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六年級下冊《文言文》教學設計
上學期間,我們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作為一種定型化的書面語言,沿用了兩三千年,從先秦諸子到明清八股,都屬于文言文。相信很多人都在為看懂文言文發愁,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六年級下冊《文言文》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下冊《文言文》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文言文二則》是統編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的單元主題是“科學精神”,語文要素是“體會文章是怎樣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旨在引導學生初步了解論說類文章常見的表達方法,引導學生不僅要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還要有理有據地論證觀點。
《文言文二則》選入了《學弈》和《兩小兒辨日》。這兩篇文言文短小精悍,都是通過一個小故事闡明某個道理。《學弈》選自《孟子·告子》,全文共五句話,雖不足百字,卻把兩個人學弈的過程寫得清楚明白,道理說得透徹。文章通過寫弈秋教兩個人學下棋,兩個人態度不同,學習效果差異巨大的事情,告訴人們做事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在《學弈》這一課,教師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要綜合運用以前學過的多種方法疏通大意,說出故事的大致內容,并引導學生學會聯系生活實際,體會《學弈》蘊含的道理。
【學情分析】
本屆六年級的學生,從五年級開始使用語文統編教材,五年級已學習文言文《古人談讀書》《自相矛盾》《楊氏之子》《伯牙鼓琴》《書戴嵩畫牛》等簡短易懂的文言文,有一定的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初步掌握了反復誦讀、借助注釋、借助插圖、聯系上下文、查閱資料等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朗讀文言文方面,在老師的指導下能夠注意讀好停頓。
文中的“之”、“為”出現一詞多義現象,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比較歸納,總結出它們在用法上的規律,運用借助注釋、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課文內容。教師要讓學生通過聯想和想象實現文化意象的傳承,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教學時,一是讓學生學會本文的生字與新詞,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二是引導學生在文言文學習中能對照注釋,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再連起來說說故事的內容,背誦課文;三是通過文言文學習,讓學生了解古代的燦爛文化,感受文言文的語言形式,激發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興趣以及在文言文學習中熟讀成誦,積累語言,領悟其中蘊含的道理。
【教學目標】
1.會讀寫生字,理解“善、之”等詞語意思,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學弈》,并背誦課文。
2.通過創設情境和根據注釋疏通文意,說出故事的內容。
3.通過聯系生活,領悟《學弈》蘊含的道理,體會文章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方法。
【教學重點】
能綜合運用學習文言文的方法疏通文意,說出故事的內容。
【教學難點】
通過聯系生活,體會《學弈》蘊含的道理。
【教學過程】
板塊一:單元導讀,引出課題
一、單元導讀,明確主題
1.閱讀導語頁
今天我們進入第五單元的學習,請同學們翻開課本77頁,齊讀單元導語頁—— “科學發現的機遇,總是等著好奇愛思考的人。”
本單元的學習主題是跟“科學精神”有關,向我們提出了哪些語文要素呢?(生齊讀語文要素)
我們可以從本單元學習到,文章是怎樣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今天這節課先來學習《文言文二則》中的第一篇。請齊讀課題——《學弈》
我們已經學過多篇文言文,學會了這些理解文言文的好方法,接下來我們綜合運用這些方法。
二、介紹作者,解釋課題
1.介紹作者
借助注釋,我們知道《學弈》出自《孟子·告子上》。(介紹孟子)
2.解釋課題
題目“學弈”是什么意思?(學習下圍棋)你是怎么知道的?(結合注釋和插圖)
《學弈》就是一個關于學習下圍棋的故事。
【設計意圖:結合單元主題,引導學生關注本單元語文要素。回顧以往學習文言文的方法,為下面的學習做鋪墊。借助插圖和注釋,理解課題,大致把握課文主題。】
板塊二:初讀正音,讀通課文
一、自由朗讀課文
請同學們翻開課本78頁,自己讀讀這個故事,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提示朗讀文言文的方法:①先借助注釋讀準字音,如果遇到多音字,聯系語境,想一想字的意思再判斷讀音;②長的句子應讀出恰當的停頓。
二、讀準字音,讀好停頓,學寫生字
1.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為是其智弗若與?
