段用心地默讀文章,以“事件”為依據對文章分層,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實在不懂的字詞,不必著急,同時必須用?或其他記號來提示自己放放先讀下文,也許過后聯系上下文進行推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題目中去找答案。
二、官位變遷及官吏行為詞:
1、表被任以官職的:征、辟、察、舉、召、薦、進、稱、補、作、表、為、就
2、表官職變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遷。
(3)表調動的:調、徙、轉、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職的:左遷、遷謫、謫、逐、貶、詘(黜)
(5)表罷免的:奪、黜、罷、免、去、廢、蠲;
(6)表恢復的:復、還
(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領(兼代);權,行,假,署(代理);
(8)表辭去的:辭、致政、告退、退、歸故里
(9)跟俸祿有關的:俸、祿、秩、餉
(10)知(典、主)、視事、用事、下車(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
三、其它出現頻率較高的詞語
(1)人稱代詞:第一人稱(余吾予);第二人稱(爾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稱(之其彼渠厥)
(2)疑問代詞:誰孰何曷胡焉安奚惡
(3)謙敬詞語:請謹竊忝辱敢幸
(4)修辭詞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
(5)兼詞:諸焉盍旃叵
第二部分:如何答題
一、文言實詞釋義題:本題往往考查多義實詞,古今異義詞,通假字,偏義詞及詞類活用等知識點。
答題技巧:實詞理解題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記得實詞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會利用上下文進行推測。
掌握常見的理解和推斷實詞在文中含義的方法:
第一種:從語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詞性
第二種:從語義搭配的角度推測詞義
第三種:從語境暗示的角度推斷詞義
第四種:從字形構成的角度推測詞義
第五種: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用法的角度判斷詞義
第六種:從句子結構對稱的角度推斷詞義
第七種:從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斷詞義
高考語文答題技巧——文言句子翻譯
1、文言文翻譯的兩個原則: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2、文言句子六字翻譯法:對、換、留、刪、補、調。
(1)對,就是對譯,逐字逐句落實。
(2)換,就是用現代詞語替換古代詞語。
(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詞匯和專有名詞。如人名、地名、國名、朝代名、官職名、年號、政區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稱以及古今意義不變的詞語等。
(4)刪,就是刪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虛詞。有些文言虛詞在句中只起語法作用,在翻譯時不必也不能翻譯,只要不影響語氣,就可以刪去。一些句首的發語詞、在句中表順接的一些連詞、起補充音節或停頓的結構助詞等,均可略去不譯。
(5)補,就是補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6)調,就是調整語序。如賓語前置、定語后置、主謂倒裝等,在翻譯時就要把這些倒置的成分調整過來,使之符合現代漢語語法。
文言文答題技巧 6
1、第五種: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用法的角度判斷詞義
2、順暢朗讀,斷句停頓。
3、第三種:從語境暗示的角度推斷詞義
4、然后帶著“何人?”“何時何地做何事?”“結果怎樣?”“為什么?”等問題對文段用心地默讀文章,以“事件”為依據對文章分層,理清文章思路。
5、將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漢語,是檢測考生是否具備閱讀淺顯文言文的有效手段。它雖然側重于古漢語語言形式的考查,但由于同時也涉及內容,因而是中考文言文閱讀中一種綜合性的考查手段。
6、第二種:從語義搭配的角度推測詞義
7、第七種:從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斷詞義
