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傳》賞析
《五柳先生傳》實為陶淵明的自傳,突出了他對高潔志趣和人格的堅持,使得文章顯得與眾不同,讀來生動活潑,很好的表達了陶淵明平淡自然的境界。下面是小編分享的《五柳先生傳》賞析,一起來看一下吧。
五柳先生傳
作者:陶淵明
先生不知何許(1)人也,亦(2)不詳(3)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yān)(4)。閑靜(5)少言,不慕榮利。好(hào)讀書,不求甚解(6);每有會(huì)意(7),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8)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9)知其如此,或(10)置酒而招之;造(11)飲輒(zhé)盡(12),期在必醉(13)。既醉而退,曾(zēng)不吝(lìn)情去留(14)。環堵蕭然(15),不蔽(bì)風日;短褐(hè)穿結(16),簞(dān)瓢(piáo)屢(lǚ)空(17),晏(yàn)如(18)也。常著文章自娛,頗(pō)(19)示己志。忘懷得失(20),以(21)此自終(22)。 贊(23)曰:黔婁(qián)(lóu)(24)之妻有言:“不戚(qī)戚于貧賤,不汲(jí)汲于富貴。”(25)其言茲(zī)若人之儔(chóu)乎(26)?銜(xián)觴(shāng)賦詩(27),以樂(28)其志(29)。無懷氏(30)之民歟(yú)?葛天氏之民歟?”
【注釋】
⒈【何許】何處,哪里。許,處所。
⒉【亦】也。
⒊【不詳】不知道。詳,知道。
⒋【因以為號焉】就以此為號。因,于是,因此。以,把,用。為,作為。以為,以之為(用這個作為)。焉,語氣助詞。
⒌【閑靜】安靜。
⒍【不求甚解】這里指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甚,深入,過分。
⒎【會意】指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會,體會,領會;今意指領會別人沒有明白的意思。
⒏【嗜】特別喜歡,愛好。
⒐【親舊】親戚朋友。親,親戚。舊,這里指舊交,舊友。
⒑【或】有時。
⒒【造】往,到。
⒓【造飲輒(zhé)盡】去喝酒就喝個盡興。輒,就。
⒔【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⒕【曾(cēng)不吝(lìn)情去留】竟沒有舍不得離開(意思是五柳先生的態度率真,來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強否定語氣。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離開。
⒖【環堵蕭然】四周的墻壁空空蕩蕩的,形容居室簡陋。環堵,四周的墻壁。環,四周;堵,墻壁。蕭然,空寂的樣子。
⒗【短褐(hè)穿結】粗布短衣上打了補丁。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穿結,指衣服上有洞和補丁。
⒘【簞(dān)瓢(piáo)屢空】簞和瓢時常是空的(形容貧困,難以吃飽。)簞,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瓢,飲水用具。屢空,經常是空的。
⒙【晏(yàn)如】安然自若的樣子。晏:安然如:……的樣子。
⒚【頗】稍稍。
⒛【忘懷】忘記了。
21.【自終】過完自己的一生。
22.【贊】傳記結尾的評論性文字。今義稱贊、贊美。本文中可直接翻譯為“贊”。
23.【黔(qián)婁】戰國時齊國的隱士。
24.【不戚(qī)戚于貧賤,不汲(jí)汲于富貴。】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于發財做官。戚戚,憂慮的樣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樣子。于,介詞,由于、因為,的意思。
25.【其言茲若人之儔(chóu)乎】這話大概說的是五柳先生一類的人吧?茲與若同義,這。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儔,輩,同類。
26.【銜(xián)觴(shāng)賦詩】一邊喝酒一邊作詩。觴,酒杯。銜,用嘴含叼著。
27.【以】連接詞。
28.【志】:志向。志氣
29.【無懷氏】:跟下文的“葛天氏”都是傳說中的上古帝王。據說在那個時代,人民生活安樂,恬淡自足,社會風氣淳厚樸實。
