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作文(經典)
在我們平凡無奇的學生時代,大家都背過文言文,肯定對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是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你還記得哪些經典的文言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文言文作文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文言文作文 篇1
煌煌京洛,昭代文治。周公定鼎,事燦星馳。衣伊闕兮帶洛水,開金谷兮倚翠微。西扼三秦之咽喉,東收齊魯之漁鹽,北鄉燕趙之廣闊,南匯湘楚之肥饒;且依黃河,以為映帶,澤萬畝之良田;伏牛橫亙,以為眉眼,造千里之蔭蔽。偉哉運河,溝通南北之豐產;雄哉絲路,濟輸東西之瑰麗。復有圣明,危坐明堂,來九夷之梟首,御天下之烝烝。百家臣子,咸集于此,授百姓以教化;陶竇大富,齊擲萬金,筑亭臺與樓閣。絕國使者,來覲圣明,斐中原于海外;公倉私廩,俱以豐盈,小戶樂足,大家殷富,章臺折柳,金谷攀樹,別情憂愁,不知何物。玉石沙礫,金銀作木。此東都之極盛日也,其景萬端,極盡筆力而不逮十一;潘江陸海,亦難全述。
惜哉惜哉!沖天一炬,舊景全非。牽子負老橫道哭,橫門淚作傾盆雨。墟里余煙,百里不散,黎民百姓,為禽獸食,王侯家女,允為私婢,舊時妝鏡,日日顏煥,今止十日,海獸葡萄皆漫滅也!太倉所藏,上陽所妝,橫行太液,恣意未央。斫析官柱,傾倒籬墻。御園舊物,十世所珍,九代所藏,經營持愛,置之幽廊。一旦傾頹,毫不能有!白骨蔽野,千里無煙。漢魏古都今作古,隋唐千城化塵土。僭用太廟,以為貍祠,列祖列宗,盡蒙辱。詩人身死,能度盛唐之曲?梨園寥落,可作霓裳之音?教坊子弟,白發俱新,路人問焉,徒揮鋤而不顧。比洛邑之極衰日也,疇昔神都,湮滅青蕪,中州耗敦,榮華難復。
數代烽硝,攻伐不己,其為要沖,地在中都,舊丁未去,新兵既來,珍器貴玩,游弋一空;不可奪者,烽炬置之。如此以往,洛邑之富饒,三世而斬。明元以來,新都于燕京,突兀崢嶸之士,舟車載之北上。舊城以東,言皆離黍;昔日金城,遍穴鼯鼬。洛陽橋下,盡蕎麥青青,春秋逝盡,歲月崢嶸。惟余伊闕之殘佛,馬寺之清鐘,冷清自持而已。
然自傾頹以后,文化豈不興邪?雖非都邑,亦為大郡,數代豪杰并起,隋唐之風,亦未遽衰。及至近代,解放中原,重興建設,齊鑄偉篇,實未有之功業。飛梁新構,輪車急轉,齊云落星,直搗青天,彩虹穿帶,橫絕洛水,芳園喧妍,佳客留連,豈不安居,遠游思旃,季鷹歸未,江寧冰寒。
吾輩吾儕,忝為國才,雖無仲墨之賢,亦應具孫匡之專。國之有命,豈不盡力,天將降任,奚復敢言?淥水法法,青山茵茵,諸君勉勵,齊筑偉勛。古今之事,西周之后三千年之興替,何也?維人心之鄉爾。后之冢宰,豈能不鑒之而參省乎?
浮生若夢,百代匆匆之過客,萬物一瞬而已,朝菌晦朔,蟪蛄春秋,何以狎歡?惟披甲策馬急報效也。某年月日,洛陽王某記。
文言文作文 篇2
原文
頃歲孫莘老識歐陽文忠公,嘗乘間以文字問之。云:“無它術,惟勤讀書而多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懶讀書,每一篇出,即求過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見之。” 此公以其嘗試者告人,故尤有味。
譯文
近年來孫莘老結識歐陽修,曾經問他怎樣才能寫好文章。歐陽修說:“沒有其它辦法,只有勤奮讀書多動筆,才能寫好。很多人的弊病在于:寫作太少,又懶于讀書,每寫出一篇,就想超過別人,像這樣很少有達到目的的人。文章缺點不需要別人指出,只要寫多了,自己就能發現。”歐陽修把他寫文章的'經驗告訴別人,所以顯得更加有意味。
字詞注解
(1)頃歲:近年來。
(2)孫莘老:人名,字復明,號莘老。
(3)歐陽文忠公:歐陽修。
(4)乘間:乘機,乘著空隙。
(5)嘗 :曾經
(6)以:用
(7)之:這里代指歐陽修
(8)惟勤讀書而多為之。之:代詞,代指文章。
(9)工:精,妙。
(10)患:弊端,毛病。
(11) 至:達到。
(12)疵:瑕疵,引申為缺點。
(13)指摘:批評,挑剔。
(14)見:通假字,通“現”,發現。
(15)嘗:曾經。
(16)術:辦法。
(17)過:超過。
(18)多作自能見之。之:代詞,指代疵病 (文章的缺點)。
(19)為:作。
(20 ) 唯:只有。
文言文作文 篇3
1.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歲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能自立于世,四十歲遇事就不迷惑,五十歲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能達到隨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會超出規矩。
2.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我的志向是)讓年老的安心,讓朋友們信任我,讓年輕的子弟們得到關懷。
3.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粗茶淡飯,喝水(而不必一定喝酒),彎曲手臂就可以枕在上面睡覺,樂趣也就在其中了.(樸實的生活之樂).不道義,富有,地位高貴,對于我來說,就像浮云一樣.