8、遇到實在不懂的字詞,不必著急,同時必須用?或其他記號來提示自己放放先讀下文,也許過后聯系上下文進行推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題目中去找答案。
9、句子的.翻譯和理解。
10、文言文中是單音節詞,現代漢語中已變成復音的要補成復音詞。例:“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中“妻子”要翻譯成“妻子兒女”。
11、文言文的文意以翻譯句子和理解句意為前提,而弄懂句意,正確朗讀又以理解文言文的字詞含義為前提。所以我們要注意對古漢語虛實詞意義的理解和積累。
12、先讀最后一道題目,了解大致內容和主要事件。(此題如果要求“選擇正確的一項”則除外)
13、第六種:從句子結構對稱的角度推斷詞義
14、第四種:從字形構成的角度推測詞義
15、從考查的特點和目的出發,中考文言文翻譯總是以直譯為主,意譯只能是一種次要的方式。這里說的直譯,是指將原文的字字句句落實到譯文中,包括原文用詞造句的特點和所采用的表達方式。
16、遇到文言文中的省略之處,要按現代漢語的習慣補出省略的內容。例:“戰則請從”譯成“如果作戰,請允許我跟隨您一起去”。
17、文言文字詞的復習應該在理解的基礎上強化記憶,要結合語境理解詞義,通過比較歸納,找出記憶的相關規律。課內的字詞意思掌握是為課外文言文的閱讀做最基本的準備。
18、古今通假,即兩個字通用,兩字之間知識語音相同或相近,并沒有意義上的聯系。如“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中,“辯”通“辨”。通假字的復習沒有捷徑可走,主要靠平時的積累。
19、第一種:從語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詞性
20、古代的詞以單音節為主,一個詞往往有幾個義項。大多數情況下,各個義項之間是有關聯的。因此我們必須掌握最基本的義項,由基本義項而展開的引申義要結合具體的語境掌握。
21、常見文言實詞的意義和文言虛詞的作用。
22、理解文意并對文章內容進行分析和評價。
文言文答題技巧 7
先做最后一道選擇題(往往落足在對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對全文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道題。帶著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結果怎樣?為什么?等問題對文段用心地默讀兩遍。注意文段后的注釋,很多時候有提示作用。對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盡可能地排除。對理解文段起關鍵作用的詞句要聯系上下文進行推導。先認真閱讀最后一道有關內容分析的題目,把握文段主旨。同時必須用?或其他記號來提示自己。
【文言實詞題】 答題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義。從字音相同推測通假字。用互文見義對照解釋前后詞。用成語比較推導詞義。聯系上下文,前后照應,保持一致。
實詞理解:將給出的詞義帶進原文,通順就對,不通就錯。
從沒有聽說過的實詞釋義往往是對的,干擾你罷了。
【古今異義題】答題技巧:將該詞語的今義帶進原文,通則對,不通則錯。
【文言虛詞題】答題技巧:翻譯這個文言虛詞成現代漢語進行比較,看是否翻譯成同一個詞。先理解翻譯所學課文中的虛詞,再比較文段中的虛詞。聯系文句的整體意義和上下文的意義,注意辨明上下文的關系。借助語句的結構,看兩句中該虛詞詞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虛詞比較:每組中利用給出的高中學過的另一句子來推斷文中句子的虛詞用法。
【信息篩選題】 答題技巧:看清題目要求,一字一詞地琢磨。選出一兩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選項。照應上下文,一般作者評論性的話不能作為選項,別人贊譽的話可考慮。
【性格表現題】答題技巧:先找不能表現題干中要求的任務性格的選項,用排除法選擇。特別注意誰的什么性格。
【 內容歸納題】答題技巧:找出文段中與選項解釋相對應的'語句,一一對應。中心、主旨重點分析議論的語句。總體把握文意。敘述或分析的錯誤只在某一小點,主要是順序的顛倒、無中生有等。
【全文把握題】注意人物的事跡是否張冠李戴,事件的時間是否準確,人物性格陳述是否恰當,注意聯系全文。
總之:所選文章往往是古代賢人良臣的小故事及個人履歷表,所以不難讀懂意思,只是落實到個別字詞,倒是頗讓人費神,不過如能膽大,心細,也不可怕。遇到實在不懂的字詞,不必著急,放放先讀下文,也許過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題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響做題目就不要鉆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沒什么!
文言文答題技巧 8
