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通假字(精華)
在現實學習生活中,我們總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歷代模仿它的作品。還記得以前背過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文言文通假字,歡迎閱讀與收藏。
文言文通假字1
通假字,是中國古書的用字現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種種原因,書寫者沒有使用本字,而臨時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來替代,有人認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寫的白字(別字)。事實上,第一個寫通假字的`人可以說是寫的白字,但是后人紛紛效仿,也就積非成是了。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書之中,是造成中國古書難讀的原因之一。
七年級(上冊)文言通假字
1、項為之強強(jiāng)通僵《童趣》
2、不亦說乎說(yu)通悅《論語十則》
3、誨女知之乎女(rǔ)通汝《論語十則》
4、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知(zh)通智《論語十則》
5、路轉溪頭忽見見(xin)通現《西江月》
6、一切烏有烏(wū)同無《山市》
7、裁如星點裁(ci)同才《山市》
8、尊君在不不(fǒu)通否《陳太丘與友期行》
七年級(下冊)文言通假字
9、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扳(bān)通攀《傷仲永》
10、賢于材人遠矣材(ci)通才《傷仲永》
11、對鏡帖花黃帖(tiē)通貼《木蘭詩》
12、卿今當涂掌事涂通途(t)《孫權勸學》
13、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邪(y)通耶《孫權勸學》
14、孰為汝多知乎知(zh)通智《兩小兒辯日》
15、滿坐寂然坐(zu)通座《口技》
16、止有剩骨止(zhǐ)通只《狼》
八年級(上冊)文言通假字
1、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要,通邀,邀請。《桃花源記》
2、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有,通又,用來連接整數和零數。《核舟記》
3、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詘,通屈,彎曲。《核舟記》
4、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橫。《核舟記》
5、虞山王毅叔遠甫。甫,通父,男子美稱,多賦予字之后。《核舟記》
6、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通揀,挑選。《核舟記》
7、選賢與能,講信修睦。與,通舉。《大道之行也》
8、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矜,通鰥,老而無妻的人。《大道之行也》
9、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曾,通層。《望岳》
10、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闕,通缺,中斷。《三峽》
八年級(下冊)文言通假字
1、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轉,通囀,鳥叫聲。《與朱元思書》
2、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反,通返。《與朱元思書》
3、疏條交映、有時見日。見,通現,露出。《與朱元思書》
4、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飼,喂。《馬說》
5、才美不外見。見,通現,表現。《馬說》
6、食之不能盡其材。材,通才,才能。《馬說》
7、其真無馬邪!邪,通耶,表疑問,相當于嗎。《馬說》
8、四支僵勁不能動。支,通肢。《送東陽馬生序》
9、同舍生皆被綺繡。被,通披,穿。《送東陽馬生序》
10、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具,通俱,全,皆。《岳陽樓記》
11、屬予作文以記之。屬,通囑,囑托。《岳陽樓記》
1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羞,通饈,美味的食物,直,通值。《行路難》
九年級(上冊)文言通假字
1、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唱,通倡,倡導。《陳涉世家》
2、固以怪之矣。以,通已。《陳涉世家》
3、將軍被堅執銳。被,通披。《陳涉世家》
4、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錯,通措。《唐雎不辱使命》
5、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倉,通蒼。《唐雎不辱使命》
6、欲信大義于天下。信,通伸。《隆中對》
7、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已,通以。《隆中對》
九年級(下冊)文言通假字
1、公輸般詘。詘,通屈,理屈。《公輸》
2、寡助之至,親戚畔之。畔,通叛,背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4、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衡,通橫,梗塞,不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5、入則無法家拂士,拂,通弼,輔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6、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魚我所欲也》
7、萬鐘則不辯禮儀而受之,辯,通辨,辨別。《魚我所欲也》
8、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得,通德,恩惠;與,通歟,語氣助詞。《魚我所欲也》
9、鄉為身死而不受。鄉,通向,從前。《魚我所欲也》
10、小惠未偏,民弗從也。偏,通遍,遍及,普遍。《曹劌論戰》
11、寒暑易節,始一反焉。反,通返。《愚公移山》
12、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聰明。《愚公移山》
13、一厝朔東,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愚公移山》
文言文通假字2
1.之
①動詞,去、到、往寡助之至輟耕之壟上《陳涉世家》
②代詞,代人、代物、代事二世殺之《陳涉世家》鐘鼓樂之(“窈窕淑女”)
又數刀斃之《狼》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名之者誰左右采之(代荇菜)
③“之”用作結構助詞,相當于“的”。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世家》
在河之洲山之僧智仙也
④“之”字用于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如;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⑤“之”字在句子中只起調節音節的作用,沒有實在意義。如: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悵恨久之《陳涉世家》公將鼓之
⑥作賓語前置的標志。
宋何罪之有?何陋之有?
⑦作定語后置的標志。馬之千里者。
2.者
①結構助詞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②結構助詞,的下者飄轉沉塘坳《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③指人、物、事、時、地等。“……的”,“……的(人、東西、事情)”。
宜多應者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也《孟子二章》
④放在主語后面,引出判斷,不必譯出。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⑤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的原因)
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孟子二章》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⑥用在數詞后面,譯為“……個方面”“……樣東西”“……件事情”。
或異于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
⑦語氣詞,不譯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3.其
人稱代詞,自己、我、我的,他、他們,它
而不知太樂之樂其樂也(自己的)《醉翁亭記》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他)
指示代詞,這,那專其利三世(這種)
副詞,表推測或委婉語氣,大概,也許,難道
其如土石何(加強反問語氣)其真無馬邪道(難道)
4.而
①轉折連詞,但是,卻人不知而不慍《論語?述而》
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未有問而不告足膚皸裂而不知《送東陽馬生序》
②修飾連詞,相當于“地”。面山而居
③順承連詞,可不譯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
④表順承的.連詞,然,這樣。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⑤表順承的連詞,就溫故而知新《論語?為政》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⑥表順承的連詞,來挾天子而令諸候《隆中對》
⑦表遞進的連詞,而且國險而民附《隆中對》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⑧表承接,并且默而識之《論語?述而》野芳發而幽香
⑨表假設,如果。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⑩表并列溪深而魚肥
5.以:
介詞,(從、由,把、用、拿、用來、拿來,因為,靠、憑借、根據)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把)《出師表》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把)《出師表》
悉以咨之(拿來)《出師表》以衾擁覆(拿來)《送東陽馬生序》
生以鄉人子謁余(用)《送東陽馬生序》
咨臣以當世之事(拿)《出師表》必以分人(拿)《曹劌論戰》
扶蘇以數諫故(因為)《陳涉世家》先帝不以臣卑鄙(因為)《出師表》
以中有足樂者(因為)《送東陽馬生序》以是人多以書假余(因為)《送東陽馬生序》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因為)以其境過清(因為)
何以戰(靠、憑借)必以情(根據)《曹劌論戰》
②連詞遂許先帝以馳驅(表目的,為)《出師表》
③連詞,相當于“而”,可不譯。計日以還《送東陽馬生序》
高祖因之以成帝業《隆中對》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陳涉世家》
④連詞,表順承。
以光先帝遺德(來)以咨諏善道(用來)《出師表》
無從致書以觀(來)《送東陽馬生序》
屬予作文以記之(來、以便)《岳陽樓記》
以激怒其眾(來、以便)《陳涉世家》
以塞忠諫之路也(以至)以傷先帝之明(以至)《出師表》
⑤動詞,認為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兩小兒辯日》
或以為死,或以為亡《陳涉世家》
⑥副詞,已經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
6.則
①連詞,表承接,可譯為“就”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岳陽樓記》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魚我所欲也》則又請焉《送東陽馬生序》
②副詞,那么
則凡可以求生者何不用也《魚我所欲也》則霸業可成《隆中對》
③連詞,表假設,若,如果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之《孟子二章》
萬鈡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魚我所欲也》
④連詞,表轉折,卻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送東陽馬生序》
⑤連詞,只是則心不若余之專耳《送東陽馬生序》
7.于
①比所欲有甚于生者《魚我所欲也》
②對萬鐘于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出師表》
③在欲報之于陛下也《出師表》
躬耕于南陽《出師表》不求聞達于諸侯《出師表》戰于長勺《曹劌論戰》
④到太守與客來飲于此
⑤從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說(yuè):通“悅”,愉快。
2、誨女知之乎?……是知也。(《論語十則》)
女:通“汝”,你。知:通“智”,聰明。
3、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還:通“
文言文通假字3
1、案:同按審察,察看。動詞。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
2、罷:通疲疲勞。形容詞。罷夫贏老易于而咬其骨。
3、頒:通班斑頭發花白。形容詞。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4、板:同版字版。名詞。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
5、暴:同曝曬。動詞。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6、暴:同曝暴露,顯露。動詞。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暴:同曝暴露,顯露。動詞。忠義暴于朝廷。
7、倍:通背,背叛,忘記。動詞。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8、倍:同背背叛,違背。動詞。倍道而妄行,則天不能使之吉。
9、被:通被頂。動詞。被明月兮佩寶璐。
10、被:同披穿著。動詞聞妻言,如被冰雪。
11、被:同披覆蓋在肩背上,動詞。廉頗為之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
12、被:同披;覆蓋在肩背上。動詞。屈原至于江濱,被發行吟澤畔,俾倪:同睥睨斜著眼看。形容詞。見其客朱亥,俾倪.