(1)正音并解釋“鴻鵠”(學法點撥:結合注釋理解詞義)
(2)讀準多音字“為”。(學法點撥:結合意思判斷多音字讀音)
(3)讀準語氣詞“與”,讀好反問語氣。
(4)通過多種形式朗讀,讀通句子。
2.思援弓繳而射之
(1)提示多音字“繳”。
(2)說句意,讀好停頓:思/援弓繳/而射之(學法點撥:合適的停頓才能表達合適的意思。)
(3)寫生字“援”。
3.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讀好長句:我們讀好了帶有多音字的句子,這長句子,我們也要讀通讀順。
三、朗讀課文
教師范讀課文、指名讀、全班朗讀。
【設計意圖:讀好文言文,乃有效閱讀之鑰匙。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根據意思判斷多音字讀音,讀好停頓,讀好長句,把課文讀通讀順。同時,指導學生書寫易錯生字,提高生字認讀和書寫能力。教師的`示范朗讀為學生正確朗讀和感悟理解課文做鋪墊,讓學生了解文言文的特點,感受到誦讀古文的樂趣。】
板塊三:疏通文意,二人
一、認識弈秋,句式訓練
1.介紹弈秋
這是一個關于學下棋的故事,誰來學?誰來教?(二人學,弈秋教)(板書:弈秋二人)
你從哪句話知道的?(“使弈秋誨二人弈”)
為什么請弈秋來教?(“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他是個怎樣的人?(下棋最好,善于下棋)所以文中說他是——善弈者。(板書:善弈者)
2.句式訓練
你也來夸夸小伙伴。(出示句式:×××,通班之善者也。)
所以,“善……者”,就是善于做某事的人。
3.了解名稱特點
“弈秋,弈秋”,這個人姓“弈”名“秋”嗎?
人們把他的名字和他擅長的技藝結合起來。
像這樣的稱呼,你還想到哪些?(刷子李、庖丁)
二、創設情境填表格,梳理文意評二人
1.讀課文,填表格
弈秋上了一堂圍棋課,需要完成《課堂觀察記錄表》,并作。請你幫幫他。默讀課文,畫出相關語句,并摘錄文中語句填表格。(展示學生填寫內容)
2.品讀重點句,評價二人
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
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1)評價專心致志的人
同樣是弈秋的學生,他們倆的表現截然不同。
第一個學生,他是怎么學的?誰來用自己的話評價一下。
看看插圖,在課堂中他有哪些動作、神態呢?
如果用文中的一個詞概括,可以說他——專心致志。(板書:專心致志)
誰來通過朗讀夸夸他?(請生朗讀)
(2)評價三心二意的人
那另外一個學生呢?他是怎么學的?誰來評價一下?(板書:三心二意)
三心二意的他一心想著拉弓射大雁,他還想著什么呢?看圖,你能說說嗎?
句式訓練:
二心以為有將至,思而。
三心以為有,思。
預設:二心以為有白馬將至,思騎馬背而奔騰。
三心以為有清風將至,思拿風箏而放之。
(3)合作朗讀
倆人學弈的過程,態度截然不同,其中一個人——這邊三組讀,另一人——這邊四組讀。
(4)探究結果
那學習的結果怎么樣?(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是的,兩人學習態度不同,結果也會不同。(板書:態度不同,結果不同)
文中也提出了一個問題——為是其智弗若與?文中的回答是——曰:非然也。
說著聊著,我們就把這個故事理清楚了。再來讀一讀,相信你會讀得更好。
3.指導背誦。
是啊,三個人,一個故事。弈秋——(學生順勢背誦)
4.理解“之”
有沒有發現,在課文中,有一個字,反復出現了好多次呢?(“之”)
(1)表示“的”的意思
前兩個“之”意思一樣,是什么意思?(的)
(2)用于代指人或事或物
后面這些“之”,都是指代人或事物,請根據上下文,說說“之”指的是什么。
【設計意圖:疏通古文大意,是學懂文言文的關鍵。以“幫助弈秋填寫《課堂記錄觀察表》”的情景設計引導學生疏通文意,品讀重點語句,通過借助注釋和插圖、展開想象等方式關注二人課堂表現的差異,練習運用簡單的文言句式說話。課堂教學中落實課后題訓練,以句式練習理解“善”的意思,歸納整理的方式“之”的含義。】
板塊四:練說故事,感悟道理
一、練說故事
1.講故事的方法提示
填好了課堂記錄表,請你來扮演弈秋,向大家匯報一下你的課堂故事吧!