1、閱讀全文,了解大意。首先要正確判斷斷句的文體。故事情節的傳記文要掌握文章的大概情節、中心事件和人物關系;議論說理文,則要明確文章的論述中心,然后進一步明確前后的邏輯關系。
2、先易后難,循序漸進。
3、借助特殊詞語斷句:一是動詞,一類是虛詞。
高考文言文閱讀答題技巧
1、閱讀全文,整體感知。我們要通過閱讀文章,了解文章講的是什么事,起因、經過和結果是什么,涉及到什么人,記敘中作者有沒有議論什么。如果文章的語段是議論性的文字,我們就要找出表明論點的句子,再找到論據,最后證明論點。
2、細讀文章,把握人物。了解文章的主要情節后,我們要進一步了解文章主旨,因此我們要把握人物形象,尤其是能傳達出人物的品質和內心的語句,品讀人物言行、性格、為人,這樣自然能對文章的主旨有把握。
3、精讀文章,對癥下藥。要善于利用文章本身的語境、文章中原話、文章的主旨等回答問題。
詞語解釋題。結合學習過的文言文實詞,聯系上下文,找出正確答案。
句子翻譯題。先在草稿上把關鍵的字詞翻譯出來,然后根據關鍵詞理順整句。
觀點態度題。作者的.觀點態度往往會融會在他所敘述的人物和事件中。
復習文言文的時候,應該系統全面的復習,例如將通假字、一詞多義等加以整理,方便復習。
平時訓練文言文翻譯的時候,要能用自己的話進行表達,有自己的獨到的見解。文言文閱讀需要我們認真積累,反復訓練。
文言文答題技巧 9
一.通假字
通假字不常出現,而且高中課本要求掌握的通假字也就是一百來字,翻譯時,如果照某字的一般意義翻譯不通,就應該考慮該字是不是通假字。要找出其“通”的字,大多需要從該字的同音字或形近字去考慮。找出本字后再去翻譯,整句話的翻譯如果很通順合乎情理和語境,采分點就找對了。
【習題演練】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程(指傳主孫程)傳召諸尚書使收景(指閻景)。尚書郭鎮時臥病,聞之,即率直宿羽林出南止車門,逢景從吏士,拔白刃,呼白:“無干兵。”鎮即下車,持節詔之。景曰:“何等詔?”因斫鎮,不中。鎮引劍擊景墮車,左右以戟叉其匈,遂禽之。(選自《后漢書·孫程傳》,有刪改)
答案 郭鎮拔劍擊刺閻景,閻景從車上摔下來,左右羽林軍用戟叉住閻景的胸脯,于是擒獲了他。
采分點 匈,通“胸”,胸脯;禽,通“擒”,擒獲。
2.立(指傳主趙立)遣人詣朝廷告急。簽書樞密院事趙鼎欲遣張俊救之,俊不肯行。乃命劉光世督淮南諸鎮救楚。高宗覽立奏,嘆曰:“立堅守孤城,雖古名將無以逾之。”以書趣光世會兵者五,光世訖不行。(選自《宋史·趙立傳》)
答案 五次用書信催促(劉)光世聚集XX,光世最終沒有執行。得分點 趣,通“促”,催促;訖,通“迄”,最終。
二.實詞
高考大綱要求掌握120個實詞,而每個實詞又都有多個含義,只靠死記硬背很難輕松應試。要學會利用上下文的具體語境來確定準確的義項。而且考試也主要考察學生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推斷能力。要把詞放在句中理解,把句放在段(篇)中讀,一切問題皆有可能解決。正所謂: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
【習題演練】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3.公(指傳主王旦)于用人,不以名譽,必求其實。茍賢且材矣,必久其官,而眾以為宜某職然后遷。公務以儉約率勵子弟,使在富貴不知為驕侈。兄子睦欲舉進士,公曰:“吾常以太盛為懼,其可與寒士爭進?”至其薨也,子素猶未官,遺表不求恩澤。(選自歐陽修《王公神道碑銘》)
(1)茍賢且材矣,必久其官,而眾以為宜某職然后遷。
答案 如果某官賢能又有才干,一定讓他長期擔任這一官職,直到大家認為他適宜擔任某一職務才升遷。
采分點 久,使動用法;宜,適宜,非“應該”義;遷,升遷,不可譯為“調動官職”。
(2)吾常以太盛為懼,其可與寒士爭進?
答案 我常常擔心(功名利祿)太多了,怎么可以跟貧寒的讀書人爭搶進取的機會呢?
采分點 寒士,貧寒的讀書人;爭,爭搶,不可譯為“爭取”。
4.翻(指傳主虞翻)出為富春長。后翻州舉茂才,漢召為侍御史,曹公為司空,辟皆不就。孫權以為騎都尉。翻數犯顏諫爭,權不能悅,又性不協俗,多見謗毀,坐徙丹楊涇縣。(選自《三國志·虞翻傳》)
(1)后翻州舉茂才,漢召為侍御史,曹公為司空,辟皆不就。
答案 后來虞翻被所在州府推舉為秀才,漢朝廷召他為侍御史,曹操當了司空,征召他(做官),他都不去任職。
采分點 舉,被舉薦;辟,征召;就,就任,赴任。
(2)翻數犯顏諫爭,權不能悅,又性不協俗,多見謗毀,坐徙丹楊涇縣。
答案 虞翻多次冒犯孫權的威嚴,進諫規勸,孫權不高興,加之他的秉性又不合世俗,常常被人毀謗,因而獲罪被流放丹楊涇縣。
采分點數,多次;見,被;坐,因……獲罪。
三.詞類活用
詞類活用現象是文言文翻譯中的重點,出題人一定會考察學生對詞類活用的掌握情況。
詞類活用的判斷主要是根據語法來判斷:
如名詞活用為動詞,有多種語法特征:兩個名詞連用,其一必活用為動詞;“而”前或后的名詞必活用為動詞;“之”前“所”后、副詞后的名詞必活用為動詞,等等。然后再聯系具體語境進行分析,確定其詞類活用的類型,并據此推斷其意義。