13、辟:通避躲避。動詞。其北陵,文王所辟風雨也。
14、辟:通僻行為不正。形容詞。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15、弊:通敝困頓,失敗。形容詞。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憊,衰敗。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
16、弊:通敝疲憊,衰敗。形容詞。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17、徧:同遍遍及,普遍。動詞。小惠末徧,民弗從也。
18、賓:同儐迎接客人的人。名詞設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
文言文通假字4
七年級(上冊)
1、項為之強 “強”(jiāng) 通“僵” 《童趣》
2、不亦說乎 “說”(yuè) 通“悅” 《〈論語〉十則》
3、誨女知之乎 “女”(rǔ) 同“汝” 《〈論語〉十則》
4、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知”(zhì) 通“智” 《〈論語〉十則》
5、路轉溪頭忽見 “見”(xiàn) 通“現” 《西江月》
6、一切烏有 “烏”(wū) 同“無” 《山市》
7、裁如星點 “裁”(cái) 同“才” 《山市》
8、尊君在不 “不”(fǒu) 通“否” 《陳太丘與友期》
七年級(下冊)
9、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 “扳”(bān) 通“攀” 《傷仲永》
10、賢于材人遠矣 “材”(cái) 通“才” 《傷仲永》
11、對鏡帖花環 “帖”(tiē) 通“貼” 《木蘭詩》
1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邪”(yé) 通“耶” 《孫權勸學》
13、孰為汝多知乎 “知”(zhì) 通“智” 《兩小兒辯日》
14、滿坐寂然 “坐”(zuò) 通“座” 《口技》
15、止有剩骨 “止”(zhǐ) 通“只” 《狼》
八年級(上冊)
16、便要還家 “要”(yāo) 通“邀” 《桃花源記》
17、身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有”(yǒu) 同“又” 《核舟記》
18、詘右臂支船 “詘”(qū) 通“屈” 《核舟記》
19、虞山王毅書遠甫刻 “甫”(fǔ) 通“父” 《核舟記》
20、左手倚一衡木 “衡”(héng) 同“橫” 《核舟記》
21、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簡”(jiǎn) 通“揀” 《核舟記》
22、選賢與能 “與”(jǔ) 通“舉” 《大道之行也》
23、矜、寡、孤、獨 “矜”(guāng) 通“鰥” 《大道之行也》
24、蕩胸生曾云 “曾”(céng) 通“層” 《望岳》
25、略無闕處 “闕”(quē) 通“缺” 《三峽》
八年級(下冊)
26、蟬則千轉不窮 “轉”(zhuǎn) 通“囀” 《與朱元思書》
27、窺谷忘反 “反”(fǎn) 通“返” 《與朱元思書》
28、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sì) 通“飼” 《馬說》
29、才美不外見 “見”(xiàn) 通“現” 《馬說》
30、食之不能盡其材 “材”(cái) 通“才” 《馬說》
31、其真無馬邪 “邪”(yé) 通“耶” 《馬說》
32、四支僵勁不能動 “支”(zhī) 通“肢” 《送東陽馬生序》
33、同舍生皆被綺繡 “被”(pī) 通“披” 《送東陽馬生序》
34、百廢具興 “具”(jù) 通“俱” 《岳陽樓記》
35、屬予作文以記之 “屬”(zhǔ) 通“囑” 《岳陽樓記》
36、玉盤珍羞直萬錢 “羞”(xiū) 同“饈” 《行路難》
37、玉盤珍羞直萬錢 “直”(zhí) 同“值” 《行路難》
九年級(上冊)
38、發閭左m戍漁陽九百人 “m”(zhé) 通“謫” 《陳涉世家》
39、為天下唱 “唱”(chàng) 通“倡” 《陳涉世家》
40、固以怪之矣 “以”(yǐ) 通“已” 《陳涉世家》
41、將軍身被堅執銳 “被”(pī) 通“披” 《陳涉世家》
42、故不錯意也 “錯”(cuò) 通“措” 《唐睢不辱使命》
43、倉鷹擊于地上 “倉”(chāng) 通“蒼” 《唐睢不辱使命》
44、欲信大義于天下 “信”(xìn) 通“伸” 《隆中對》
45、自董卓已來 “已”(yǐ) 通“以” 《隆中對》
46、是以先帝簡拔以 “簡”(jiǎn) 通“揀” 《出師表》
47、必能裨補闕漏 “闕”(qūe) 通“缺” 《出師表》
九年級(下冊)
48、公輸盤不說 “說”(yuè) 通“悅” 《公輸》
49、子墨子九距之 “距”(jù) 通“拒” 《公輸》
50、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圉”(yù) 通“御” 《公輸》
51、公輸盤詘 “詘”(qū) 通“屈” 《公輸》
52、親戚畔之 “畔”(pàn) 通“叛”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53、曾益其所不能 “曾”(cēng) 通“增”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54、困于心,衡于慮 “衡”(héng) 通“橫” 《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
55、入則無法家拂士 “拂”(bì) 通“弼” 《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
56、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bì) 通“避” 《魚我所欲也》
57、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辯”(biàn) 通“辨” 《魚我所欲也》
58、所識窮乏者得我歟 “得”(dé) 通“德” 《魚我所欲也》
59、鄉為身死而不受 “鄉”(xiāng) 通“向” 《魚我所欲也》
60、小惠未 “獺(biàn) 通“遍” 《曹劌論戰》
61、始一反焉 “反”(fǎn) 通“返” 《愚公移山》
62、汝之不惠 “惠”(huì) 通“慧” 《愚公移山》
63、河曲智叟亡以應 “亡”(wǘ) 通“無” 《愚公移山》
64、一厝朔東 “厝”(cuò) 通“措” 《愚公移山》
文言文通假字5
肇錫余以嘉名(同“賜”)
扈江離與辟芷兮(同“僻”)
縉紳、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
幾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
其為時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過,僅僅;同“又”)
獨五人之皦皦 (同“皎皎”,光明顯耀的樣子)
斂貲財以送其行(同“資”)
亦曷故哉(同“何”,疑問代詞)
共其乏困(同“供”,供給)
夫晉,何厭之有(同“饜”,滿足)
秦伯說,與鄭人盟(同“悅”,高興)
失其所與,不知(同“智”,明智)
肉袒伏斧質(同“锧”,承斧的砧板)
可予不(同“否”)
拜送書于庭(同“廷”,朝堂)
召有司案圖(同“按”)
相如度秦王特以詐詳為予趙城(同“佯”,假裝)
設九賓于廷(同“儐”)
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同“穆”)
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同“熟”,仔細)
請奏盆缻秦王(同“缶”)
距關,毋內諸侯(同“拒”,據守;同“納”,納入)
要項伯(同“邀”,邀請)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違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同“早”,早上)
令將軍與臣有郤(同“隙”,隔閡,嫌隙)
因擊沛公于坐(同“座”,座位)
拔劍切而啗之(同“啖”,吃)
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絲毫)
涇流之大(同“徑”,直)
不辯牛馬(同“辨”,分辨、辨別)
其不仁茲甚(同“滋”,更加)
文言文通假字6
為了能夠讓各位考生高效率的學習,下文特為大家準備了九年級下冊常考的通假字內容:
1、公輸盤不說 “說”(yuè) 通“悅” 《公輸》
2、子墨子九距之 “距”(jù) 通“拒” 《公輸》
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圉”(yù) 通“御” 《公輸》
4、公輸盤詘 “詘”(qū) 通“屈” 《公輸》
5、親戚畔之 “畔”(pàn) 通“叛”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6、曾益其所不能 “曾”(cēng) 通“增”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7、困于心,衡于慮 “衡”(héng) 通“橫” 《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
8、入則無法家拂士 “拂”(bì) 通“弼” 《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
9、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bì) 通“避” 《魚我所欲也》
10、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辯”(biàn) 通“辨” 《魚我所欲也》
11、所識窮乏者得我歟 “得”(dé) 通“德” 《魚我所欲也》
12、鄉為身死而不受 “鄉”(xiāng) 通“向” 《魚我所欲也》
13、小惠未 “獺(biàn) 通“遍” 《曹劌論戰》
14、始一反焉 “反”(fǎn) 通“返” 《愚公移山》
15、汝之不惠 “惠”(huì) 通“慧” 《愚公移山》
16、河曲智叟亡以應 “亡”(wǘ) 通“無” 《愚公移山》
17、一厝朔東 “厝”(cu) 通“措” 《愚公移山》
文言文通假字7
1、路轉溪頭忽見。(《西江月》辛棄疾)見,通現。
才美不外見(《馬說》)見:通現。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見:通現。
2、滿坐寂然,無敢嘩者。(《口技》)坐:通座。
3、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傷仲永》)扳:通攀,牽,引。
4、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聰明。
6、一厝逆東,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7、問渠那得清如許。(《觀書有感》)那:通哪,怎么。
8、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三峽》)闕:通缺。
9、昂首觀之,項為之強。(《閑情記趣》)強:通僵,僵硬。
文言文通假字8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說(yuè):通“悅”,愉快。
2、誨女知之乎???是知也。(《論語十則》) 女:通“汝”,你。知:通“智”,聰明。
3、擔中肉盡,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河曲智叟亡以應。(《愚公移山》)亡:通“無”。
4、對鏡帖花黃。??火伴皆驚忙。(《木蘭詩》)帖:通“貼”。火:通“伙”。
5、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李清照)爭:通“怎”。
6、路轉溪頭忽見。(《西江月》辛棄疾)見,通“現”。
7、才美不外見??(《馬說》)見:通“現”。
8、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見:通“現”。
9、滿坐寂然,無敢嘩者。(《口技》)坐:通“座”。
10、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傷仲永》)扳:通“攀”,牽,引。
11、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2、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聰明。
13、一厝逆東,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4、問渠那得清如許。(《觀書有感》)那:通“哪”,怎么。
15、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三峽》)闕:通“缺”。
16、昂首觀之,項為之強。(《閑情記趣》)強:通“僵”,僵硬。
17、客問元方:“尊君在不?”(《陳太丘與友期》)不:通“否”。
18、玉盤珍饈直萬錢。(《行路難》其一)直:通“值”。
19、故患有所不辟也。(《魚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
20、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魚我所欲也》)辯:通“辨”,辨別。
21、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 與:通“歟”,語氣詞。
22、鄉為身死而不受。(《魚我所欲也》)鄉:通“向”,從前。
23、欲信大義于天下。(《隆中對》)信:通“伸”。
24、自董卓已來??(《隆中對》)已:通“以”。
25、小惠未徧,民弗從也。(《曹劌論戰》)徧:通“遍”,遍及,普及。
26、四支僵硬不能動。(《送東陽馬生序》)支:通“肢”。
27、??子黑子九距之。(《公輸》)距:通“拒”,擋。
28、公輸盤詘,而曰??(《公輸》)詘:通“屈”,折服。
29、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有:通“又”。 30、左手倚一衡木。(《刻舟記》)衡:通“橫”。
31、虞山王毅叔遠甫刻。(《刻舟記》)甫:通“父”。
32、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刻舟記》)簡:通“揀”,挑選。
33、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唐雎不辱使命》)錯:通“措”。
34、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倉:通“蒼”。
35、數至八層,裁如星點。(《山市》)裁:通“才”,僅僅。