30.【欣然】:本意是高興的樣子,本句中翻譯為高興地
【賞析】
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大家,詩歌獨開一派(山水田園詩派),散文造詣也很高。北宋歐陽修便對他很傾倒,曾說:“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一篇而已。”其實不只《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記》以及《五柳先生傳》等,也都是好文章。年代距陶淵明不算很遠的南朝人沈約和蕭統,都說陶淵明寫《五柳先生傳》是用以“自況”,當時人視為“實錄”。這話是有道理的。
《五柳先生傳》所寫,都可以從史傳和本集有關作者的記事中得到印證。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五柳先生傳》就是作者的自畫像,這是讀本文首先應該把握的。陶淵明的一生雖然主要是在田園中度過的,從同時代的人起就把他稱為“幽居者”,但他卻是一個有壯志和用世之心的人物。
在《雜詩》里,他自言“少壯時”,“猛志逸四海”。《飲酒》詩中又說“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經。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對年近四十仍然功業無成,頗為感慨。中年幾度出仕,只使他感到“志意多所恥”,又加上性情耿介,不會圓滑,難免不惹禍患,便毅然歸田。他把田園看做是與腐朽現實對立的一片凈土,在這里帶著濃厚的浪漫主義情調怡然自得地生活,傲彼濁世。他的可貴處就在于守志安貧,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五柳先生傳》正是托名五柳先生刻畫出這樣一個具有高風亮節的人物形象。全文不長,不同版本文字略有出入,但都在一百七八十字之間。在這樣簡短的篇幅里勾畫人物,卻能做到形象豐滿,性格鮮明,不能不佩服作者的藝術功力。開篇四句是對人物身份的交待。起得飄忽,也起得風趣。但不要輕輕看過,以為只是作者的趣筆,實則其中隱含深意。“許”做“處所”解,“何許人”即“何地人”。古人是重視地望的,姓氏前常要冠以家世籍貫,如瑯琊王氏、陳郡謝氏之類,在兩晉門閥制度下尤其如此。而五柳先生卻不知何地人,可見他不在流俗觀念之中。古人又是重聲名的,有所謂立德、立功、立言之說,希圖能夠聲名不朽,而先生卻連姓氏名字也不清楚,竟指宅旁五柳而為號,可見他又出于流俗觀念之外。這幾筆不僅把隱姓埋名、深藏避世的意思說足,而且突出顯示了五柳先生的不俗,一上來便使“高人”之氣籠罩全篇。語極平淡,味極深醇,這就是蘇東坡評陶詩所說的“似癯實腴”的境界。
作者《歸園田居》詩說:“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陰后檐,桃李羅堂前。”《傳》文的“宅旁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又隱隱散發出一股田園氣息,映襯出一個田園幽居者的形象,可以說沒有一點閑筆墨。鍾嶸評陶詩說:“文體省凈,殆無長語。”同樣可以移來評他的文。“閑靜”二句用正敘點出五柳先生最本質的情操。正因為不為榮名利祿動心,所以能守志不阿,也因此才高出于流俗之上。朱熹說:“晉宋人物雖曰尚清高,然個個要官職。這邊一面清談,那邊一面招權納貨。陶淵明真個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晉宋人物。”這話是比較能說到點子上的。“閑靜少言”與“不慕榮利”相照應,“閑靜”即不尚交往,“少言”即不喜應酬,也就是陶詩中所說“息交游閑業,臥起弄書琴”、“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之意,二句前后呼應,互為補充。
下面集中描寫五柳先生在田園中守志安居的生活情態。分四個方面寫,中心則突出其悠然自得的情調。“好讀書”四句是講讀書。對于“不求甚解”,解法一向很有分歧,其實它只是對下文“會意”而言的。意思是說讀書不求對書的系統的深入的把握,只重在其中會己心、愜已意者,也就是從中尋找思想上的共鳴和感情上的寄托,作者《贈羊長史》詩說:“愚生三季后.慨然念黃虞。得知千載上,正賴古人書”,是這種讀書態度的最好說明。
“性嗜酒”八句是講飲酒。“造”當“到”解,“造飲”即到那里飲酒。“不吝情”是“不系戀”、“不在意”之意。親舊招飲,造飲則醉,卻不以去留為意,見出先生之意在酒而不在人。于酒有情,于人無意,把嗜酒之味寫得更為濃足。作者《己酉歲九月九日》詩曾說:“何以稱我情,濁酒且自陶。”這幾句便是寫他醉酒陶情的意態。
