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作文10篇(優秀)
在平時的學習中,大家都背過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書面語言,是現代漢語的源頭。還記得以前背過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文言文作文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文言文作文 篇1
今天我們學到文言文了,我心情非常激動。
早上第一節課,老師走進教室,對我們說:“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和我們以前不一樣的文章——文言文。大家肯定不知道什么是文言文吧。我先來講一下文言文的由來:在戰國時期,人們還沒有發明紙,只能用竹簡和絲綢來寫,由于絲綢太貴了,竹簡又太重了,所以人們把一些多余的字刪掉,剩下的字寫在竹簡或絲綢上,就是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人用來記載故事和事情的,短小精悍,十分精彩。人們也稱之為:古文。不過文言文挺難學的,它是和白話文相對的.。”這時,我翻開書一看文言文雖然只有幾十個字,但十分難懂。老師又說:“只要你們做好‘三步曲’,就能把文言文學好,第一步:喜愛文言文;第二步:讀好文言文;第三步:讀懂文言文。”我們點了點頭。老師又告訴我們:“文言文里的單字意思和現在意思不一樣,所以讀文言文要讀清楚、想明白。”這時我想:文言文真是奧妙,幾十個字就能表達出一件完整的事,看來我一定要把它學好。不知不覺鈴聲響起來了。
中午放學回家后,我把我學到文言文的事告訴了爸爸。爸爸聽了后說:“文言文一定要學好,這是中國文化的精髓,詩、詞、對聯都屬于文言文的一種,所以文言文十分重要。我點了點頭。隨后爸爸又告訴我一副對聯:之乎者也老夫子;加減乘除小學生。
文言文作文 篇2
尚記兩千年前,賈公過長沙,自慨命運之不濟,悒郁思索,而做斯賦。竟有同命相似之感嘆,其悲嘆人才之不為用,而忠言不被納之意,蓋與君之所行謬矣。命吾于考場之上,端午佳節,重做斯賦,以吊先生之靈
嗚呼,君雖為楚王之同姓,其血緣之親.可謂近矣,君累世為官,與楚王之忠心,可謂昭然也,然竟為世人所不易,被君王黜免,終于郁郁而沉于汩羅矣。雖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有日月齊輝之才,一旦被疏,不復被用,雖心系楚國,胸懷天下,豈不枉然。(易當為客字之誤)。
余嘆其感情之無用焉,君臨天下,當以理為重,奈何信奸讒之語,而疏遠信臣忠義之士也,懷王不用汝擊,終招患禍,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吾惟惜其不以事理相推,而竟以感情之草草行事也。
故天下之成就大事者,莫不恪守理,而自制于情也,人情莫不好悅己者,而惡直言者也,故莊宗雖有天下而終自謬(戳)于伶人之手,其沉溺于私情使然也。夫奸讒當道,以美色*之,絲竹樂之,財物亂之,使其遠正直而近讒邪,雖已似日之昏昏,而不自知,至于禍已至矣,乃有悔色,豈不晚哉?
人情有遠近.而緣有親疏,而公理無遠近,正道無偏邪,君于九天之上,可憶及昔日否,子蘭之流,力勸懷王之秦求和,終使懷王之魂留他鄉,子蘭豈不為楚王之親近哉,有骨肉之親,卻不能遠謀,有遠謀之臣,未有骨肉之親,情理相較,于情于理,競何如哉,懷王屈理從情,終至斯地,雖有天地為其悲惜,然流(留)笑柄子青史矣。
君沉汩羅,去今兩干余載矣,夫兩千余載之中,屈理而從情者,不可盡數,今日光華閃耀大地,然此事仍無有斷絕之時,余作此文,畢汝可知,展汝之盛德,示汝之才華,以警戒世人,使其屈情從理,如此,則官不貪,如此,則民不奸,如此則百姓直田享用不盡矣。
懷王于冥冥之中,定當后悔不迭,特以為情乃理之末,而理為情之始也,理從情而家不立,則國不治,則天下難平,情從理,則行路之人,可為骨肉之親,邂逅之人,可助成大事,豈不如此哉?