36、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陳涉世家》)適:通“謫”。
37、為天下唱,宜多應者。(《陳涉世家》)唱:通“倡”,倡導。
38、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以:通“已”。
39、將軍身被堅執銳。(《陳涉世家》)被:通“披”。
40、同舍生皆被綺繡。(《送東陽馬生序》)被:通“披”。
41、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馬說》)食:通“飼”,喂。
42、食之不能盡其材。(《馬說》)材:通“才”。
43、其真無馬邪?(《馬說》)邪:通“耶”,表示疑問,相當于“嗎”。
44、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45、曾益其所不能。(《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曾:通“增”。
46、入則無法家拂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拂:通“弼”,輔佐。
47、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岳陽樓記》)具:通“俱”,全,皆。
48、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屬:通“囑”。
49、困于心,衡于慮。(《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衡:通“橫”,梗 塞,這里指不順。
50、此何遽不為福乎?(《塞翁失馬》)遽:通“詎”,豈。
文言文通假字9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總結大全
各位一直關注的老師們同學們請注意了,5068的小編們通過認真仔細的分析和詳細明晰的整合,下面為你分享的是初中文言文通假字總結。更多信息盡在。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說(yuè):通“悅”,愉快。
2、誨女知之乎?……是知也。(《論語十則》)
女:通“汝”,你。知:通“智”,聰明。
3、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還:通“旋”,回轉,掉轉。
4、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扁鵲見蔡桓公》)齊:通“劑”。
5、擔中肉盡,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樂羊子妻》)亡:通“無”。
河曲智叟亡以應。(《愚公移山》)亡:通“無”。
7、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為學》)屏:通“摒”。
8、對鏡帖花黃。……火伴皆驚忙。(《木蘭詩》)帖:通“貼”。火:通“伙”。
9、無他,但手熟爾。(《買油翁》)爾:通“耳”,相當于“罷了”。
10、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李清照)爭:通“怎”。
11、路轉溪頭忽見。(《西江月》辛棄疾)見,通“現”。
才美不外見……(《馬說》)見:通“現”。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見:通“現”。
12、滿坐寂然,無敢嘩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傷仲永》)扳:通“攀”,牽,引。
14、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聰明。
16、一厝逆東,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問渠那得清如許。(《觀書有感》)那:通“哪”,怎么。
18、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三峽》)闕:通“缺”。
19、昂首觀之,項為之強。(《閑情記趣》)強:通“僵”,僵硬。
20、儐者更道,從大門入。(《晏子故事兩篇》)道:通“導”,引導。
21、縛者曷為者也?(《晏子故事兩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與熙也。(《晏子故事兩篇》)熙:通“嬉”,開玩笑。
23、飾以玫瑰,輯以翡翠。(《買櫝還珠》)輯:通“緝”,連綴。
24、此何遽不為福乎?(《塞翁失馬》)遽:通“詎”,豈。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輸》)距:通“拒”,擋。
中考語文:名師為初三學生支招
距期末只剩下一周時間了,同學們都進入臨戰狀態了 初中歷史,也就是最后沖刺階段,如果想在很短的時間內,有所收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針對性地。桌子上這么多課本、是否看得過來?看過了又能記住多少?人大附中教研組的廖梅提醒,題海戰術易“溺水”,最后沖刺“貪”不得。在這里,她給同學們支了三個小“絕招”。
繪制一棵樹:要想了解自己的漏洞在哪里,就要先對所學全部作一個
系統的梳理。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動手繪制一棵知識點系統“樹”,重要知識點是樹干,次要一些的分支點是樹杈,從一個知識點出發,引申出一系列的概念、定義的相關知識。復習時,要對照知識表有順序、有邏輯地展開,不能“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反把自己的思路搞亂了。
列好知識表后,學生可以通過循序漸進的復習方式堵住漏洞,練習強度根據漏洞的重要性確定。如果這個概念是知識系統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要下大功夫掌握;如果只是一個旁支的小知識點,可以考慮暫時粗略復習,等再把它補上。
準備一枝熒光筆:期末考試前夕模擬考比較集中,每次考完老師都會講評,同學要準備一枝顏色醒目的熒光筆,便于隨時在上做標注。一旦發現某道題目出了錯,不能僅僅保證這道題會了就可以,更重要的是找到出錯原因,因為粗心,還是公式沒記住,或是干脆這個知識點就沒有掌握……然后“對癥下藥”,徹底解決問題。
制作一盒小卡片:考前每一分鐘都很寶貴,為方便復習,同學們可以動手制作一盒小卡片,把各科常考的知識點、自己的薄弱點記下來。上學路上、課間休息的閑暇時間,隨時拿出來翻閱一遍,做到盡可能有地利用時間,同時,也保證了復習的“有的放矢”。制作卡片時,同學可以根據不同科目,知識點重要性等區別,做好不同標記,分門別類擺放,以免混淆。
總之,沖刺期末考的同學們要記住“貪多嚼不爛”這句老話,學會有所取舍,給自己充分時間打下扎實的基本功,一步一個腳印,向著自己的目標努力。(北京考試報記者:安京京) 人大附中語文名師為初三期末考前一周沖刺支招
距初三期末考試只剩下一周時間了,同學們都進入臨戰狀態了,也就是最后沖刺階段,如果想在很短的時間內,有所收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針對性地復習。桌子上這么多課本、資料是否看得過來?看過了又能記住多少?人大附中教研組的廖梅老師提醒,題海戰術易“溺水”,最后沖刺“貪”不得。在這里,她給同學們支了三個小“絕招”。
繪制一棵知識樹:要想了解自己的知識漏洞在哪里,就要先對所學全部知識作一個
系統的梳理。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動手繪制一棵知識點系統“樹”,重要知識點是樹干,次要一些的分支點是樹杈,從一個知識點出發,引申出一系列的概念、定義的相關知識。復習時,學生要對照知識表有順序、有邏輯地展開,不能“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反把自己的思路搞亂了。
列好知識表后,學生可以通過循序漸進的復習方式堵住漏洞,練習強度根據漏洞的重要性確定。如果這個概念是知識系統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要下大功夫掌握;如果只是一個旁支的小知識點,可以考慮暫時粗略復習,等寒假再把它補上。
準備一枝熒光筆:期末考試前夕模擬考比較集中,每次考完老師都會講評試卷,同學要準備一枝顏色醒目的熒光筆,便于隨時在試卷上做標注。一旦發現某道題目出了錯,不能僅僅保證這道題會了就可以,更重要的是找到出錯原因,因為粗心,還是公式沒記住,或是干脆這個知識點就沒有掌握……然后“對癥下藥”,徹底解決問題。
制作一盒小卡片:考前每一分鐘都很寶貴,為方便復習,同學們可以動手制作一盒小卡片,把各科常考的知識點、自己的薄弱點記下來。上學路上、課間休息的閑暇時間,隨時拿出來翻閱一遍,做到盡可能有效率地利用時間,同時,也保證了復習的“有的放矢”。制作卡片時,同學可以根據不同科目,知識點重要性等區別,做好不同標記,分門別類擺放,以免混淆。
總之,沖刺期末考的同學們要記住“貪多嚼不爛”這句老話,學會有所取舍,給自己充分時間打下扎實的基本功,一步一個腳印,向著自己的目標努力。
初中閱讀理解技巧之小說特點
【—初中閱讀理解技巧之小說特點】,小說是文學體裁四分法中的一大樣式。它是通過塑造人物、敘述故事、描寫環境來反映生活、表達思想的一種文學體裁。
小說
大體上講小說的語言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以敘述為特色,另一類以描寫為特色。這兩類并沒有伯仲之分。以敘述為特色的小說,追求整篇作品的味道,以描寫為特色的小說,追求形象的鮮明性。以敘述為特色的小說可以叫情節小說,以描寫為特色的小說叫細節小說。以敘述為特色的小說讀起來舒暢,它以語感為先導,吸引讀者進入它的藝術世界,這種語感貫穿于作品的始終,處處可以感到這種語感的存在,它往往給讀者的第一感覺就是好讀、暢快。以描寫為特色的小說,它往往以一個接著一個的細節抓讀者,它給讀者的感覺就是形象,就是一個又一個鮮明具體的細節,作品就是以細節與細節的內在聯系,吸引讀者不斷地看下去,這里不說讀下去;以敘述為特色的小說可以說讀下去,不說看下去。以描寫為特色的小說,它的語言可能很簡練,如果讀的話可能有點澀,但描寫的細節很抓人,不得不看下去,它就像看畫面藝術一樣,只是畫面,只是形象,這畫面、這形象很吸引人。如《紅樓夢》就是以描寫為特色的小說,《三國演義》則是以敘述為特色的小說。
小說的語言和散文的語言,雖然都是散文化的語言,但它們是不同的。小說是客觀性的語言,作者有什么思想感情,作者并不站出來說,而是讓人物、讓情節代作者說;而散文則是主觀性的語言,作者不站出來說,還不行,作者可以直抒胸意。
當然,不能這么絕對化,但大體上確實是這樣。有些激情澎湃的小說,作者近乎站出來說話了,因為作品的激情是那么得強,使得情感和態度已明明白白的表露了。就像一個人臉上的表情,什么都透出來,就缺開口了。但是,這還是客觀性的語言,因為作者并沒有說出口。
總結:與其他文學樣式相比,小說的容量較大,它可以細致地展現人物性格和人物命運,可以表現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同時還可以描述人物所處的社會生活環境。小說的優勢是可以提供整體的、廣闊的社會生活。
初一語文女媧造人同步檢測試題及參考答案
自學階梯評估測
四基達標
1.給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開天辟地 女媧 摻水 塑造
A.p@ w1 c1n s)
B.b@ w1 ch1n su^
C.p@ w1 ch4n s)
D.p@ w# ch1n s)
2.課文第10自然段“人”字所用引號的作用是
A.特殊意義 B.強調
C.引用 D.特定稱謂
3.解釋下列詞語中的加粗字:
(1)開天辟地________
(2)生氣蓬勃________
(3)興高采烈________
(4)疲倦不堪________
4.下列語句表現女媧怎樣讓人類自己繁衍生息內容的.一句是
A.她覺得在這天地之間,應該添一點什么東西進去,讓它生氣蓬勃起來才好
B.她就順手從池邊掘起一團黃泥,摻和了水,在手里揉團著
C.她從崖壁上拉下一條枯藤,伸入一個泥潭里……和先前用黃泥捏成的小人兒,模樣一般無二
D.她終于想出了一個,就是把那些小人兒分為男女,讓男人和女人配合 起來
提高
1.這篇課文是據《風俗通》里的兩則短文改編的,下面是這兩則短文的譯文:
通常說天地開辟以后,還沒有人類。女媧揉團黃土造成人。這項太費力了,女媧忙不過來,就把一根繩子放到泥漿中,拉出來,濺出的泥點子就成了人。
女媧在神祠里禱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媧安排男女婚配。
看看課文豐富了哪些內容,哪里最見出作者的想象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封建社會里,有人借用此則神話把人剝削人現象說成是人命中注定,天經地義的。
他們說女媧用手揉團黃泥做成的人便是社會上那些有錢有勢的統治階級的前輩,那些用柳條甩出的便是無權無勢的下層百姓的先人。對此,談談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把女媧造人的動機想像為女媧感到世界太孤獨了。請發揮你的想像,試作另一種推測,說明女媧造人的動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開放探究
無題
①黑板上赫然寫道:學雜費總計97.5元。他盯著這個數字,口袋里的手攥著的那張皺巴巴的50元錢已被手心里的汗浸濕了。他不得不一步一回頭地向校門口走去……
②他坐在自家堂屋的門檻上,母親下地還未回來。他聽見過母親無數次在父親的墳頭前嘮叨:“他爹,保佑他考上好學校!”現 在,他考上了,面且成績拔尖,他記得母親是怎樣顫顫地從衣袋里取出那錢的……
③“娃,咋回來了?”母親一邊放下鋤頭一邊驚奇地問。“媽,我不讀了,讀書有什么好……”話還沒說完,母親已經給了他一耳光。他抬起頭來,只見母親噙著淚水,嘴角顫動著,欲說無語。猛然,她問:“是不是錢不夠?”他還能說什么呢?母親明白了。
④打開堂屋的門,他和母親一前一后地進了家。母親說:“娃,你等著!”他驚愕地望著母親的背影,心中再次升起上學的渴望。一會,母親提著一個蓋著紅布的竹籃走了進來,放在他面前:“娃,拿到學校去,去跟說些好話,你成績不是最好的嗎?”他一把摟住母親,嗚嗚地哭了。
⑤他到了學校,老師正在為這個頂尖的沒來報到而奇怪,忽然看見一個身著藍色土布衣褲的站在門口。“進來吧!”老師說。他默默地放下籃子,掏出50元錢放在紅布上。
⑥老師驚異地揭開紅布&mdash 初中歷史;—
⑦啊!?一籃白生生的雞蛋!
⑧老師拿著他的錄取通知單,看看這50元錢和一籃雞蛋——
⑨愕然無語!
1.給文中加粗的字注音
(1)赫然________ (2)顫顫________
2.第①段中的“盯”和“攥”兩個動詞表明了怎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寫“他不得不一步一回頭地向校門口走去……”可是到了家里,卻對母親說:“媽,我不讀了,讀書有什么好……”“他”說這句話用意是什么?
