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文言文(合集)
在平時的學習中,大家都背過文言文吧?文言文是與駢文相對的,奇句單行,不講對偶聲律的散體文。廣為流傳的經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本草綱目文言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本草綱目文言文1
《本草綱目.獸部.牛黃》
作者:李時珍
釋名
丑寶。
氣味
苦、平、有小毒。
主治
初生胎熱,或身體發黃。用牛黃中豆大一塊,加蜜調成膏,乳汁化開,頻頻滴兒口中。
小兒熱驚。用牛黃如杏仁大一塊,加竹瀝、姜汁各一合,調勻與兒服。
驚 嚼舌。用牛黃如豆大一塊,研細,和蜜水調勻灌服。
附方
牛黃為黃牛或水牛的. 膽囊結石,所以李時珍說“牛之黃,牛之病 也,故有黃之牛,多病而易死”牛黃的功能是清熱解毒、豁痰定驚。現在經用牛黃除天然的品種之外,還可用人工方法從牛膽汁或豬膽汁中提取有效成分合成牛黃,稱為人造牛黃,功效頗好。
本草綱目文言文2
作者:李時珍
釋名
芫草、卑共。
氣味
(莖、葉)苦、溫、有毒。
主治
手足枯痹拘攣。用茵芋、附子、天雄、烏頭、秦艽、女萎、防風、防己、石南葉、躑躅花、細辛、桂心各一兩,切細,裝薄布袋中,以酒一斗浸漬。幾日后,取酒飲服。每服一合,一天兩次。手足只感微痹即止。此方名“茵芋酒”。
腳氣病(風氣積滯而成,發時甚疼)。用茵芋葉(炒)、薏苡仁各半兩,郁李仁一兩,牽牛子三兩(生,研末),共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五更時以姜、棗煎湯送下。以瀉為驗。未瀉再服。此方名“茵芋丸”。
本草綱目文言文3
作者:李時珍
釋名
異翹、旱蓮子、蘭華、三廉,根名連軺、竹根。
氣味
(莖、葉)苦、平、無毒。(翹根)甘、寒、平、有小毒。
主治
瘰疬結核,用連翹、脂訂等分為末,隨時吞服。
痔瘡腫痛。用連翹煎湯熏洗,后以綠礬加麝香少許敷貼。
癰疸腫毒。用連翹草及根各一升,加水一斗六升,煮成三升服。出汗為見效。
附方
連翹的主要功用是清熱解毒,稱為瘡家的良藥。
本草綱目文言文4
釋名
蛤蟹、仙蟾。
氣味
咸、平、有小毒。
主治
久嗽肺癰(肺積虛熱成癰,久嗽不愈,咳出膿血。喉中所塞,胸膈噎痛)。有蛤蚧、阿膠、鹿角膠、生犀角、羚羊角各二錢半,加水三程式,熬至半升,濾出汁,墮是仰臥細飲。一天一次。
喘嗽臉腫(或兼有四肢浮腫)。用蛤蚧(頭尾全者)一雌一雄,涂上酒和蜜,炙熟,加紫團人參半兩,共研為末,化蠟四兩,和作六餅,每煮糯米稀飯一碗,投入一餅攪化,乘熱細細吞服。
本草綱目文言文5
石面不常生,亦瑞物也。或曰饑荒則生之。唐玄宗天寶三載,武威番禾縣醴泉涌出,石化為面,貧民取食之。憲宗元和四年,山西云、蔚、代三州山谷間,石化為面,人取食之。宋真宗祥符五年四月,慈州民饑,鄉寧縣山生石脂如面,可作餅餌。仁宗嘉唐吣耆月,彭城地生面;五月,鐘離縣地生面。哲宗元豐三年五月,青州臨朐、益都石皆化面,人取食之。搜集于此,以備食者考求云。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解藥毒蠱毒,及金石藥發動作癰疽渴疾,消撲損瘀血,止熱狂驚癇,通月經,解風腫,除淋,并水磨服。蛇蟲蜂狼犬毒箭等傷,并末傅之。明目去翳。
本草綱目文言文6
《本草綱目·石部·食鹽》
作者:李時珍
釋名
亦名鹺。
氣味
甘、咸、寒、無毒。
主治
