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小故事15篇(精選)
上學的時候,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離、行文簡練。要一起來學習文言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文言文小故事,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言文小故事1
曲突徙薪
有一個過訪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爐灶的煙囪是直的,旁邊還堆積著柴草,便對主人說:把煙囪改為拐彎的,使柴草遠離(煙囪)。不然的話,將會發生火災。主人沉默不答應。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鄰居們一同來救火,幸好把火撲滅了。于是,(主人)殺牛置辦酒席,答謝鄰人們。被火燒傷的人在上位,其他的各以功勞的大小依次坐,但是不請說改“曲突”的那個人。有人對主人說:當初如果聽了那位客人的話,也不用破費擺設酒席,始終也不會有火患。現在評論功勞,邀請賓客,(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議的人沒有受到恩惠,而被燒傷的人卻成了上客呢?主人這才醒悟去邀請那位客人。”
蘇代為燕說齊
蘇代為燕國去游說齊國,沒有見齊威王之前,先對淳于髡說道:“有一個賣駿馬的人,接連三天早晨守候在市場里,也無人知道他的馬是匹駿馬。(賣馬人很著急,于是)去見伯樂說:我有一匹駿馬,想要賣掉它,可是接連三天早晨,也沒有哪個人來問一下,希望先生您能繞著我的馬看一下,離開時還回頭看它,這樣我愿意給您一天的費用。伯樂于是就繞著馬看一下,離開時還回頭看它,結果一下子馬的身價竟然漲了十倍。現在我想把駿馬送給齊王看,可是沒有替我前后周旋的人,先生有意做我的伯樂嗎?請讓我送給您白璧一雙,黃金千鎰,以此作為您的辛苦費吧。”淳于髡說:“愿意聽從您的吩咐。”(于是淳于髡)進宮向齊王作了引薦,齊王接見了蘇代,而且很喜歡他。
梁王魏嬰觴諸侯
梁惠王魏嬰在范臺宴請各國諸侯。酒興正濃的時候,梁惠王向魯共公敬酒。魯共公站起身,離開自己的坐席,正色道:“從前,舜的女兒儀狄擅長釀酒,酒味醇美。儀狄把酒獻給了禹,禹喝了之后也覺得味道醇美。但因此就疏遠了儀狄,戒絕了美酒,并且說道:后代一定有因為美酒而使國家滅亡的`。齊桓公有一天夜里覺得肚子餓,想吃東西。易牙就煎熬燒烤,做出美味可口的菜肴給他送上,齊桓公吃得很飽,一覺睡到天亮還不醒,醒了以后說:后代一定有因貪美味而使國家滅亡的。晉文公得到了美女南之威,三天沒有上朝理政,于是就把南之威打發走了,說道:后代一定有因為貪戀美色而使國家滅亡的。楚靈王登上強臺遠望崩山,左邊是長江,右邊是大湖,登臨徘徊,惟覺山水之樂而忘記人之將死,于是發誓不再游山玩水。后來他說:后代一定有因為修高臺、山坡、美池,而致使國家滅亡的。現在您酒杯里盛的好似儀狄釀的美酒;桌上放的是易牙烹調出來的美味佳肴;您左邊的白臺,右邊的閭須,都是南之威一樣的美女;您前邊有夾林,后邊有蘭臺,都是強臺一樣的處所。這四者中占有一種,就足以使國家滅亡,可是現在您兼而有之,能不警戒嗎?”梁惠王聽后連連稱贊諫言非常之好。
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王公有一個女兒,嫁給京城附近做什么官的某人為妻。王公的夫人十分疼愛女兒,每當接女兒回娘家,女婿堅決不讓走,他怨怒地對妻子說:“你父親做吏部的長官,把我調任京城的官職,那么你就可以時時侍奉母親;況且調動我就象搖下正在凋落的樹葉罷了,可是你父親硬要這樣吝惜力氣,是何道理?”女兒托人帶話給母親。夫人一天晚上擺上酒,跪著稟