選出分析最恰當的一項是
A.表達了“他”不想讀書的真實想法
B.表達了“他”想讀書又難以實現愿望 時抱怨母親的心情
C.表達了“他”既渴望讀書又不想因家境困難而使母親為難的復雜感情
D.表達了“他”渴望讀書卻因家境困難造成讀書無望的苦悶心情
4.第③段中最能體現母親理解了兒子良苦用心的一句是________。
5.第④段寫“他一把摟住母親,嗚嗚地哭了”,修飾語“嗚嗚地”表達了“他”________的情感。
6.第⑦段在“啊”后面連用“!”和“?”,其作用是________。
7.文章結尾用“愕然無語”寫出了老師的復雜感情和內心受到的震動。試設想,如果老師當面說出自己的想法,會怎么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這篇文章運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描寫方法刻畫人物形象。
9.讀完全文,回頭看看用“無題”作標題的用意,下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以“無題”作題,能起到激發,促使讀者急于讀下去的作用
B.文章寫的是學生入學時的一件小事,涉及的人物有“兒子”、“母親”、“老師”,涉及的事物有“五十元錢”和“一籃雞蛋”,用“無題”作題,可更好地概括上述人和事
C.文章充滿人間真情:兒子為母親著想,母親為兒子著想,老師為學生著想,使人讀后思緒萬千,震撼不已,用“無題”作題才能含蓄而絕妙地表現這豐富感人的內涵,起到“無題勝有題”的作用
D.以“無題”作標題,意味深長,能引起讀者的深思,給人以啟迪
參考答案
[四基達標]
1.C
2.D
3.(1)開辟 (2)旺盛的樣子 (3)神采神色 (4)忍受,能支持
4.D
[能力提高]
1.課文增加的內容有①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 ②人造出來之后歡欣喜悅場面 ③女媧像常人一樣具有心理活動和喜怒哀樂等情緒 ④作者的評述。
其中女媧造出小人之后歡欣鼓舞的場面以及對女媧的人性化描寫最見作者的想象力。
2.此題核心在于:持這種邪說的人根本上看是在為維護封建社會人剝削人的不平等制度服務,是存愚昧、麻木人民群眾思想的險惡用心的。
3.此題著重在拓展想象力,能合情合理即予認可。
[開放探究]
1.(1)h8 (2)ch4n
2.表明“他”因帶來的錢不夠學費而產生的焦慮、不安的心理。
3.C 4.“母親明白了”
5.傷心而感動
6.突出了老師揭開紅布后的驚異、疑慮等神態。
7.圍繞同情、關心、幫助這一中心仿說。
8.語言 動作 神態 9.B
初二語文精選閱讀理解及答案七
【—初二語文精選閱讀理解及答案七】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在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的熱忱。同學們我們一起來看看初二語文精選閱讀理解及答案解析,詳情請看
精選閱讀理解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在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的熱忱。每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他。不少的人對工作不負責任,拈輕怕重,把重擔子推給人家,自己挑輕的。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別人打算。出了一點力就覺得了不起,喜歡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對同志對人民不是滿腔熱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關心,麻木不仁。這種人其實不是共產黨員,至少不能算一個純粹的共產黨員。從前線回來的人說到白求恩,沒有一個不佩服,沒有一個不為他的精神所感動。晉察冀邊區的軍民,凡親身受過白求恩醫生的治療和親眼看過白求恩醫生的工作的,無不為之感動。每一個共產黨員,一定要學習白求恩同志的這種真正共產主義。
4.下列是成語的是
①毫不利己②專門利人③拈輕怕重④滿腔熱忱
⑤冷冷清清⑥漠不關心⑦麻木不仁
5.本文段的論點是()。
A論述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
B.論述白求恩同志對工作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極端的熱倩。
C.批評我們共產黨人中的一些人存在的缺點和錯誤,指出應該向白求恩學習。
D.每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
初中語文修改病句的基礎知識大全
【—修改病句的】初中語文要求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
修改病句
(1)用詞不當
①感情色彩不當。如:他那認真刻苦的學習精神,值得我們每個同學效尤。(“效尤’的意思是“學壞的樣子”,是貶義,用在這里不合適,應改為“學習”。)
②關聯詞用錯。 如:只有堅持核查,就能和平解決伊拉克問題。(“只有”和“才”連用,應把“就”改為“才”。)
(2)搭配不當
①主謂搭配不當。如: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質,經常浮現在我的腦海中。(“品質”不能“浮現”,可改為“他那偉大的革命形象”。)
②動賓搭配不當。如:上海科技開發中心聚集了一批熱心為科技開發服務、善于經營管理的專業化隊伍。(“聚集”的應該是“專業化人才”。)
⑧主賓搭配不當。如:這最后一天的勞動是同學們最緊張、最愉快、最有意義的一天。(“勞動”與“一天”搭配不當,應刪去“的勞動”。)
④修辭語與中心詞搭配不當。如:他在培育良種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與“心血”搭配不當,應改為“很多”。)
(3)成分殘缺
① 缺主語。如:通過學習雷鋒的感人事跡,使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使”字,使“我”喪失了主語
作用,所以,應刪去。)
②缺賓語。如: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當年我們一起玩耍、同桌共讀。(這個句子缺少賓語中心詞。應加上“的情景”。)
(4) 語序不當
① 邏輯語序不當。如:學校通過并研究了新的規章制度。(“通過”與“研究”順序顛倒。應是先“研究”后“通過”。)
②關聯詞語序不當。如:A: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B: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對過他的人現在也信任他了。(兩個分句是同—主語時,關聯詞語在主語后邊。如例A,兩個分句的主語都是“我”,“不但”應在主語“我”后邊:兩個分句主語不同時,關聯詞語在主語前邊。如例B,兩個分句主語分別是“我”“人”,關聯詞語“不但”應放在“我”前邊。)
(5)前后矛盾
①前后不統一。如:能否刻苦鉆研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關鍵。(“能”與“否”表達完全不同的兩種情況,所以,應刪去“能否”。)
②否定多余。如:個別醫生不講醫德,索要紅包,醫院領導對此并非不無責任。(“不無責任”即有責任,加上“并非”,意相悖,應去掉“并非”或去掉“不”。)
⑧范圍不清。如:人們一走進教學樓就會看到,所有關于澳門歷史的圖片和宣傳畫被掛在走廊的墻壁上。(“圖片”包括“宣傳畫”,不宜并列,應說成“宣傳畫及其它圖片”。)
(6)重復羅嗦如: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是困擾我國基礎教育的頑癥疾病。(“頑癥”和“疾病”重復,應刪去其中一個)
(7)表意不明(歧義)如:牧童牽著牛在吃草。(到底是“牧童吃草”還是“牛吃草”:應改為“牧童牽著牛,牛在吃草。”)
溫馨提示:認識了病句的這些基本類型,我們要把握病句修改的基本方法。
隆中對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點撥
【—匯編】接著上面的語文課文基礎,下面5068的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初中語文基礎知識匯編之隆中對,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過來看看。
隆中對
1、用原文填空。
(1) 初中地理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2)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 時人莫之許也。
當時的人都不認同這種說法。
(2)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現在曹操已經擁有上百萬的人馬,挾制皇帝來號令諸侯,這確實不可和他爭勝。
(3) 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老百姓誰敢不備酒備飯來迎接將軍呢?
上面的初中語文知識內容是初中語文基礎知識匯編之隆中對,相信同學們都了解其重點了吧。接下來還有更多的語文知識等著大家來關注哦。
文言文通假字10
1.悟言一室之內。(悟,通“晤”,面對面)
2.雖趣舍萬殊 。(趣,通“趨”,往,取)
3.亦由今之視昔。(由,通“猶”,猶如,如同)
4.舉酒屬客。(屬,通“囑”,勸酒)
5.浩浩乎如馮虛御風。 (馮,通“憑”,乘)。
6、然是中有深趣矣!無忽。“碩鼠碩鼠,無食我麥! ”孟嘗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 “茍富貴,無相忘”(無,通“毋”,不要)
7、滿坐寂然,無敢嘩者。(坐:同座;座位。名詞。)
8.匪來貿絲,來即我謀。(匪,通“非”,不是) 9.五萬兵難卒合.(卒: 通猝, 倉猝。形容詞。)
10.士之耽兮,猶可說也。 (說,通“脫”)
11.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泮,同“畔”)
12.曰歸曰歸,歲亦莫止。(莫,同“暮”,年末)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莫:同暮;日落的時候,晚上。名詞。
13.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通濁 骯臟,水不清。形容詞。)
14.偭規矩而改錯。 (錯,通“措”,措施)
15.忳郁邑余挓傺兮。(郁邑,通“郁悒”,憂愁苦悶)
16.伏清白以死直兮。(伏,通“服”,保持)
17.進不入以離尤兮。(離,通“罹”,遭受)。
18.芳菲菲其彌章。 (章,通“彰”)
19.椎床便大怒。(椎,通“捶”,捶打)朱亥袖四十斤鐵椎椎殺晉鄙。第一個椎:通錘,兵器。名詞。第二個椎:通錘,用鐵錘
20.蒲葦紉如絲。(紉,通“韌”,柔軟結實)
21.府吏見丁寧。(丁寧,通“叮嚀”)
22.雖與府吏要。(要,通“邀”,約)
23.摧藏馬悲哀。 (藏,通“臟”,臟腑)
24.合葬華山傍。(傍,通“旁”,旁邊)吾靈尚依旁汝也。旁:通傍 依附,接近,動詞。
25.契闊談燕。 (燕,通“宴” 飲宴、玩樂)燕: 通宴;安逸,安閑。形容詞。燕坐于華堂之上。
26.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已,通“矣”,語氣詞,了。)
已: 同以 。從此已去,勿復如是!
已: 同矣,了。語氣助詞。 “而望名譽之光,道德之價。難已 ” 夫神農以前,吾不知已。
27.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給。)
28.夫晉,何厭之有。“暴秦之欲無厭。”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無厭, 默而知之,學而不厭。(厭,通“饜”,滿足。)
29.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通“缺”,侵損,削減。)
30.秦伯說,與鄭人盟。 (說,通“悅”,高興。)
31.失其所與,不知。(知,通“智”,明智。)以大知而察及邇言。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知:通智,,聰明,智慧。名詞。
32.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陵,通“凌”,欺凌。)
33.日以盡矣,荊卿豈無意哉。(以,通“已“,已經。) 34.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辭決而行
(決,通“訣”訣別。)
35.函封,燕王拜送于庭。 (庭,通“廷”)
36.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 (奉,同“捧”)
37. 圖窮而匕首見。 信義安所見乎? 風吹草低見牛羊。見: 同現 暴露,呈現,露出來。動詞。路轉溪頭忽見。見:同現:出現。動詞。明標著冊歷,見放著文書!見:同現; 現在。副詞。
38.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反,通“返”,返回。) 39.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懼怕。驚恐或情緒過分激動。形容詞。)且遷我如振落葉耳。 執敲撲而鞭答天下,威振四海。振: 通震;震動。動詞。大命將泛,其之振救。振:同賑;救濟。動詞。
40.秦王還柱而走。 (還,通“環”,繞。 )扁鵲望桓侯而還走。還:同旋;回轉、掉轉,動詞
41事無大小,悉以咨之。咨:同諮;詢問。動詞。
42.皆為龍虎,成五采。(采,通“彩”,顏色,色彩)
43.因擊沛公于坐。 (坐,通“座”,座位。)
44.列缺霹靂。 (列,通“裂”)
45.西當太白有鳥道。 (當,通“擋”,阻擋,遮攔)
46.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匪,通“非”,不) 47.曲終收撥當心畫。 (畫,通“劃”)
48.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通“只”,只是,不過)系向牛頭充炭直。 昂其直,居為奇貨。玉盤珍羞直萬錢。直: 通值;價錢,代價。名詞。樂國樂國,愛得我直。直: 通值; 價值,引申為公正的待遇。史進道:“直什么? ” 直:通值; 值得。動詞。
49.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頒,通“斑”,花白。)
50. 屬予作文以記之屬:同囑;囑托、托付。動詞。
51.鞣以為輪。(鞣,通“煣”,使——彎曲)
52.約縱離衡。“其后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 合從締交,相與為一。 (從,通“縱”,合縱,聯合抗秦。“衡”通“橫”)
53. 故其畜積足恃。畜: 通蓄; 積聚,儲藏。動詞。
54.陳利兵而誰何。 (何,通“呵”,呵問。)
55.始皇既沒。 (沒,通“歿”,死。)
56.而倔起阡陌之中。 (倔,通“崛”,崛起,興起。)
57.“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簡:同“揀”;挑選。動詞
58.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其級七千有余。 (有,通“又”連詞,用在整數和零數之間)有: 同又;更。副詞。 殆有甚焉。有: 同又; 再。副詞。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59.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那,通“哪”)
60.一尊還酹江月。 (尊,通“樽”,酒杯)
61.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尊君在不(不,通“否”)
62.拜送書于庭。 (庭,通“廷”,朝廷)
63.乃設九賓禮于庭(賓,通“儐”,古代接引賓客的人) 64.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 (繆,通“穆”,國君號,取“溫和恭敬”之意)
65.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 (孰,通“熟”)
66.胡虜益解 (解通“懈”,松散 懈怠)
67.見獄吏則頭槍地 (槍,通“搶”,碰撞)
68.著我舊時裳。 著:同著,穿。動詞
69. 嚙雪與旃毛并咽之。(旃,通“氈”)
70. 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畔:通叛; 背叛,離開。動詞。
71.女為人臣子,不顧恩義。(女,通“汝”)
72.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縣,通“懸”,掛)
73.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見,通“現”)
74.伏劍自刎。(伏,通“服”)
75.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空自苦亡人之地。河曲智叟亡以應。 (亡,通“無”)
76.耶娘妻子走相送。 (耶,通“爺”)
77. 城中兵不滿千,戶裁及萬。裁: 通才 僅,只。副詞。手裁舉,則又超忽而躍。裁:通才;剛剛。副詞
78.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 (決,通“訣”,告別 。衿,通“襟”,衣襟)
79.武聞之,南鄉號哭,歐血。(鄉,通“向”;歐,通“嘔”)以至晉鄙軍之日北鄉自剄。 秦伯素服郊次,鄉師而哭。鄉: 同向 對著、朝著。介詞。
80.此陵宿昔之所不能忘也。(宿,通“夙”;昔,通“夕”)
81.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去,通“弆(jǔ)”,收藏。)