下部蝕瘡。將鹽炒熱,用布包好,令病人坐布袋上。
胸中痰飲,欲吐不出。飲鹽開水可促使吐出。
病后兩脅脹痛。炒鹽熨之。
下痢肛痛。炒鹽布包熨患處。
風熱牙痛。用槐枝煎成濃湯兩碗,加鹽一斤煮干,炒后研細。每天來擦牙,同時用水沖一點來洗眼。
蟲牙。用鹽半兩、皂莢兩個,同燒紅,研細。每夜臨睡前,用來揩牙,一月后可治愈。
齒痛出血。每夜用鹽末厚封齒根肉上。等液汁流盡后才睡覺。流汁時,不斷敲叩牙齒。如此十夜,齒痛止,血亦停。忌食勞腥。
小舌下垂。用筷子沾鹽(或用煅過的鹽)點在小舌上,幾次即愈。
耳鳴。用鹽五升,蒸熱,裝在袋中,以耳枕之。袋冷則換。
眼常流淚。用鹽少許點眼中,冷水洗數次即愈。
翳子蔽眼。用生鹽研細,以少許點眼。小兒生翳,亦可用此法治療。
身上如有蟲行。用鹽斗和水一石煎熱洗澡,連洗三、四次,有效。
蜈蚣咬人,蜂蠆叮螫。嚼鹽涂傷處或用熱鹽水浸傷處。
潰癰作癢。用鹽抹患處周圍,癢即止。
本草綱目文言文7
釋名
亦名野蘭、莢蒿、鬼油麻。
氣味
(根、苗)咸、寒、無毒。
主治
腹內蛔蟲。用漏盧為末,每取一匙,和餅子肉湯同服。
小兒疳病肚脹,或常瀉痢,冷熱不調。用漏盧一兩,研細。每服一錢,加豬肝一兩或鹽少許同煮熟,空心一次服完。
冷勞泄痢。用漏盧一兩、艾葉(炒)四兩,共研為末。取末一半,加醋三升同熬成膏,別把另一半藥末加入,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水送下。
產后帶下。治方同上。
乳汁不下(乳內脹痛,積久成癰)。用漏盧二兩半、蛇蛻十條(灸焦)、瓜萎十個(燒存性),共研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
風痛,筋脈拘攣。用汛(麩炒)半兩、地龍(去土,炒)半兩,共研為末;另用生姜二兩,取汁,加入三兩蜜,同煎開幾次,又加好酒五合,收存待用。服藥時,取上制的'藥末,以收存的湯劑煨溫后送下。此方名“古圣散”。
背癰。用漏盧、連翹、生黃芪、沉香各一兩,生粉草半兩,大黃(微炒)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姜棗湯調下。服至熱退便停藥。此方名“漏盧湯”。
白禿頭瘡。用漏盧草燒灰,加豬油調勻涂搽。
附方
李明珍說:漏盧下浮汁,消熱毒,排膿止血,生肌殺蟲。古方治癰疽發背,首推漏盧湯。 安常治癰疽及預防流行的痘疹熱,用漏盧葉。
本草綱目文言文8
《本草綱目?火部?針火》
作者:李時珍
釋名
亦名燔針、淬針、燒針、煨針。
主治
火針,用的是鋼針,是燒過的鋼針。方法是:在燈盞里,放二十七莖燈草,注滿麻油,把燈草點燃。然后把針不斷沾油,不斷持向燈火里去燒。要燒到通紅才能用,用時須按穴道針刺。或針末燒紅或是冷針,那不但不能治病,而且于人有害。
火針,“乃為筋寒而急者設”。所謂筋寒而急,指肌肉受寒,猛縮不已。這是火針是古的用途。以后,又有人用以刺積塊,又有人用以刺癰疽。以后,還有人用以治傷寒癥。那就不免要出些副作用了。總結火針的用途,行之有效者,約有下列四項:
治風寒筋急攣引痹痛,即所謂急抽筋。
治癱瘓不仁。
治癥塊、結積(腹中結塊)。
治癰疽發背,有膿無頭。
前兩項,按穴刺,拔針要快。拔針后,急用指頭按穴孔,否則痛甚。第三項,針刺入,可轉動,拔針要慢。第四項,要讓膿流出來,所以不宜按穴孔。“凡用火針,太深則傷經絡,太淺則不能去病。”應當進針適當。針后如有發熱惡寒,這是對了癥的表現,是好現象。據《靈樞經》講:刺到病人內部如有知覺,就行了,刺到病人叫痛,就不算好。
病在臉部以夏天在濕熱在兩腳時,都不可用火針。
