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桃花源記寫作背景
《桃花源記》是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詩》的序言,選自《陶淵明集》。下面為大家帶來了桃花源記寫作背景,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桃花源記
魏晉: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間隔一作:隔絕)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寫作背景
年輕時的陶淵明本有“大濟蒼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時代正是晉宋易主之際,東晉王朝極端腐敗,對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內部互相傾軋,軍閥連年混戰,賦稅徭役繁重,加深了對人民的剝削和壓榨。在國家瀕臨崩潰的動亂歲月里,陶淵明的一腔抱負根本無法實現。同時,東晉王朝承襲舊制,實行門閥制度,保護高門士族貴族官僚的特權,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識分子沒有施展才能的機會。像陶淵明這樣一個祖輩父輩僅做過一任太守一類官職,家境早已敗落的寒門之士,當然就“壯志難酬”了。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權貴,因而和污濁黑暗的現實社會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產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義熙元年(405),他堅定而堅決地辭去了上任僅81天的彭澤縣令,與統治者最后決裂,長期歸隱田園,躬耕僻野。
他雖“心遠地自偏”,但“猛志固常在”,仍舊關心國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劉裕廢晉恭帝為零陵王,改年號為“永初”。次年,劉裕采取陰謀手段,用毒酒殺害晉恭帝。這些不能不激起陶淵明思想的波瀾。他從固有的儒家觀念出發,產生了對劉裕政權的不滿,加深了對現實社會的憎恨。但他無法改變、也不愿干預這種現狀,只好借助創作來抒寫情懷,塑造了一個與污濁黑暗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與美好情趣。《桃花源記》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作者簡介
陶淵明(365—427),晉宋時期詩人、辭賦家、散文家。一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生于一個沒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祖父作過太守,父親早死,母親是東晉名士孟嘉的女兒。
陶淵明一生大略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時期,28歲以前,由于父親早死,他從少年時代就處于生活貧困之中。第二時期,學仕時期,從晉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29歲到晉安帝義熙元年(405年)41歲。第三時期,歸田時期,從義熙二年(406年)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病故。
歸田后20多年,是他創作最豐富的時期。陶淵明被稱為“隱逸詩人之宗”,開創了田園詩一體。陶詩的藝術成就從唐代開始受到推崇,甚至被當作是“為詩之根本準則”。傳世作品共有詩125首,文12篇,后人編為《陶淵明集》。
拓展閱讀:桃花源記讀后感
懷著小小的激動心情,我閱讀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那么美麗、祥和的世外桃源,深深的吸引了我。
有時候我也不時的在幻想,要是有一天我也生活在那樣的環境下,那該是多么美好啊。可是那就是僅僅只是幻想,當我緩過神來,就會有一種道不明的失落感,人類的破壞,人類的不和諧,造成現實社會已經冷冰冰的了。在那個黑暗的社會中,‘桃花源’的確是人們向往的地方,沒有壓迫,沒有剝削。‘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仿佛我已經深入其中。小溪兩岸群山連綿,順著小溪走,一個神秘的地方出現了,桃花盛開,到處生機勃勃。那粉紅色的桃花一朵緊挨一朵,擠滿了整個枝丫,羞羞答答地互相簇擁著,它們像一群頑童,爭先恐后地讓人們來觀賞自己的艷麗豐姿。小草帶著泥土的芳香鉆了出來,一叢叢,一簇簇,又嫩又綠花兒也伸了伸懶腰,打了個哈欠,探出了小腦袋;小朋友們都脫掉了笨重的冬衣,換上了既輕便又鮮艷的春裝;小鳥們從家里飛了出來,唱著動聽的歌。
跟著陶淵明的蹤跡,我們來到了充滿和平寧靜的桃花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好一幅和平寧靜的景象。土地平坦寬闊,肥沃的土地上種滿了莊稼,年輕的小伙子下田耕種,不畏炎熱,都在努力的為自己的生活播種著。‘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除了那可愛的桃花,還有一群群小動物,小魚和小蝦嬉戲著,來來回回,都好像在尋找自己的好朋友,有時候還朝著我們眨眨眼。 啊,桃花源里的池塘真綠,仿佛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漣漣秋水,給人幾絲涼意;瞧!