82.單于召會武官屬,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 (以,通“已”;物,通“歾”)
83.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 (而,通“爾”)
84.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員,通“圓”,圓形
85.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傍,通“旁”)
86.徑須沽取對君酌。(沽,通“酤”,買)
87.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蚤,通“早”;“施”通“迤”)
88.景翳翳以將入。 (景,通“影”,日光。)影從云合,而見一人, 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景: 同影;影子。名詞。
89.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為什么。)蹈死不顧,亦易故哉? 曷: 同‘何; 什么。疑問代詞。
90.儼驂腓于上路。 (儼,通“嚴”,整治。)
91.云銷雨霽。 (銷,通“消”,消散。)
92.所賴君子見機。 (機,通“幾”,預兆。)
93.北冥有魚。 (冥,通“溟”,大海)
94.而后乃今培風。 (培,通“憑”,憑借)
95.此小大之辯也。 (辯,通“辨”,區別)
96.而御六氣之辯。 (辯,通“變”,變化)
97. 蟬則千轉不窮。轉:通囀; 鳥宛轉地叫。動詞。
98.其正色邪。 (邪,通“耶”)
99.夙遭閔兇。(閔,通“憫”,可憂息的事)
100.零丁苦辛。(零丁,通“伶仃”,孤獨的樣子)
101.常在床蓐。 (蓐,通“褥”,草席子)
102.將軍禽操,宜在今日。 (禽,通“擒”,捉拿。)
103.將帥二三子夫婦以蕃。 (帥,通“率”,率領。)
104.將免者以告。 (免,通“娩”,分娩。)
105.三年釋其政。 (政,通“征”,征稅。)
106.而摩厲之于義。 (摩厲,通“磨礪”,切磋。)
107.無不鋪也。 (鋪,通“哺”,給人食物吃。)
108.無不歇也。 (欼,通“啜”,給人水喝。)
109.少益耆食。 (耆,通“嗜”,喜愛。)
110.涂有餓莩而不知發。 (涂,通“途”,道路。)
111.鼓瑟希,舍瑟而作。“有志乎古者希矣。(希,通“稀” 稀少,稀疏,少,罕見,形容詞。)
112.涇流之大。 (涇,通“徑”,直。)
113.不辯牛馬。 (辯,通“辨”,分辨。)
114. 賦斂茲重。茲:通滋 副詞。茲,更加。115.召有司案圖 (案,通“按”查看)
115.愛而不見,搔首踟躇。 (見,通“現”)
117.自牧歸荑,詢美且異。 (歸,通“饋”)
118.來吾道夫先路也。 (“道”通“導”)
119.南聲函胡,北音清越函胡。(函胡,通“含糊”,聲音重濁而模糊。)
120. 某所,而母立于茲。 (而,通“爾”,你,你的。)
121.斂貲財以送其行(貲,通“資”,資財,錢財。)
122.亦曷故哉。 (曷,通“何”,什么。)
123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 (縉,通“捂”,插。)
124.須臾成五采。 (采,通“彩”,彩色。)
125.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羞,通“饈”,美味食物)
126.零丁孤苦。 (零丁,通“伶仃”,孤苦無靠)
127.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世,通“逝”,死)
128.斂不憑其棺(斂,通“殮”,給死人穿衣入棺)
129.備用肅計,進住鄂縣之樊口。住:通駐; 動詞
130.厚幣委質事楚。 (質,通“贄”。見面禮)
131.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濯,通“濁”。污泥)
132.屈平既絀。 (絀,通“黜”,罷黜)
133.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 (指,通“旨”,旨趣)
134 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質:同锧, 刑具,殺人時作墊用的砧板。名詞。
135.刑于寡妻。 (刑,通“型”,典范、做榜樣)
136.蓋亦反其本矣。 (蓋,通“盍”,為什么不)
137.吾惛,吾不能進于是矣(惛,通“昏”糊涂)
138.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罔,通“網”,陷害)
139.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頒,通“斑”,須發花白)
140.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愬,通“訴”申訴)
141.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以。 (以,通“矣”,表示確定語氣)
142.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涂,通“途”,道路)
143.民歸之,由水之歸下也。 (由,通“猶”,如同)
144.食之不能盡其材。材:同才; 才能。名詞。
145.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 (繆,通“穆”)
146.其次剔毛發、嬰金鐵受辱。 (剔,通“剃”。剃掉)
147.見獄吏則頭槍地。 (槍,通“搶”,碰撞)
148.及罪至罔加。 (罔,通“網”,法網)
149.古者富貴而名摩滅。 (摩,通“磨”,磨滅)
150.《詩》三百,大底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底,通“抵”)
151.網羅天下放失舊聞。(失,通“佚”,散亂)而人民日以安于佚樂佚: 逸; 安逸,安閑。形容詞。
152.仆償前辱之責。(責,通“債”)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收責于薛乎? 責: 同債; 欠別人的錢財。名詞。
153 、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案:同按; 審察,察看。動詞。
154、罷夫贏老易于而咬其骨。罷:通疲; 疲勞。形容詞。
155、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板:同版; 字版。名詞。
156、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盛夏力作,而窮冬暴露, 暴: 同曝 曬。動詞。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忠義暴于朝廷。暴: 同曝 暴露,顯露,動詞。
157 沛公不勝桮杓,不能辭。桮:同杯; 酒器,名詞。
158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背叛,忘記,動詞。
159 被明月兮珮寶璐。被: 通被; 頂,動詞。聞妻言,如被冰雪。被: 同披;穿著,動詞同金生皆被綺繡 屈原至于江濱,被發行吟澤畔,被:同披;覆蓋在肩背上,動詞。
160 見其客朱亥,俾倪.俾倪: 同睥睨;斜著眼看,形容詞。
161 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 其北陵,文王所辟風雨也。辟: 通避; 躲避,逃避。動詞。放辟邪侈,無不為已。辟:通僻; 行為不正,形容詞。
16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 困頓,失敗,形容詞。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弊: 通敝;疲憊,衰敗,形容詞。
163、小惠末徧,民弗從也。徧: 同遍 遍及,普遍,動詞。
164、設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賓: 同儐;迎接客人的人,名詞
165、或師焉,或不焉。 王曰:‘不也'。不: 同否;不,不會,副詞。察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汝見我不? 不:同否;嗎。疑問語氣詞。
166、要離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倉:同蒼; 黑色,名詞。
167. 末至二三里,摧藏馬悲哀。藏:同臟 臟腑,名詞。
168. 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義、五權憲法唱:通倡; 倡導,動詞。
169. 適中手自鈔錄。鈔:同抄; 抄寫,動詞。
170. 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讎:同仇;仇敵,仇人。
171. 金屬器械燒后放入水中一 取之百金,使工以藥淬之。淬: 通焠,浸染
172. 一厝朔東,一厝雍南。厝:同措; 放置,動詞。
173、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錯:同措; 放。動詞。
174、漢亦留之以相當。 曹軍不能抵當。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操者。當:通擋 抵擋,抵償。動詞。坦墻周庭,以當南日,當:通擋; 遮擋。動詞。
175、風雨之不時,怪星之黨見,黨:通倘; 倘若,偶然。副詞。
176、故善者困之,其次利道之道:同導'; 引導。動詞。
177、所識窮乏者得我欽? 得: 通德; 恩惠,名詞動用
178. 度: 同渡;渡過,越過。動詞。 一夜飛度鏡湖月 '
178、星隊、木鳴、國人皆恐。隊:通墜; 墜落。動詞。
179、墮軍實而長寇仇,亡無日矣! 墮: 通隳; 毀棄。動詞。
180 而翁長銓,遷我京職。 某所,而母立于茲。而:通爾;你,你的。人稱代詞。“軍驚而壞都舍。”而:同如 象。形容詞。
181、時人傷之,為詩云爾。爾:同耳 罷了。語氣助詞。
182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蕃:通繁;多。形容詞
183、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使子路反見之。反: 同返;往返,返回。動詞。
184、弘位在三公,奉祿甚多。奉:通俸 俸祿,薪俸。名詞。而察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 王必無人,臣愿奉璧往使。奉: 同捧; 兩手托著。動詞。
185、請奉盆缶秦王,以相娛樂。缶:同缻 盛酒漿的瓦器。名詞。
186、入則無法家拂土。拂:同弼; 輔弼。動詞。
187 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父:同甫, 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稱。名詞。
188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干:通岸
189、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估:通賈;商人。名詞。
190、媵人持湯沃灌。灌:通盥; 洗手。動詞。
191、南聲函胡,北音清越。函胡:同含糊 形容詞。
192、困于心,衡于慮。衡:通橫 梗塞,指不順。動詞。外連橫而斗諸侯。衡:通橫 與縱相對。“左手倚一衡木 。”有勇力者聚徒而衡擊。衡:通橫;與豎相對,地理上的東西為橫,名詞。
193、混黃華葉衰。華:同花; 植物的繁殖器官。名詞。
194 贏得倉皇北顧。皇:通惶; 恐俱,驚慌。形容詞。駕鳥鳳皇,日以遠兮。皇:同凰 傳說中的雌鳳。名詞。
195、恍: 同恍 恍然,猛然醒來的樣子。 恍驚起而長嗟。
196、麾: 同揮;指揮。動詞。 麾眾擁豪民馬前,
197、惠: 同慧;聰明。形容詞。 甚矣,汝之不惠。
198、火: 同伙;數量詞。古代軍隊的組織,十個為一火 出門看火伴。
199、疾: 同嫉, ,嫉妒,憎恨。動詞。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200、紀: 通記;記載。動詞。 又或有紀載而語焉不詳,
201、賈: 通價;錢。名詞。 如有營,予佐爾賈。
202、簡: 同揀 選,擇。動詞。 宏饜慈九德,簡能而任之。簡: 同揀;挑選,選拔。動詞。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203、韁: 同強; 強大。形容詞。 韁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疆: 通強;強壯。形容詞。 始以疆壯出,及還,須發盡白
204、介: 同芥;小草。名詞。 無糾介之禍者,馮諼之計也。
205、菁: 通精;精華,糟碎。形容詞。 吾黨菁華,付之一炬。
206、迥: 同回; 辣轉。動詞。 迥憶后街之屋。
207、鳩: 同糾;集合。動詞。 豪民于聞難,鳩宗族僮奴百許人。
208、沮: 通阻 阻止,阻擋。動詞。 帝屢欲召用瑞,執政陰沮之。
209、句: 同勾;勾取。動詞。 雖小數,然必句性情,習方俗。
210、具: 通俱 都,全,引申為詳細。副詞。 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211、距: 同拒;抗拒,把守。動詞。 “或走,或閉門旅距。”距關,毋內諸侯。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抗拒,抵御。
212、掘: 同倔 ,頑強,固執。形容詞。 掘強沙塞之間,
213、抗: 通亢;高。形容詞。 引商刻羽,抗墜疾徐,并稱善也。
214、虧: 同詭 差異,不適應。動詞 其時已與先王之法虧矣。
215、雷: 通擂鼓;敲擊。動詞。 擂鼓大震,北軍大壞。
216、累累: 通壘壘;形容墳墓一個連著一個的.樣子。形容詞。遙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217、慄: 同栗;發抖。動詞。慄深林兮驚層顛。
218、簾: 同奩 女子梳妝用的鏡匣,名詞。箱簾六七十,綠碧青絲繩。
219、列: 通裂;分裂。動詞。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220、廩廩: 通懔懔;危懼的樣子,形容詞而直為此廩廩也。
221、流離: 同淋漓; 霑濕的樣子。形容詞。 兩股間膿血流離。
222、隴: 同壟;高地。名詞。 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223、錄: 同碌;平凡,乎庸。形容詞。 公等錄錄,所謂因人成事者也。
224、戮: 通勠 并力,盡力。動詞。 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
225、每: 同們;詞尾,表人的復數。 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當。
226、甿: 同氓 耕田的人。名詞。 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甿隸之人。
227、俛: ;同俯;,低頭,表示服從。動詞。 百越之君,俛首系頸,委命下吏。
228、畮: 同畝 土地面積單位。量詞。 末技游食之民,轉而緣南畮
229、內: 同納 接納,接受。動詞。 距關,毋內諸侯。內: 同納,放人,動詞。 公受珠,內所著披襖中,紉之。
230、毆: 通驅 驅逐,動詞。 今毆民而歸之農。
231、齊: 同劑;量詞,例句中為名詞。 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
232、契: 同鍥 刻,動詞 。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
233、詘: 同屈;彎曲,動詞。 詘右臂支船。
234、取: 通娶;把女子接過來成親,動詞。 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
235、卻: 同卻,退。 大軍卻,離城三里止營。郤: 同隙;空隙,名詞。 依乎天理,批大卻
236、闕: 通缺;缺點,名詞。 必能裨補闕漏
237、善: 通繕;修治,拭擦,動詞。 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239、沈: 同沉:程度深,副詞。 沈醉不知歸路。沈: 同沉; 形容暮靄的程度深。“念去去千里煙波,暮沈沈楚天闊。
240、生: 同性 資質,稟賦,名詞。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242、聲: 通伸;陳述,說明,動詞。 吾社之行為士先者,為之聲義。
243、識: 通志,標志,記號,名詞。 出珠授之,封識宛然。
識: 通志;記住。動詞。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 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
244、食: 同飼;喂。動詞。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45、逝: 通誓;發誓。動詞。 逝將去女,適彼樂土。
246、受: 同授 給,與。動詞。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感也。
247、孰: 同熟;仔細。形容詞。 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
248、竦: 同聳;高。形容詞。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249、太: 通大 大部分。形容詞。 死者太半。
250、湯: 同燙:用熱水焐。動詞。 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
文言文通假字11
黨:通“倘”;倘若,偶然。副詞。“風雨之不時,怪星之黨見,”
道:同“導’;引導。動詞。“故善者困之,其次利道之。
得:通“德”;恩惠。名詞。“所識窮乏者得我欽?”
