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言文寡人之于國也的知識點
在我們上學期間,大家一定沒少背過文言文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駢儷對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是不是有很多人在為文言文的理解而發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寡人之于國也的知識點,歡迎大家分享。
文言文寡人之于國也的知識點1
一、 通假字
1. 王知如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無,毋,不要)
2. 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無,毋,不要)
3. 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頒,斑)
4. 涂有鋨莩而不知發(涂,途,道路)
二、 詞類活用
1.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名作動,擊鼓)
2.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名作動,種植)
3. 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名作動,歸罪)
4.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作動,穿)
5.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名作動,稱王)
三、 重點字詞解釋
1. 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句末助詞,重疊使用,加重語氣)
2. 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河,黃河;兇,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3.河內兇亦然(亦然,也是這樣)
3. 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無如,不如,比不上)
4. 鄰國之民不加少(加:更)
5. 王好戰,請以戰喻(好:喜歡;請:請允許我)
6.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之:助詞,無義;既:已經。)
7. 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兵:兵器,武器;或:有的人)
8.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只是,不過;走:逃跑)
10.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勝:盡)
11.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數罟:密網)
12.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時:季節)
13.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庠序:學校;孝悌:尊敬父母,敬愛兄長)
14.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負戴:背著東西,頂著東西)
1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食人食:吃人吃的東西;檢:約束)
16.涂有餓莩而不知發(發:打開糧倉,賑濟百姓)
17.非我也,歲也(歲:年成)
18.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異:區別)
四、 古今異義
1. 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河:古指黃河;今指一切河流)
2.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走:古義跑,今:行走)
五、 一詞多義
1.數A、愿令得補黑衣之數(數目)
B、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幾)
C、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屢次shuò)
D、數罟不入洿池(數cù:密)
2、發A、百發百中(發射)
B、發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征調,派遣)
C、涂有鋨莩而不知發(發:打開糧倉)
D、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開)
3、直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彎曲)
B、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只是,不過)
C、系向牛頭充炭直(通值,價值)
4、兵A、非我也,兵也(兵器)
B、窮兵黷武(戰爭)
C、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軍隊)
D、草木皆兵(士兵)
5、勝A、驢不勝怒,蹄之(能忍受)
B、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勝:盡)
C、此所謂戰勝于朝廷(勝利)
D、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超過)
E、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優美的)
六、 文言句式
1. 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介賓短語后置)
2. 申之以孝悌之義(介賓短語后置)
3. 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介賓短語后置)
4.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賓語前置)
5. 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介賓短語后置)
七、 翻譯句子
1. 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
譯:我對于國家,總算盡了心啦。
2. 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
譯:黃河以北遇到饑荒,就遷移他的'百姓到黃河以東,遷移他的小米到黃河以北。
3. 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
譯:考察別國的政治,比不上我用心。
4.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譯:咚咚地敲著戰鼓,兩軍的兵器已經開始接觸,拋棄鎧甲,拖著兵器逃跑
5.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譯:有的人跑了一百步然后停止,有的人跑了五十步然后停止。
6.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譯:只是沒有跑到一百步罷了,這也是逃跑啊。
7. 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譯:對生養死葬沒有什么不滿,這就是王道的開始。
8.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譯:認真地興辦學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復講給百姓聽。
9. 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
譯:人死了,就說:不是我的過錯,是因為年成不好。這種說法與拿刀把人殺死然后說不是我殺死的,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呢?
文言文寡人之于國也的知識點2
一、文言實詞
1.通假字
(1)剛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通“毋”,不要)
(2)無失其時(通“毋”,不要)
(3)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通“斑”,此處指頭發花白)
(4)涂有餓莩而不知發(同“途”,道路)
(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僅僅)
2.特殊詞義
(1)河內兇(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2)鄰國之民不加少(副詞,更、更加)
(3)直不百步耳(只是,不過)
(4)數罟不入洿池(細密)
3.一詞多義
(1)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食:前一個為動詞,吃;后一個為名詞,食物)
(2)數
數口之家,可以無饑譯(幾,若干)
數罟不入洿池(密)
愿令得補黑衣之數(數目)
扶蘇以數諫故(屢次)
(3)直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過)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彎曲)
系向牛頭充炭直(通值,價錢)
(4)勝
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盡)
驢不勝怒,蹄之(能承受)
其所謂戰勝于朝廷(勝利)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超過)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優美的)
(5)發
涂有餓莩而不知發(打開)
發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派遣)
百發百中(發射)
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花開)
(6)兵
非我也,兵也(兵器)
窮兵黷武(軍事力量)
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軍隊)
草木皆兵(士兵)
4.詞類活用
(1)名詞作動詞。
填然鼓之(敲鼓)
樹之以桑(種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
然而不王者(稱王)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吃)
5、古今異義
(1)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古:黃河今:泛指河流)
(2)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古:谷物收成不好今:兇惡,厲害)
