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楚歸晉知罃》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
漫長的學習生涯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文言文吧?文言文能讓不同語言使用者“筆談”,是一種具有固定格式,卻不會非常困難的溝通方法。那么問題來了,你還記得曾經背過的文言文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楚歸晉知罃》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歡迎大家分享。
作品簡介《楚歸晉知罃》本文記載的是楚晉兩國互相交換俘虜的事情。楚共王對知罃(yīng)的句句逼問,知罃都巧妙回答。楚共王因此感嘆“晉未可與爭”,以隆重的禮儀送知罃歸晉。知罃的對答也表現了他忠君愛國、對楚不卑不亢,精神難能可貴。
作品原文
楚歸晉知罃
晉人歸⑴楚公子谷臣與連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⑵知罃。于是⑶荀首佐中軍矣,故楚人許之。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對曰:“二國治戎⑷,臣不才,不勝其任,以為俘馘⑸。執事不以釁鼓⑹,使歸即戮⑺,君之惠也。臣實不才,又誰敢怨?”王曰:“然則德我乎?”對曰:“二國圖其社稷,而求紓其民,各懲其忿以相宥⑻也,兩釋纍囚以成其好。二國有⑼好,臣不與及⑽,其誰敢德?”王曰:“子歸,何以報我?”對曰:“臣不任⑾受怨,君亦不任受德。無怨無德,不知所報。”王曰:“雖然,必告不谷。”對曰:“以君之靈,累臣得歸骨于晉,寡君之以為戮,死且不朽。若從君之惠而免之,以賜君之外臣⑿首;首其請于寡君而以戮于宗⒀,亦死且不朽。若不獲命⒁,而使嗣宗職⒂,次及于事,而帥偏師⒃以脩封疆,雖遇執事,其弗敢違。其竭力致死⒄,無有二心,以盡臣禮。所以報也!王曰:“晉未可與爭。”重為之禮而歸之。
詞句注釋
⑴歸;送還。公子谷臣:楚莊王的兒子。連尹襄老:連尹是楚國官名,襄老是楚國的大臣。連尹、楚國主射之官。
⑵以:用來;求:索取。
⑶于是:在這個時候。佐中軍;擔任中軍副帥。
⑷治戎:治兵,演習軍隊。這里的意思是交戰。
⑸馘(guó):割下敵方戰死者的左耳(用來報功)。這里與“俘”連用,指俘虜。
⑹鼓:取血涂鼓,意思是處死。
⑺即戮(lù):接受殺戮。
⑻懲(chéng):戒,克制。忿:怨恨。
⑼宥(yòu);寬恕,原諒。
釋:釋放;累:捆綁;囚:囚犯;累囚:被捆綁起來的俘虜。成:全;好(hào):友好。
⑽與(yù):參與;及:趕上;與及:等于說發生關系。
其:語氣詞,加強反問。知罃的意思是:你并不是為了我而是放我,我憑什么對你感恩?
何以:用什么。
⑾任:擔當
不知所報:不知道報答什么。
雖然如此,請你一定要告訴我你的想法。不谷:不善,古代諸侯自稱之謙辭。
以:依靠;靈:福。
累臣:知罃自稱。
寡君:我的國君。
⑿外臣:外邦之臣。臣子對別國君主稱呼本國的臣。
⒀其:將;請:請求。宗:宗廟,古代家族權利很大,可以依據假發殺人。
⒁不獲命:沒有獲得國君允許殺戮的命令,即晉君不準我父親這樣做。
⒂嗣:繼承;宗職:祖宗世襲的職位。
事:指軍事。
⒃帥:通“率”。偏師:副帥、副將所屬的軍隊,這里是客氣話。脩:治理;封疆:疆界。脩封疆:指保衛邊疆。
其:將。下句“其”相同。違:躲避。弗敢違,這里是委婉說法,暗指我將跟你打起來。
⒄竭:盡;致死:獻出生命。
臣禮:人臣所應盡的義務。重為之禮而歸之,為,在這里有“行”的意思。
原文
晉人歸楚公子谷臣,與連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于是荀首佐中軍矣,故楚人許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對曰:“二國治戎,臣不才,不勝其任,以為俘馘。執事不以釁鼓,使歸即戮,君之惠也。臣實不才,又誰敢怨?”
王曰:“然則德我乎?”對曰:“二國圖其社稷,而求紓其民,各懲其忿,以相宥也,兩釋累囚,以成其好。二國有好,臣不與及,其誰敢德?”