吊:同“掉”;落。動詞。“連一根針吊在地下都聽得見響!”
丁寧:同“叮嚀”囑咐。動詞。“府吏見丁寧,結誓不別離。”
讀:通“逗”;即現在的“,”。名詞。“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度:同“渡”;渡過,越過。動詞。“一夜飛度鏡湖月”’
隊:通“墜;墜落。動詞。“星隊、木鳴、國人皆恐。”
敚:同“奪”;強取,奪取。動詞。“再敚門,門閉不得出。”
墮:通“隳”;毀棄。動詞。“墮軍實而長寇仇,亡無日矣!”
而:通“爾”;”你的。代詞。“吾乃與而君言,汝何為者也?”
而:同“如”象。形容詞。“軍驚而壞都舍。
爾:同“耳”罷了。語氣助詞。“時人傷之,為詩云爾。”
蕃:通“繁”;多。形容詞。“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反:同“返,返回。動詞。“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1”
奉:通“俸”俸祿,薪俸。名詞。“弘位在三公,奉祿甚多。”
奉:同“捧兩手托著。動詞。“王必無人,臣愿奉璧往使。
缶:同“缻”盛酒漿的瓦器。名詞。“請奉盆缶秦王,以相娛樂。”
拂:同“弼”;輔弼。動詞。“入則無法家拂土。
父:同“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稱。名詞。“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
蓋:通“盍”,為什么。疑問代詞。“興化部是日遂淩出華林部遠甚。”
干:通“岸”“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估:通“賈”;商人。名詞。“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灌:通“盥”;洗手。動詞。“媵人持湯沃灌。”
函胡:同“含糊”形容詞。南聲函胡,北音清越。”
曷:同“何”;什么。疑問代詞。“蹈死不顧,亦易故哉?”
衡:通“橫”跟豎、直相對。名詞。“有勇力者聚徒而衡擊。”
華:同“花”;植物的繁殖器官。名詞。“混黃華葉衰。”
畫:同“劃”用撥子在琵琶中劃一下。用撥子在琵琶中劃一下。
驩:同“歡”歡聚。動詞。“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驩,還:同“環”;繞。動詞。“秦王還柱而走。”
還:同“旋”;回轉、掉轉。動詞“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皇:通“惶”;恐懼,驚慌。形容詞。“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
皇:同“凰”傳說中的雌鳳。名詞。“駕鳥鳳皇,日以遠兮。”
恍:同“恍”恍然,猛然醒來的樣子。“恍驚起而長嗟。”
麾:同“揮”;指揮。動詞。“麾眾擁豪民馬前,”
惠:同“慧”;聰明。形容詞。“甚矣,汝之不惠。”
惛:通“昏”;昏亂糊涂。形容詞。“吾惛,不能進于是矣。”
混:同“渾”水不筒,污濁,形容詞。“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
溷:同“混”、“渾”混濁。形容詞。“世溷濁而莫余知兮。”
溷:同“混”、“渾”;廁所。名詞。“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火:同“伙”;古代軍隊的組織,十個為“一火”“出門看火伴”。
疾:同“嫉”;嫉妒,憎恨。動詞。“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棘:同“戟”;兵器。名詞。“鉏櫌棘矜,非铦于鉤戟長鎩也。”
籍:通“藉”;墊。動詞。“籍柔覆溫之軀。”
紀:通“記”;記載。動詞。“又或有紀載而語焉不詳,”
賈:通“價”;錢。名詞。“如有營,予佐爾賈。”
簡:同“揀”選,擇。動詞。“宏饜慈九德,簡能而任之。”
見:同“現”暴露,露出來。動詞。“圖窮而匕首見。”
見:同“現”;現在。副詞。“明標著冊歷,見放著文書!”
韁:同“強”;強大。形容詞。“韁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疆:通“強”;強壯。形容詞。“始以疆壯出,及還,須發盡白。”
介:同“芥”;小草。名詞。“無糾介之禍者,馮諼之計也。”
縉:通“搢”;插。動詞。“縉紳、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計所出。”
菁:通“精”;精華,糟碎。形容詞。“吾黨菁華,付之一炬。”
景:同“影”;影子。名詞。“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迥:同“回”;辣轉。動詞。“迥憶后街之屋。”
鳩:同“糾”;集合。動詞。“豪民于聞難,鳩宗族僮奴百許人。”
沮:通“阻”阻止,阻擋。動詞。“帝屢欲召用瑞,執政陰沮之。
句:同“勾”;勾取。動詞。“雖小數,然必句性情,習方俗。
具:通“俱”;全,都,引申為詳細。副詞。“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距:同“拒”;抗拒。動問。“或走,或閉門旅距。把守。動詞。“距關,毋內諸侯。”
決:通“訣”訣別,離別。動詞。“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
掘:同“倔”,頑強,固執。形容詞。“掘強沙塞之間,”
抗:通“亢”;高。形容詞。“引商刻羽,抗墜疾徐,并稱善也。”
虧:同“詭”差異,不適應。動詞“其時已與先王之法虧矣。”雷:通“擂”;敲擊。動詞。“擂鼓大震,北軍大壞。”
儽:通“累”;堆矗,積累。動詞。“即今之儽然在墓者也。”
累:通“摞”;捆綁犯人的大繩子例句中作。捆綁。講,與“臣”一起指。俘虜。”“君之惠,不以累臣釁鼓。”
累累:通“壘壘”;形容墳墓一個連著一個的樣子。形容詞。“遙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離:通“罹”;遭遇。動詞。“‘離騷’者,猶離憂也。
栗:同“栗”;發抖。動詞。“栗深林今驚層顛。”
簾:同“奩”女子梳妝用的鏡匣。“名箱簾六七十,綠碧青絲繩。”
列:通“裂”;分裂。動詞。“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脟:同“臠”切成塊狀的肉。名詞。切成塊狀的肉。名詞。
廩廩:通“懔懔”;危懼的樣子。形容“而直為此廩廩也。”
陵:通“凌”;凌侮。動詞。“陵壓百姓而邀其上者。“
流離:同“淋漓”;霑濕的樣子。形容詞。“兩股間膿血流離。”
隴:同“壟”;高地。名詞。“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錄:同“碌”;平凡,乎庸。形容詞。“公等錄錄,所謂因人成事者也。”
戮:通“勠”并力,盡力。動詞。“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
臝:同“裸”;裸體。名詞。“接輿髡首兮,桑扈臝行。”
茆:同“茅”;茅草。名詞。“覆之以茆。”
沒:同“歿”;死。動詞。“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
每:同“們”;詞尾,表人的復數。“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當。”
甿:同“氓“耕田的人。名詞。“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甿隸之人。”
俛:同“俯”;低頭,表示服從。動詞。“百越之君,俛首系頸,委命下吏。”
繆:同“穆”溫和,恭敬。例句中為姓。“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
陌:通“百”;量詞。“燒不了的紙錢,與竇娥燒一陌兒。”
莫:同“暮”;日落的時候,晚上。名詞。“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
畮:同“畝”土地面積單位。量詞。“末技游食之民,轉而緣南畮
內:同“納”接納,接受。動詞。“然后命使內之,則又再拜,”
那:同“挪”;抽。動詞。“過幾時,那工夫來望恩人。”
吶:同“訥”;說話遲鈍或口吃,的句中的“只聽得差撥口里
孽:同“孽”;災害,罪惡。名詞。“況偽孽昏狡,自相夷戮,”
女:同“汝”;人稱代詞。“三歲貫女,莫我肯顧。”
毆:通“驅”驅逐。動詞。“今毆民而歸之農。”
畔:通“叛”;背叛,離開。動詞。“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旁:通“傍”依附。接近。動詞。“吾靈尚依旁汝也。“
矉:同“顰”;皺眉頭。動詞。“西施病心而矉其里。
齊:同“劑”;量詞,例句中為名詞。“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
蘄:同“祈”;求。動詞。“蘄勝于人而取于人邪?”
契:同“鍥”;刻,動詞。“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
襁:同“襁”;嬰兒的被子,如現在的包袱。名詞。“則人物歸亡,襁至而輻湊。”
躈:同“噭”;一說是肛門。名詞。牛羊蹄躈各以千計。”
禽:通“擒”捕捉。動詞。“將軍禽操,宜在今日。”
詘:同“屈”;彎曲。動詞。“詘右臂支船。”
取:通“娶”;把女子接過來成親。動詞。“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
去:同“弆”;藏。動詞。“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卻:同“卻”,退。“大軍卻,離城三里止營。”
郤:同“隙”;空隙。名詞。“依乎天理,批大卻
闕:通“缺”;缺點。名詞。“必能裨補闕漏”
輮:通“揉”;使……彎曲。動詞。“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蒻:同“箬”,箬竹。名詞。“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善:通“繕”;修治,拭擦。動詞。“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沈:同“沉”:程度深。副詞。“沈醉不知歸路。”形容暮靄的'程度深。“形念去去千里煙波,暮沈沈楚天闊。”
生:同“性”資質,稟賦。名詞。“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聲:通“伸”;陳述,說明。動詞。“吾社之行為士先者,為之聲義。”
識:通“志”,標志,記號。名詞“出珠授之,封識宛然。”
食:同“飼”;喂。動詞。“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矢:同“屎”;糞便。名詞。“然與
式:通“拭”;古代車廂前用作扶手的橫木。名詞兵車不式。
逝:通“誓”;發誓。動詞。“逝將去女,適彼樂土。”
受:同“授”給,與。動詞。“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感也。”
孰:同“熟”;煮熟了的。形容詞。“宰夫顧熊蟠不孰,殺之,”
說:同“說高興,愉快。形容詞。“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竦:同“聳”;高。形容詞。“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詘:同“屈”;彎曲。動詞。“詘右臂支船。”
取:通“娶”;把女子接過來成親。動詞。“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
去:同“弆”;藏。動詞。“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卻:同“卻”,退。“大軍卻,離城三里止營。”
郤:同“隙”;空隙。名詞。“依乎天理,批大卻
闕:通“缺”;缺點。名詞。“必能裨補闕漏”
輮:通“揉”;使……彎曲。動詞。“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蒻:同“箬”,箬竹。名詞。“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善:通“繕”;修治,拭擦。動詞。“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沈:同“沉”:程度深。副詞。“沈醉不知歸路。”
生:同“性”資質,稟賦。名詞。“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聲:通“伸”;陳述,說明。動詞。“吾社之行為士先者,為之聲義。”
識:通“志”,標志,記號。名詞“出珠授之,封識宛然。”
食:同“飼”;喂。動詞。“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矢:同“屎”;糞便。名詞。“然與
式:通“拭”;古代車廂前用作扶手的橫木。名詞兵車不式。
逝:通“誓”;發誓。動詞。“逝將去女,適彼樂土。”
受:同“授”給,與。動詞。“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感也。”
孰:同“熟”;煮熟了的。形容詞。“宰夫顧熊蟠不孰,殺之,”
說:同“說高興,愉快。形容詞。“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竦:同“聳”;高。形容詞。“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太:通“大”;大部分。形容詞。“死者太半。”
湯:同“燙”:用熱水焐。動詞。“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
田:同“畋”;打獵。動詞。“今王田獵于此。”
帖:同“貼”;用標簽標出。動詞。“不用,則以紙帖之。”
庭:同“廷”;國君聽政的朝堂。名詞。“使臣奉璧拜送書于庭。”
涂:同“途”,道路。名詞。“失迷涂知返,往哲是與”
土:同“仕”作官。動詞。“重爭土豪,非下也,權重也。”
橐:通“托”;托付,委托。動詞。“重爭士橐,非下也,權重也。
頑:同“玩”;開玩笑。動詞。“我又不同你頑。”
亡:同“無”;不,副詞“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沒有。副詞。“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
罔:同“網”;羅網。名詞。例句中作動詞,即張開羅網擄捉。“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
惟:通“唯”;應答聲。象聲詞。“伏惟啟阿母,今若道此婦,終老不復取!”只,只有。副詞。“惟先生樂游。”
文:同“紋”紋理。名詞。“其中多斑文小魚。”
無:通“毋”;不要。副詞。“孟嘗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
希:同“稀”稀疏,少,罕見。形容詞。有志乎古者希矣。”
熙:同“嬉”;歡樂,快樂。形容詞。“其余則熙熙而樂。”
郤:同“隙”;隔閡,嫌怨。名詞。“令將軍與臣有郤。”
孅:通“纖”;精細。形容詞。“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
縣:同“懸”掛著。動詞。“胡瞻爾庭有縣廛兮?”