告王公。王公十分生氣,拿起桌上的器物打傷了夫人,走出門外,坐車到朝房里住宿去了,十天后,才回到自己的府第。女婿終于沒有調進京城。
王公做都御史時,同太監某人鎮守遼東。這個太監也奉公守法,同王公相處得很好。后來王公改調兩廣任職,太監哭著送別,贈給大寶珠四枚。王公堅決辭謝不受。太監哭著說:“這大寶珠不是受得到的東西。以前先皇把僧保所買來的西洋珠賞賜給左右近臣,我得到八枚,今天拿一半給您贈別,您本來就知道我并不是貪財的人啊。”王公接了寶珠,放進自己所穿的披襖,把它縫在里面。后來回到朝廷,尋找太監的后代,我到了他的兩個侄子。王公安慰他們說:“你們的老人很廉潔,你們恐怕為貧窮所困吧?”二人都說:“是的。”王公說:“如果你們要有所經營,我幫你們出錢。”太監的兩個侄子心里盤算,王公無法辦到,只不過是表表老朋友的心意罷了。都假裝答應說:“是”。王公幾次催促他們,一定要按照說定的辦。于是他們就假造了一張買房子的契約,開列的價錢是五百兩銀子,告訴王公。王公拆開披襖,取出寶珠交給他們,那包裹的記號,仍然是原來的樣子。
黎丘丈人
魏國的北部有個叫黎丘的鄉村,(那)有個奇怪的鬼,喜歡裝扮別人的兒子、侄子、兄弟的樣子。鄉村的一個老人到街市上喝醉酒回家,黎丘的鬼裝扮成他的兒子的樣子,扶他卻在路上使他受苦。
老人回到家,酒醒后就責罵他的兒子,說:“我是你的父親啊,難道我對你不夠好嗎?我喝醉了,你在路上折磨我,是為什么?”他的兒子哭著磕頭碰地說:“冤枉啊!沒有這樣的事啊!昨天我去村東向人討債,可以問他的。”他的父親相信他的話,說:“呵!那就肯定是那奇鬼啊,我本來曾聽說過的啊!”
第二天特意又到街市上喝酒,想碰上(那鬼)將它刺死。第二天早晨前往街市上喝醉了,他真的兒子擔心父親不能回家,就前去接他。老人看見兒子,拔出劍就刺他。老人的意識竟被像他兒子的鬼弄糊涂了,因而殺死了自己真正的兒子。那些被冒牌的賢士搞糊涂的人,見了真的賢士,反而不能辨認,他們的見識其實是和黎丘老人一樣啊!
文言文小故事2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
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注釋】
閔(mǐn):同“憫”,擔心,憂慮。
長(zhǎng):生長,成長。
揠(yà):拔。
芒芒然:疲倦的樣子。
其人:他家里的人。
病:精疲力盡,是引申義。
予:我,第一人稱代詞。
趨:快走。
往:去,到……去。
槁(gǎo):草木干枯。
耘苗:給苗鋤草。
非徒:非但。徒,只是。
益:好處。
文言文小故事3
義士趙良
「原文」
趙良者,燕人也。漂泊江湖,疾惡如仇。一日,途經謝莊,聞有哭聲,遂疾步入茅舍,見一少女蓬頭垢面,哀甚。義士詢之,乃知為某村二惡少所辱也,痛不欲生。義士怒不可遏(è,控制),徑自詣(yì)某村,索二惡少,責之曰:“汝等何故辱無辜少女?”一惡少虎視眈眈曰:“何預爾事?”義士瞋(chēn)目(瞪大眼睛)斥之:“汝非人也,但(只是)禽獸耳!”未及惡少出劍,義士之白刃已入其胸,立仆。一惡少伏地求恕,義士斬其耳以示眾,儆(jǐng,警告)其不得為非作歹也。
「翻譯」
趙良,是河北一帶的人。漂泊在江湖上,疾惡如仇。一天,路過謝莊,聽到哭聲,就快步進入茅草屋里,看見一個女孩蓬頭垢面 ,看起來非常悲傷。趙良問她怎么了,才得知她是被某村兩個惡少欺負侮辱,痛不欲生。趙良怒不可遏,徑直到了那個村莊,尋找到了兩個惡少,責問他們:“你們為什么欺凌、侮辱沒有過錯的女孩?”一個惡少虎視眈眈地說:“關你什么事?”趙良瞪大眼睛罵道:"你不是人,只是只禽獸。”還沒等惡少拔出劍來,趙良的白劍已經插進了他的心臟,立刻倒地了。另一個惡少跪地求饒。趙良割下惡少的耳朵以警戒眾人,并警告他不能再為非作歹了!