提示:(1)按事情的發展順序講,講清楚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2)適當地方加上想象,把故事講得更吸引人。
2.同位講故事
3.請生扮演弈秋,講故事,學生點評。
二、點明主旨
1.明白道理
課堂記錄表還有一項內容,填上課堂小結,請你幫幫弈秋,根據兩位學生課堂學習情況,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說一說
2.聯系生活感悟道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專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聯系你的生活實際,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同樣的感受呢?
孟子寫這個故事時,原文開頭這樣一句話:“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孟子就是通過弈秋教兩個學生下棋的具體事例來說明觀點。帶著你感悟,再來朗讀全文。
3.布置作業
(1)朗讀并背誦《學弈》。
(2)和家人說說《學弈》的故事。
【設計意圖: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練說故事內容,鞏固課文內容。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融說理于敘事之中,理解文章運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教師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又由文本回到現實,在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有效地對學生進行。】
【板書設計】
學弈
弈秋:善弈者
專心致志
二人態度不同
三心二意結果不同
六年級下冊《文言文》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這兩篇文言文都是通過一個小故事來闡明某個道理,深入淺出,引人深思。《學弈》選自《孟子·告子上》,全文共五句話,雖不足百字,卻把兩個人學弈的過程寫得清楚明白,道理說得深刻透徹,通過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告訴我們只有專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湯問》,全文共分七個自然段,篇幅短小,故事簡單,構思卻頗具匠心。以人物對話的方式,緊扣“辯”字,講述了兩小兒各自的觀點和依據。文中出現了八個“日”字,反復強調所辯的對象是生活中極為常見的事物和現象。《兩小兒辯日》所表達的道理可以這樣理解:從“辯日”的角度,可以說本文告訴我們“即使是非常熟悉的事物和現象,也可能包含著我們不了解或不確定的知識,需要多觀察、多思考”。從“小兒”和“孔子”的角度,本文還可以這樣理解:只要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即便是小孩子也能有獨特的發現和獨到的思考;學識淵博、德高望重的孔子能在兩個小孩子面前坦率承認自己“不能決”,而不是故作高深或惱羞成怒,也很令人敬佩。
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科學精神”,語文要素是“體會文章是怎樣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圍繞這個要素,教材作了有層次、有梯度的安排。本課是這個單元的第一課,有兩則文言文組成,其中《兩小兒辯日》一文中兩小兒在辯斗中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并有理有據地論證了觀點。結合文言文的特點,時,引導學生借助注釋理解課文內容,通過細讀重點句,以及多種形式的朗讀,幫助學生明白故事中蘊含的道理,增強學生的文言語感,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的觀點和論證方法。作為小學階段最后出現的文言文,我們要引導學生對文言文的知識進行回顧和小結,還要關注小學與初中的有效銜接。
【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已經接觸十三則文言文了,對文言文沒有陌生感。他們已經了解了一些朗讀文言文和學習文言文的方法,但如何讀好韻味,如何理解難理解的字義,還需要老師的引導。
《學弈》這課,學生能夠借助插圖和注釋理解出文章的大意,但文中“之”多次出現,且多處意思不一樣,給理解句子意思帶來難度。《兩小兒辯日》中的句意,學生結合注釋和生活經驗就能理解,但結合本單元的單元要素,學生要學習兩小兒的辯斗,如何從僅有的四句對話中感受兩小兒辯斗的針鋒相對有點難度。
【教學目標】
1.會寫“援、俱”等4個字,能聯系上下文理解“善、之、決”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誦課文。背誦課文。
3.能根據注釋疏通文意,說出故事內容。
4.學習《兩小兒辯日》時,能了解兩個小孩各自的觀點,并知道他們說明觀點的依據。