鄉:同“向”對著、朝著。“以至晉鄙軍之日北鄉自剄。”鄉:同“向”;對著,朝著。介詞。“秦伯素服郊次,鄉師而哭。”
饗:同“享”;受。動詞。“饗德懷恩,詞不悉心。”
向:通“響”;響聲。名詞。砉然向然,奏刀騞然。”
邪:同“耶”;呢,嗎,疑問語氣助詞。“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羞:同“饈”;食物名詞。“玉盤珍羞直萬錢。”
虛:同“墟”,市。名詞。“之虛所賣之。”
畜:通“蓄”;積聚,儲藏。動詞。“故其畜積足恃。”
炎:通“焰”;火焰。名詞。“頃之,煙炎張天。”
奄:同“晻”;日無光。形容詞。“奄奄黃昏后,寂寂人定初。”
厭:通“履”;滿足。形容詞。“暴秦之欲無厭。
燕:通“宴”;安逸,安閑。形容詞。“燕坐于華堂之上。”
陽:同“佯”;假裝,表面。“皆陽應曰:‘諾。”
邀:同“要”要挾。動詞。“陵壓百姓而邀其上者,”
要:同“邀”;約。動詞。“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
耶:通‘爺”;父親。名詞。“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夷:通“怡;平和,和悅。形容詞。“與之論辯,言和而色夷。”
已:同“以”;同“以”“從此已去,勿復如是!”
以:通“已”;太甚。副詞。“而吾子又欲使吾為越之雪,不以病乎?”
佚:同“逸”;安逸,安閑。形容詞。“而人民日以安于佚樂;”
益:同“溢”;漲水。動詞。“澭水暴益。”
逸:通“佚”;散佚。動詞。左忠毅公逸事。”
翼:通“翌”;明(天)。名詞。“翼日進宰。”
陰:通“萌”,樹蔭。名詞。“綠楊陰里白沙堤。”
有:同“又”;更。副詞。“殆有甚焉。”
與:同“歟”;嗎。語氣助詞。“可得聞與?”
豫:通“預”;預先,事先。副詞。“豫備走舸,系于船尾。”
員:通“圓”;圓形。名詞。“以精銅鑄成,員經八尺。”
原:同“源”源泉。名詞。“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圓:同“圓”;圓形。名詞。“多平方,少圓。”
蕓:同“耘”;鋤草。動詞。“植其杖而蕓。”
暫:通“漸”,欺詐。動詞。“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
蚤:通“早”;在先,還沒到時候。形容“使遂蚤得處囊中。”
責:同“債”;欠別人的錢財。名詞。“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收責于薛乎?”
曾:同“增”;增加。動詞。“曾益其所不能。”
旃:同“氈”;毛織的氈毯。名詞。“與旃毛并咽之。”
霑:同“沾”;浸濕,浸潤。動詞。“因泣下霑衿,與武決去。”
振:通“震”;震動。動詞。“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
振:同“賑”;救濟。動詞。“大命將泛,其之振救。”
征:同“徴”;證據。名詞。“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
支:通“肢”;肢體。名詞。“四支猶溫,一目未瞑,”
枝:同“肢”;肢體。名詞。“為長者折枝,”
知:通“智”;聰明,智慧。形容詞。“以大知而察及邇言。”
祗:同“只”;只是。副詞。“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直:通“值”;價錢,代價。名詞。“系向牛頭充炭直。”
指:同“旨”;旨趣。名詞。“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
質:通“贄”;見面禮。名詞。“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事楚,”
陼:同“渚”;水中間的小塊陸地。朝發枉陼兮,夕辰陽。”
屬:同“囑”;囑托、托付。動詞。“屬予作文以記之。”
住:通“駐”;動詞“備用肅計,進住鄂縣之樊口。”
著:同“著”,穿。動詞。“著我舊時裳。”
轉:通“囀”;鳥宛轉地叫。動詞。“蟬則千轉不窮。”
椎:通“錘”;兵器。例句中前一個“椎”為名詞,后一個活用為狀語。“朱亥袖四十斤鐵椎椎殺晉鄙。”
濯:通“濁”骯臟,水不清。形容詞。“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茲:通“滋”副詞。茲,更加。“賦斂茲重”。
咨:同“諮”;詢問。動詞。“事無大小,悉以咨之。”
卒:通“猝”,倉猝。形容詞。“五萬兵難卒合。”
尊:通“樽”古代盛酒的器具。名詞,“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坐:同“座”;座位。名詞。“直上載公于上坐。”
文言文通假字12
1、縛者曷為者也?(《晏子故事兩篇》)曷:通“何”。
2、圣人非所與熙也。(《晏子故事兩篇》)熙:通“嬉”,開玩笑。
3、飾以玫瑰,輯以翡翠。(《買櫝還珠》)輯:通“緝”,連綴。
4、此何遽不為福乎?(《塞翁失馬》)遽:通“詎”,豈。
5、……子黑子九距之。(《公輸》)距:通“拒”,擋。
6、公輸盤詘,而曰……(《公輸》)詘:通“屈”,折服。
7、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有:通“又”。
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記》)衡:通“橫”。
困于心,衡于慮。(《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衡:通“橫”,梗塞,這里指不順。
9、虞山王毅叔遠甫刻。(《核舟記》)甫:通“父”。
文言文通假字13
1、項為之強 “強”(jiāng) 通“僵” 《童趣》
2、不亦說乎 “說”(yuè) 通“悅” 《〈論語〉十則》
3、誨女知之乎 “女”(rǔ) 同“汝” 《〈論語〉十則》
4、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知”(zhì) 通“智” 《〈論語〉十則》
5、路轉溪頭忽見 “見”(xiàn) 通“現” 《西江月》
6、一切烏有 “烏”(wū) 同“無” 《山市》
7、裁如星點 “裁”(cái) 同“才” 《山市》
8、尊君在不 “不”(fǒu) 通“否” 《陳太丘與友期》
9、對鏡帖花環 “帖”(tiē) 通“貼” 《木蘭詩》
10、孰為汝多知乎 “知”(zhì) 通“智” 《兩小兒辯日》
11、滿坐寂然 “坐”(zu) 通“座” 《口技》
12、止有剩骨 “止”(zhǐ) 通“只” 《狼》
13、便要還家 “要”(yāo) 通“邀” 《桃花源記》
14、身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有”(yǒu) 同“又” 《核舟記》
15、詘右臂支船 “詘”(qū) 通“屈” 《核舟記》
16、虞山王毅書遠甫刻 “甫”(fǔ) 通“父” 《核舟記》
17、左手倚一衡木 “衡”(héng) 同“橫” 《核舟記》
18、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簡”(jiǎn) 通“揀” 《核舟記》
19、蕩胸生曾云 “曾”(céng) 通“層” 《望岳》
20、略無闕處 “闕”(quē) 通“缺” 《三峽》
21、蟬則千轉不窮 “轉”(zhuǎn) 通“囀” 《與朱元思書》
22、窺谷忘反 “反”(fǎn) 通“返” 《與朱元思書》
23、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sì) 通“飼” 《馬說》
24、才美不外見 “見”(xiàn) 通“現” 《馬說》
25、食之不能盡其材 “材”(cái) 通“才” 《馬說》
26、其真無馬邪 “邪”(yé) 通“耶” 《馬說》
27、四支僵勁不能動 “支”(zhī) 通“肢” 《送東陽馬生序》
28、同舍生皆被綺繡 “被”(pī) 通“披” 《送東陽馬生序》
29、百廢具興 “具”(jù) 通“俱” 《岳陽樓記》
30、屬予作文以記之 “屬”(zhǔ) 通“囑” 《岳陽樓記》
31、玉盤珍羞直萬錢 “羞”(xiū) 同“饈” 《行路難》
32、玉盤珍羞直萬錢 “直”(zhí) 同“值” 《行路難》
33、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 “適”(zhé) 通“謫” 《陳涉世家》
34、為天下唱 “唱”(chàng) 通“倡” 《陳涉世家》
35、固以怪之矣 “以”(yǐ) 通“已” 《陳涉世家》
36、將軍身被堅執銳 “被”(pī) 通“披” 《陳涉世家》
37、故不錯意也 “錯”(cu) 通“措” 《唐睢不辱使命》
38、倉鷹擊于地上 “倉”(chāng) 通“蒼” 《唐睢不辱使命》
39、是以先帝簡拔以 “簡”(jiǎn) 通“揀” 《出師表》
40、必能裨補闕漏 “闕”(qūe) 通“缺” 《出師表》
41、親戚畔之 “畔”(pàn) 通“叛”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42、曾益其所不能 “曾”(cēng) 通“增”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43、困于心,衡于慮 “衡”(héng) 通“橫” 《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
44、入則無法家拂士 “拂”(bì) 通“弼” 《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
45、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bì) 通“避” 《魚我所欲也》
46、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辯”(biàn) 通“辨” 《魚我所欲也》
47、所識窮乏者得我歟 “得”(dé) 通“德” 《魚我所欲也》
48、鄉為身死而不受 “鄉”(xiāng) 通“向” 《魚我所欲也》
49、小惠未徧 “徧”(biàn) 通“遍” 《曹劌論戰》
50、始一反焉 “反”(fǎn) 通“返” 《愚公移山》
51、汝之不惠 “惠”(huì) 通“慧” 《愚公移山》
52、河曲智叟亡以應 “亡”(wǘ) 通“無” 《愚公移山》
53、一厝朔東 “厝”(cu) 通“措” 《愚公移山》
文言文通假字14
七年級上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六則》)“說(yuè)”:通“悅”,愉快。
2、思而不學則罔,學而不思則殆。(《論語六則》)“罔(wàng)”:通“惘”,迷惑不解。
3、默而識之。(《論語六則》)“識(zhì)”:通“志”,記,記住。
4、尊君在不?(《期行》)“不(fǒu)”:通“否”,沒有。
寧可共載不?(《陌上桑》)“不(fǒu)”:通“否”,嗎。
5、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傷仲永》)“扳(pān)”:通“攀”,牽,引。
6、著我舊時袍。(《木蘭詩》)“著(zhuò)”:通“著”,穿。
7、對鏡帖花黃。(《木蘭詩》)“帖(tiē)”:通“貼”,粘貼。
8、出門看火伴。(《木蘭詩》)“火(huǒ)”:通“伙”,伙伴。
9、無他,但手熟爾。(《買油翁》)“爾(ěr)”:通“耳”,相當于“罷了”。
10、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三峽》)“闕(quē)”:通“缺”,斷缺。
11、哀轉久絕。(《三峽》)“轉”(zhuàn):通“囀”,聲音轉折。
12、水何澹澹,山島竦峙。(《觀滄海》)“竦(sǒng)”:通“聳”,高聳。
七年級下
1、 滿坐寂然,無敢嘩者。(《口技》)“坐(zuò)”:通“座”,座位。
2、 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門。(《強項令》)“臧(cáng)”:通“藏”,躲藏。
3、 宣悉以班諸吏(《強項令》)“班(bān)”通“頒”,分發。
4、路轉溪橋忽見。(《西江月》)“見(xiàn)”:通“現”,出現。
5、技止此耳!(《黔之驢》)“止(zhǐ)”:通“只”,只不過。
6、仁信智勇嚴,闕一不可。(《岳飛》)“闕(quē)”:通“缺”,缺少。
八年級上
1、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見:通“現”,出現,顯現。
2、困于心,衡于慮。(《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衡:通“橫”,梗塞,這里指不順。
3、曾益其所不能。(《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曾:通“增”,增加。
4、入則無法家拂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拂:通“弼”,輔佐。