(1)名詞活用為動詞,有兩種譯法。一是換詞法,用現代漢語的動詞去換古漢語的名詞。如“左右欲刃相如”,“刃”譯為“殺”。二是擴充法,將原單音節名詞擴充為一個現代漢語雙音節動詞。如“沛公軍霸上”,“軍”譯為“駐軍”。
(2)名詞作狀語,一般要帶“用……”“在……”“像……”的詞語。
(3)名詞、動詞和形容詞的使動、意動用法,可譯為“使……(動詞)”或“以……為”(或“認為……是”)。
(4)動詞、形容詞活用為名詞,必須在其后加上相應的名詞(人或物)。
【習題演練】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5.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處于穴。木處而顛,土處而病也。圣人為屋以居,冀免乎二者之患而已矣。(選自杜瓊《雪屋記》)
答案 在樹上居住會跌落,在洞穴里居住會生病。
采分點 “木”“土”名詞活用為狀語,“病”名詞活用為動詞,大意對。
6.浦江縣東行二十六里,有峰聳然而蔥蒨者,元麓山也。山之西,桃花澗水出焉。乃至正丙申三月上巳,鄭君彥真將修禊事于澗濱,且窮泉石之勝。
前一夕,宿諸賢士大夫。厥明日,既出,相帥向北行,以壺觴隨。約二里所,始得澗流,遂沿澗而入。又三里所,夾岸皆桃花,山寒,花開遲,及是始繁。傍多髯松,入天如青云。忽見鮮葩點濕翠間,焰焰欲然,可玩。又三十步,詭石人立,高可十尺余。面正平,可坐而簫,曰鳳簫臺。下有小泓,泓上石壇廣尋丈,可釣。聞大雪下時,四圍皆璚樹瑤林,益清絕,曰釣雪磯。客有善琴者,不樂泉聲之獨清,鼓琴與之爭。琴聲與泉聲相和,絕可聽。(選自宋濂《桃花澗修禊詩序》)
(1)鄭君彥真將修禊事于澗濱,且窮泉石之勝。
答案 鄭鉉將要在澗邊進行修禊活動,并且覽盡山泉怪石的勝景。
采分點 修禊,補出必要的動詞;窮、勝,形容詞分別活用為動詞、名詞。
(2)詭石人立,高可十尺余。
答案 怪石像人一樣站立著,高十尺多。
采分點 “人”活用為狀語。
(3)客有善琴者,不樂泉聲之獨清,鼓琴與之爭。
答案 有擅長彈琴的客人,不喜歡泉水獨自清響,彈琴來跟泉水比試。
采分點 定語后置、“樂”、“鼓琴”。
參考譯文
浦江縣向東走二十六里,有座山蔥蘢茂密地高聳著,(那)是元麓山。山的西面,桃花澗水從那里流出來。在元順帝十六年三月初一,鄭鉉將要在澗邊進行修禊活動,并且覽盡山泉怪石的勝景。
前一天晚上,使各位賢士大夫住下。第二天,出發了,互相帶領著向北走,隨身帶著酒壺和酒杯。大約走了二里遠的地方,才遇到澗流,于是沿著山澗入山。又過了三里的地方,兩岸都是桃花,山里寒冷,花開得晚,到現在才繁盛。相傍有很多蒼松,高聳入云好像到了青云間。忽然看見鮮花點綴在濕潤青翠的樹間,好像火苗升起要燃燒一般,值得觀賞。又走了三十步,怪石像人一樣站立著,高十尺多。上面平整,可以坐下來吹簫,叫作鳳簫臺。下面有小水潭,潭上石壇寬八尺到一丈,可以(在上面)垂釣。聽說下大雪時,四周都是如美玉般的樹林,更顯得清冷絕美,叫作釣雪磯。有擅長彈琴的客人,不喜歡泉水獨自清響,彈琴來跟泉水比試。琴聲跟泉水聲音相和,非常好聽。
四.古今異義詞
古今異義詞有兩種情況:一是單音節的同形異義詞,如“走”“谷”“金”等,翻譯時要把其古今義區別開來,不要以今釋古;
二是類似今天雙音節詞的同形異義詞,如“祖父”“妻子”“其實”等,一般情況下要把它當成兩個詞拆分開來翻譯。
【習題演練】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7.黃武初,魏使曹休來伐,齊(指傳主賀齊)以道遠后至,固住新市為拒。會諸軍遭風流溺,所亡中分。將士失色,賴齊未濟,偏軍獨全,諸將倚以為勢。(選自《三國志·吳書·賀齊傳》)
答案 恰逢各路XX遭遇強風巨浪而順水漂流淹沒,死亡人數達到一半。
采分點 會,恰逢;風流,“風”指強風,“流”指巨流、巨浪;溺,淹沒,落水。
8.千山在遼陽城南六十里,秀峰疊嶂,綿亙數百里。嘉靖丁亥,予戍撫順,丙申遷蓋州,道出遼陽,乃與同志徐、劉二子游焉。東峰危險,徐、劉二子浮白引滿(意斟滿酒一口氣喝完),其間適有吹笳者,聲振林樾,聞之愀然。(明·程啟充《游千山記》)
(1)嘉靖丁亥,予戍撫順,丙申遷蓋州,道出遼陽,乃與同志徐、劉二子游焉。
答案 嘉靖丁亥年,我在撫順戍守,丙申年又調到蓋州,來到了遼陽,才得以與志同道合的徐、劉兩位先生到那里游玩。
采分點 道,名詞活用作動詞,取道;同志,古今異義詞,志同道合;焉,之。
(2)東峰危險,徐、劉二子浮白引滿,其間適有吹笳者,聲振林樾,聞之愀然。
答案 東面的山峰高聳險峻,徐、劉兩位先生斟滿酒一口氣喝完,在此期間正好有一個吹奏胡笳的人,樂聲振動樹林,聽到這種樂聲讓人感到凄楚神傷。
采分點 危險,古今異義詞,高聳險峻;適,恰好;愀然,悲傷的樣子。
五.疑難詞
考場翻譯中一定會碰到疑難詞的翻譯。這是“攔路虎”,想用這些難詞考查考生的語境把握和推斷能力。遇到難詞,先翻譯其他有把握的詞,然后按照現代漢語的語言習慣把整句話的大致意思推斷出來,相對應的意思就是這個詞語的含義。
如翻譯句“豐子韜以選尚公主”中的“尚”字,根據句境可以推斷為“娶妻”。
【習題演練】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9.弘治甲子春二月丙午,予出按海北,取道新會縣。縣有厓門[注]遺跡,予偕知縣羅僑吊焉。夜二鼓,乘汐出港,天未明抵岸。少頃至祠下,達觀殿宇碑亭,考其營建顛末。(選自方良永《厓門吊古記》,有改動)
