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鱷魚文》韓愈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
上學期間,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書面語言,是現代漢語的源頭。還記得以前背過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鱷魚文》韓愈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歡迎大家分享。
作品原文
鱷魚文1
維2年月日,潮州3刺史4韓愈,使軍事衙推5秦濟6,以羊一、豬一投惡溪7之潭水,以與鱷魚食8,而告之曰:昔先王既有天下,烈9山澤,罔10繩擉11刃,以除蟲蛇惡物為民害者,驅而出之四海之外。及后王德薄,不能遠有,則江、漢之間,尚皆棄之以與蠻、夷、楚、越12,況潮、嶺海13之間,去京師萬里哉!鱷魚之涵淹14卵育15于此,亦固其所。
今天子16嗣唐位,神圣慈武17。四海之外,六合18之內,皆撫而有之。況禹跡19所揜20,揚州21之近地,刺史、縣令之所治,出貢賦以供天地宗廟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鱷魚其不可與刺史雜處此土也!
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鱷魚睅然22不安溪潭,據處食民、畜、熊、豕、鹿、麞,以肥其身,以種其子孫;與刺史亢拒23,爭為長24雄。刺史雖駑弱25,亦安肯為鱷魚低首下心26,伈伈27睍睍28,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且承天子命以來為吏,固其勢不得不與鱷魚辨。
鱷魚有知,其聽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鯨、鵬29之大,蝦、蟹之細,無不容歸,以生以食,鱷魚朝發而夕至也。今與鱷魚約,盡三日,其率丑類30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終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聽從其言也。不然,則是鱷魚冥頑不靈31,刺史雖有言,不聞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命吏,不聽其言,不徙以避之,與冥頑不靈而為民物害者,皆可殺。刺史則選材技吏民32,操強弓毒矢,以與鱷魚從事33,必盡殺乃止。其無悔!
詞句注釋
1、鱷魚文:通行本為《祭鱷魚文》。林云銘《韓文起》:“文中只用‘告’字,并無‘祭’字。故李漢編入雜著,不列祭文卷內。后人不知此意,把題目硬添一‘祭’字。今依李本為確。”
2、維:句首語氣詞,一義為“在”。
3、潮州:州名,治所唐時海陽縣(今廣東潮州市),轄境約相當于今廣東省潮州、汕頭、揭陽和梅州、汕尾市一部分地區。
4、刺史:州的行政長官。軍事衙推:州刺史的屬官。
5、衙推:府屬掌管獄訟的官名。
6、秦濟:衙推的姓名。
7、惡溪:在潮安境內,又名鱷溪、意溪,韓江經此,合流而南。
8、食:吃,食用。
9、列:同“烈”。
10、罔:同“網”。
11、擉(chuò):刺。
12、蠻:古時對南方少數民族的貶稱。夷:古時對東方少數民族的貶稱。楚、越:泛指東南方偏遠地區。
13、嶺海:嶺,即越城、都寵、萌渚、騎田、大庾等五嶺,地處今湘、贛、桂、粵邊境。海,南海。
14、涵淹:潛伏。
15、卵育:生息。
16、今天子:指唐憲宗李純。
17、慈武:仁愛勇武。
18、六合:天地四方。
19、禹跡:大禹,傳說中古代部落聯盟的領袖。曾奉舜之命治理洪水,足跡遍于九州。故稱九州大地為“禹跡”、“禹域”。
20、揜(yǎn):同“掩”。
21、揚州:傳說大禹治水以后,把天下劃為九州,揚州即其一,據《尚書·禹貢》:“淮,海惟揚州。”《爾雅·釋地》:“江南曰揚州。”潮州古屬揚州地域。
22、睅(hàn)然:瞪起眼睛,很兇狠的樣子。睅,目大而突出。
23、亢拒:抗拒。古代抗、亢相通。
24、長(zhǎng):用作動詞。
25、駑弱:平庸軟弱。
26、低首下心:形容屈服順從。低首,低頭不敢仰視。下心,屈服于人。
27、伈(xǐn)伈:恐懼貌。
28、睍(xiàn)睍:瞇起眼睛看,喻膽怯。
29、鯨鵬:鯨魚與大鵬鳥。鵬:傳說中的巨鳥,由鯤變化而成,也能在水中生活。見《莊子·逍遙游》。
30、丑類:指鱷魚。
31、冥頑不靈:愚鈍無知頑固不化。冥頑,愚昧無知。
32、材技吏民:有才能有技藝的官吏和百姓。
33、從事:謂戰斗。指對鱷魚的懲罰。
原文
維年月日,潮州刺史韓愈使軍事衙推秦濟,以羊一、豬一,投惡溪之潭水,以與鱷魚食,而告之曰:
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澤,罔繩擉刃,以除蟲蛇惡物為民害者,驅而出之四海之外。及后王德薄,不能遠有,則江漢之間,尚皆棄之以與蠻、夷、楚、越;況潮嶺海之間,去京師萬里哉!鱷魚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內,皆撫而有之;況禹跡所揜,揚州之近地,刺史、縣令之所治,出貢賦以供天地宗廟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鱷魚其不可與刺史雜處此土也。
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鱷魚睅然不安溪潭,據處食民畜、熊、豕、鹿、獐,以肥其身,以種其子孫;與刺史亢拒,爭為長雄;刺史雖駑弱,亦安肯為鱷魚低首下心,伈伈睍睍,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且承天子命以來為吏,固其勢不得不與鱷魚辨。
鱷魚有知,其聽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鯨、鵬之大,蝦、蟹之細,無不歸容,以生以食,鱷魚朝發而夕至也。今與鱷魚約:盡三日,其率丑類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終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聽從其言也;不然,則是鱷魚冥頑不靈,刺史雖有言,不聞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命吏,不聽其言,不徙以避之,與冥頑不靈而為民物害者,皆可殺。刺史則選材技吏民,操強弓毒矢,以與鱷魚從事,必盡殺乃止。其無悔!