4. 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葉公向子路問孔子為人怎么樣,子路沒有回答。(回來后子路把這件事告訴孔子)孔子說:“你為什么不這樣說:他的為人,用功便忘記吃飯,快樂便忘記憂愁,不曉得衰老會要到來,如此罷了。”
5.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真正有 智慧的人,什么事情一到手上,就清楚了, 不會迷惑。"仁者不憂",真正有仁心的人,不會受環 境動搖,沒有憂煩。"勇者不懼",真正大勇的人,沒有什么可 怕的。孔子告訴我們,一個人要達成完美的人格修養,重要的有三點,缺一不可。
7.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楚國的狂人接輿從孔子的車前經過,唱道:“鳳凰呀,鳳凰呀!你的德行為什么衰敗了呢?過去的是無法挽回了,未來的還是可以補救的。算了吧,算了吧!現在當政的那些人危險極了!”孔子下了車,想和他談談。他卻連忙避開了,孔子沒能夠和他談。
8. 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進,亂亦進,曰: ‘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覺后知,使先覺覺后覺。予,天民之先覺者也。予將以此道覺此民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婦有不與被堯舜之澤者,若己推而內之溝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伊尹說:‘哪個君主不可以侍奉?哪個百姓不可以使喚?’所 以,他是天下太平做官,天下混亂也做官。他說;‘上天生育這些 百姓,就是要讓先知的人來開導后知的人,先覺的人來開導后覺 的人。我就是這些人中先知先覺的人,我要開導這些后知后覺的人.’他認為天下的百姓中,只要有一個普通男子或普通婦女沒有承受到堯舜的恩澤,就好像是他自己把別人推進山溝之中去了一樣--這就是他以挑起天下的重擔為己任的態度。
9. 孟子曰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告子上)
[譯文] (孟子說:)“同情別人的心,人人都有;知道羞恥的心,人人都有;對別人恭敬的心,人人都有;明辨是非的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屬于仁,羞惡心屬于義,恭敬心屬于禮,是非心屬于智。這仁義禮智,不是外人強加給我的,是我本來就有的,不過是沒有去思考追求罷了。”
10. 志士仁人, 無求生以害仁, 有殺身以成仁。那些有志向、有仁德的人,沒有為了謀求生存而損害仁德的,只有獻出自己的生命來成就仁德的。
11. 《論語》·雍也篇,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孔子說:“聰明人喜愛水,有仁德者喜愛山;聰明人活動,仁德者沉靜。聰明人快樂,有仁德者長壽。”
12. “自暴者不可有言也,自棄者不可有為也。言非禮義,謂之自暴;吾身不能居仁由義,謂之自棄也”
自己損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談出有價值的言語;自己拋棄自己(對自己極不負責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價值的事業。說話詆毀禮義,這叫自己戕害自己;自認為不能守仁行義,這叫自己拋棄自己。
13.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ní),小車無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 ——《論語·為政》人如果不講信用,不知(他)該怎么辦。。(就像)大車沒有車轅與軛相連接的木銷子,小車沒有車轅與軛相連接的木銷子,它靠什么行走呢?”