【教學重點】
1.能根據注釋疏通文意,說出故事內容。
2.理解重點詞句,領悟文中所講的道理。
【教學難點】
1.聯系上下文,理解“善、之、決”在句中的含義。
2.學習《兩小兒辯日》時,了解兩個小孩的觀點以及他們的依據。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學習《學弈》,重在引導學生對文言文的知識進行回顧、小結以及運用。
第二課時學習《兩小兒辯日》,重在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的觀點和論證方法,落實本單元的語文要素。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梳理舊知,導入新課
1.梳理舊知
(1)回憶小學階段學過的文言文,根據老師的問題給文言文分類,學會分類整理所學知識。
(2)交流在文言文的學習過程中,掌握了哪些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2.理解題意
結合注釋說說“弈”的意思,再串聯詞義說說課題的意思,帶著理解一起讀課題。
二、分層指導,讀通古文
1.讀準字音
指名讀文言文檢查預習情況,根據朗讀情況,相機指導讀準字音。預設如下:
(1)讀準多音字
老師先帶著大家理解“與”:結合現代漢語意思去推測字義,判斷出第一個“與”讀第三聲;結合注釋理解字義,判斷出第二個“與”是語氣詞,讀第二聲。
接著讓學生用上剛才的方法說說“為”的讀音及理由,預設第一個“為”的意思學生可能理解不了,提醒學生放一放,等下理解句子意思時再解決這個難題。
(2)讀準難讀字
指名領讀本課中難讀的詞組:專心致志、鴻鵠、援弓繳
(3)指導書寫
重點指導“援”,用微課學習“援”的演變過程,在理解意思的基礎上指導寫好“援”:左邊一只手,上面一只手,中間一短橫,下面的友也伸出一只手,眾手合力,勁往一處使,注意中間的短橫。請學生在寫字單上認真練寫一遍“援、俱、弗”,提醒學生注意寫字姿勢。
2.再指名讀課文
請沒有自信的同學再讀一遍文言文,了解針對性學習的情況,相機指導點評,并小
結:預習時,我們要有意識地關注多音字、難讀字的讀音,爭取把文言文讀通順,讀正確。
3.讀出節奏
(1)學習方法先回顧朗讀文言文時要把握好節奏和停頓,讀出文言文的韻味。接著播放微課,讓學生學習朗讀文言文的方法。
(2)練習朗讀學生用上微課里學到的方法,自己練習朗讀。
(3)指名朗讀學生展示朗讀,相機指導讀好停頓和節奏。
三、合作學習,疏通文意
1.情況
(1)學生匯報課前預習時運用哪些方法理解了哪些詞句的意思。(預設:結合注釋,結合插圖,請教別人等)
(2)學生匯報課前預習時遇到的難理解的詞句。(預設:“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的句意;文中有好幾個“之”,有些“之”的意思不能理解)
2.思考“之”意
根據學生的匯報小結學生的理解難點,然后重點理解“之”的意思,同桌合作思考文中“之”的意思。
3.交流“之”意預設如下:
(1)串聯詞義推測“之”義:“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2)結合句意推測“之”義:“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
(3)聯系上下文推測“之”義:“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4)結合注釋理解“之”義:“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4.小結
學習文言文,我們要注意一字多義現象,還要學會運用多種方法來理解字義。
四、展開想象,感悟道理
1.交流內容
學生把全文連起來完整地說說文意,再想想從簡短的幾句話中能讀懂哪些內容,并做好批注。預設如下:
(1)老師能力
學生匯報弈秋的身份及能力。請學生展開想象見到冠軍,會有什么反應?然后讓學
生帶著激動的心情和表情來夸夸弈秋。
(2)學習態度
學生匯報他們倆的學習態度不一樣。引導學生借助插圖和展開想象來學習。
①出示插圖,讓學生借助插圖體會二人的學習態度,讀出理解。小結兩人的學習態度:其一人——專心致志,一人——三心二意(板書:專心致志三心二意)
②讓學生展開想象,走進他們的生活,再去看看他們平時是怎么學的,讀出理解。
ɑ.在想象中走近專心致志者,在朗讀中感悟他的專心致志
當小鳥在樹上唱著婉轉的歌時,生讀——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
當小販在窗外熱情地叫賣時,生讀——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
當孩子們在門外盡情地嬉戲時,生讀—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
指名說說天天這樣專心致志地學習會有什么結果?(板書:學有所成)。
b.在想象中走近三心二意者,在仿說中感悟他的三心二意
點撥:三心二意者人在課堂,心卻想到天空,一心以為——說原句;那他還可能想到大樹,一心以為——師仿說句子;還可能想到,請學生仿照文中的句式來說話。
指名說說天天這樣三心二意地學習會有什么結果?(板書:一無所獲);分男女生讀出惋惜和不贊成。
(3)學習結果學習文中描寫學習結果的句子,感悟二者不同的學習結果。