白話譯文
某年某月某日,潮州刺史韓愈派遣部下軍事衙推秦濟,把羊一頭、豬一頭,投入惡溪的潭水中,送給鱷魚吃,同時又警告它:古時候的帝王擁 有天下后,放火焚燒山嶺和澤地的草木,用繩索去網捉、用利刃去刺殺,以除滅蟲、蛇等那些給人民帶來危害的可惡動物,并把它們驅逐到四海之外去。到了后世, 帝王的德行威望不夠,不能統治遠方,于是,長江、漢水之間的大片土地只得放棄給東南各族;更何況潮州地處五嶺和南海之間,離京城有萬里之遙呢!鱷魚之所以 潛伏、生息在此地,也就很自然了。
當今天子繼承了大唐帝位,神明圣偉,仁慈英武,四海之外,天地四方之內,都在他的安撫統轄之下;更 何況潮州是大禹足跡所到過的地方,是古代揚州的地域,是刺史、縣令治理的地區,又是交納貢品、賦稅以供應皇上祭天地、祭祖宗、祭神靈的地方呢?鱷魚,你是不可以同刺史一起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
刺史受天子之命,鎮守這塊土地,治理這里的民眾,而鱷魚竟敢不安分守己地呆在溪潭水中,卻占據一方吞食民眾的牲畜、熊、豬、鹿、獐、來養肥自己的身體、繁衍自己的后代;又膽敢與刺史抗衡,爭當統領一方的英雄;刺史雖然軟弱無能,又怎么肯向鱷魚低頭屈服,膽怯害怕,給治 理百姓的官吏丟臉,并在此地茍且偷安呢!而且刺史是奉天子的命令來這里當官的,他勢必不得不與鱷魚爭辯明白。
鱷魚如果能夠知道,你就 聽刺史我說:潮州這地方,大海在它的南面,大至鯨、鵬,小至蝦、蟹,沒有不在大海里歸宿藏身,生活取食的,鱷魚早上從潮州出發,晚上就能到達大海。現在, 刺史與鱷魚約定:至多三天,務必率領那批丑類南遷到大海去,以躲避天子任命的地方官;三天辦不到,就放寬到五天;五天辦不到,就放寬到七天;七天還辦不 到,這就表明最終不肯遷移了。這就是不把刺史放在眼里,不肯聽他的話;不然的話,就是鱷魚愚蠢頑固,雖然刺史已經有言在先,但還是聽不進,不理解。凡對天 子任命的官吏傲慢無禮,不聽他的話,不肯遷移躲避,以及愚蠢頑固而又殘害民眾的牲畜,都應該處死。刺史就要挑選有才干有技能的官吏和民眾,操起強硬的弓 弩,安上有毒的箭鏃,來同鱷魚作戰,一定要把鱷魚全部殺盡才肯罷手。你們可不要后悔啊!