硯眼
「原文」
明有陸公廬峰者,于京城待用。嘗于市遇一佳硯,議價未定。既還邸,使門人往,以一金易歸。門人持硯歸,公訝其不類。門人堅證其是。公曰:“向觀硯有鴝鵒眼,今何無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遇石工,幸有余銀,令磨而平之。”公大惋惜。蓋此硯佳于鴝鵒眼也。
「譯文」
明朝有一位叫陸廬峰的人,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他曾經在集市上遇到一塊上好的硯臺,價格有爭議沒有定。到了邸府后,讓仆人前往,用一兩銀把硯臺買回來。仆人拿著硯臺回來了,陸廬峰覺得它不像原來的硯臺而感到驚訝。仆人堅持說就是這個硯臺。陸廬峰說:“先前的硯臺有個‘八哥眼’,為什么現在沒有了?”仆人回答說:“我嫌棄它有一點凸,路上遇見石工,幸虧有剩余的銀兩,叫他打磨一下使它平整了。”陸廬峰大為惋惜。
縣令挽纖
原文:
何易于,不詳何所人及何所以進。為益昌令。縣距州四十里,剌史崔樸常乘春與賓屬泛舟出益昌旁,索民挽纖,易于身引舟。樸驚問狀,易于曰:“方春,百姓耕且蠶,惟令不事,可任其勞。”樸愧,與賓客疾驅去。
譯文:
何易于,不知是什么地方人和通過什么途徑做官的。他擔任益昌縣令。益昌離州有四十里遠,刺史崔樸曾經在春天帶者賓客乘船路過益昌附近,讓百姓挽纖拉船,何易于親自挽纖拉船。崔樸驚訝地問情況,何易于說:“現在是春天,百姓都在耕種養蠶,惟獨我沒事做,可以擔負那勞役。”崔樸慚愧,和賓客們急忙騎馬離開了。
唐臨為官
「原文」
唐臨為萬泉丞。縣有囚十數人,皆因未入賦而系。會暮春時雨,乃耕作佳期。唐臨白縣令:“囚人亦有妻兒,無稼穡何以活人,請出之。”令懼其逸,不許。唐臨曰:“明公若有所疑,吾自當其罪。”令因請假歸鄉。臨悉召囚令歸家耕作,并與之約:農事畢,皆歸系所。囚等感恩,至時畢集縣獄。臨由是知名。
「譯文」
唐臨當上萬泉縣令的從屬官員。縣里有十幾個囚犯,都是因為未交稅而被關押的。適逢暮春時節的雨季,正是耕種的好日子。唐臨稟報縣令:“囚犯也有妻子孩子,不能耕種與收獲怎么養活他們,請把他們放出來。”縣令害怕他們逃跑,不肯。唐臨說:“大人如果有所顧忌,我一個人承擔全部責任。”于是縣令請假回家。唐臨把囚犯全部召集起來讓他們回家耕種,并且和他們約定:春種結束,都要回到監獄里去。囚犯們感激唐臨的恩情,到時候全部集中在縣的監獄里了。唐臨就從此出名了。
蛇銜草
「版本一」
原文: 昔有田父耕地,值見創蛇在焉。有一蛇,銜草著瘡上,經日創蛇走。田父取其草余葉以治瘡,皆驗。本不知草名,因以“蛇銜”為名。《抱樸子》云,“蛇銜《指蛇銜草》能續己斷之指如故”,是也。
翻譯:
從前有一位農民在耕地,看見一條受了傷的.蛇躺在那里。有一條蛇,銜來一棵草放在傷蛇的傷口上。經過一天的時間,傷蛇跑了。農民拾取那棵草其余的葉子給人治瘡,全都靈驗。本來不知道這種草的名字,就用“蛇銜草”當草名了。《抱樸子》說:“蛇銜能把已經斷了的手指接起來,接得和原先一樣。”說的就是這回事。
「版本二」
原文:
昔有田夫耕地,值見傷蛇在焉。頃之,有一蛇銜草著傷口上,經日創蛇走。田夫取其余葉治傷,皆驗。本不知草名,鄉人因以蛇銜名之。古人云:蛇銜草能續已斷之指如故,非妄言也。
譯文:
過去有一位農民耕地,恰好看見一條受了傷的蛇躺在那里。過了一會兒,另有一條蛇,銜來一棵草放在傷蛇的傷口上。第二天,受傷的蛇跑了。農民拾取那棵草其余的葉子給人治傷全都靈驗。本來不知道這種草的名字,鄉里人就用“蛇銜草”當草名了。古代人說:“蛇銜草能把已經斷了的手指接得和原先一樣。”并不是亂說的。
文言文小故事4
比喻人特別有才能,可以擔當大任。
瑚璉:古代祭祀時盛黍稷的.尊貴器械皿,夏朝叫“瑚”殷朝叫“璉”。出自《論語·公冶長》子貢問日:“賜也何如?”子日:“女器也”。日:“何器也?”日:“瑚瑚也。”成語 春秋時期,孔子的弟子子貢原是衛國的商人,姓端木名賜,他因為有錢,經常穿華麗的服飾,孔子看不慣他的新潮,說他為君子不器。他沾沾自喜,他問孔子自己是什么器,孔子隨意說是瑚璉之器。
子貢更加飄飄然,不知孔子在說他內心空虛。
文言文小故事5