“環堵”五句是寫安貧。“堵”即“墻”,“環堵蕭然”就是四壁空空。“短褐穿結”是說穿的粗布短衣還破著窟窿,打著補丁。“簞瓢”分別是盛飯和盛水器,“簞瓢屢空”即飲食不繼。“晏如”是安然的樣子。吃穿住沒有一樣不困弊不堪,卻處之坦然。不因貧奪志,也不因貧敗意,見出先生的高處。魯迅先生在談到陶淵明平和的一面時說,他“是個非常平和的田園詩人。他的態度是不容易學的,他非常之窮,而心里很平靜。家常無米,就去向人家門口求乞”,“他窮到衣服也破爛不堪,而還在東籬下采菊,偶然抬起頭來,悠然的見了南山,這是何等自然。”可以幫助我們體會這里所寫的境界。
“常著”四句是寫著文,他吟詩作文,用意也是在示志娛情。示什么志,娛什么情呢?就是本篇傳記中所寫的高志奇情:憎惡世俗,守志于田園,甚至是陶醉于田園。他借文章“導達意氣”,自樂其志,所以忘懷于世俗的得失,以此自終。
四個方面概括起來就是:讀書適意,醉酒陶情,安貧樂道,著文娛志。通過這幾個方面的勾畫,一個堅守節操、不隨流俗的“高人”形象便立起來了,活起來了。選材極精,造語極簡,意足筆止,風神宛然。古人說文章作到好處,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陶文夠得上這樣的標準。文章最后還有一段“贊”。“贊”是歷史傳記的一種體式,綴于傳文之末。
《文心雕龍》說:“贊者,明也,助也。”據鄭振鐸先生的解釋,傳文中記事有未完備之處,在“贊”中補足,即所謂“助”之義;傳文中褒貶之意沒有說盡,在“贊”中講透,即所謂“明”之義。所以“贊”不是贊美,而是對史傳正文的記事和褒貶做進一步的補充和闡發。本文利用這一體式,進一步揭示五柳先生的精神和展拓文章的境界。
“黔婁”見于《高士傳》,是齊國一個不受卿相之聘的高人。黔婁之妻的話見于《列女傳》。“戚戚”是憂愁的樣子,“汲汲”是熱中追求之意。“其言”句意思是,黔婁之妻的話所說的,是五柳先生一類人吧。
“若人”,這個人,指五柳先生。如果我們把《傳》文中五柳先生的形象予以概括,那么也就是“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銜觴賦詩,以樂其志”。“贊”中這幾句話成為畫龍點睛之筆,把五柳先生的精神闡發得更為明晰,可以說是“贊”體的“明”的作用。“無懷氏”見《莊子》,“葛天氏”見《呂氏春秋》,都是傳說中的遠古帝王。陶淵明常用古史傳說指稱自己的理想時代、理想社會。 《時運》詩說:“黃唐莫逮,慨獨在余。”“黃唐”即指傳說中的黃帝、唐堯時代。《飲酒》詩說:“羲農去我久,舉世少復真”。“羲農”即指傳說中的伏羲氏、神農氏時代。贊賞五柳先生簡直是無懷氏、葛天氏時代的'老百姓,等于說五柳先生的生活是理想社會中的人們的生活,文章的境界更高了,文章的思想也進一步升華了,可以說是“贊”體的“助”的作用。作者的《與子儼等疏》說:“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這里寫的顯然是這種生活的折射。
《五柳先生傳》在寫作上的特色,還有以下幾點值得一提。中國史書比較發達,傳記一類文字也出現較早。《史記》《漢書》都包括大量人物傳記。但是這些都是史傳,本質上屬于歷史。所以,盡管它們也具有文學性,甚至被稱為“傳記文學”,對材料也有重要的剪裁和取舍,但總要比較全面地反映人物的生平事跡。《五柳先生傳》不同,它是純文學性傳記,不等于人物的紀實。說《五柳先生傳》是作者的“自況”,也只是在一定意義上講,如果以為這就是陶淵明的全部真實,便未必妥當了。比如“閑靜少言”四個字就很值得推敲。在對世俗一面來說,陶淵明是“閑靜少言”的,所謂“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可是在另一個生活圈子里,他既不“閑靜”,也不“少言”。他和田園中的農戶“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和志同道合的佳鄰好友“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都是“農務各自歸,閑暇輒相思;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的。另外,他在實際生活中也不是整天那樣悠然。由于他是“欲有為而不能者”,心情并不能完全平靜。五十歲時寫的《雜詩》還在說:“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念此懷悲凄,終曉不能靜”,對壯志未伸、年華虛度竟然焦灼到整夜不得安眠,哪里悠然呢!他的生活不斷下降,“夏日抱長饑,寒冬無被眠。