創作背景
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韓愈因諫迎佛骨,觸怒了唐憲宗,幾乎被殺,裴度救援才被貶為潮州刺史。據《新唐書·韓愈傳》,韓愈剛到潮州,就聽說境內的惡溪中有鱷魚為害,把附近百姓的牲口都吃光了。于是在元和十四年四月二十四日。寫下了這篇《鱷魚文》,勸戒鱷魚搬遷。不久,惡溪之水西遷六十里,潮州境內永遠消除了鱷魚之患。但此傳說固不可信。
作品鑒賞
文章開頭在點明韓愈以潮州刺史身分派遣下屬致祭之后,第一段先回顧漫長的歷史,拿先王和后王對比,以闡明鱷魚得以長期肆虐的原因。古代的圣王統治天下,放火焚燒山野草澤,用繩網利刃來消除“蟲蛇惡物為民害者”;但是后王德薄,不能統治遠方,連江漢之間都放棄了,何況潮州處在五嶺和南海之間,距離京師有萬里之遙的地方。所以鱷魚在這里潛伏、繁殖,自然也就是它活動的場所了。先王能為民除害,后王則不能。驅逐鱷魚,追根窮源,先歸咎于后王,這是很有膽識的。對安史之亂以來的唐王朝,韓愈雖不敢直斥,但寓意諷諫,確有空谷傳音之妙。再從行文上來看,這是故意放寬一步,為下文蓄勢,將合先開,欲擒故縱,這是古文家常用的筆法。
第二段陡然折筆回鋒,展開堂堂之陣:以今非昔比曉喻之,以大唐天子、刺史、縣令、天地、宗廟、百神震懾之。這就使鱷魚完全喪失了得以肆虐的依據。“況禹跡所揖”以下,語意更進一步,字字躍動,蟬聯如貫珠,顯得雄辯有力。直到推出“鱷魚其不可與刺史雜處此土也”,才揭出一篇之綱。譬如登泰山,攀“緊十八盤”,南天門始赫然在目,以前的“階崇萬級”,均為此鋪墊。如果說在這以前是從天子的角度上昭告鱷魚的話,那么在這以下就是從刺史的職責上闡發議論了:“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鱷魚豈敢與刺史抗拒。刺史是受天子之命而來,抗拒刺史就是抗拒天子。對鱷魚而言,抗拒刺史,將會帶來什么嚴重后果,這是不言而喻的;就刺史而言,為民除害,是其職責。退一步說,即使刺史弩弱,也不肯屈服于鱷魚,矯矯者豈能聽之任之。故“其勢不得不與鱷魚辨”。反復曉喻,這就不是“不教而誅”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段文字里,韓愈順便給那些在惡勢力面前嚇得魂不附體的人給予有力的諷刺,意在言外,耐人尋味。
在待之以禮、曉之以理之后,接踵而來的就是凌之以威、繩之以法了。第三段以“鱷魚有知,其聽刺史言”開頭,正式堂而皇之地宣布了驅逐鱷魚的命令。為鱷魚指出去路,限定了時間,限期也是寬之又寬,做到仁至義盡。但是,如果七日內不能遷徙,文筆又陡起層疊而下:“夫傲天子之命吏,不聽其言,不徙以避之,與冥頑不靈而為民物害者,皆可殺。”這段判決文字寫得極為嚴正,十分果決、犀利。最后落到“殺”字上,使正義之力大大變強。更有甚者,不僅要殺,而且要斬盡殺絕。誅殺的方法,也寫得明明白白,以示有絕對的把握。那些“為民物害者”,對此必會心驚膽戰。結尾“其無悔”只有三字,戛然而止,尤見峭勁。韓愈有言“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書》)從他這篇文章來看,確實表現了這一特點。
鱷魚“冥頑不靈,刺史雖有言,不聞不知也”。這在韓愈的文章中是說得一清二楚的。既然鱷魚無知,韓愈的寫作目的有何,“好游戲”(清李光地《榕村語錄》卷五)的韓愈,無非是在借題發揮而已。在指責鱷魚的背后,有比鱷魚更為兇殘的丑類在。安史之亂以來那些擁兵割據的藩鎮大帥,魚肉百姓的貪官污吏,更為禍國殃民。所以這篇貌似“游戲文字”的文章,顯然寓有鮮明的主題,它因小見大;發人深思,有著嚴峻的現實意義。
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年)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韓愈是“文起八代之衰”,明朝人推韓愈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 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韓愈是一個語言巨匠。善于使用前人詞語,又注重當代口語的提煉,創造出許多新的語句,其中有不少已成為成語流傳至今,如“落井下石”、“動輒得咎”、“雜亂無章”等。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鱷魚文》韓愈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相關文章:
《塞翁失馬》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10-17
《柳子厚墓志銘》韓愈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6-20
《學弈》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10-17
《畫蛇添足》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2-19
《鷸蚌相爭》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6-12
《吳起守信》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7-04
《畫蛇添足》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5-07
《硯眼》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5-09
《富人之子》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6-09
《狼》蒲松齡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