北人生而不識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殼入口。或曰:“食菱須去殼。”其人自護其短,曰:“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去熱也。”問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產,此坐強不知以為知也。
【注釋】
仕:(仕途)在……做官。
并:連同。
或:有人。
去:去除。
欲:想要。
何:哪里。
而:卻。
坐:因為,由于。
【寓意】
其寓意是諷刺那些不懂裝懂的
人。告誡人們: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裝懂。如果不懂裝懂,就難免露餡出丑。
文言文小故事6
魯有執長竿入城門者,初豎執之,不可入,橫執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見事多,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注釋】
初:初始。
執:握,持,拿。
亦:也。
計:計謀,策略。
俄:一會兒,不久。
而:連詞,表承接,然后。
老父:年長的男人。
遂:就。
【寓意】
做事情要知變通,不能循規蹈矩。對于別人的意見要依據實際采納,不能盲從。也告誡人們有時自作聰明,好為人師反而無益于解決問題。
文言文小故事7
劉伶病酒,渴甚,從婦求酒。婦捐酒毀器,涕泣諫曰:「君飲太過,非攝生之道,必宜斷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當祝鬼神,自誓斷之耳!便可具酒肉。」婦曰:「敬聞命。」供酒肉于神前,請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便引酒進肉,隗然已醉矣。
說到喝酒,不能不提劉伶。劉伶酒癮特別重,跟他老婆要酒喝。老婆把酒倒了,酒瓶子砸了,哭著求他,說你喝酒太多,不是養生的辦法,一定戒酒才對。劉伶說,好好好,我自己戒不了,只有在神仙面前賭咒發誓才能行。快準備酒肉祭祀神仙吧。結果劉伶在神仙面前扯了一圈淡,把祭神的酒肉消滅掉了。
文言文小故事8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閔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注釋】
宣王:齊國國君。
竽(yú):古代樂器名。
必:定,必須。
處士:古代稱有學問、品德而沒有做官的人為處士。這里帶有嘲諷意味。
請:請求。
說:同“悅”。
廩食:官府供食。廩:糧倉。食:供養、給……吃。
立:繼承了王位。
【啟示】
強調個人應該勤學苦練,使自己具有真才實學。
文言文小故事9
陽信某翁者,邑之蔡店人。村去城五六里,父子設臨路店宿行商。有車夫數人,往來負販,輒寓其家。
一日昏暮,四人偕來,望門投止,則翁家客宿邸滿。四人計無復之,堅請容納。翁沉吟,思得一所,似恐不當客意。客言:“但求一席廈宇,更不敢有所擇。”時翁有子婦新死,停尸室中,子出購材木未歸。翁以靈所室寂,遂穿衢導客往。入其廬,燈昏案上。案后有搭帳,衣紙衾覆逝者。又觀寢所,則復室中有連榻。四客奔波頗困,甫就枕,鼻息漸粗。惟一客尚朦朧,忽聞床上察察有聲,急開目,則靈前燈火照視甚了。女尸已揭衾起。俄而下,漸入臥室。面淡金色,生絹抹額。俯近榻前,遍吹臥客者三。客大懼,恐將及己,潛引被覆首,閉息忍咽以聽之。未幾女果來,吹之如諸客。覺出房去,即聞紙衾聲。出首微窺,見僵臥猶初矣。客懼甚,不敢作聲,陰以足踏諸客。而諸客絕無少動。顧念無計,不如著衣以竄。才起振衣,而察察之聲又作。客懼復伏,縮首衾中。覺女復來,連續吹數數始去。少間聞靈床作響,知其復臥。乃從被底漸漸出手得褲,遽就著之,白足奔出。尸亦起,似將逐客。比其離幃,而客已拔關出矣。尸馳從之。客且奔且號,村中人無有警者。欲叩主人之門,又恐遲為所及,遂望邑城路極力竄去。至東郊,瞥見蘭若,聞木魚聲,乃急撾山門。道人訝其非常,又不即納。旋踵尸已至,去身盈尺,客窘益甚。門外有白楊,圍四五尺許,因以樹自障。彼右則左之,彼左則右之。尸益怒。然各濅倦矣。尸頓立,客汗促氣逆,庇樹間。尸暴起,伸兩臂隔樹探撲之。客驚仆。尸捉之不得,抱樹而僵。