注
厓門:崖山,位于廣東新會南大海中。南宋末,宋軍與張弘范統帥的元軍在此決戰,宋軍全軍覆沒,張世杰、陸秀夫等大臣及宋少帝趙昺殉國,宋亡。
答案 不一會到了祠堂前,遍覽殿堂碑亭,查考它建造的始末。
采分點 少頃,不一會;達觀,遍覽;顛末,始末,其中“顛”本義是頭頂,引申為“始”,也可據“末”推斷為“始”。
10.(周梅圃)復授山西蒲州知府,調太原。清厘積獄,修復風峪山堤堰,障山潦,導之入汾,民德之。
答案 修復了風峪山堤壩,堵住山中積水,并疏導水流使它進入汾河,老百姓感激他。
采分點 障,堵住,擋住;潦,積水;德,感激。其中“潦”可用教材聯想法推出(《滕王閣序》中有“潦水盡而寒潭清”句),“德”可由語境推出。
文言文答題技巧 10
作文“言之有物 清晰表達”
問:在最后的階段,作文怎樣才能突破?
答:要讓自己的作文脫穎而出,必須做到八個字:言之有物,清晰表達。第一,要學會圍繞題目,發現問題。比如 “回到原點”這個題目,我們可以從生活中偏離原點的現象談起,發現問題。第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進一步揭示矛盾,使文章從平面走向立體。第三,例子要恰當、新穎。第四,觀點要鮮明、表達要有序清晰。
問:寫作文時,想不到例子怎么辦?
答:要注意激活自己已有的資源,比如,寫回到原點時,想想自己生活中有哪些回不到原點的例子,自己學過的課文、讀過的書籍、看過的電影、電視劇有哪些回不到原點的例子,先從反面的例子想起,再從正面想,就會發現有無數的例子……總之,處處都有例子,你熟悉的、你喜愛的事物,往往就是你的`資源,要必須學會激活它。
問:怎樣做文言文翻譯題?
答:文言文翻譯要注意:以直譯為主,字字落實。在理解上,應該遵循的原則是“字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文”,我們要結合全文的把握來落實好翻譯句子的理解。根據近年高考翻譯題的考查分析,我們會發現高考翻譯不會考查那些艱澀難懂的句子,但是考查的內容往往會涉及比較全面的文言文知識,如實詞虛詞的理解、詞類活用等,所以要求考生全面落實。
文言文答題技巧 11
(1)文學常識:
填空形式,注意“三要素”——①文章題目 ②作者姓名 ③作者朝代。其他如:作者的字號、對作者的評價、相關作品等不會作為考試內容。
(2)文中名句的默寫:
空出兩個句子,根據前后句填空。要注意平時的默寫落實,防止音對字錯的現象。
(3)朗讀節奏的劃分:
這種題要求考生用“/”來劃出文言語句的朗讀節奏,可能會有一些具體的提示,如告訴考生劃兩處或三處。例如:“入/則無/法家拂士”。
應對這一題型,劃分朗讀節奏的方法:首先要理解句義,再按意義劃分。一般主語謂語要分開,較長的修飾限制語要劃開。如“滕子京/謫守/巴陵郡”、“予/嘗求/古仁人之心”(主語+謂語+賓語),又如“今齊地/方千里”等。
(4)解釋實詞、虛詞的含義:
以課下注釋中的單個詞為主,多注意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字等。如果有本義和句中義的,盡量答全,尤其不能丟掉句中意思,即這里指……的內容。
(5)文言句子的翻譯:
從內容上看,易考關鍵語句的翻譯;從古漢語角度看,易考特殊句式的翻譯;從來源看,大多來源于課下注釋。
一般要用直譯法。直譯譯不通時再輔以意譯法。翻譯時注意運用“留”、“補”、“刪”、“換”、“調”的方法。考試時按語言點給分,所以翻譯句子時要字字落實。
(6)文章內容要點的歸納、文章中心的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的.概括:
這些題一般不是自由發揮題,盡量按照新教參,加以整理。牢牢記住每段的段意,每課的中心,注意每課的課后題。
(7)文章內容、語言、人物、寫法等方面的欣賞與評價:
要求考生對文章的某一點談看法,寫出自己的觀點。就文中的人物、事件、觀點等某一方面發表自己的看法。從能力角度上說,是考鑒賞評價和發散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等。
文言文答題技巧 12
中考文言文閱讀通常考察以下幾方面:
1。能正確地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
2。能正確地將文言語句譯成現代漢語。
3。能理解并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
課內部分只要有針對性的去背就行了。
課外文言文閱讀解題四步驟:
中考文言文閱讀必然會考到課外語言材料。面對從未讀過的語段或文章,又無工具書可查,怎么辦?在解答這類題目時,很多同學感到束手無策。我們根據教學實踐總結出解題四個步驟。
第一步:快速瀏覽題目
課外文言文閱讀試題有個特點:有的題目選項出示了文中某些關鍵字詞的意思,有的題目則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瀏覽題目有助于同學們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首先應該快速瀏覽文段后的題目。
第二步:仔細分析標題
