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掩耳盜鈴》原文及翻譯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掩耳盜鈴原文及翻譯
掩耳盜鈴原為掩耳盜鐘。掩:遮蓋;盜:偷。把耳朵捂住偷鈴鐺,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會聽不見,比喻自欺欺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掩耳盜鈴原文及翻譯,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掩耳盜鈴
先秦:呂不韋 撰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錘毀之,鐘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也!
譯文
范氏逃亡的時候,有個人趁機偷了一口鐘,想要背著它逃跑。但是,這口鐘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錘子砸碎以后再背。誰知,剛砸了一下,那口鐘就“咣”地發出了很大的響聲。他生怕別人聽到鐘聲,來把鐘奪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兩只耳朵緊緊捂住繼續敲。害怕別人聽到鐘的聲音,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為別人也聽不到了,這就太荒謬了。
注釋
(1)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晉國的貴族,被其他四家貴族聯合打敗后,逃在齊國。
亡,逃亡。
(2)鐘:古代的打擊樂器。
(3)則:但是
(4)負:用背馱東西。
(5)錘(chuí):槌子或棒子。
(6)況(huàng)然:形容鐘聲。
(7)遽(jù):立刻。
(8)悖(bèi):荒謬。 (8)惡(e):害怕。
寓意
鐘的響聲是客觀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總是要響的。凡是要客觀存在的東西,都不依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有的人對不喜歡的客觀存在,采取不承認的態度,以為如此,客觀就不存在了,這和“掩耳盜鈴”一樣,都是極端的主觀唯心主義——唯我論的表現。
作者簡介
呂不韋(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呂氏,名不韋,衛國濮陽(今河南省安陽市滑縣)人。,一說陽翟 (今河南禹州)人。
姜子牙二十三世孫。戰國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國丞相。
呂不韋早年往來賤買貴賣,累積千金家財。后在邯鄲結識子楚,并以千金助其登上秦國王位,又獻趙姬生秦王嬴政。莊襄王元年(前249年),呂不韋被拜為丞相,封為文信侯,食河南洛陽十萬戶。呂不韋登相位后,模仿戰國四公子,招致天下志士,食客多達三千人,令食客把自己所學所聞著寫成書,匯集而成《呂氏春秋》。秦王十二年(前235年),秦王嬴政恐其叛變,呂不韋遂飲鴆自殺。
呂不韋編寫的《呂氏春秋》內容包含哲學、史學、政治、道德、天文、地理、農業等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等,尤其對后稷以來的農業生產技術,作了比較系統的論述,是戰國秦漢之際頗有影響和代表性的著作,總結了古往今來的歷史教訓和經驗,在思想上為秦國的統一提供了完整的統治理論和依據。該書在中國思想史上是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是寶貴的文化遺產,也是中國歷史上時間最早、規模最大、有嚴謹體系的學術著作。
【掩耳盜鈴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掩耳盜鈴》原文及翻譯12-09
赤壁翻譯原文翻譯11-27
《清明》原文與翻譯09-09
《鄭人買履》原文及翻譯04-04
赤壁原文及翻譯11-29
關雎原文及翻譯09-09
柳原文及翻譯09-01
《師說》的原文及翻譯01-05
《浣溪沙》原文及翻譯10-10
愛蓮說原文及翻譯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