道人**良久,無聲,始漸出,見客臥地上。燭之死,然心下絲絲有動氣。負入,終夜始蘇。飲以湯水而問之,客具以狀對。時晨鐘已盡,曉色迷蒙,道人覘樹上,果見僵女,大駭。報邑宰,宰親詣質驗,使人拔女手,牢不可開。審諦之,則左右四指并卷如鉤,入木沒甲。又數人力拔乃得下。視指穴,如鑿孔然。遣役探翁家,則以尸亡客斃,紛紛正嘩。役告之故,翁乃從往,舁尸歸。客泣告宰曰:“身四人出,今一人歸,此情何以信鄉里?”宰與之牒,赍送以歸。
文言文小故事10
王藍田性急。嘗食雞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舉以擲地。雞子于地圓轉未止,仍下地以屐齒蹍之,又不得,瞋甚,復于地取內口中,嚙破即吐之。
王述是個急性子,急到什么程度呢?他吃雞蛋,拿筷子戳,老戳不中,就毛了,把雞蛋扔到地上去。可雞蛋不鳥他啊,就在地上滾啊滾,王述更毛了,心想你算老幾?就走過去踩啊,這雞蛋也成精了,王述偏偏就是踩不到。王述氣的吹胡子瞪眼睛,就把在地上滾了半天的雞蛋拿起來,雞蛋也瞪他:「你咬我啊,你咬我啊。」王述心一橫,咬得就是你!于是把雞蛋咬破了吐掉,我想他心里應該還在生悶氣。
文言文小故事11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與食。嫌淡無味。主人聞之,更為益鹽。既得鹽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緣有鹽故。少有尚爾,況復多也?”愚人無智,便空食鹽。食已口爽,返為其患。
【注釋】
食:食物。
聞已:聽罷。
益:增加。
更:改變。
空:空口。
口爽:口味敗壞。
返:同“反”,反而的意思。
文言文小故事12
和嶠性至儉,家有好李,王武子求之,與不過數十。王武子因其上直,率將少年能食之者,持斧詣園,飽共啖畢,伐之,送一車枝與和公。問曰:「何如君李?」和既得,唯笑而已。
說起李子,和嶠和大人也摳門。他家也有好李子,王武子(一個壕,壕到用錢匝墻的.那種)問他要,他就給人幾十個。王武子心想,我這么壕,好容易跟你張個嘴,你這看不起人啊。就帶了幾個大小伙子,跑到和大人的李子園,把李子吃光了,還把李子樹砍了,給和大人寄過去一堆樹枝,還嘲諷一番。這故事把和大人換成鎮元大仙,把王武子換成孫猴子,就是一出我們很熟的好戲。
文言文小故事13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為宋國笑。
1、譯文:從前宋國有個農民(宋人有耕者)他的田地中有一顆樹樁。(田中有株)一天,一只跑地飛快的兔子撞在了樹樁上,扭斷了脖子而死。(兔走觸株,折勁而死)從此,那個農民荒廢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樹樁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當然,兔子是沒等到,他自己卻成了宋國的笑柄。(兔不可得得,而身為宋國笑)
2、"守株待兔"的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人們用它來比喻不想努力,而希望獲得成功的僥幸心理。
3、注釋
耕--耕田種地。耕者,耕田的人,農民。 株--樹木砍伐后,露出地面的樹根。
走--跑的意思。 頸--脖頸,就是脖子。
釋--釋放,把東西從手里放下來的意思。
耒--音累,耒耜,古代耕田用的農具,就是犁耙。
冀--音計,希冀,就是希望的意思。
4、評點
這個故事包含著兩種意義,既諷刺了懶漢思想,也批判了經驗主義。這告訴我們,切不可把偶然的僥幸作為做事的根據,如果抱著僥幸的.心理,片面地憑著老經驗去辦事,一般是不會成功的。
拔苗助長
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1、 [注釋]
①閔(mǐn)--同"憫",擔心,憂慮。長(zhǎng)--生長,成長,揠(yà)--拔。
②芒芒然--疲倦的樣子。
③病--精疲力盡,是引申義。
④予--我,第一人稱代詞.