文言文作文 篇3
煌煌京洛,昭代文治。周公定鼎,事燦星馳。衣伊闕兮帶洛水,開金谷兮倚翠微。西扼三秦之咽喉,東收齊魯之漁鹽,北鄉燕趙之廣闊,南匯湘楚之肥饒;且依黃河,以為映帶,澤萬畝之良田;伏牛橫亙,以為眉眼,造千里之蔭蔽。偉哉運河,溝通南北之豐產;雄哉絲路,濟輸東西之瑰麗。復有圣明,危坐明堂,來九夷之梟首,御天下之烝烝。百家臣子,咸集于此,授百姓以教化;陶竇大富,齊擲萬金,筑亭臺與樓閣。絕國使者,來覲圣明,斐中原于海外;公倉私廩,俱以豐盈,小戶樂足,大家殷富,章臺折柳,金谷攀樹,別情憂愁,不知何物。玉石沙礫,金銀作木。此東都之極盛日也,其景萬端,極盡筆力而不逮十一;潘江陸海,亦難全述。
惜哉惜哉!沖天一炬,舊景全非。牽子負老橫道哭,橫門淚作傾盆雨。墟里余煙,百里不散,黎民百姓,為禽獸食,王侯家女,允為私婢,舊時妝鏡,日日顏煥,今止十日,海獸葡萄皆漫滅也!太倉所藏,上陽所妝,橫行太液,恣意未央。斫析官柱,傾倒籬墻。御園舊物,十世所珍,九代所藏,經營持愛,置之幽廊。一旦傾頹,毫不能有!白骨蔽野,千里無煙。漢魏古都今作古,隋唐千城化塵土。僭用太廟,以為貍祠,列祖列宗,盡蒙辱。詩人身死,能度盛唐之曲?梨園寥落,可作霓裳之音?教坊子弟,白發俱新,路人問焉,徒揮鋤而不顧。比洛邑之極衰日也,疇昔神都,湮滅青蕪,中州耗敦,榮華難復。
數代烽硝,攻伐不己,其為要沖,地在中都,舊丁未去,新兵既來,珍器貴玩,游弋一空;不可奪者,烽炬置之。如此以往,洛邑之富饒,三世而斬。明元以來,新都于燕京,突兀崢嶸之士,舟車載之北上。舊城以東,言皆離黍;昔日金城,遍穴鼯鼬。洛陽橋下,盡蕎麥青青,春秋逝盡,歲月崢嶸。惟余伊闕之殘佛,馬寺之清鐘,冷清自持而已。
然自傾頹以后,文化豈不興邪?雖非都邑,亦為大郡,數代豪杰并起,隋唐之風,亦未遽衰。及至近代,解放中原,重興建設,齊鑄偉篇,實未有之功業。飛梁新構,輪車急轉,齊云落星,直搗青天,彩虹穿帶,橫絕洛水,芳園喧妍,佳客留連,豈不安居,遠游思旃,季鷹歸未,江寧冰寒。
吾輩吾儕,忝為國才,雖無仲墨之賢,亦應具孫匡之專。國之有命,豈不盡力,天將降任,奚復敢言?淥水法法,青山茵茵,諸君勉勵,齊筑偉勛。古今之事,西周之后三千年之興替,何也?維人心之鄉爾。后之冢宰,豈能不鑒之而參省乎?
浮生若夢,百代匆匆之過客,萬物一瞬而已,朝菌晦朔,蟪蛄春秋,何以狎歡?惟披甲策馬急報效也。某年月日,洛陽王某記。
文言文作文 篇4
信者,不疑也,不差爽也,誠實也。言出由衷,始終不渝。信字從人言,人言不爽,方為有信也。誠心之意也,以誠居心,必然誠實。處世端正,不誑妄,不欺詐者,是為信也。
信,五常之一也。于人無信不立,于國無信不成。信有三境也。信于人,尊以敬。此第一境;信于眾,事之成。乃第二境;信于天下,決勝乾坤,至萬眾以歸一。可謂三也。
漢之郭汲,可稱一也。巡西立信,獲稚子之贊碑。為官端正,贏尊仰于其民。承儒家之信義,現中華之正氣。存于天道之中,溢于四海之外。
秦有商鞅,涉木立信。是謂二者。涉木數金,取民眾之深信。無欺無詐,得變法之可成。收人和之貴氣,吸五常之精華。國富而民強,霸業則雄圖,并八荒于一地,收宇內之河山。
信于天下者,吾未知也。何也?一境賢人,二境圣人,三境何人?三境者,非人也,乃國者。周幽求笑,戲諸侯于烽火。玩弄眾臣,使乾坤之決裂。今我共和之國,可謂信于天下也。于內,問政于民,小康之有道。取信于眾,國家之富強。對外,開誠布公,創良好之時局。立信各國,開中華之正氣。得外交之良象,贏口碑于世界,逢盛世以發展,迎佳期而長觀。百有余年,使民族之獨立,統分裂之河山,滅賊寇于東方,至萬眾以歸一。扭轉乾坤,華耀神州。
小信于事,守時,迎人,相約,許諾,皆是矣。中信于人,信任,誠心,信義,可知矣。大信于眾,秉公,為民,洞察,公正,信道,是謂矣。圣信于天下,純實,開誠,不疑,互信,博信,是矣。