‘黃發垂髫,怡然自樂’把桃花源人們的幸福生活表現的淋漓盡致。‘設酒殺雞作食’對于一個外來人,老百姓們熱情招待他,熱熱鬧鬧,并沒有覺得他是個外人,會給人們帶來傷害,他們那么淳樸,善良,可是這個武陵人卻不記恩德,恩將仇報,妄想打擾他們的安寧生活,以為可以得到一大筆財富。他們自私自利,見利忘義,只活在錢財之中。我們用心想想,在現實社會中,這種人有嗎?多嗎?確實,多。多的數不勝數。社會上正是有了那么多這種人,社會才變的那么亂。如果現實社會中的人們,都能為他人著想,為他人考慮,不要只想著自己,那么‘桃花源’將不再是夢想,而是現實。
想到這里美好的感覺戛然而止,黑暗已經籠罩了整個天空,籠罩了人們的心靈。我們不應該讓黑暗繼續蔓延下去,作為現實社會中的一份子,我們應該擔當起保護家園的責任,創建一個和諧美好的社會,只有歡笑,沒有壓迫,沒有家破人亡,每家每戶都是如此的幸福,把那些邪惡,骯臟的思想通通從靈魂里清楚。
作為現代的中學生,要好好學習,長大后為自己的祖國貢獻一份力量。
《桃花源記》教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積累重點文言詞語和句式,通譯全文。
2、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3、理解本文深刻的主題思想,感受作者美好的社會理想。
4、學習本文虛景實寫、實中有虛的寫作手法及敘事脈絡清晰、描寫生動的特點。
5、了解作者筆下的理想社會,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詞匯和句式,疏通文意。
2、感受桃花源優美的環境,淳樸的人情,和平安定、豐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樂融融的人際關系。
教學難點:
理解陶淵明虛構這一撲朔迷離的桃源勝境的目的,正確評價課文所描繪的理想境界。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播放情景動畫,并導入。
同學們,我國湖南省有一處風景獨特、備受世人青睞的旅游勝地,她因東晉時期一位詩人的名作而聞名天下。大家知道是哪兒嗎?那位詩人又是誰呢?你去過沒有?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古代散文《桃花源記》,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首先,我們了解一下作者:
二、誦讀和復述:
1、教師泛讀課文,學生聽讀,從而熟悉字詞讀音、朗讀節奏。
2、請一位同學朗讀,要求讀出感情,咬準字音。(讀完后由同學做適當評價。)
3、全班同學結合注解默讀課文,準確把握敘事線索和故事情節。五分鐘后請同學復述大意,復述時可適當增加自己的想象。復述不完整可由其他同學補充。
4、全班同學齊讀課文,然后反復自由朗讀。
三、疏通詞句:
1、請同學們找出文章中難解的、注解中沒提到的、應特別予以重視的字詞。
2、教師可適當給同學講解詞語古今異義現象、詞類活用現象等,但不宜細講。有些詞語應盡可能聯系以前所學知識及相關知識,展開聯想、加深理解。
3、請同學找出難譯的語句,尋找優秀同學作答。(此項活動意在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激發敢于直面疑難、大膽探索的熱情。)
4、請同學逐句翻譯,教師播放媒體資源中“重點講解部分”進行點撥。
第二課時
一、理清思路:
劃分課文段落層次,并歸納其大意。
第一段:開端,寫漁人發現桃花林。
第二、三段:發展,寫漁人進入桃花林的見聞和經歷。
第四段:結局,寫太守派人尋找桃花源未果。
第五段:尾聲,寫桃花源無人問津。
教師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視頻――音樂電視片《桃花源》,從而加深學生對陶淵明筆下桃花源的理解。
二、深入研讀:
1、揣摩語言。讓學生思考以下問題,從而體會陶淵明文章的語言技巧。
(1)“忽逢桃花林”,“忽”表現漁人怎樣的心情?
(2)“漁人甚異之”,“之”在此指代什么?
(3)“欲窮其林”,“窮”與前文哪個詞照應?表現作者怎樣的心理?
(4)前文與“豁然開朗”相對應的詞語是什么?
(5)為什么桃花源人“見漁人,乃大驚”?
2、主題探究。四人小組討論以下問題,討論結束后每題每組選派一名代表發言。
明確:
1、
2、
3、
三、拓展思考:
獨抒己見(根據立場、觀點相同或相近的特點,將全班同學分成兩至三派進行討論,然后以自由辯論會形式發表各自見解。)
(1)漁人為何“停數日”就“辭去”?為什么不留下來?
(2)這種理想社會在當時的條件下能否成為現實?
(3)今天,我們應當怎樣看待這種社會理想?
四、教師總結:
我們學習了一篇很好的文章,不僅學到了一些相關的語文知識,也進一步了解了封建社會的一些社會狀況,了解了陶淵明其人。古人云:“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們應當關注社會,關注歷史,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人。
五、布置作業:
你認為陶淵明筆下的理想社會會不會成為現實?為什么?請寫一篇短文,表達自己的觀點。
【桃花源記寫作背景】相關文章:
水滸傳寫作背景07-19
作品《有的人》的寫作背景11-11
古詩別董大的寫作背景12-02
歐陽修《秋聲賦》寫作背景06-12
前出師表原文及寫作背景10-24
《醉翁亭記》寫作背景07-19
山居秋暝古詩詞的寫作背景及翻譯11-27
歐陽修《醉翁亭記》寫作背景07-19
背景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