⑤趨--快走。往--去,到..去。
⑥槁(gǎo)--草木干枯。
⑦非徒--非但。徒,只是。
⑧其人--他家里的人。
2、譯文:
有個宋國人嫌自己的莊稼長得慢,就將禾苗一棵棵拔高。他疲憊不堪地回到家里,對家人說:"今天累壞了,我幫助莊稼長高啦!"他兒子趕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天下人不犯這種拔苗助長錯誤的是很少的。認為養護莊稼沒有用處而不去管它們的,是只種莊稼不除草的懶漢;一廂情愿地去幫助莊稼生長的;就是這種拔苗助長的人,不僅沒有益處,反而害死了莊稼
3、文章批評了哪兩種人? 說說這則語言的現實意義
一個是比較懶的人,另一個是急于求成的人。
現實意義就是 客觀事物的發展自有它的規律,純靠良好的愿望和熱情夠的,很可能效果還會與主觀愿望相反。這一寓言還告知一具體道理:"欲速則不達"。
4、成語-揠苗助長
【發音】yà miáo zhù zhǎng【釋義】揠:拔起。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長。
后用來比喻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急于求成,反而壞事。
【近義詞】欲速不達【反義詞】放任自流、循序漸進
文言文小故事14
魏武捉刀
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珪(崔琰)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聞之,追殺此使。
譯文:
武帝將要會見匈奴使臣,認為自己形象丑陋,不能夠威懾遠方的國家,讓崔季珪代替,魏武帝親自舉著刀站在床邊。見面完畢以后,讓間諜問(匈奴使臣)“魏王怎么樣?”使臣回答“魏王風雅威望不同常人,但床邊舉著刀的那個人,才是真英雄。”魏武帝聽到之后,派人追殺這個使臣。
先主念張飛
初,飛雄壯威猛,亞于關羽,魏謀臣程昱等咸稱羽、飛萬人之敵也。羽善待卒伍而驕于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飛猶不悛。先主伐吳,飛當率兵萬人,自閬中會江州。
臨發,其帳下將張達、范強殺之,持其首,順流而奔孫權。飛營都督表報先主,先主聞飛都督之有表也,曰:“噫!飛死矣。”追謚飛曰桓侯。
譯文:
先前,張飛雄壯威猛,比關羽稍差。魏的謀臣程昱等人都稱關羽、張飛可以敵萬人。關羽善待士卒,但是面對名士卻十分倨傲,張飛崇敬有才能的名人而對部下十分粗暴。劉備經常告戒張飛,你用刑和殺人過于嚴厲,又經常鞭打部下,且對這些部下繼續使用,讓他們留在你的身邊,這種做法會引起禍端。張飛沒有聽取這個意見。劉備起兵攻打東吳,張飛應率領萬人,從閬中而行,與劉備會師江州。
出發前,張飛手下的將領張達和范疆將張飛殺死,拿著張飛的頭順水而下,投降孫權。張飛軍營的都督將這件事表奏給劉備,劉備聽說張飛軍營的都督有表送來,就說,噫!一定是張飛死了。張飛被追謚為桓侯。
孫堅死于峴山
初平三年,術使堅征荊州,擊劉表。表遣黃祖逆于樊、鄧之間。堅擊破之,追渡漢水,遂圍襄陽,單馬行峴山,為祖軍士所射殺。兄子賁,帥將士眾就術。術復表賁為豫州刺史。
堅四子:策、權、翊、匡。權既稱尊號,謚堅曰武烈皇帝。
譯文:初平三年(192),袁術派孫堅出征荊州攻打劉表。劉表派黃祖在樊、鄧一帶迎擊。孫堅擊敗黃祖,追過漢水,于是包圍了襄陽,孫堅單身匹馬登上峴山,被黃祖的軍士用箭射死。孫堅的侄兒孫賁,率領將士投奔袁術,袁術又上表,推薦孫賁為豫州刺史。
孫堅有四個兒子:孫策、孫權、孫翊、孫匡。孫權稱帝登基后,追謚孫堅為“武烈皇帝”。
虎求百獸
原文:荊宣王問群臣曰:“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誠何如?”群臣莫對。
江乙對曰:“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今王之地五千里,帶甲百萬,而專屬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猶百獸之畏虎也!”