(4)思考原因學習作者思考的句子,探究結果不同的原因:
①指名讀讀四、五兩句,抓住語氣詞讀好相應的`語氣。
②引導學生抓住“非然也”,明確后者的智力和前者差不多,甚至比前者還要好,再結合老師的能力明確學不好的原因,最后讓學生說說作者用這個故事要告訴我們的道理:只有專心致志,才能學有所成。
2.聯系生活
讓學生聯系生活中的事例來感悟道理:兩人做同樣一件事,因為態度不同,導致了不同的結果?相機引導學生感悟孟子觀察生活中的小事,對司空見慣的現象進行思考和探究的精神。
3.感悟精神
學生再次朗讀文言文,感受孟子的這種精神。
五、趣讀課文,展示成果
1.明確要求
學生通過朗讀和背誦的方式來展示這節課的學習成果,要求是:朗讀文言文要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感情,讀出文言文的韻味;背誦文言文要先理清思路,根據文章的層次結構來背誦。
2.展示成果
(1)學生配上音樂讀一讀,相互點評。
(2)學生背一背文言文,說說是按什么思路背的。
3.布置作業
課后,學生用本節課學到的朗讀和背誦文言文的方法,繼續背誦文言文,練習朗讀。
六、拓展延伸,了解孟子
1.了解孟子
這則文言文不足百字,卻把道理說得很透徹,這就是作者孟子的智慧。介紹孟子,感悟孟子的了不起。
2.課外閱讀
《學弈》和《揠苗助長》都是《孟子》里面的寓言故事,書里還有許多經典故事,如《再作馮婦》《五十步笑百步》《驕其妻妾》《煮魚》《偷雞賊》等;書里還有許多孟子名言,集中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到初中大家就會學到含有名言的經典語段《富貴不能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魚我所欲也》,大家課后可以去讀讀這些經典故事和經典語段,感受孟子的智慧和思想。
【板書設計】
14文言文二則
學弈
專心致志學有所成
三心二意一無所獲
六年級下冊《文言文》教學設計3
學生分析:
本班六年級有學生19人,學習基礎較好,思維敏捷,自讀自悟的能力強。在六年級開學伊始就讓學生接觸這兩篇文言文,一是因為它的思想內容好,強調學生在學習時要專心致志,善于觀察事物,實事求是。可以讓剛進入六年級的學生消除浮躁心理,踏踏實實的學習。二是可以讓學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語言特點,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并為初中學習文言文打點基礎。
教材分析:
《文言文兩則》人教版新課標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一組課文中的第一篇課文,是學生步入六年級的第一課。課文共包括《學弈》和《兩小兒辯日》兩則故事。學弈》選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寫弈秋是全國最善于下圍棋的人,接著寫弈秋教兩個學習態度不同的人下棋,學習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寫這兩個人學習結果不同,并不是因為智力上有多大差別。通過這件事,說明了學習應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湯問》。講述了孔子路遇兩個小孩在爭論,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雙方各持一端,爭執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無法裁決,被兩個小孩笑話。故事體現了兩小兒善于觀察、說話有理有據和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一、教學目標:
1.讀準每個字的讀音,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根據課后注釋聯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內容。
3.能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三、教學難點:
讓學生參考注釋讀懂每句話的意思是本課的重點。
四、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資料。
五、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交流討論
六、教學時間:
2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它言簡意賅,記錄了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不少文言文還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兩篇融知識性、趣味性與哲理性于一體的文言文。“專心致志”這個成語你熟悉嗎?誰能講講它的意思。“專心致志”這個成語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學弈》。(板書:學弈)