信于古道,泛而有之。信于今道,是以精求。古之信義,乃無常之常,不足為道,如充腹以食。今之信義,是少之又少,贊不絕口,猶勒功之夸。嗚呼,信義之為數不勝古也,信于人者,稍易,吾可見矣。信于眾者,過難,猶江中之一葉。每有信者,其事至誠,吾獨樂甚,丹心甚慰。
張氏,景珍,年六十有二,尊信義,余嘉其能行古道,故作《信說》以貽之。
文言文作文 篇5
余讀《左傳》、《漢書》、《三國志》,尋尋覓覓以求運道,成功諸法,然每見古之名士不得其主未嘗不廢書而嘆焉。至如三國之李蕭遠作《運命論》曰:“夫治亂,運也;窮達,命也;貴賤,時也。”余未嘗不涕泗橫流,扼腕嘆息曰:“古今之士、之賢、之圣豈受制于三者乎?至如仲尼受困陳蔡,李廣難封,哀哉。”后余飽覽古今賢士之文,遠近名圣之跡,乃釋懷,有三嘆作焉:一曰士運在此不在彼,再曰士運在勤不在求,三曰士運在我不在他。謂予弗信,請見陳詞如下:
昔者仲尼學富五車、胸藏禮樂,遍施仁義欲以正道援天下于溺,學于郯子、師襄、老聃之徒欲以廣其聞,周游天下欲以布其道。其志壯哉,其行壯哉,其言壯哉。然其時運不濟,命運多舛,遍歷七十國而不一遇其主,豈不嘆哉!然其尊庠序之教,而有顏回出;修古之圣典,而有六藝作。其志彰矣,不然以我百代后一孤陋書生,豈得聞其名而后深贊哉。孟子曰:“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人有不棄于壯志之道而后必有不知有處得之。此余所謂“士運在此不在彼。”
戰國之時,齊有孟嘗田文,趙有平原趙勝,楚有春申黃歇,魏有信陵無忌。當是時,有志之士投之則中,未有不得意之人。余以為弗是也,孟嘗之徒獨養雞鳴狗盜之徒,未有匡扶國家之才賢。是故蘇秦散盡資才而不說聽其言,后起六國而權傾天下。曩時其所孜孜求之而不得,當時盡有矣;曩時其所躞蹀之公卿門,當時盡開矣。富埒人主,權衡國君,誰得而當之?是矣王勃曰:“老當益壯,守(寧)移白道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此非余所謂“士運在勤不在求”乎?
伯牙遇子期乃暢其意,相如因得意逐名漢武,商鞅得景監方說秦王。士運在人手乎?奈何以我之力,以我之學,以我之滔滔雄辯需假人之手?余思淳于髡聞之必仰天大笑,疑纓索絕。俞伯牙有繞梁之音,司馬相如蘊絕世之才,公孫鞅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而變法。韓退之云:“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竊以為余為千里馬亦先已于伯樂矣。“士運在我不在他”昭矣。
《詩》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言天下皆慕圣德。《運命論》曰:“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又曰:“通之斯為川焉,塞之斯為淵焉,升之于云則雨施,沉之于地則土潤,體清以流(洗)物,不亂于濁;受濁以濟物,不傷于清。”又曰:“是以圣人處窮達如一也。”是也夫。余訚訚于此,欲作沛然之辭以廣余意,終日孜孜不倦于古今典籍,所為何事?所擁何志?張載《日知錄》志曰(《近思錄》記張載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文言文作文 篇6
俺,一小學六年級帥哥。
周末小學放假,高中不放,俺光榮地被老陳押到高一3班的后門口搬了個凳子坐下,當了一回編外的高中生,老陳還塞給我一本高一的語文教材。
聽的是文言文《燭之武退秦師》。
我的天,就我這爛水平,咋能聽得懂如此艱深的東西呢?
想逃,老陳的眼光卻像一把刀,刺得我只好乖乖坐著。
硬著頭皮聽吧!
