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踏莎行原文、注釋、譯文及賞析
踏莎行原文、注釋、譯文及賞析1
踏莎行
晏殊
小徑紅稀,芳郊綠遍,高臺樹色陰陰見。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
翠葉藏鶯,朱簾隔燕,爐香靜逐游絲轉。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
作品注釋
⑴踏莎(suō)行:詞牌名,又名“喜朝天”“柳長春”“踏雪行”“平陽興”“踏云行”“瀟瀟雨”等。雙調小令,《張子野詞》入“中呂宮”。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仄韻。四言雙起,例用對偶。
⑵紅稀:花兒稀少、凋謝。意思是到了晚春時節。紅:指花。
⑶高臺:高高的樓臺,這里指高樓。陰陰見:暗暗顯露。陰陰:隱隱約約。
⑷不解:不懂得。
⑸蒙蒙:形容細雨。這里形容楊花飛散的樣子。
⑹翠葉藏鶯,珠簾隔燕:意謂鶯燕都深藏不見。這里的鶯燕暗喻“伊人”。
⑺游絲轉:煙霧旋轉上升,像游動的青絲一般。
作品譯文
小路邊的紅花日漸稀少,郊野卻被萋萋芳草占遍,綠樹成蔭高樓臺榭若隱若現。春風不懂得去管束楊花柳絮,讓它們迷迷蒙蒙亂撲人面。
翠綠的樹葉里藏著黃鶯,紅色窗簾把燕子隔在外面,靜靜的爐香像游絲般裊裊升騰。醉酒后一場愁夢醒來時,夕陽正斜照著深深的庭院。
作品鑒賞
此詞描繪暮春景色,上片寫郊外景,下片寫院內景,最后以“斜陽卻照深深院”作結,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起首三句描繪一幅具有典型特征的芳郊春暮圖:小路兩旁,花兒已經稀疏,只間或看到星星點點的幾瓣殘紅;放眼一望只見綠色已經漫山遍野;高臺附近,樹木繁茂成蔭,一片幽深。“紅稀”“綠遍”“樹色陰陰”,標志著春天已經消逝,暮春氣息很濃。三句所寫雖系眼前靜景,但“稀”“遍”“見”這幾個詞卻顯示了事物發展的進程和動態。從“小徑”“芳郊”“高臺”的順序看,也有移步換形之感。“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所寫的楊花撲面,也是暮春典型景色。但詞人描繪這一景象時,卻注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寫成春風不懂得約束楊花,以致讓它漫天飛舞,亂撲行人之面。這一方面暗示已經無計留春,只好聽任楊花飄舞送春歸去;另一方面又突出了楊花的無拘無束和活躍的`生命力。這里雖寫暮春景色,卻無衰頹情調,富有生趣。“蒙蒙”“亂撲”,極富動態感。“行人”二字,點醒以上所寫,都是詞人郊行所見。
過片“翠葉藏鶯,珠簾隔燕”兩句,分寫室外與室內,一承上,一啟下,轉接自然。上句說翠綠的樹葉已經長得很茂密,藏得住黃鶯的身影,與上片“樹色陰陰”相應;下句說燕子為朱簾所隔,不得進入室內,引出下面對室內景象的描寫。著“藏”“隔”二字,生動地寫出了初夏嘉樹繁陰之景與永晝閑靜之狀。
“爐香靜逐游絲轉”寫如此閑靜的室內,香爐里的香煙,裊裊上升,和飄蕩的游絲糾結、繚繞,逐漸融合一起,分不清孰為香煙,孰為游絲了。“逐”“轉”二字,表面上是寫動態,實際上卻反托出整個室內的寂靜。“逐”上著一“靜”字,境界頓出。
結拍“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跳開一筆,寫到日暮酒醒夢覺之時,原來詞人午間小飲,酒困入睡,等到一覺醒來,已是日暮時分,西斜的夕陽正照著這深深的朱門院落。這里點明“愁夢”,說明夢境與春愁有關。夢醒后斜陽仍照深院,遂生初夏日長難以消遣之意。賀鑄《薄幸》詞“人間晝永無聊賴。厭厭睡起,猶有花梢日在”,也正是此意。
詞牌簡介
踏莎行,詞牌名之一。調名從唐韓翃詩句“踏莎行草過春溪”而來。雙調,五十八字,十句,上下片各五句三仄韻。起首四個四言句,前人多用對偶。另有《轉調踏莎行》,六十六字,上下片各四仄韻,是別格。又名《喜朝天》、《柳長春》、《踏雪行》、《平陽興》、《江南曲》、《芳心苦》、《芳洲泊》、《度新聲》、《思牛女》、《惜余春》、《陽羨歌》、《暈眉山》、《踏云行》、《瀟瀟雨》等。
作品格律
小徑紅稀,芳郊綠遍,
●●⊙○,○○●▲
高臺樹色陰陰見。
○○●●○○▲