造夕思雞鳴,及晨愿烏遷。”有時更“饑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向人乞討去了,也是無法一味“晏如”的。他還寫了《述酒》《詠荊軻》《讀山海經》等詩,寫出“刑天舞干戚,猛志固長在”那樣的詩句,對時事的激烈情緒溢于言表,可見也沒有完全遺世,成為無懷氏、葛天氏王國里的公民。所以《五柳先生傳》雖是自況,卻不等于全面紀實,而是創作。它不拘人物之跡而傳人物之神。對于陶淵明來說,雖然并不符合全部實跡,卻比任何史傳的記載更能表現出陶淵明的風貌。它著重刻畫出一種人物精神,我們甚至可以把它稱為“陶淵明精神”,這是作者理想的、衷心傾慕的、在詩文作品中竭力表現的精神,也是作者千百年來給人印象最深、影響最大的精神。這就是藝術和典型的力量。《五柳先生傳》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文學傳記,開創了文學傳記體,隋末唐初人王績作《五斗先生傳》,即承其流。這是一。
第二、如果我們稍微細心一點,便會發現,本文對人物的描寫,大半都是總結性語言。從性情品格到讀書、飲酒、處貧、著文各方面生活,無一不是概括性的結論。好像作者在給五柳先生做鑒定。沒有寫一件具體事實,但每一項中都包含大量的事實,所以,簡約的語句中含有豐富的內容,高度凝練。這是本文的一大特點。但是特點并不就是優點,用總結性的語言刻畫人物,也可以寫得干枯,而且很容易流于抽象、概念。本文的妙處在于,雖然使用結論式的語句,卻決不抽象化、概念化。每一條都含有豐滿的生活意境;逐條敘來,又具有詩一般的韻味。這是因為作者提煉出來的結語,已經充分生活情態化、形象化、詩化了,顯示了作者概括生活、表現生活的巨大能力。兩晉時期玄風盛行,清談玄言崇尚用簡約的語言表述深奧的意蘊,那時連品題人物也講究雋語傳神,我們可以在《世說新語》中看到這方面的具體描寫。影響及于文風,便取精約明凈,簡語傳神。陶文的這一寫法可能與這種風氣有關。
第三、作者寫《五柳先生傳》,著重刻畫五柳先生的精神,不是無謂的。顯然是頌揚這種精神和這樣的生活態度,也顯然是以這種精神和態度睥睨世俗。所以《五柳先生傳》不僅是自況,還是自許、自贊。但是這贊許之意,并不直接訴諸文字,而是寓于字里行間。于敘事中見頌揚,于頌揚中見兀傲。粗粗讀來,作者只是不動聲色地勾勒人物形象,轉一體味,揚己傲世之意盡在其中。“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簞瓢屢空,晏如也”,“忘懷得失,以此自終”,這些平平淡淡的似乎完全是客觀敘述的語句中,包含多少頌揚與自我肯定!“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不言傲世,傲世之意自在言外。這是很高的寫作本領,壓抑著滿懷激情不使流泄,結果筆端飽含感情,表現得更為含蓄,也更有感人力量。
第四、文字的特色也值得注意。朱熹評陶淵明的詩說:“平淡出于自然”。陶文也是如此。他的文字非常樸素質實,決不選聲設色,講究詞藻色彩的華美。有柳有宅已足夠了,便無取乎綠柳黃墻。《歸園田居》詩說“榆柳陰后檐,桃李羅堂前”,也只取桃柳繞屋,而不講桃紅柳綠。作者在這一點上,與在他之前的郭璞、之后的鮑照、同時的顏延之,都大異其趣。他的表現方式則純取白描,只是用平淡的語言直敘情事,摹狀物象,使人好像透過玻璃觀物,不覺其有語言文字,而直觸到其中的事、物、情。作者的文筆又極其自然,如清溪流水,隨物曲折,如白云浮天,舒卷自如,讀起來絲毫沒有吃力之感。宋人楊時說,陶淵明“沖澹深粹出于自然,若曾用力學,然后知淵明詩非著力之所能成”。話是不錯的,用力學便不免做作,做作也便無法自然。必須是“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方能造自然之境,自然與“率意任真”分不開。但就文字表現上來說,平淡自然又不是率爾操觚所能辦到的。文字要運用到十分圓熟的地步,才能達到平淡自然的境界,所以它是文字的高境。這里不是說只有平淡自然的文章才好,而是說平淡自然是文字的高格之一,是文藝百花園中獨具風韻的一朵奇葩。
【《五柳先生傳》賞析】相關文章:
《五柳先生傳》的課文賞析01-14
五柳先生傳翻譯及賞析03-24
《五柳先生傳》全文賞析03-24
《五柳先生傳》原文及賞析08-26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賞析07-26
《五柳先生傳》課文賞析范文04-07
《五柳先生傳》的課文賞析范文04-10
五柳先生傳詩詞02-04
五柳先生傳翻譯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