譯文:楚宣王問群臣,說:“我聽說北方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這樣嗎?”群臣無人回答。
江乙回答說:“老虎尋找各種野獸來吃。找到了一只狐貍,狐貍對老虎說:‘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獸的領袖,如果您吃掉我,這就違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話,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獸見了我,有哪一個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為真,就和狐貍同行,群獸見了它們,都紛紛逃奔。老虎不明白群獸是害怕自己才逃奔的,卻以為是害怕狐貍。
現在大王的國土方圓五千里,大軍百萬,卻由昭奚恤獨攬大權。所以,北方諸侯害怕昭恤,其實是害怕大王的,這就像群獸害怕老虎一樣啊。”
馬肝峽
十二日,過東靈灘,入馬肝峽。石壁高絕處,有石下垂如肝,故以名①峽。其傍②又有獅子巖,巖中有一小石,蹲踞(jù)張頤(yí),碧草被之,正如一青獅子。微泉泠冷(líng),自巖中出,舟行急,不能取嘗,當亦佳泉也。溪上又有一峰孤起,秀麗略如小孤山。晚抵新灘,登岸宿新安驛。夜雪。
——(選自《陸游集·入蜀記》)
譯文
十二日,經過東靈灘,進入馬肝峽。在石壁極高的地方,有一塊像馬肝的石頭垂下來,所以就用它來命名這個峽谷。在它旁邊又有獅子巖,獅子巖的中央有一塊小石頭,蹲著張開下頜,表面上長滿了綠草,真像一頭青獅子。又有細泉發出泠泠的聲音,從巖石中流出,船走得很急,不能夠去取泉水來品嘗,想來泉水也是不錯的。溪流上又有一座孤峰拔地而起,清秀美麗略像小孤山。晚上到達新灘,登上岸留宿在新安驛站。夜里下起了大雪。
歐陽修苦讀
歐陽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以至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
孫臏脫險
【原文】孫臏嘗與龐涓俱學兵法。龐涓既事魏,得為惠王將軍,而自以為能不及孫臏,乃陰使召孫臏。臏至,龐涓恐其賢于己,疾之,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欲隱勿見。齊使者如梁,孫臏以刑徒陰見,說齊使。齊使以為奇,竊載與之齊。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
【參考譯文】孫臏曾經跟龐涓一起學習兵法。龐涓在魏國做官,成為魏惠王的將軍,自己認為才能比不上孫臏,就暗中派人把孫臏叫到魏國來。孫臏到了(魏國),龐涓害怕他才能超過自己,嫉妒他,就用辦法懲罰(他),弄殘了他兩條腿,并在他臉上刺了字,想讓他埋沒不被發現。齊國的使者到了魏國,孫臏以受刑者的身份暗中拜見(使者),說服齊國使者。齊國使者認為(他)才能出眾,偷偷的用車把他帶到齊國。齊國的將軍田忌對(孫臏)很友好,以賓客的待遇來接待他。
陶母責子退鲊
【原文】陶公少時,作魚梁吏。嘗以坩鮓餉母。母封鮓付使,反書責侃曰:“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唯不益,乃增吾憂也!”
【參考譯文】晉代陶侃年青時,曾經擔任監管魚池官員,他將一些腌魚送給母親。母親封好魚干交給送來的人,反而寫信責備陶侃說:“你當官,把官府的東西送給我,不僅沒有好處,反而增加我的憂慮啊!”
畫鬼最易
【原文】客有為齊王畫者,齊王問日:“畫孰最難者?”日:“犬馬最難。”“孰易者?”日:“鬼魅最易。”夫犬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類之。故難。鬼魅無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參考譯文】有人為齊王作畫,齊王問他:“畫什么最難?”他說:“狗、馬最難畫。”齊王又問:“畫什么最容易?”他說:“畫鬼怪最容易。”狗、馬是人們所熟悉的,早晚都出現在你面前,不可僅僅畫得相似而已,所以難畫;鬼怪是無形的`,不會出現在人們面前,所以容易畫。
子墨與耕柱子
【原文】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毋俞于人乎?”子墨子曰:“我將上大行,駕驥與羊,我將誰驅?”耕柱子曰:“將驅驥也。”子墨子曰:“何故驅驥也?”耕柱子曰:“驥足以責。”子墨子曰:“我亦以子為足以責。”
【參考譯文】墨子對耕柱子發怒,耕柱子說:“難道我就沒有勝過旁人的地方嗎?”墨子問:“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馬或一頭牛來駕車,你預備驅策那一乘呢?”耕柱子答道:“那我當然用良馬了。”墨子問:“為什么要良馬呢?”耕柱子說:“因為良馬可以負得起責任。”墨子說:“我也以為你是負得起責任的。”
唐太宗賜絹懲順德
【原文】右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受人饋絹,事覺,上曰:“順德果能有益于國家,朕與之共有府庫耳,何至貪冒如是乎。”猶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賜絹數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順德枉法受財,罪不可赦,奈何復賜之絹?”上曰:“彼有人性,得絹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獸耳,殺之何益?”
右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接受他人贈送的絲絹,事情被發覺后,唐太宗說:“順德確實是對國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官府倉庫的財物,他為什么貪婪到這地步呢?”因為吝惜他有功績,不懲罰他了,不過在大殿中贈送絲絹幾十匹。大理少卿胡演說:“順德違法接受財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么還再送他絲絹?”唐太宗說:“他是有人性的,獲得絲絹的侮辱,超過了接受刑罰。如果不知道慚愧,就是一只禽獸了,殺了他又有什么益處呢?”
