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言文評課稿
在我們平凡無奇的學生時代,我們總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離、行文簡練。為了幫助更多人學習文言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文言文評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文言文評課稿1
陳老師執教的第10課《楊氏之子》,是五年級第十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組教材是以語言藝術為專題來組合課文的。選編本課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開始接觸文言文,對文言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學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在陳老師的課上充分地體現了課堂的有效性。
一、課堂導入的有效性。
有效的課堂導入就是在短時間內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進入到下一環節的學習中去。陳老師導入課題后讓學生說說自己是“X氏之子”、“X氏之女”,激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使學生朦朧地感受到了語言藝術的魅力,為學習課文創設良好氛圍。
二、課文誦讀的有效性。
1、初讀課文做到讀準確、通順,不讀破句子,即讀對停頓。陳老師一班的學生功底扎實,達到了“讀準確、通順,不讀破句子”的要求,但沒能讀出古文味,這時,陳老師采用了范讀,即老師讀一句學生跟一句,一下子將孩子帶入了文言文的.境界,讓孩子找到了讀古文的感覺。
2、精讀課文做到讀懂句子,明白故事內容。陳老師在這個教學環節中不是授之以魚,而是授之以漁,還相機教給了學生兩種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比如,“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在理解這句時,學生回答正確后,陳老師追問“甚”這個字的理解,學生答曰課文有注釋,陳老師點明這就是學習文言文的方法之一——參考注釋理解句子意思。并且讓學生用這種方法再學習其他句子,靈活運用。再比如,學習“為設果,果有楊梅”這句話時,陳老師問“誰為誰設果?你怎樣知道的?”從而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第二種方法——聯系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通過這個環節的教學,學生不僅讀懂了這則文言小故事,而且還學會了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本課的第二個教學目標也有效完成。
3、品讀課文做到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在這個環節中陳老師拋出本文的中心問題:解讀“甚聰惠”。陳老師抓住重點語句,創設情境,出示句子:“孔雀是夫子家禽”和“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用比較的方法幫助學生體會這兩種說法語氣上的不同,自然而然突出了文章的重點——體會楊氏子的禮貌,聰惠,幽默,婉轉。既突出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做到教學的有效性。
縱觀這堂課從教學環節到導課到總結語,每個教學環節落實的一步一個腳印,既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又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語言的藝術。有效的課堂是教師與學生一起構建的,這里需要教師的課堂智慧、深厚涵養以及孜孜不倦探求的心靈。教學是一門藝術,課堂就是它施展的場所,讓我們的課堂少一點熱鬧多一點熱度,少一點花哨多一些效率,真正把語文學科的特性落到實處。
文言文評課稿2
文言文與現代文相比,在詞語、句式等方面差別較大,小學生對文言文接觸的又少,能做到正確的斷句,流利地朗讀、背誦是很不容易。而在趙老師的課堂上絲毫沒有感覺到學生學得艱難,而是每個學生一直都保持高昂的學習興趣。整個課堂簡約而又不失華麗,讓我們感受到的是一種身心愉悅的享受。我從這節課從中也學到了不少的東西。
一、巧學生字。
因為我是一個低年級的老師,我覺得識字寫字的教學環節只有低年級段出現,沒想到今天趙老師在教高年級學文的同時,沒有丟棄最基本識字教學。在“惟”“俱”“辯”“鴻”這些生字在文章不同地方出現的時候,趙老師在學生理解字義后又提醒學生這字是本課的生字,這是在無聲的強調這個字很重要不能寫錯,緊接著就指出在寫這些字在書寫時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為了更好的鞏固這些生字,趙老師還不忘讓學生在每個字的旁邊寫上一個。學習生字和理解文章巧妙的融合在了一起,真正體現出字不離文,文不字的教學理念。
二、以讀為本,讀出精彩
趙老師在引導學生讀文時,沒有直白的去一句句的理解古文的意思,而是在讀文前都會提出一個與要讀的內容相關的問題,讓他們讀一次有一次的收獲,每次讀的語氣不同,收獲就不同。學生讀書的欲望被燃起,就減少對古文的恐懼,學生自然想讀、愿意讀、樂意讀。如:在《學奕》這則古文中有“為是其智弗若與?”這樣一個問句。趙老師就對學生說:“我們既然學習文言文,就要用文言文的形式來回答。”接下她就請學生從書中找答案,再用書中的話來回答。在這一問一答一找中,學生就水到渠成的把古文的精髓弄明白了。
在學《兩小兒辯日》一則時,趙老師緊緊地抓住一個“辯”,先讓學生弄清楚兩個小孩在爭辯什么?爭辯的內容是什么?弄清楚后就請一名學生說一說這則古文的意思,其他的孩子讀對應的古文,在這樣的對讀中學生自己很快的就弄懂了古文的意思,無需老師的講解,這是一個多么巧妙的設計。接下來的.引導背誦設計的更為精彩,趙老師就讓同學生用古文當中的語言來和她進行一場辯論賽,她做第一小孩,讓學生做另一個小孩進行辯論,而后在交換,最后再讓學生一人扮演兩個角色,老師說一些提示語,這是通過不同的語氣去體會當時兩個孩子爭辯是如何爭辯的。這樣學生即使讀著古文中的句子,也感覺不到古文的拗口,反而還增添了一些童真童趣。
新課標要求教師從知識的灌輸者轉換為學習的引導者,要“以學生發展為本”,從課堂的主宰者轉換為平等的交流者;從單向的傳授者轉換為互動的合作者;從呆板的經驗者轉換為教學的創新者。看來趙老師在“備教材”的同時,更注重了“備學生”。
文言文評課稿3
軒老師的這節課是比較成功的。教學環節精巧,群情參與,跟進及時,評價恰當,教態自然。整堂課全體學生入情入境,心無旁騖,精彩紛呈。軒老師向我們展示了一節扎實的語文課堂!