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
⊙○⊙●●⊙○,○○●●⊙○▲
翠葉藏鶯,朱簾隔燕,●●⊙○,○○●▲
爐香靜逐游絲轉。
○○●●○○▲
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
⊙○⊙●●⊙○,○○●●⊙○▲
注:○平聲●仄聲⊙可平可仄△平韻▲仄韻
作者簡介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撫州臨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同進士出身,命為秘書省正字,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臨淄公,謚號元獻,世稱晏元獻。晏殊以詞著于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并稱“晏歐”;亦工詩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詞》、《晏元獻遺文》、《類要》殘本。
踏莎行原文、注釋、譯文及賞析2
《踏莎行》
小徑紅稀,芳郊綠遍,高臺樹色陰陰見。①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② 翠葉藏鶯,朱簾隔燕,爐香靜逐游絲轉。③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
【注釋】
①“小徑”兩句:寫春末夏初景色。紅稀:花兒稀少。綠遍:遍地綠草。陰陰見(xian現):暗暗顯露出來。見:同現。②蒙蒙:原用以形容微雨。《詩·豳風·東山》:“我來自東,其雨蒙蒙。”這里形容楊花紛飛的樣子。③游絲:指蜘蛛、青蟲之類所吐的絲,飄蕩在空中,故稱游絲。
【譯文】
稀疏的殘紅點綴著幽靜的小路,萋萋芳草將遼闊的原野綠透。遠處綠樹的濃蔭中,隱隱現出一角高樓。和煦的春風不懂得禁住楊花,蒙蒙飛絮,直往行人臉上亂撲,似乎要把春天匆匆帶走。茂密的翠葉深處,隱約傳來幾聲黃鶯的啁啾,珠簾外,燕兒雙雙在輕盈地飛舞。室內的爐香裊裊上升,靜靜地把空中飄蕩的游絲追逐。從酒后的醉夢中醒來,濃郁的愁思仍沉重地縈繞心頭。斜陽的`余輝無聲地照在深幽的庭院,心中更感到一種難以排遣的孤獨。
【集評】
明·沈際飛:“景物不殊,運掉能離奇天矯。結‘深深’妙,換不得實字。”(《草堂詩余正集》卷二)
清·沈謙:“‘夕陽如有意,偏傍小窗明’不若晏同叔‘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更自神到。”(《填詞雜說》)
清·李調元:“晏殊珠玉詞極流麗,能以翻用成語見長。如‘垂楊只解惹春風,何曾系得行人住’,又‘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等句是也。翻復用之,名盡其致。”(《雨村詞話》卷二)
清·張惠言:“此詞亦有所興,其歐公《蝶戀花》之流乎。”(《詞選》)
清·黃蘇:“首三句言花稀而葉盛,喻君子少而小人多也。‘高臺’指帝閽。‘東風’二句,言小人如楊花之輕薄,易動搖君心也。‘翠葉’二句,喻事多阻隔。‘爐香’句,喻己心郁紆也。‘斜陽卻照深深院’,言不明之日難照此淵衷也。臣心與閨意雙關,寫去細思,自得之耳。”(《蓼園詞選》)
清·譚獻:“刺詞。‘高臺樹色隱隱見’,正與斜陽相映。”(《譚評詞辨》卷一)
【總案】
這首詞描繪了暮春時節特有的景色,寫景極為流麗。以“斜陽卻照深深院”作結,透露出由春暮而觸起的淡淡哀愁和人生遲暮之感,含蓄傳神。張惠言,黃蘇、譚獻認為這首詞有寄托,實為穿鑿附會。
【踏莎行原文、注釋、譯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踏莎行·雪似梅花》原文及賞析11-24
山行原文、賞析、注釋、譯文01-26
《踏莎行》原文及翻譯08-27
踏莎行08-20
曹操《薤露行》原文、注釋譯文及賞析04-24
《踏莎行·小徑紅稀》賞析02-09
《君子行》原文、譯文及注釋02-24
踏莎行·閑游07-19
宋詞《踏莎行》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