5、小惠未徧,民弗從也。(《曹劌論戰》)徧:通“遍”,遍及,普及。
6、能不以游墮事。(《滿井游記》)“墮(huī)”:通“隳”,毀壞。
7、門人然燭來。(《嶗山道士》)“然(rán)”:通“燃”,點燃。
8、小麥覆隴黃。(《觀刈麥》)“隴(lǒng)”:通“壟”,田埂。
9、零丁洋里嘆零丁。(《過零丁洋》)“零丁(língdīng)”:通“伶仃”,孤苦無依。
八年級下
1、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秋水》)
“涇(jīng)”:通“徑”,直流。 辯(biàn)”:通“辨”,分辨。
2、指通豫南,達于漢陰。(《愚公移山》)“指(zhǐ)”:通“直”,一直,直接。
3、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fǎn)”:通“返”,回家。
4、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huì)”:通“慧”,聰明。
5、河曲智叟亡以應。(《愚公移山》)“亡(wù)”:通“無”,沒有。
6、一厝朔東,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cuò)”:通“措”,放置。
7、無隴斷焉。(《愚公移山》)“隴(lǒng)”:通“壟”,阻斷交通的山岡。
8、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還(huán)”:通“旋”,回轉,掉轉。
9、湯熨之所及也。(《扁鵲見蔡桓公》)“湯(tàng)”:通“燙”,用熱水焐。
10、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扁鵲見蔡桓公》)“齊(jì)”:通“劑”,湯藥。
11、故患有所不辟也。(《魚我所欲也》)“辟(bì)”:通“避”,躲避。
1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魚我所欲也》)“辯(biàn)”:通“辨”,辨別。
13、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得(dé)”: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
14、鄉為身死而不受。(《魚我所欲也》)“鄉(xiàng)”:通“向”,從前。
15、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馬說》“食(sì)”:通“飼”,喂養。
16、才美不外見。(《馬說》)“見(xiàn)”:通“現”,表現,顯現。
17、食之不能盡其材。(《馬說》)“材(cái)”:通“才”,才能。
18、其真無馬邪?(《馬說》)“邪(yé)”:通“耶”,表示疑問,相當于“嗎”。
19、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李清照)“爭(zhēng)”:通“怎”。
20、吾嘗疑乎是。(《捕蛇者說》)“乎(yú)”:通“于”,對。
21、莫春者,春服既成。(《論語十則》)“莫(mò)”:通“暮”,傍晚。
22、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與(yú)”:通“歟”,嗎。
23、則夢見夫人居安其身。(《訂鬼》)“安(ān)”:通“按”,按著。
九年級下
1、四支僵硬不能動。(《送東陽馬生序》)“支(zhī)”:通“肢”,肢體。
2、同舍生皆被綺繡。(《送東陽馬生序》)“被(pī)”:通“披”,穿。
3、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凄凄(qīqī)”:通“萋萋”,茂盛的樣子。
4、故今具道所以。(《答司馬諫議書》)“具(jù)”:通“俱”,詳細。
5、玉盤珍饈直萬錢。(《行路難》其一)“直(zhí)”:通“值”,價值。
6、鼎彝元賴生成力。(《詠煤炭》)“元(yuán)”:通“原”,原本。
7、稱心快意,幾家能彀?(《與妻書》)“彀(gòu)”:通“夠”,能夠。
8、綠楊陰里白沙提。(《錢塘湖春行》)“陰(yīn)”:通“蔭”,樹蔭。
9、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出師表》)“闕(qūe)”:通“缺”,缺點。
10、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出師表》)“簡(jiǎn)”:通“揀”,挑選。
11、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出師表》)“有(yòu)”:通“又”,整數加零數。
12、于反復不宜鹵莽。(《答司馬諫議書》)“鹵莽(lǔmǎng)”:通“魯莽”,粗疏草率。
文言文通假字15
七年級上冊
①項為之強:〔強(jiāng)〕通“僵”,僵硬的意思。(《童趣》)
②不亦說乎:〔說(yuè)〕“悅”的古字,愉快。(《〈論語〉十二章》)
③誨女知之乎:〔女(rǔ)〕通“汝”,人稱代詞,你。(《〈論語〉十二章》)
④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知(zhì)〕通“智”。(《〈論語〉十二章》)
⑤裁如星點:〔裁(cái)〕同“才”。(《山市》)
⑥尊君在不:〔不(fǒu)〕通“否”。(《陳太丘與友期》)
⑦吾十有五而志于學:(有(yòu)通又。(《論語十二章》)
七年級下冊
①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扳(pān)〕通“攀”,牽,引。(《傷仲永》)
②對鏡帖花黃:〔帖(tiē)〕通“貼”。(《木蘭詩》)
③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邪(yé)〕通“耶”,語氣詞。(《孫權勸學》)
④滿坐寂然:〔坐(zuò)〕通“座”。(《口技》)
⑤止有剩骨:〔止(zhǐ)〕通“只”。(《狼》)
八年級上冊
①便要還家:〔要(yāo)〕通“邀”,邀請。(《桃花源記》)
②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有(yòu)〕同“又”,用來連接整數和零數。(《核舟記》)
③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詘(qū)〕同“屈”,彎曲。(《核舟記》)
④左手倚一衡木:〔衡(héng)〕同“橫”。(《核舟記》)
⑤虞山王毅叔遠甫:〔甫(fù)〕通“父”,男子美稱,多附于字之后。(《核舟記》)
⑥右手攀右趾:〔攀(bān)〕通“扳”,往里拉。(《核舟記》)
⑦選賢與能,講信修睦:〔與(jǔ)〕通“舉”,選舉。(《大道之行也》)
⑧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矜(guān)〕通“鰥”,老而無妻的人。(《大道之行也》)
⑨蕩胸生曾云:〔曾(céng)〕通“層”。(《望岳》)
⑩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闕(quē)〕通“缺”。(《三峽》)
余挐一小舟:〔挐(ráo)〕通“橈”,撐(船)。一作“拏”。(《湖心亭看雪》)
焜黃華葉衰:〔華(huā)〕通“花”。(《長歌行》)
八年級下冊
①蟬則千轉不窮:〔轉(zhuàn)〕通“囀”,鳥叫聲。(《與朱元思書》)
②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反(fǎn)〕通“返”。(《與朱元思書》)
③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之不能盡其材:〔食(sì)〕通“飼”,喂。(《馬說》)
④才美不外見:〔見(xiàn)〕通“現”。(《馬說》)
⑤食之不能盡其材:〔材(cái)〕通“才”。(《馬說》)
⑥其真無馬邪:〔邪(yé)〕通“耶”,表疑問,相當于“嗎”。(《馬說》)
⑦四支僵勁不能動:〔支(zhī)〕通“肢”。(《送東陽馬生序》)
⑧同舍生皆被綺繡:〔被(pī)〕通“披”,這里是穿的意思。(《送東陽馬生序》)
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具(jù)〕通“俱”,全,皆。(《岳陽樓記》)
⑩屬予作文以記之:〔屬(zhǔ)〕通“囑”。(《岳陽樓記》)
玉盤珍羞直萬錢:〔羞(xiū)〕同“饈”,美味的食物。(《行路難》)
玉盤珍饈直萬錢:〔直(zhí)〕同“值”。(《行路難》)
欲上青天覽明月:〔覽(lǎn)〕通“攬”,摘取。(《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
九年級上冊
①發閭左適戍漁陽:〔適(zhé)〕通“謫”。(《陳涉世家》)
注:由于此字亦是“適”的`繁體字,百度未能顯示。原字結構為“辶+商”。
②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唱(chāng)〕通“倡”,首發。(《陳涉世家》)
③固以怪之矣:〔以(yǐ)〕通“已”。(《陳涉世家》)
④將軍身被堅執銳:〔被(pī)〕通“披”。(《陳涉世家》)
⑤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錯(cuò)〕通“措”。(《唐雎不辱使命》)
⑥倉鷹擊于殿上:〔倉(cāng)〕通“蒼”。(《唐雎不辱使命》)
⑦欲信大義于天下:〔信(shēn)〕通“伸”,伸張。(《隆中對》)
⑧自董卓已來:〔已(yǐ)〕通“以”。(《隆中對》)
⑨更著風和雨:〔著(zhuó)〕同“著”,遭受的意思。(《卜算子·詠梅》)
九年級下冊
①子墨子九距之:〔距(jù)〕和下文“所以距”的“距”都通“拒”。(《公輸》)
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yù)〕通“御”,抵擋。(《公輸》)
③公輸盤詘:〔詘(qū)〕通“屈”,意思是理屈。(《公輸》)
④寡助之至,親戚畔之:〔畔(pàn)〕通“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⑤曾益其所不能:〔曾(zēng)〕通“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⑥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衡(héng)〕通“橫”,梗塞,不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⑦入則無法家拂士:〔拂(bì)〕通“弼”,輔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⑧故患有所不辟也:〔辟(bì)〕通“避”,躲避。(《魚我所欲也》)
⑨萬鐘則不辯禮儀而受之:〔辯(biàn)〕通“辨”,辨別。(《魚我所欲也》)
⑩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得(dé)〕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魚我所欲也》)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與(yú)〕通“歟”,語氣助詞。(《魚我所欲也》)
鄉為身死而不受:〔鄉(xiàng)〕通“向”,從前。(《魚我所欲也》)
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徧(biàn)〕通“遍”,遍及,普遍。(《曹劌論戰》)
寒暑易節,始一反焉:〔反(fǎn)〕通“返”。(《愚公移山》)
甚矣,汝之不惠:〔惠(huì)〕通“慧”,聰明。(《愚公移山》)
河曲智叟亡以應:〔亡(wú)〕通“無”。(《愚公移山》)
一厝朔東,一厝雍南:〔厝(cuò)〕通“措”,放置。(《愚公移山》)
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隴(lǒng)〕通“壟”,高地。(《愚公移山》)
小結
七年級上冊共有6個通假字,下冊有5個,七年級全冊共11個通假字;八年級上冊共有11個通假字,下冊有13個,八年級全冊共24個通假字;九年級上冊共有9個通假字,下冊有18個,九年級全冊共27個通假字。全書六冊一共62個通假字。
注:本匯總是根據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語文課本七至九年級(共六冊)所搜集匯編的,如有紕漏請以課本為準。
【文言文通假字】相關文章:
文言文通假字06-05
文言文通假字12-12
文言文通假字08-12
最全的文言文通假字08-05
初中的文言文通假字07-10
文言文通假字匯集07-10
文言文常用通假字07-06
文言文通假字整理07-04
(優選)文言文通假字09-19
(精品)文言文通假字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