看著高一3班的哥哥姐姐跟著老陳的節奏,有時朗讀,有時思考,搶答時爭先恐后,有的座位在后面的.同學還把凳子搬到講桌旁邊,
想要聽得更清楚,我就不得不佩服他們的學習勁頭了。在我看來那么難的東西,他們竟然說得頭頭是道。
哎,服輸吧!
可好勝的我卻不愿服輸。哼,他們能聽懂,我也要聽懂!
于是我也跟著大家的節奏讀課文:“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漸漸地,我也讀出味道來了。原來這篇文言文講的是秦國和晉國要去攻打鄭國,鄭國派臣子燭之武憑三寸不爛之舌讓強大的秦國撤軍了。
嘿!我也能讀懂了!
所以在后來老陳點我回答問題的時候,我能很準確地答出來!
這時我再看講臺上流光溢彩的老陳,發覺她可愛無比,完全沒有了單獨對我時的那種“冷酷無情”了!
最后,我透露一個秘密:老陳和我關系不一般,因為我平時喊她“老媽”!嘿嘿。
文言文作文 篇7
人皆愛美,求美。然美于吾等身邊,處處皆在。或曰:“非少美也,乃少尋也。”此不亦正乎。理實如此言。或曰:“西子之容,方可曰美。”吾聞而笑之:“此乃狹義也。有人如此,貌可比昭君而心如虺蛇,可謂美乎?”對曰:“不可。”“吾又問曰:“有人若此,其貌不揚,使人恥笑,而施布善款,可謂美乎?”曰:“不可。”吾曰:“然。子之意,乃心、貌皆美方可。如上之丑人之款,救濟上萬人,功德無量,不可謂美乎?”
時人莫之應也。吾曰:“不可謂美乎?止不貌美也,其心亦美也。”對曰:“然。”吾笑曰:“故曰,汝亦以心為準,止不相服也。”
故曰:真善美方可謂其美也,心假丑惡而貌美如昭君、西子亦無用也,止可謂其乃毒花、粉面夜叉者也。
然吾所言美者,乃心美也。吾偶見一老者于街暈厥,一騎車者立將翁送往醫者之處,雖未令吾人觀其面,然其之心,必如其事之美也。
吾常見孝子,其事雖繁多,亦抽時而探父母,其心不亦美乎?
吾常見商賈,其家雖貧窮,亦從未缺斤少愛,其心不亦美乎?
吾常見邊將,其雖過佳節,亦常年精忠戍邊,其心不亦美乎?
吾常見師者,其雖有家事,亦如春蠶般貢獻,其心不亦美乎?
吾常見政者,其身雖有疾,亦為民鞠躬盡瘁,其心不亦美乎?
亦有千千萬萬善者,其心不亦美乎?
故曰:善者必有善終,其不亦有道乎?心美者必不朽,其不亦正乎?吾等身邊有大善大美,不亦對乎?
文言文作文 篇8
我輩作文,必幾經刪潤①,而后文成。聞歐陽文忠作《晝錦堂記》,原稿首兩句是:“仕宦②至將相,富貴歸故鄉。”再四改訂,最后乃添兩“而”字。作《醉翁亭記》,原稿處有數十字。粘之臥內,到后來又只得“環滁皆山也”五字。其平生為文,皆是如此,甚至有不存原稿一字者。近聞吾鄉朱梅崖③先生,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視,輒④去十余字。旬日以后,至萬無可去,而后脫稿⑤示人。此皆后學所當取法也。
①刪潤:刪改和潤色。②仕宦:指做官。③朱梅崖:清代進士。④輒:總是。⑤脫稿:(著作)寫完
【小題1】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而”與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例句:富貴而歸故鄉A.雜然而前陳者(《醉翁亭記》)B.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 C.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D.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馬說》)【小題2】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目熟視,輒去十余字。
【小題3】“此皆后學所當取法也”一句中的“法”具體指什么?(3分)
答案
【小題1】B
【小題2】每寫完一篇文章,一定把它粘貼在墻壁上,天天仔細閱讀,每次總會刪除十多個字。(每句1分,意思對即可)
【小題3】作文,必幾經刪潤,而后成文。
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例句中的“而”起連接作用,把兩個動詞連在了一起。A表修飾,B表連接,C表并列,D表轉折。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的辨析能力。