王曰:“子歸何以報我?”對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無怨無德,不知所報。”
王曰:“雖然,必告不谷。”對曰:“以君之靈,累臣得歸骨于晉,寡君之以為戮,死且不朽。若從君之惠而免之,以賜君之外臣首;首其請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若不獲命,而使嗣宗職,次及于事,而帥偏師以脩封疆,雖遇執事,其弗敢違。其竭力致死,無有二心,以盡臣禮。所以報也!
王曰:“晉未可與爭。”重為之禮而歸之。
白話譯文
晉人把楚國公子谷臣和連尹襄老的尸首歸還給楚國,以此要求交換知罃。當時荀首已經是中軍副帥,所以楚人答應了。楚王送別知罃,說:“您恐怕怨恨我吧!”知罃回答說:“兩國興兵,下臣沒有才能,不能勝任自己的任務,所以做了俘虜。君王的左右沒有用我的血來祭鼓,而讓我回國去接受誅戮,這是君王的恩惠啊。下臣實在沒有才能,又敢怨恨誰?”楚王說:“那么感激我嗎?”知罃回答說:“兩國為自己的國家打算,希望讓百姓得到平安,各自抑止自己的憤怒,來互相原諒,兩邊都釋放被俘的囚犯,以結成友好。兩國友好,下臣不曾與謀,(你并非為了我而釋放我)我又敢感激誰?”楚王說:“您回去,用什么報答我?”知罃回答說:“下臣無所怨恨,君王也不受恩德,沒有怨恨,沒有恩德,就不知道該報答什么。”楚王說:“盡管這樣,還是一定要把您的想法告訴我。”知罃回答說:“以君王的福佑,被囚的下臣能夠帶著這把骨頭回到晉國,寡君如果加以誅戮,死而不朽。如果由于君王的恩惠而赦免下臣,把下臣賜給您的外臣荀首,荀首向寡君請求,而把下臣在自己宗廟中誅戮,也死而不朽。如果得不到寡君殺我的命令,而讓下臣繼承宗子的地位,按次序承擔晉國的軍事,率領偏師(自己軍隊的謙稱)以治理邊疆,即使碰到您的文武官員,我也不會躲避,竭盡全力以至於死,沒有第二個心念,以盡到為臣的職責,這就是用來報答你(楚王)的。”楚王說:“晉國是不能和它爭奪的。”于是就對很隆重地給他舉行禮儀,并把他送回去了。
相關閱讀
《左傳》是儒家經典之一,與《公羊傳》、《谷梁傳》合稱“《春秋》三傳”。《公羊傳》、《谷梁傳》是從政治和思想方面去解釋《春秋》,而《左傳》則從豐富的歷史材料去詮釋《春秋》。
《左傳》敘事敢于直書不諱,揭示事情的真實面貌,全書有關戰爭的文字較多,這些文字翔實生動,如晉楚城濮之戰、秦晉郩之戰、齊晉鞌之戰、晉楚鄢陵之戰,都有出色的敘述。善于敘事,講究謀篇布局,章法嚴謹,都是《左傳》的獨到之處。正因為如此,它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期的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司馬遷首先認為《左傳》是左丘明所寫,自劉向、裴骃、劉歆、桓譚、班固皆以《左傳》出于左丘明。唐朝的劉知幾《史通·六家》亦稱:“左傳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
知罃
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說姓丘,名明,左乃尊稱),春秋末期魯國人。左丘明知識淵博,品德高尚,孔子言與其同恥。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太史司馬遷稱其為“魯之君子”。左丘明世代為史官,并與孔子一起“乘如周,觀書于周史”,據有魯國以及其他封侯各國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國古代第一部記事詳細、議論精辟的編年史《左傳》,和現存最早的一部國別史《國語》,成為史家的開山鼻祖。《左傳》重記事,《國語》重記言。
作者簡介
左丘明(前556年-前451年),姓丘,名明。漢族,春秋末期魯國都君莊(今山東省肥城市石橫鎮東衡魚村)人。相傳為春秋末期曾任魯國史官,是中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軍事家。晚年雙目失明,相傳著有中國重要的史書巨著《左氏春秋》(又稱《左傳》)和《國語》,兩書記錄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價值的原始資料。由于史料翔實,文筆生動,引起了古今中外學者的愛好和研討。被譽為“文宗史圣”“經臣史祖”。孔子、司馬遷均尊左丘明為“君子”。歷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經師;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賢。
【《楚歸晉知罃》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相關文章:
《楚歸晉知罃》原文及譯文03-17
《齊國佐不辱命》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7-19
《鄭伯克段于鄢》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1-27
左丘明簡介03-22
左丘明的名言02-06
《齊桓晉文之事》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3-11
《左忠毅公逸事》方苞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6-09
晏子使楚文言文原文及翻譯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