軒老師在這節課上特別注重朗讀。都說“好文不厭百百回讀,熟熟成誦有收獲”,讀真的太有必要了。在軒老師這節課中處處可以聽見朗朗讀書聲,讀生字、讀詞語、讀句字,讀文章,齊讀、個別讀……學生在一遍又一遍的讀中逐漸理解文中的字、詞、句子和文章的意思,逐步感受文言文的魅力。這一點做的特別好。
其實,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趣。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困此,在閱讀教學中,恰當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發展思維和陶冶情感。同時,朗讀也是一種藝術的再創造。它在使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有聲有色的口頭語言的過程中,眼、口、耳、腦等多種感官并用。既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匯和句子,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這就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吧。
顯然,注重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指導,是每個語文教師應盡的職責。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教師范讀感染學生
教師的范讀對學生的朗讀起到了引領示范的作用。因為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不讀好就不能理解好課文內容。有時朗讀還可以營造氣氛,讓課堂氣氛達到最高點。這就需要教師本身研究朗讀,朗讀好課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師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進入角色。當然,教師范讀時要讓學生邊聽邊想,邊看邊畫,正確聽出切奏、停頓和速度,輕重緩急,讓學生進入意境。
二、多形式朗讀
語文課要以讀為本,要舍得花時間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這樣,原本無生命的。語言文字符號才能生動鮮活起來。
形式多樣,精彩紛呈,聲情并茂的范讀、抑揚頓挫的領讀、慷慨激昂的齊讀,字正腔圓的.對讀,還有跟讀,分角色讀,分小組讀等等。教師要根據不同課文的特點,選擇最佳的朗讀方式。不管用何方式,注重讀的課堂,氣氛活躍,師生互動流暢,學生會始終處于一種積極興奮的狀態,享受讀書的快樂。書聲瑯瑯中,濃濃的語文氣息撲面而來。
三、朗讀指導要到位
朗讀指導要到位,首先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有過硬的朗讀能力。平時注重自身的朗讀訓練。這樣在教學中才能游刃有余。在指導過程中,注重方法指導。
1,字詞讀準字音做到讀得正確。
2,流利
3,感情。有些學生讀都讀不流利,更別提什么感情了。
四、讀出感情
如何讓學生讀出情來呢?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帶著體會去讀,讀中想象,讀中體會。當讀到開心的時候,你也會隨之興奮,當讀到傷心時,你也會隨之落淚。那文章不就自然讀通了嗎?我們每天早上的晨讀時間,其實是我們練習朗讀的最好時機。然而我的指導并不到位,很多孩子朗讀托音情況嚴重。朗讀沒有感受,沒有思考,所以朗讀沒有什么活力。真正好的朗讀應該是聲情并茂的。
以讀為本,愿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智慧的朗讀聲,愿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激情的朗讀聲。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育之路漫漫,吾亦將上下求索。
文言文評課稿4
11月14日下午,我在集英小學聆聽了軒麗麗老師講授的三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十四課《司馬光》。學生在軒老師的指導下對文言文產生了興趣,學有所思,學有所獲。我感觸深刻的地方有以下三點:
一、指導書寫,尊重個性
字詞教學在三年級仍是必不可少的一項。軒老師板書課題之后就提示“司”的.書寫,結構。在檢查生字組詞之后,讓學生找出生字中哪些字的書寫需要提醒。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很準確地說出一些字書寫時需要注意點。軒老師從學生的回答中挑選出:“庭”“登”“棄”進行重點指導。既尊重學生的個性,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
二、反復朗讀,熟讀成誦