點評:平時學習中,對于文言虛詞、多義詞要多加比較,知道它有幾個意思,并分別舉出例句,積累下來。遇到多義的文言虛詞、實詞后一定要加以聯想,想一想在其它句子中該詞是什么意思,這樣熟能生巧。考試時再遇到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區別開了。
【小題2】試題分析:翻譯時要注意,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落實。兩個句子中的的關鍵詞有“成”“ 熟”“ 去”,根據語境理解這幾個字,分別譯為“寫成,寫好”“仔細”“刪掉”。了解了關鍵字詞的意思,把各個詞語的意思連綴起來,語意通順即可。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文言語句的翻譯能力。
點評: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直譯和意譯,中考時常采用直譯。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出來。文言語句的翻譯首先要知道文言詞語的意思,當然課外的文言語句翻譯時,放到語境中,根據上下文推斷也不失是一種較好的方法。
【小題3】試題分析:審題后要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礎上,在原文中找到題干中的`句子,到它的前面去尋找答案,因為代詞一般指代前面的內容,句中的“此”即是題干所說的“法”。理解可知,指前面的“作文,必幾經刪潤,而后成文”這一概括性的語句。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對信息的提取和對文章的理解能力。
點評:審題后要在理解全文大意的基礎上,找到相關的語句,進一步精讀之,確定哪些語句與題干要求相符,提取出來即可。題干中要求用原文語句回答的,必須用原文語句回答;能借用原文語句回答的可借用原文語句。
文言文作文 篇9
壬辰年五月某日,兄與我相約齊赴龍泉,為覽洛帶古城麗景,車初至龍泉路段,暖陽溫媚,和風洗面,紅花綠草,春意闌珊,天色蔚藍,青霞直掛彩云間。飛鳥東去,嬌燕西來,眷人雙雙一線牽。枇杷羞滴,青桃含澀,萬葉叢中方顯佳人氣韻。
驛都新貌,酒綠燈紅,群樓危宇,廣廈白雪,金屋銀店,豪宅府坻。十里商街,糧肉果蔬,奇珍異寶,華麗衣布,茶莊水吧,酒家興旺。大道徑直,四通八達,網絡全城,車水馬龍,信郵順暢,賈東往來,行人不絕。
洛帶古鎮,相距驛都六七余里,古色古韻,樸素莊雅,儼然井條,一派齊整。客棧會館,店鋪牌坊,東場西市,北屋南舍,筆筆皆鄰,紅樓窗白,青磚小瓦,石板街巷,低溝細水徑流,分沓其上,如夢江南鄉間游走,炊煙裊裊。
黃昏近傍,華燈閃亮,璀璨如星。小吃甜點,巴風蜀味,千奇百珍,烤肉臘腸,魚丸燃面,應有盡有。干臭豆腐十里香飄,涼粉傷心,苦辣酸甜。古玩器樂,工藝字畫,玲瑯滿目,多如牛毛。怪裝異服,陳列期間,旅客往來,屢屢穿試,演繹帝王妃艷,大兵小將,才子佳人,含笑攝影,怡然瀟灑。
天府沃土,孕育南國秀色,玲瓏眉宇,芙蓉臉蛋,紅唇青絲,窈窕身段,玉指柳腰,纖纖細步,粉帶羅綢,淡妝濃抹,登臺入戲,幽柔舞姿,裙衫飛揚,莞爾一笑,撥動心弦,傾城傾國,天下無雙。
過山車,對對碰,高架空懸,童野好逗,鬼哭狼嚎,瘋狂止在一瞬間。槍破氣球,沙包扔盡,玻璃池內,金魚漫調,蝦蟹還斗。異國友人,興猶未盡,方趣正濃,樂在其中,不知疲憊。
西風古道,山川色暖,細水長流,茂林深處,烏雀聲聲啼罷。紫竹葉密,翠柏如傘,綠蔭繞繞,歌者彈唱,琴弦幽谷。楊柳湖畔,碧波蕩漾,明鏡澄澈,水天湛藍,淺底魚翔,長空白鶴。孤舟老翁,蓑笠披肩,小飲茶淡,獨釣春秋,閑情逸致,詼諧如畫。馬駒一身汗血,騎者牽繩直走江邊,威風凜凜,神采飛揚,馬蹄輕快,濺起一汪水珠絲連,驚醒晚春千般夢。
金龍長城,固比鐵湯,堅若銅梨,高墻深院,石獅臥門,神武威力,摧不可破,登千級石階而上,天下小矣。千里江山,萬象包羅,蜀川壯麗秀景,一望無際,目不可睹。
瞭望臺,百年風雨,往昔歷史崢嶸,金戈鐵馬,刀光劍影,狼煙四起,烽火諸侯,群雄角逐,生死成敗,王霸天下,兒女情長,如夢謳歌,紛紛擾擾,紅顏為誰而憔悴。
嘆今朝,多少風流人物,云雨變幻,究竟誰主沉浮?