一般而言,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都會給出標題。教師要指導學生留意并仔細分析文段的標題。因為大部分標題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例如,在一次測試中考了一個“楚人學舟”的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這個主謂結構的.標題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內容,我們看了標題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內容了。總之,仔細分析文段的標題,可使我們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
第三步:結合注釋速讀全文
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對于一些難懂的文言字詞一般都會給出注釋。這些注釋有助于同學們準確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所以,教師應提醒學生千萬別忽略這些注釋,而應結合注釋速讀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提醒學生在閱讀全文的過程中,碰到“攔路虎”千萬別停下來苦苦思索,而應繼續閱讀。總之,速讀全文,不求完全讀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對癥下藥”解答問題
課外文言文閱讀問題設計有三種類型,即詞語解釋題、句子翻譯題和內容理解題。對于不同的題目則采用不同的解題方法:
(1)詞語解釋題。這類題目多數是考查文言實詞中一詞多義的現象,而這些文言實詞基本上都是同學們在課內文言文中學習過的。解題時,應先套用我們學習過的文言實詞的意思,再聯系上下文檢驗,經檢驗意思通順,則為正確答案。
(2)句子翻譯題。翻譯句子應該在直譯的基礎上意譯。首先,在草稿上把關鍵的字詞的意思解釋出來(直譯);然后,將句子的大致意思寫出來(意譯)。在翻譯句子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年號、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書名、國名等專有名詞保留原樣,不用翻譯。例如:“慶歷(年號)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謫守巴陵郡地名)”。可把這個句子譯為: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二是句子中沒有實際意義的詞語應刪去。例如:“陳勝者,陽城人也”,“者……也”表判斷,無義,應刪去,可把這個句子譯為:陳勝是陽城人。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狀語后置等倒裝句)和現代漢語的語序不一樣,翻譯時要作適當的調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謂倒裝)!”可把這個句子譯為:你的不聰明也太嚴重了。四是所翻譯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則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補出來。例如:“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省略語)。”可把這個句子譯為:他們(主語)就用朱砂在綢子上寫上‘陳勝王’三個字。
(3)內容理解題。解決這種類型的題目有三種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錄原文關鍵的詞語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三種方法,采用第一、二種方法回答的準確率一般會比較高。
文言文答題技巧 13
針對文言文閱讀試題多以敘述性文字為主的特點,在進行整體性閱讀時,要用心去查找文中的人和事,盡量把文中下列相關的內容圈點出來:人有幾位,如何稱謂;主角是誰,與他人關系怎樣;事有幾件,由幾人所干;事件關系,有何意義,大體分分層次。接著審清題目,帶著這些問題再去研讀文段,不在無關處糾纏,要在緊要處下功夫。
1.文言實詞的理解:堅持“詞不離句”的原則。利用字與字、詞與詞的結構特點。采取由彼到此的聯想方式,迅速理解詞義。選項中給出的解釋,可代入句中,結合上下文,反復印證。另外要特別注意詞的多義、詞的活用、詞的古今異義、通假、詞的偏義等文言現象。平時我們積累的一些成語中個別語素的解釋,有時也能給我們一些啟示,也要為我所用。
2.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以理解句意為前提,根據詞在句中的位置化虛為實,斷定詞性和用法。