(1)介紹孟子: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國(現山東鄒縣)人。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學大師,被尊稱為“亞圣”,后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來是善的,都具有仁、義、禮、智等天賦道德意識。提出了“富貴不能衰,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論點。《孟子》是孟子與他的弟子合著的,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等。
(2)釋題:“弈”指什么?“學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來專指下圍棋,“學弈”就是學下圍棋。現在的“對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圍棋。)
(3)引導學生就課題質疑,及時歸納整理并板書:
a誰學下棋?
b怎么學下棋?
c學得結果怎么樣?
d《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4)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誰能給大家講一講《學弈》這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讀通句子
1.教師范讀課文,努力做到讀得有聲有色,流暢自如(能背誦)。從而感染學生,激發其誦讀興趣。
2.讀后學生評價,及時歸納出朗讀文言文的要點:一是讀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頓要得當。老師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頓符號,以對學生朗讀有所幫助。
3.學生模仿教師自由練讀,讀通讀順為止。(教師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反復朗讀)
4.同桌互讀課文,互相正誤。
5.教師運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如指名讀、賽讀、齊讀等,直到讀熟為止。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對照文后注釋,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容,遇有困難教師及時幫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討論每句話的意思,也可向教師請教。教師及時就文中比較難理解的詞句進行指導: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與”是通假字,同“歟”,表示疑問或反問,跟“嗎”“呢”相同;弗若,不如;為是其智弗若與,在這句話里,“為”應讀第四聲;然,這樣。
3.學生對照注釋,講解自己對文中語句的理解,教師及時講解學生理解中的難點。
(《學弈》參考譯文:弈秋是全國最會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著,可是他心里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這樣,雖然他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能說這是他的聰明才智不如前一個人嗎?我說:不是這樣的。)
4.同桌互相講說故事內容。
四、自讀思考,體會文中道理
教師引導學生逐一解答就課題提出的問題
1.誰學下棋?誰是老師?——有兩個人學下棋,老師是全國最善于下棋的弈秋。
2.(這兩個人)怎么學下棋?——“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著,可是他心里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3.學得結果怎么樣?“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雖然后一個人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
解答這個問題后,教師可以追問:是什么原因使“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引導學生理解:兩個人學習結果不同,并不是因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別,而是他們的學習態度不同——前一個專心致志,后一個三心二意。)
4.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學習、做事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聯系生活,深化認識
1.請學生談談學習本文的體會。
(做什么事只有專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2.你能聯系實際說一說嗎?