文言文作文 篇10
【讀書與作文】
讀書如銷銅,聚銅入爐,大鞴扇之,不銷不止,極用費力。作文如鑄器,銅既銷矣,隨模鑄器,一冶即成,只要識模,全不費力。所謂勞于讀書,逸于作文者此也。
【讀書與作文翻譯】
讀書就像熔化銅一樣,把銅聚集起來放進火爐里,用大皮制鼓風器扇火爐,銅沒有熔化鼓風器就不能停止,很費力氣。寫文章就好像澆制器皿,銅已熔化了,(人們只需)按照模具鑄造器皿,一冶煉就能成功。只要知道模型,就根本不費力氣。這叫做在讀書時多用功,寫作時就會輕松。
【讀書與作文字詞注釋】
1.銷:熔化。
2.鞴(bèi):古代皮制鼓風器。
3.鑄:澆鑄。
4.既:已經。
5.矣:語氣詞,相當于現代漢語“了”。
6.冶:此指冶煉,即使金屬熔化后鑄器。
7.模(mú):模具。
8.所謂:這叫做。
9.勞于讀書:在讀書上多用功。
10.逸:輕松。
讀書與作文文言知識
逸。“逸”是個多義詞。一指“安逸”“輕松”。上文“逸于作文”中“逸”,即指“輕松”,意為在作文時就會感到輕松。二指“逃跑”“奔跑”。如“兔逸”,意為“兔子逃跑了”;“盜逸”,意為小偷溜走了。三指“超過一般”,現代漢語中有“超逸”“逸群”。
讀書與作文啟發借鑒
不少學生怕作文,不是他們沒有生活內容,沒有可寫材料,而不知道如何表達。原因在哪里?在于讀書太少,或者沒有認真讀書。古人說“熟讀唐詩三百遍,不會寫詩也會吟”,意思是書讀得多了,表達自然會流暢起來,寫作材料也會豐富起來。上如上文所說,只要“識模”--即掌握文章體裁及基本結構,就能輕松寫出好或較好文章。所以,要寫好作文,首先要多讀書。
讀書與作文原文選自《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
中國元代一部論述家塾教學程序著作史稱讀書工程”或進學規程”編撰者程端禮(1271~1345),字敬叔、敬禮,號畏齋、慶元,鄞縣(今浙江鄞縣)人曾任廣德建平縣(今安徽郎溪縣)、池州建德縣(今浙江建德縣)儒學教諭,臺州路(今浙江臨海)、衢州路(今浙江衢州)儒學教授,集慶路(今江蘇江寧)江東書院山長。生徒甚眾,學宗朱熹。他作此書目,是依朱熹“讀書明理”思想,糾正當時讀書人“曾未讀書明理,遽使之學文”、“失序無本,欲速不達”缺點,認為注重教學程序,才能“使理學與舉業畢貫于一”書首錄朱熹等所訂學規作為綱領。全書共三卷。第一卷依朱熹讀書法,規定讀經程序: 8歲入學之前,讀程逢原增廣《性理字訓》; 8歲入學之后,讀朱熹《小學》,次讀《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孝經》,再讀《易》、《書》、《詩》、《儀禮》、《禮記》、《周禮》及《春秋》并三傳;15歲后再“以朱子法讀四書注”,并抄讀以上經書 第二卷規定在讀經基礎上學史學文程序:先看《通鑒》,讀韓愈文章,讀《楚辭》;之后“以二三年之工專力學文,既有學識,又知文體,何文不可作”,練習“科舉文字”,準備應試。二卷末附五種表格,注明每日功課綱要。第三卷錄王柏輯《正始之音》,以明辨音義之方法;最后闡明朱子讀書法六條:循序漸進 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著緊用力、居敬持志。當時國子監曾將此書頒行郡邑學校,明代諸儒讀書亦奉為準繩,清代陸隴其曾刊刻此書以資流傳。此書可說是中國古代家塾一個詳細讀經學文教學計劃。它注意教學程序,重視基本功訓練,強調經常復習和考查,這對當時及后代家塾教學有一定影響。
【文言文作文】相關文章:
[經典]文言文作文08-19
[精選]文言文作文08-27
文言文作文【精選】08-21
(精選)文言文作文08-20
文言文作文(精選)08-14
(精選)文言文作文08-15
文言文作文07-25
【經典】文言文作文08-04
文言文作文(精選)07-27
文言文作文(經典)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