附方
平頭針:是火針的一種。一般火針,針頭是尖的,平頭針呢,針頭是平的',專門用來治眼病。凡是肝虛的人,眼睛昏,眼淚多,甚至長一層頑厚的皮膜,障在瞳孔之前,這便是所謂這兩種翳子,都可采用平頭火針熨烙法來治療。平頭針的針頭平而圓,這圓頭的大小和翳子的大小差不多。把針頭燒紅,迎向眼珠面前,徐徐熨烙,接觸要非常輕,只以翳膜漸漸烘干、漸漸裂破為度。翳破之后,可用除翳藥敷點。
本草綱目文言文9
《本草綱目·木部·蘇方木》
作者:李時珍
釋名:蘇木。
氣味:甘、咸、平、無毒。
主治:產后血暈。用蘇木三兩,加水五升,煎取二升,分次服。
產后氣喘,面黑欲死,是血入肺所引起。和蘇木二兩,加水二碗,煮成一碗,再加人參末一兩服下。極效。
破傷風。用蘇木末三錢,酒送服。此方名“獨圣散”。
腳氣腫痛。用蘇木、鷺鷥藤,等分銼細,加定粉少許,水煎,先熏后洗。
偏墜腫痛。用蘇木二兩、好酒一壺同煮,頻頻飲服。
刀傷指斷。用蘇木末包敷,外層再用蠶繭裹牢。幾天后斷處即接合。
本草綱目文言文10
釋名
橡斗、皂斗、櫟 、柞子、茅、栩。
氣味
實:苦、微溫、無毒。
斗殼:澀、溫、無毒。
木皮:苦、平、無毒。
主治
實:
下痢。用橡實二兩、楮葉(炙)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一錢,飯前服,烏梅湯調下。
血痢。治方同上,加縮砂仁半兩。
下痢脫肛。用橡斗了燒存性,研為末,調豬油敷涂。
石癰(癰如石,不作膿)。用橡子一枚,在青石上磨醋,取滇涂癰,藥干即換。十多次后癰漸消。
斗殼: 為散及煮汁服,止腸風,崩中帶下、冷熱瀉痢。
木皮、根皮:止水痢,消瘰瀝。煎水洗,治惡瘡腫痛。
本草綱目文言文11
《本草綱目?草部?白頭翁》
作者:
李時珍
釋名
野丈人、胡王使者、奈何草。
氣味
(根)苦、溫、無毒。
主治
熱痢下重。用白頭翁二兩,黃連、黃蘗、秦皮各三兩,加水七升煮成二升。每服一長。不愈再服。婦人產后痢虛極者,可加甘草、阿膠各二兩。
下痢咽痛。用白頭翁、黃連各一兩,木香二兩,加水五升,煎成一升半,分三次用服。
腸墜偏腫。用白頭翁根,搗敷患處。
包痔腫痛。治法同上。
小兒禿瘡。治法同上。
附方
白頭翁的主要藥效是:清熱、涼血。近年多用它作為治療痢疾的要藥,對急性及慢性阿米巴痢。功效都比較顯著。
本草綱目文言文12
作者:李時珍
釋名
寒菜、胡菜、薹菜、薹芥、油菜。
氣味
(莖、葉)辛、溫、無毒。
主治
赤火丹毒。用蕓薹葉搗爛敷涂。
天火熱瘡(初起如痱,漸如水泡,似火燒瘡,赤色)。用蕓薹葉搗灄汁。調大黃、硭硝、生鐵衣等分,涂滄上。
風熱腫毒。用蕓薹苗葉根、蔓菁根各三兩,研為末。以雞蛋清調和貼上,即可消腫。無蔓莆,用商陸代,甚有效。
瘭疽(生在手足戶背等處,累累如赤豆,剝之則汁出)。用蕓薹葉煮汁服一升,并吃干熟油菜數頓,少加鹽醋。病在冬日,則用蕓薹子研水服。
血痢腹痛。用蕓薹葉搗汁二合,加蜜 一合,溫服。
腸風下血。治方同上。另方:用蕓薹子(生)、甘草(炙)菜研為末。每服二錢,水煎服。
產后血暈。用蕓薹子、生地黃,等分為末。每服三錢,加姜七片,酒、水各半碗,童便鈄碗,一起煎至七成,溫服鄧蘇。
熱癤腫毒。用蕓薹子、狗頭骨,等分為末,調醋敷涂。
傷損接骨。用蕓薹子一兩、小黃米(炒)二合、龍骨少許,共研為末,加醋調成膏,攤紙上貼患處。
湯火傷。用菜子油調蚯蚓屎涂搽。
產后流血過少。用蕓薹子(炒)、當歸、桂心、赤芍藥等分。每以酒送服二錢,趕下惡物。
風熱牙痛。用蕓薹子、白芥子、茴香,等分為末,吹鼻中。右側痛,吹左;左側痛,吹右。
本草綱目文言文13