3.“篩選信息”和“把握文意”:這是文言文閱讀的最后兩道題。要注意整體把握。尤其最后一道“把握文意”題,該題四個選項的設置。大多是按原文內容先后順序排列的,往往選不恰當的`項,這既對理解全文有幫助,也為解前面的題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此處宜稍放慢速度,力爭做正確,做完后,回過頭來檢驗前面幾個題的正誤。
答題技巧:
1.要學會圈圈點點,因為第I卷使用答題卡,圈點是可以的。把人物、主要事件劃一劃。
2.要先讀文言文的最后一題,即內容的概括分析題。這個題實質上可稱為“文言文的白話譯文”,它對人物、對全文內容、對事件的分析都十分清楚明了。所以先讀了此文。就相當于讀了譯文之后。再去看原文。事半而功倍。
3.要借助原文推斷詞義。不要想當然,要調動自己頭腦中的知識儲備。
4.文言文的翻譯,要先看此句前面的文字含意。因為上下文是最好的提示。前面的句子理解了,后面的句子自然會水到渠成。
5.除了常見的文言實詞以外(大綱規定的120個),還要在考前看一看課本中注釋的其他文言實詞,只看注釋即可。
6.文言虛詞要在“而、與、乃、其、所、為、焉、以、因、于、則、之”等常用詞語上,再復習一下。
文言文答題技巧 14
一、文言文、詩詞的學習方法 問題
1:語文文言文看不懂
老師:要想提高文言文,也要注意一些方法。文言文的重點是積累,所謂積累并不是沒有章法的去學習,而是通過一些系統方法進行知識的累積。首先可以分析近幾年的高考文言文,我們會發現文言文的選材也是有自己的規律的,傳記類、游記類、碑帖類等,我們可以從每個類別里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文章,然后進行細致分析,找出常規的實詞,進行實詞的積累。其次,我們可以根據文章的體裁,進行文章整體結構的梳理,每一類的文章都有自己寫作的思路,每一類文章都有自己的出題方向,分析和整理這些方向,尋找共同點。再次,精通語法輔助文言文,只有明確文言文的一些基本語法,才能夠順利理解較難的句式。最后,認真分析考點,比如實詞類,我們可以嘗試分析每個選項考察的是什么考點,是一詞多義,還是古今異義,只有明確考點,才可以更加精準的得到答案。
問題2:老師您好,我想請問一下,文言文閱讀詞匯以課本為主還是需要再擴充一些呢?
老師:文言文的閱讀積累要以課本為基礎,在此之外進行拓展,可以適當選取近幾年的真題,從里面去積累常用詞匯,就像英語中有常考詞匯一樣,文言文也需要加強這類的積累。
問題3:老師您好,我的語文一直是在90左右晃悠,文言文不太好, 作文有時候也不知道應該寫什么,有沒有什么辦法呢。
老師:如果目前只有90分左右,說明在各個模塊都還有問題,那么一模之后,我們就要去根據自己的情況重點做突破,去選取首先能夠攻破的模塊進行重點學習。我們要弄清楚導致自己薄弱的原因是什么,如果自己不能分析出來,可以找老師來幫忙分析一下試卷,多拿幾套題橫向去作比較。比如作文方面,如果我們目前不知道應該寫什么,說明在審題和立意以及文章的基本思路上還存在著很嚴重的問題,那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去學習最基本的審題方法,以及文章思路的確立,這樣先去保證自己的基本分數。90分的語文成績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最后的兩個月重點突破,還是可以有很大提升的。
問題4:老師,我是一名高二的理科生,我的語文從小到大都沒及格過,我最怕的就是古文和詩歌,這些怎么學啊,我很怕我學考過不了關,求支招
老師:對于高二的學生,因為目前還沒有高考壓力,可以從課內做起,把課內詩歌和文言文真正弄懂,然后進行向外拓展。同時要學習這兩個模塊中最基礎的知識,比如詩歌的分類、詩歌的題材、詩歌的常見藝術手法等等。夯實好基礎,會對我們未來的`學習有幫助。
問題5:老師,我文言文翻譯不會怎么辦
老師:文言文的翻譯,我們要注意兩點,一是要保證語法的正確性,二是要找準重點詞。對比現代漢語,我們可以看到,拋開特殊詞,最基本的詞其實就是在原單個詞的基礎上擴充,先去確定句子的基本方向。然后再把重點的詞進行直接翻譯,高考的翻譯判卷原則是以關鍵詞為采分點的,所以一定要有重點詞匯的直譯。另外,還要注意的是如果有句式,一定要做好處理,比如判斷句一定要翻譯出"是",省略句一定要補出省略的部分,倒裝句一定要變成正常語序。這些都會關乎最終的得分。
問題6:老師,我古詩文鑒賞中詩中蘊含的情感總是分析跑偏,有什么好的改善方法嗎
老師:詩歌鑒賞的理解,不能夠單憑自己的感覺,一定要"情出有因"。也就是說我們分析詩歌的情感,一定要是真正的從詩歌中找到關鍵詞支持,不能自己憑空臆造。方法上,我們可以采用分步驟去推理,首先確定大的情感基調,這一般我們都可以做到。詩人寫這首詩歌的時候情緒是如何的,悲傷或者欣喜?先去確定一個大的基調,然后用分析意象和關鍵詞的方法去理清詩人為何會有這一情感,之后再去分析作者的這種情感是通過何種手法表現出來的。只有這樣逐步去推敲,才能真正的理解詩人的情感。此外,還可以根據詩歌的體裁,詩人的生平,注釋、選擇題等線索去推斷詩歌內涵。
問題7:老師,詩歌鑒賞題怎么寫啊,詩人寫的意境老是看不出來