除了讓學生過好生字關之外,著重在讀上下功夫。學生剛接觸文言文是否流利朗讀,正確斷句是首先遇到的。困難。軒老師整節課以讀貫穿始終。如:課件出示文言文后,軒老師先范讀,然后,老師讀半句,學生跟著讀半句。之后加大難度,老師讀整個句子,學生跟讀。之后,學生自由讀,讓個別學生讀,最后,齊讀課文。人們常說“熟讀成誦更要緊。”軒老師指導學生理解課文之后大聲朗讀,直至閉眼背誦,這樣有利于積累語言。
三、教給方法,學以致用
有效的學習方法是學習文言文的關鍵。軒老師是這樣指導理解句子的意思的。她抓住一個大問題:讀懂了什么?是怎么讀懂的?讓學生思考后,匯報交流并適時進行學法指導,借助注釋理解句子。同時讓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老師引導后,學生明白還可以通過組詞、看圖片,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這樣學生初步了解了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整堂課以學生為主,以讀為主。讀中解,讀中品,最后熟讀成誦。既使學生讀懂了課文,又教給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文言文評課稿5
文言文閱讀是一塊硬骨頭,需要慢慢啃,反復練。考試技巧的訓練,高三文言文復習肯定要進行,但一定要有明確的目標,有針對性,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訓練,才有效果。對翻譯題,許多師生也很重視,但結果不妙。
李冬慧老師對文言文復習,提出以下幾點想法:
一、突出復習重點,強化翻譯訓練。文言文翻譯題是一種綜合性考查,它涉及到的文言文常見語言知識(或現象)包括實詞的一詞多義、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常見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等等。把翻譯作為文言文復習重點,能以點帶面,突出重點,這是符合學生實際的。做翻譯訓練時,應注意(1)重視朗讀。利用早讀時間,有計劃地讓學生多課本上的文言文,適當地讀一些課外的篇目,如《史記》、《古文觀止》中的`篇目,多讀能強化語感。 (2)重視筆頭翻譯。筆頭翻譯講究表達的規范性,講究表達嚴謹語言流暢,而口頭翻譯往往忽視這方面的要求。筆頭翻譯可以放在課前5分鐘進行。(3)重視文言文常見的語言現象的反復梳理。命題者選擇文言文翻譯句是獨具慧眼的,他們往往選擇那些帶有重要的文言現象的句子,并且將這些重要的文言現象列為高考閱卷的采分點。做翻譯題時,老師要引導學生關注這些文言現象,并要求學生在答題時把它們很好地體現出來。每次答題后,應要求學生自覺歸納總結,以求強化。(4)重視培養聯系語境推斷句意的能力。有的學生在做題時,會因為眼前的一片樹葉而擋住一片森林,會因為一兩個難詞難句而不能快速順利地理解全文的意思。訓練時,老師要讓學生明白句段篇的關系,使他們能結合上下文推斷句子意思。
二、精講多練,強化解題要領。強調老師的“講”要精,要及時。講,要抓住要害,讓學生明白失分原因。在學生明確了文言文考什么、怎么考,復習什么、如何復習,做什么題、如何做后,設法讓學生多練。
三、強化文言文的解題要領。閱讀文言文時,首先要整體把握文意,對個別難詞難句,不要糾纏,做個標記,暫且放過。其次要善于借助語境,借助題干與選項,揣摩文意,在答題時,可以先做第4小題,再做前面的實詞虛詞題和信息篩選題。至于,做實詞詞義判斷題時常用的代入法、語境脈絡、字音字形、語法位置、成語比較法等判斷法,做虛詞題時常用的詞性、位置、意義、語氣、搭配等判斷法,做信息篩選題時常用的排除法,做文章內容的分析與概括題時常用的命題思路的判斷方法等等。
李冬慧老師提出的以上建議中肯,實在,可操作行強,也為后面文言文的復習開了好頭,確實值得我們借鑒。
文言文評課稿6
聽文言文公開課的機會不多,這堂文言文文本細讀的課卻讓我驚嘆。睿智的思想從他的瘦小的胸腔中汩汩流出,這就是一種積淀的力量。
所以,雷老師從”慈城孔廟”出發,到孔子、《春秋》再到《左氏春秋》,居高臨下得對文章進行文學廣涵。剛開始不知道為什么雷老師要講《春秋》與《左氏春秋》,聽了整堂課才發現原來是要提及《春秋》是孔子站在統治者的基礎上對這次以少勝多的戰役進行簡單記錄,而《左傳》中這場戰役中的很多人都很豐滿,這就是文以載道,所以,對于歷史上的名人名事,我們要以一種客觀公正的眼光去看待,要多看不同的書去印證這個人物的立體性與豐滿性。所以這樣一來,文言文教學就上升了高度與深度,讓我們折服。
教學環節簡潔清晰、細讀到位的程度也是讓我們贊嘆。曹劌是何許人也?憑什么對戰事評頭論道?——魯莊公在文中是否真的如他所說的目光短淺?——曹劌是否自夸,有否遠謀之才,從文中找出。——除了軍事才能之外哪里還體現他的.才能?圍繞“鄙”與“遠謀”結合文中句子詞語進行詳細解讀,最后歸結出魯莊公的多面性與曹劌的才能。
這是一堂好課,確實真正體現了“細讀”這個主題,但是我們也不難發現,整個課堂氛圍確實很好,但是老師與學生的對話卻變成老師與個別學生的交流。就是那些很能說會道的學生一直在講,大部分學生都是沉默寡言。這不竟讓我們想到:公開課總歸是公開上,要做到個個學生都落實到,還是要一點“死抓慢講”的精神的。這不禁是我們的悲哀!