《本草綱目?菜部?芝》
作者:李時珍
釋名
囚。
氣味
青芝:一名龍芝,酸、平、無毒。
赤芝:一名丹芝,苦、平、無毒。
黃芝:一名金芝,甘、平、無毒。
白芝:一名玉芝、素芝,辛、平、無毒。
黑芝:一名玄芝,咸、平、無毒。
紫芝:一名木芝甘、溫、無毒。
主治青芝:明目,補肝,安神,增強記憶力。
赤芝:解胸胃郁結,補中益氣,使人神志清明。
黃芝:益脾胃,安神。
白芝:止咳益肺,安神,亦增強體力。
黑芝:利水道,益腎氣。
紫芝:益精氣,堅筋骨,利關節,療虛勞。
附方
芝即現今能額外的靈芝。近年臨床實踐證明靈芝糖漿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有顯有著療效。
注釋
翻譯
本草綱目文言文14
主治
小便頻數。用益智子(鹽炒,去鹽)、烏藥,等分為末;另用酒煮山藥粉為糊,和藥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肝了,鹽湯送下。此方名“縮泉丸”。
心虛尿滑及赤白二濁。用益智子仁、白茯苓、白術,等分為末,每服三錢,白開水調下。
白濁腹滿。用益智仁(鹽水浸、炒)、厚樸(姜汁炒)等分,加姜三片、棗一枚,水煎服。
腹脹痛,瀉不止。用益智子仁二兩,濃煎飲下。
婦女崩中。用益智子(炒,碾細)一錢,米湯加一點鹽沖服。
口臭。用益智子仁一兩、甘草二錢,共碾成粉,常舐含口中。
漏胎下血。和益智仁半兩、縮砂仁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三錢,空心服,白開水送下。一日服二次。
本草綱目文言文15
釋名
落蘇、昆化瓜、草鱉甲。
氣味
(茄子)甘、微寒、無毒。
主治
婦女月經血黃。用黃茄子切開,陰干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
腸風下血。用經霜茄連蒂燒盛存性,研為末。每天服二小匙,空心服,溫酒送下。又方:取大茄種三枚,每用一枚包濕紙中煨熟。泡酒一升半。蠟封三天,去茄飲酒(暖飲)。
腰腳拘攣(腰腳風血積 冷,筋急拘攣疼痛)。取茄子五十斤(按:這是古秤,所得重量約合今秤的十分之一),切細,以水五斗煮取濃汁,濾去渣,再煮至一升左右,即加入生木木栗粉,令稀稠適當,更配以麝香、朱砂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日服三十丸,秫米酒送下。一月后可望病愈。
跌打損傷。用大黃茄一個,切片如一指厚,在新瓦上焙、研為末。臨臥時服兩小匙,溫酒調服。一夜傷消無痕。
熱毒瘡腫。用生茄子一枚,割去二分,去瓤二分,如罐子形,合在瘡上即消。
癜風。用茄蒂蘸硫磺附子共研成的藥末摻敷。白癜用白茄蒂,紫癜用紫茄蒂。
牙痛。和秋茄花(干品)燒存性,研末涂痛處。
血淋。用茄葉熏干為末,每服二錢,溫酒或鹽湯送下。隔年的.茄葉更好。
久痢。用茄根澆灰、石榴皮,等分為末,沙糖水送服。
取去痛牙。用茄莖浸馬尿中三日,取出曬、炒為末,點在痛牙上,牙自脫落。
【本草綱目文言文】相關文章:
本草綱目文言文07-01
本草綱目文言文08-22
《本草綱目》文言文原文06-30
(精華)本草綱目文言文08-23
(通用)本草綱目文言文05-15
《本草綱目獸部牛》文言文07-16
(優)本草綱目文言文15篇08-22
本草綱目文言文14篇(熱門)06-22
【熱】《本草綱目獸部牛》文言文07-15
經典文言文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