(讓學生聯系生活、學習中的'經歷充分發言,認識到不專心產生的不良結果,增強做事專心致志的意識。)
六、復述故事,背誦課文。
1.同桌互相講故事
2.指導學生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
1.請生背誦《學弈》。
2.板書課題:文言文兩則兩小兒辯日
3.介紹資料:《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列子》相傳為列御寇的論集。列御寇,戰國時鄭國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許多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憂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4.理解課題,質疑問難:(1)看了課題,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兩個小孩;知道了這篇文章主要是寫兩個小孩辯日這件事)(2)看了課題你還想知道些什么?(①他們為什么爭辯?②他們各自的觀點是什么?依據是什么?③他們辯論的結果是什么?教師及時板書學生提出的問題)
二、總結學法,明確目標
1.回顧學習《學弈》一文的過程,總結學習方法。
(1)理解課題,提出問題。(2)讀準字詞,讀通課文。(3)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4)解疑釋惑,體會道理。(5)復述故事,熟讀成誦。
2.明確方法,自主學習
⑴讀準字詞,讀通課文,注意語速要慢,適當停頓,到讀通順為止。
(2)學生多種形式朗讀課文,師生及時評價。
(3)結合注釋,疏通文意,對照注釋,弄懂詞句,理解故事的內容。
(4)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弄明白每句話的意思。
(5)用現代口語復述故事,并根據學生復述的狀況進行即時疏通點撥。
3.解疑釋惑,體會道理
⑴兩小兒為什么爭辯?(太陽是遠是近)
⑵他們各自的觀點是什么?依據是什么?(①一小兒的觀點是:“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依據是:“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個小孩認為太陽早上離人近,中午離人遠,他是根據形狀大小來判斷的。②另一小兒的觀點是: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依據是:“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另一個小孩認為太陽早上離人遠,中午離人近,他是根據溫度來判斷的。)
⑶他們辯論的結果是什么?(孔子不能決也――孔子也不能判斷誰對誰錯。)
⑷對兩小兒所持觀點,你同意哪一種?為什么?(引導學生積極發表看法,保護他們大膽發表自己見解的積極性。)
(教師適時補充資料供學生閱讀:其實太陽早上和中午離我們的距離是一樣的。①遠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時候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是一樣的。由于視覺的誤差。同一個物體,放在比它大的物體群中顯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體群中則顯得大。同樣的道理,早晨的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來的背襯是樹木、房屋及遠山和一小角天空,在這樣的比較下,此時的太陽就顯得小了。B、同一物體白色比黑色的顯得大些,這種物理現象叫做“光滲作用”。當太陽初升的時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陽顯得明亮;中午時,背景是萬里藍天,太陽與其亮度反差不大,就顯得小些。②日初涼、日中熱的原因:A、早晨太陽斜射大地,中午太陽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時間、相待的面積里,直射比斜射熱量高。B、在夜里,太陽照射到地面上的熱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涼快;中午,太陽的熱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熱。)
4.學了這個有趣的故事,你喜歡故事中的哪個人物?為什么?
⑴兩小兒聰明可愛,善于動腦,對自己不懂的問題大膽質疑,勇于爭辯。
⑵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盡管學識淵博,可是仍然“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引導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5.復述故事,熟讀成誦。
⑴分角色朗讀課文。
⑵學生分組表演故事。(學生自由選擇使用現代話或使用文言文表演)
⑶學生背誦課文。
八、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用現代與說出兩則寓言的意思。
3,說出這兩則寓言告訴我們的道理。
九、附板書:
文言文兩則
學奕
1、二人學奕師從奕秋
2、一人專心致志、惟奕秋之為聽,然后成功
3、另一人三心二意、思援弓繳而射之,然后失敗
總結,條件相同,但結果不同,得到道理:學習之理貴在專心。
兩小兒辯日
1、起因:兩小兒辯斗
2、觀點相反:一兒日始出近日中遠
另一兒日初出遠日中近
3、理由:一兒近大遠小
另一兒遠涼近熱
4、結果:孔子不能決
總結:善于觀察,有理有據
十、教后記:
文言文和白話文相比,在遣詞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確的短句,流利地朗讀,使學生首先遇到的問困難,因此,在教學中我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課文學習,學生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讓學生體會到學無止境的道理。
【六年級下冊《文言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六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教學設計12-30
六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教學設計【優選】02-20
《文言文》教學設計最新11-13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學設計05-03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05-04
六年級語文下冊《匆匆》教學設計10-12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學設計15篇05-03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15篇05-04
六年級語文下冊《藏戲》精品教學設計01-23
六年級語文下冊《女媧造人》教學設計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