文言文評課稿7
聽龔老師的文言文翻譯課,主要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年輕力壯,聲音洪亮。教態自然,笑容可掬。
龔老師在課堂上展示出的蓬勃的朝氣和年輕的活力,的確有一種非凡的魅力。再加上聲音清脆洪亮,吐字清晰,抑揚頓挫,具有穿透力,非常適合當代學生的口味。使他的`教學有一種天然的親和力、吸引力和魅力。
二、文言文翻譯,先進行必要的方法指導,后進行鞏固訓練,程序設置科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從文言文翻譯的“信達雅”到“抄、調、補、刪、換”五字決,講解細致準確,練習從課本上精選例句,引起同學對課本復習的重視,這一點值得提倡。
三、回到高考題的難度,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讓學生學以致用,以課本為例,運用知識解決難題,達到了知識遷移的目的。
四、一點建議:議論文翻譯的確是高考中一塊硬骨頭,沒有過硬的基本功是應付不了高考要求的。所以更要求我們在平時的文言文教學當中嚴格培養學生嚴謹、細致的學習習慣,一切以“動手寫”為準繩,因為只有寫出來,才能充分暴露同學們的真實狀況,讓學生心服口服地、耐心地、持久地將120個常用的文言實詞和18個常用的文言虛詞,在反復的訓練當中掌握好。
文言文評課稿8
《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楊氏之子》一文,講述了梁國姓楊的一戶九歲男孩機智聰慧地應對別人的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這篇文章是孩子們在小學階段接觸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文章短小精練,全文只有53個字。但對于初次接觸文言文的學生來講,還是有一定難度的。但是李老師通過短短40分鐘的教學,激起了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并交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很好的體現了新課標和《語文課程標準》對文言文教學的教學理念。李老師的這節課整個過程自然,流暢。主要體現以下幾方面:
一、激發和培養興趣
課始從老師的導語中,捕捉古文開始,到揭題理解“楊氏之子”,繼而引導學生學習課題的命名方法,給自己命名,如“李氏之子”、“王氏之子”等,學生立刻對文章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又如:先從簡易的入手,拉近了遙遠的古文距離。再如課末的延伸:請你也當一回機智、聰慧的“楊氏之子”,如是姓“柳”、姓“李”的人來拜訪,該如何應答呢?學生答曰:未聞柳樹是夫子家樹、未聞李子是夫子家果。雖是簡單的一個練習,學生容易上手,但其實其中包含了對學生聽說讀寫的一個綜合考查,既要對文言文內容的理解,又要掌握文言文的遣詞用句的方法,真正體現了化難為易、化復雜為簡單的教學理想。
二、以朗讀為主線
在教學中,李老師自始至終引導學生反復地讀,如自由讀,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范讀,師生合作讀。放手讓學生充分朗讀之后,對朗讀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首先是讀音的問題,“為設果”wèi“應聲答曰”yìng,這兩個字都是多音字,在文中究竟該怎么讀,讓學生根據上下問的理解,根據語境進行分析,最后得出結論。然后是朗讀的停頓,“孔/指以示兒/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對于這些在朗讀中不易掌握的停頓,先讓同學朗讀,并給孩子進行示范朗讀,特別是“家禽”“家/禽”,因為文言文中的“家禽”和現代意義的“家禽”含義不同,但學生對此卻沒有這方面的知識積累,所以不能理解。老師的范讀這一環節不但培養了學生聽的能力,說的`能力,還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在讀中體會了句子的意思。這絕對不是簡單的模仿,這是入情入境地感受。