14. 《論語·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15. 【原文】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上矣。”
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
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①然小人哉!抑 亦可可以為次矣。”
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②,何足算也?”--《論語。子路》
必清楚其言外之意所假設的前提,我的理解是這樣的,關于士的標準,孔子把它分為三個層次(文中最后一種“斗筲之人是不算在內的),按這三種看來,“言必信,行必果”的是屬最后一個檔次的,這種人之所以還能稱之為士,必也是有其信念的,非為“斗筲之人”的器量狹小胸無大志,他們也有執著的'信念,但是與前兩種“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和“宗族稱孝,鄉黨稱弟”對比,他們的信念是相對較為薄弱較為模糊的。也就是說,他們的執著的是連他們自己也不清楚的,甚至是一個胡里胡涂的偏執狂。他們聽命于上面的指令或道聽途說不加澄晰,不會明辨是非,只是淺薄固執的尋求“任務”、命令、、的達成,用現在的話來說,第三等的士就是一傻冒。他們不知道什么是大義、什么是是非。在這一點上,孟子說得更加明白:“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孟子《離婁章句下》
16.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論語·里仁》 全句的完整版應該是:君子喻之于義,小人喻之于利。 “喻”應解釋為“明白、知曉”,這里可以用使動用法解釋,“于”應同義“以”,解釋為“用” 。全句的翻譯:用義來使君子明白(某件事),用利來讓小人知道(同樣的事)。
17. 子曰:「君子說: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君子只擔心自己沒有能力,不會擔心別人不賞識自己。”————《論語》 -- 孔子
18.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意思是子貢說:“君子的過錯就像日食月食一樣:有過錯時,人人都 看得見;改正的時候,人人都仰望著。”
19. 《論語· 雍也》篇:“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意思是:所謂仁,就是自己要立足,也讓別人立足;自己要通達,也讓別人通達。也就是說,自己要步步站得穩,須知他人也要站得穩,所謂立也。自己要處處行得通,須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謂達也。在自己謀求生存發展的同時,也要幫助他人生存發展,不能只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視了他人。
文言文作文 篇4
薄暮而曀,云歸而萬物暝,鱗云蔽天,或明或暗。倦鳥歸窠,云隙窺天。倏爾狂風漫卷,作則飛沙走土,措手不及,為風所制。樹影婆娑,沙沙起浪,若乳虎嘯林。如麻雨腳,紛至沓來。點樹,擊石,融水。悄然來去,潤物無聲。空氣清潤,雨絲微涼,微風拂面,其喜洋洋者矣。若夫雷鼓聲響,竟有艷日撥云,天見鈞分,東墨西赤,晦明交融,電閃雷鳴。至若霞光溢天,霶霈傾盆,忽有一虹飛夸南北,明滅可見。
夜至,皓月當空。厚云歸,為朵,為盾,唯近月處留葉狀闕處。月明如洗,靜如鏡,若魚眼。遠天澄如水。風起,云動,月遮。蔽月處,云熠燿。天若河,云似岸,鉤月作帆使。惟嘆無星波光見。
觀天之樂何極!
文言文作文 篇5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關羽走麥城,兵敗遭擒,拒降,為孫權所害。其坐騎赤兔馬為孫權賜予馬忠。
一日,馬忠上表:赤兔馬絕食數日,不久將亡。孫權大驚,急訪江東名士伯喜。此人乃伯樂之后,人言其精通馬語。
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間,但見赤兔馬伏于地,哀嘶不止。眾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諸人,撫其背嘆道:“昔日曹操作《龜雖壽》云:‘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吾心知君念關將軍之恩,欲從之于地下。然當日呂奉先白門樓殞命,亦未見君如此相依,為何今日這等輕生,豈不負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馬哀嘶一聲,嘆道:“予嘗聞:‘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將肺腑之言相告。吾生于西涼,后為董卓所獲,此人飛揚跋扈,殺少帝,臥龍床,實為漢賊,吾深恨之。”
伯喜點頭,曰:“后聞李儒獻計,將君贈予呂布,呂布乃天下第一勇將,眾皆言:‘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想來當不負君之志也。”
赤兔馬嘆曰:“公言差矣。呂布此人最是無信,為榮華而殺丁原,為美色而刺董卓,投劉備而奪其徐州,結袁術而斬其婚使。‘人無信不立’,與此等無誠信之人齊名,實為吾平生之大恥!后吾歸于曹操,其手下雖猛將如云,卻無人可稱英雄。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后曹操將吾贈予關將軍;吾曾于虎牢關前見其武勇,白門樓上見其恩義,仰慕已久。關將軍見吾亦大喜,拜謝曹操。操問何故如此,關將軍答曰:‘吾知此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長下落,可一日而得見矣。’其人誠信如此。常言道:‘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質高。’吾敢不以死相報乎?”
伯喜聞之,嘆曰:“人皆言關將軍乃誠信之士,今日所聞,果真如此。”
赤兔馬泣曰:“吾嘗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齊之高義。玉可碎而不可損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毀其節。士為知己而死,人因誠信而存,吾安肯食吳粟而茍活于世間乎?”言罷,伏地而亡。
伯喜放聲痛哭,曰:“物猶如此,人何以堪?”后奏于孫權。權聞之亦泣:“吾不知云長誠信如此,今此忠義之士為吾所害,吾有何面目見天下蒼生?”