狐假虎威
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已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譯文:
老虎尋找各種野獸吃掉他們,抓到一只狐貍。狐貍說:“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來做各種野獸的首領,現在你吃掉我,是違背天帝的命令。你認為我的話不誠實,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隨在我后面,觀看各種野獸看見我有敢不逃跑的嗎?”老虎認為狐貍的話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獸看見它們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獸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認為它們是害怕狐貍。
續文:
某日,虎遇狐于徑,怒其紿己而哂于百獸,擒而得之。狐曰:“子欲何為?”虎曰:“若,蕞爾獸哉,吾,萬獸尊也,安能見欺于女?今必償舊怨以噬之。”狐曰:“吾非欺君,天帝使者然也。非是,請入谷中以明吾言。”虎從之谷,道狹塞尻骨,不得首尾相顧,而狐以軀區入虎腹下,盡食其臟腑以殺之。虎為天下笑。
掩耳盜鈴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錘毀之,鐘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也!
譯文:
范氏逃亡的時候,有個人趁機偷了一口鐘,想要背著它逃跑。但是,這口鐘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錘子砸碎以后再背。誰知,剛砸了一下,那口鐘就“咣”地發出了很大的響聲。他生怕別人聽到鐘聲,來把鐘奪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兩只耳朵緊緊捂住繼續敲。害怕別人聽到鐘的聲音,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為別人也聽不到了,這就太荒謬了。
續寫:
某日道中遇錢囊,收而還家,啟之數百金也,喜于形色。妻曰:“妾聞君子守操明志,無義之財一毫莫取。今得金喪德,何喜之有?”曰:“拾之未視,固非盜也。”
買櫝還珠
楚人有賣其珠于鄭者,為木蘭之柜,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翡羽。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此可謂善鬻櫝矣,未可謂善鬻珠也。
譯文:
有一個楚國人賣他的珠子給鄭國人,用木蘭做了一個匣子,用桂椒熏染它,用珠玉裝飾它,再用火齊珠鑲嵌它,最后用翠鳥的羽毛點綴它。但那個鄭國人買了他的匣子卻退還了他的珍珠。這可以說是善于賣匣子了,不能說是善于賣珍珠。
聞雞起舞
原文:
初,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為軍諮祭酒。逖居京口,糾合驍健,言于睿曰:“晉室之亂,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爭權,自相魚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遺民既遭殘賊,人思自奮,大王誠能命將出師,使如逖者統之以復中原,郡國豪杰,必有望風響應者矣!”睿素無北伐之志,以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給千人廩,布三千匹,不給鎧仗,使自召募。逖將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陰,起冶鑄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進。
續寫:
逖引兵數退北虜,軍勢稍振,日附之者以千數。是時眾欲復社稷,迎宗廟,歸黔首于水火,建不世之功業。請之,睿令軍江南,不得行進。深恐沮將士,乃擢祖逖中郎將,以下皆拔,使課黎民,董軍事,主三老豪杰事。卒無北向之事。
學弈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續寫:
后十年,賊起薄諸郡縣,令丞不能止,民苦之甚矣。賊至擄掠,戕戮官軍,奪擄婦女,大笑自若。一人援弓引矢數中,賊大驚懼,相與曰:“是養由基儕,吾等非敵手也,可速去。”于是珠寶婦人盡遺于路,遁走。未幾,令得其人,學弈于秋廢者也。
揠苗助長
原文: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續寫:
明日,宋人市雉于市,暮反。居旬日,雉雛不異初。宋人食以食,舊態也。曰:“必多啖以成雞。”復進食于舍,日以十計,強雛者甚。子日于隴歸,怪而請父。曰:“是物也,躬親養之,奈何亡者重?”俱以前事對,子悵然矣。
文言文小故事15
陳元方年十一時,候袁公。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強者綏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嘗為鄴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異世而出,周旋動靜,萬里如一。周公不師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
【注釋】
候:拜訪,問候。
履行:實踐,做。
綏:安,安撫。
孤:封建時代王侯對自己的謙稱。
師:學習。
【方言證古】
老父:對父親的'敬稱。老,表示敬稱的詞頭。
家君:對他人父親的尊稱。
君:對他的尊稱。
【文言文小故事】相關文章:
文言文小故事05-21
文言文小故事08-05
文言文小故事06-13
(精選)文言文小故事07-23
【精選】文言文小故事08-19
文言文小故事[合集]08-17
【精品】文言文小故事07-22
[熱]文言文小故事07-24
文言文小故事(集合)07-23
[通用]文言文小故事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