三、探究文義,指導學法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是為了不教。要讓學生讀懂文言文,首先要理解文中那些典型的單音節詞的意思,在教學中,李老師敢于放手,讓學生自主地去讀通,去讀懂,弄清文言文的大意。如“孔君平詣其父”中的“詣”,先舉出注釋中有的“詣”指拜見。再讓孩子去研讀,又如“甚”、“乃”、“示”等,讓學生學會借助注釋學習,帶領學生疏通文句,并詞詞落實,句句落實。這是一種學習文言文習慣的培養。在理解“為設果”中,李老師質疑誰為誰設果,引導孩子聯系上下文學習古文的方法。方法的滲透簡單明了,自然流暢。
同時引導學生去文中感受楊氏之子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智幽默: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讓學生反復品句、揣摩,讓學生對楊氏之子以“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巧妙反駁孔君平說的“此是君家果”的理解。更顯示了李老師在教學預設上的獨具匠心。
四、商榷之處
“未聞”語氣委婉,一開始學生有點體會不出,如讓學生演一演,可能感悟會更好點。李老師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如開始讓學生模仿說說自己是“X氏之子(女)”是個很有意思的設計,要是在拓展中,請學生用文言文說說:這是你家的貓。我們班的某某很聰明。老師你家在哪里?等句子。這種遷移運用不但加強了學習的趣味性,也讓學生即時運用所學知識,可謂一舉兩得。
文言文評課稿9
余老師,沒有刻意追求完美,沒有字字珠璣的言語沒有教師的居高臨下,沒有環環相扣的設計,然而,展現一份質樸,一份自然,一份輕松。
余老師以生為本,以學生的問題為自己的教學切入點。剛開始就指出學生默寫中的錯誤,如歸,當,炙,生,哪,辯等字,學生面對自己的錯誤輕松一笑,從而訂正。
八年級下冊的古詩文較多,余老師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輕輕松松的氛圍中掌握知識。首先讓學生相對充裕的時間復習古詩詞,一個學生出題,另一個學生默寫,繼而轉換角色。課堂氣氛活躍,輕松自在。其次為了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展示幻燈默寫句子,請學生填空回答,其余學生手自筆錄。最后復習文言文內容,四人小組合作,一個學生出題,另一個學生回答,第三個學生批給,最后回到出題學生的手中。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在輕松的環境氛圍成長,孩子的創造力更強。余老師的整堂課和諧自在,毫無壓迫感,學生輕松自如,質樸而不失含量。
文言文復習評課稿2
對于九年級的學生來講,兩個多月后就是:中考。如何在這極其有限的時間內,取得復習的最大有限性,就顯得尤為重要。據此,陳老師深入研究,以最充分的準備,精心構思了《九年級上課內文言文復習》這堂,導向明確,直擊中考的公開課。
上課一開始,陳老師就利用媒體顯示《溫州中考考試說明》中“古詩文閱讀要求”,這樣學生就可以一目了然中考古詩文考些什么,及各個知識點的.難易度。這樣接下來的古詩文復習就有了明確的方向。為了讓學生對九年級上冊的課內文言文引起足夠的重視,陳老師不遺余力地一一統計全國各地關于九上課內文言文考到的篇目及次數,期間尤其突出浙江省歷年中考考核的九上文言文,并且出示相應的考題。可見陳老師為了復習更有針對性,也為了復習更有效果,是深入研究了全國各地的語文中考試卷,而且特別重視浙江省中考的走向。而后他特別強調xxxx年浙江省課內文言文命題特點,并羅列出:“1.題型傳統,以填空、選擇和問答為主。2.考察三塊內容:詞語解釋、句子翻譯、內容或主題理解”,明確命題的范圍及類型。為了讓學生梳理教材知識時有例可循,陳老師以課文《唐雎不辱使命》為范例,按照浙江省課內文言文命題特點,盡量詳細地列出可能考核的知識點。
在有限的時間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所以陳老師再三強調他的“復習建議”,希望學生的復習是緊扣中考要求,能事半功倍的。
【文言文評課稿】相關文章:
文言文評課稿08-27
(精品)文言文評課稿08-28
文言文復習評課稿04-26
文言文楊氏之子評課稿范文01-15
文言文《曹劌論戰》評課稿02-19
文言文評課稿范例[9篇]08-28
文言文評課稿【必備9篇】08-28
文言文《桃花源記》評課稿06-12
文言文《曹劌論戰》評課稿(精選12篇)08-08
《春》評課稿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