后孫權傳旨,將關羽父子并赤兔馬厚葬之。
文言文作文 篇6
【讀書與作文】
讀書如銷銅,聚銅入爐,大鞴扇之,不銷不止,極用費力。作文如鑄器,銅既銷矣,隨模鑄器,一冶即成,只要識模,全不費力。所謂勞于讀書,逸于作文者此也。
【讀書與作文翻譯】
讀書就像熔化銅一樣,把銅聚集起來放進火爐里,用大皮制鼓風器扇火爐,銅沒有熔化鼓風器就不能停止,很費力氣。寫文章就好像澆制器皿,銅已熔化了,(人們只需)按照模具鑄造器皿,一冶煉就能成功。只要知道模型,就根本不費力氣。這叫做在讀書時多用功,寫作時就會輕松。
【讀書與作文字詞注釋】
1.銷:熔化。
2.鞴(bèi):古代皮制鼓風器。
3.鑄:澆鑄。
4.既:已經。
5.矣:語氣詞,相當于現代漢語“了”。
6.冶:此指冶煉,即使金屬熔化后鑄器。
7.模(mú):模具。
8.所謂:這叫做。
9.勞于讀書:在讀書上多用功。
10.逸:輕松。
讀書與作文文言知識
逸。“逸”是個多義詞。一指“安逸”“輕松”。上文“逸于作文”中“逸”,即指“輕松”,意為在作文時就會感到輕松。二指“逃跑”“奔跑”。如“兔逸”,意為“兔子逃跑了”;“盜逸”,意為小偷溜走了。三指“超過一般”,現代漢語中有“超逸”“逸群”。
讀書與作文啟發借鑒
不少學生怕作文,不是他們沒有生活內容,沒有可寫材料,而不知道如何表達。原因在哪里?在于讀書太少,或者沒有認真讀書。古人說“熟讀唐詩三百遍,不會寫詩也會吟”,意思是書讀得多了,表達自然會流暢起來,寫作材料也會豐富起來。上如上文所說,只要“識模”--即掌握文章體裁及基本結構,就能輕松寫出好或較好文章。所以,要寫好作文,首先要多讀書。
讀書與作文原文選自《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
中國元代一部論述家塾教學程序著作史稱讀書工程”或進學規程”編撰者程端禮(1271~1345),字敬叔、敬禮,號畏齋、慶元,鄞縣(今浙江鄞縣)人曾任廣德建平縣(今安徽郎溪縣)、池州建德縣(今浙江建德縣)儒學教諭,臺州路(今浙江臨海)、衢州路(今浙江衢州)儒學教授,集慶路(今江蘇江寧)江東書院山長。生徒甚眾,學宗朱熹。他作此書目,是依朱熹“讀書明理”思想,糾正當時讀書人“曾未讀書明理,遽使之學文”、“失序無本,欲速不達”缺點,認為注重教學程序,才能“使理學與舉業畢貫于一”書首錄朱熹等所訂學規作為綱領。全書共三卷。第一卷依朱熹讀書法,規定讀經程序: 8歲入學之前,讀程逢原增廣《性理字訓》; 8歲入學之后,讀朱熹《小學》,次讀《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孝經》,再讀《易》、《書》、《詩》、《儀禮》、《禮記》、《周禮》及《春秋》并三傳;15歲后再“以朱子法讀四書注”,并抄讀以上經書 第二卷規定在讀經基礎上學史學文程序:先看《通鑒》,讀韓愈文章,讀《楚辭》;之后“以二三年之工專力學文,既有學識,又知文體,何文不可作”,練習“科舉文字”,準備應試。二卷末附五種表格,注明每日功課綱要。第三卷錄王柏輯《正始之音》,以明辨音義之方法;最后闡明朱子讀書法六條:循序漸進 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著緊用力、居敬持志。當時國子監曾將此書頒行郡邑學校,明代諸儒讀書亦奉為準繩,清代陸隴其曾刊刻此書以資流傳。此書可說是中國古代家塾一個詳細讀經學文教學計劃。它注意教學程序,重視基本功訓練,強調經常復習和考查,這對當時及后代家塾教學有一定影響。
【文言文作文】相關文章:
【經典】文言文作文08-04
文言文作文[精選]08-02
文言文作文(精選)07-27
文言文作文(經典)07-27
文言文作文07-25
文言文作文【經典】10-17
(經典)文言文作文10-18
文言文作文[經典]09-20
(經典)文言文作文09-24
(精選)文言文作文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