老師:學習詩歌鑒賞要明確幾點,一是題目隱含的信息,作者生平和歷史時期給我們的線索,詩歌中的意象和關鍵詞給我們的指引。此外,還要了解詩歌的藝術手法,只有把這些基礎點真正弄清楚,才可以把詩歌鑒賞題提高。
文言文答題技巧 15
文言文閱讀的復習,首先要掌握閱讀方法。許多學生往往不認真讀文章,而只是到文中去尋找答案。文章沒有讀懂,想正確回答問題是不可能的。做文言文閱讀題可以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通讀全文,整體感知。通讀必須完成以下五個任務;了解記敘的是什么事;弄清所記之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簡析所記之事涉及什么人,他們之間有沒有主次之分,關系如何;查看記敘中作者有沒有議論,議論什么;留心敘事方法上有什么特點。如果文言語段是議論性的文字,就要找出表明論點的句子,再找到證明支撐論點的論據,最后看看是用什么方法證明論點的。
第二步,品讀細節,把握人物。了解了文章的主要情節內容后,要想進一步體會文章主旨,自然離不了人物,而把握人物形象則要關注人物描寫,尤其是一些細節描寫往往能傳達出人物的品質和內心。要注意品讀這些細節,如;揣摩人物語言的語氣,關注神態的變化,注意動作的指向等,從而明白人物的真正意圖。因此,品讀人物言行,人物的性格、為人也就了然于心,對文章主旨的把握也必然順理成章了。
第三步,精讀文章,對癥下藥。深入到文章內部,利用文章本身的語境、命題的題目、文章中的原話、注解及文章的主旨來解答相關試題,對癥下藥。
詞語解釋題。解題時,應先套用我們學習過的文言實詞的意思,再聯系上下文檢驗,經檢驗意思通順,則為正確答案。
句子翻譯題。翻譯句子應該在直譯的基礎上意譯。首先直譯,在草稿上把關鍵的字詞的意思解釋出來;然后意譯,將句子的大致意思寫出來。
篩選信息題。要求同學們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能夠對文章的內容進行分析和歸類,從而體現出對文章理解的程度。涉及提取的信息內容是;表現人物行為舉止特點的信息;(教學論文 )體現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張的信息;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才智的信息;展現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篩選并提取文中信息,是建立在理解文章基礎上的,它可以促進我們在閱讀過程中達到讀懂讀通所有材料的目的。
歸納概括題。對所述事件或所說道理進行綜合的判斷,要求答出某個論點的根據、某個事件發生的原因、某種發展導致的結果等。這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了的綜合能力。具體內容有;某個論點的依據;某種現象的本質;某件事發生的原因及結果;某個人物的思想性格等。
觀點態度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和態度可從文體特點人手;記敘性文體,作者的觀點態度往往會融會在他所敘述的人物和事件中,也有少數文章,在開頭或結尾有簡要的議論,概括時就應抓住這些特點。議論性文體,作者觀點就是文章的論點。同時注意兩點;一是概括完整性、全面性,作者的情感態度包含的幾個方面都要顧及,不要以偏概全,丟三落四;二是概括的準確性、恰當性,不夸大,不縮小,不絕對化,恰如其分地概括。
其次,對課內文言文應有一個系統全面的復習,如將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等加以整理,把文言文的文學常識列一個表格;這樣更方便復習。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課文的主旨,做更深入的思考,并且能有獨特的個人情感體驗,古為今用;在實際生活中體會其哲理。
對課外文言文應該按照課內文言文的閱讀要求進行模擬訓練;對課外選文中的意蘊比較豐富的句子,要能用自己的話進行表達,或是用現代漢語進行翻譯;對課外文言文的內容,要能按要求進行分析,有自己的獨到的見解。課外文言文閱讀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要認真積累,反復訓練,持之以恒,能力就會不知不覺提高了。總之,課外文言能力從課內遷移中得來,課外文言能力從反復訓練中得來,課外文言能力從積累延伸中得來。
古代流傳下來的文言文多是經典之作,閃爍著古代作家思想與智慧的光芒,表達了古人對于真善美理想的執著追求。走進文言文,浸潤其中,涵詠體味,豐富情感閱歷,提升審美能力,增長人生智慧。
【文言文答題技巧 】相關文章:
文言文閱讀答題技巧06-15
高考文言文閱讀答題技巧06-06
語文文言文翻譯存在的答題誤區及訓練技巧12-26
閱讀題的答題技巧01-24
短文閱讀答題技巧06-07
語文答題的技巧及公式06-13
語文考試答題技巧精選05-29
閱讀題答題技巧05-27
文言文翻譯答題指導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