(3)棄甲曳兵而走(古:跑,逃走今:行,走路)(4)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古:供養活著的人今:保養身體)
(5)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古:可以憑借今:表示同意,認可)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然意為這樣,而意為卻今:轉折連詞)
(7)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古:不要歸咎今:沒有罪過)
二、文言虛詞
1.而
(1) 連詞,連接狀語和中心語,表修飾:棄甲曳兵而走
(2) 連詞,表承接:或百步而后止
(3) 連詞,表轉折:然而不王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殍而不知發
(4) 連詞,表并列: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
2.其
(1) 指示代詞,相當于“那”“那里”:則移其民于河東
(2) 代詞,作定語成分:移其粟于河內(代河東的)/ 無失其時(它們的)
3.之
(1) 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寡人之于國也/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2) 結構助詞,的`:察鄰國之政/王道之始也
(3)襯音助詞,無義:填然鼓之/樹之以桑
⑷代詞,作賓語成分:申之以孝悌之義(指代百姓)/ 未之有也(代前面所說的事)
4.焉
(1) 句末語氣助詞:盡心焉耳矣
(2) 代詞:斯天下之民至焉(指代“王”)
5.然
(1) 指示代詞,這樣:河東兇亦然/然而不王者
(2) 形容詞詞尾,相當于“地”:填然鼓之
6.于
(1) 介詞,對于:寡人之于國也
(2) 介詞,表比較,比: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3) 介詞,在: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三、文言句式
1.判斷句
(1)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語氣詞“也”,表判斷)
(2)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者,……也”,表判斷)
(3)非我也,歲也(語氣詞“也”,表判斷)
(4)是亦走也
(5)非我也,兵也
2.疑問句
(1)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疑問代詞,與“也”連用,表疑問)
(2)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疑問代詞“何”與“如”連用,表疑問)
(3)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疑問代詞“何”在此表示反問)
3.省略句
(1)(寡人)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省去主語“寡人”)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士兵)棄甲曳兵而走(省去主語“士兵”)
(3)以(是)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以”后省“是”,“以是”相當于“因此”)
(4)(梁惠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省去主語“梁惠王”)
(5)(孟子)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省去主語“孟子”)
(6)(國家)謹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省去主語“國家”)
(7)(王)則日:“非我也,歲也。”(省去主語“王”)
(8)五十者可以(之)衣帛矣
(9)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4.倒裝句
(1)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于鄰國多,介詞賓語后置)
(2)申之以孝悌之義(以孝悌之義申之,介詞賓語后置)
(3)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于道路女戴,介詞賓語后置)
(4)未之有也(未有之,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文言文寡人之于國也的知識點3
(一)文學常識
孟子(約前3xx—前2xx),名軻,字子輿,戰國鄒(今山東鄒縣東南)人。當時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據《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記載,他是子思(孔子孫,名伋)的再傳弟子,曾游說齊、宋、滕、魏等國。當時“天下方務于合從連橫,以攻伐為賢”,孟子卻說“唐、虞、三代之德”,被諸侯認為迂闊、遠離實際,不被采納。因此,孟子“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一書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孟子是繼孔子之后的一個最大的儒學大師,一向被認為是繼承孔子學說的`正統,后世將他和孔子并稱。他曾拒楊墨,反縱橫,維護和發展了儒家學說,對當時和后世思想界影響很大。
《孟子》在寫作上很有特色。首先是善于雄辯,具有氣勢充沛、感情強烈、筆墨酣暢的風格;采用了多種方式方法進行辯論,邏輯謹嚴。其中最多的是各種發問的方式方法,時而提問,時而設問,時而反問,運用自如,靈活多變。其次,善用比喻和寓言陳述事理,辯論是非。
(二)指出通假字
1. 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2.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
3.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4.涂有餓莩而不知發
(三)找出古今異義詞并解釋
1. 河內兇
2.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
(四)指出下面語句中詞類活用類型并解釋
1.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2. 然而不王者
3.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
4.謹庠序之教
(五)一詞多義:
實詞
數
①愿令得補黑衣之數(《觸龍說趙太后》)
②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寡人之于國也》)
③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六國論》)
④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
⑤數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國也》)
⑥蒙沖斗艦乃以千數(《赤壁之戰》)
直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愛蓮說》)
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國也》)
③系向牛頭充炭直(《賣炭翁》)
④予自度不得脫,則直前詬虜帥失信(《指南錄后序》)
發
①百發百中(成語)
②發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陳涉世家》)
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寡人之于國也》)
④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醉翁亭記》)
⑤主人忘歸客不發(《琵琶行》)
⑥大閹亦逡巡畏義,非常之謀難以猝發(《五人墓碑記》)
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發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記》)
兵
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國也》)
②窮兵黷武(成語)
③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觸龍說趙太后》)
④草木皆兵(成語)
勝
驢不勝怒,蹄之(《黔之驢》)
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寡人之于國也》)
此所謂戰勝于 朝廷(《鄒忌諷齊王納諫》)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憶江南》)
⑤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岳陽樓記》)
王
①然而不王者
②梁惠王日
虛詞
于
①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②寡人之于國也
③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
④移其民于河東
移其粟于河內
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
以
①請以戰喻
②可以無饑矣
③以時入山林
④申之以孝悌之義
之
填然鼓之
王道之始也
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國也
⑤無如寡人之用心者
⑥雞豚狗彘之畜
(六)指出句式特征
(1)非我也,歲也
(2)非我也,兵也
(3)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雞豚狗彘之畜
(6)樹之以桑
(7)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8)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9)申之以孝悌之義
(10)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
(七)固定句式積累
(1) 或百步而后止, 或五十步而后止。
(2)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3) 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
【文言文寡人之于國也的知識點】相關文章:
寡人之于國也的文言文及翻譯10-13
寡人之于國也文言文解析03-05
文言文《寡人之于國也》原文翻譯10-09
寡人之于國也文言文原文及翻譯02-28
《寡人之于國也》的閱讀練習09-17
《寡人之于國也》閱讀練習09-17
《寡人之于國也》課文原文02-24
寡人之于國也原文及翻譯11-25
寡人之于國也的原文及譯文04-28
《寡人之于國也》文言現象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