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文言文小故事15篇
漫長的學習生涯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古人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相信很多人都在為看懂文言文發愁,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小故事,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言文小故事1
狐假虎威
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已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譯文:
老虎尋找各種野獸吃掉他們,抓到一只狐貍。狐貍說:“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來做各種野獸的首領,現在你吃掉我,是違背天帝的命令。你認為我的話不誠實,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隨在我后面,觀看各種野獸看見我有敢不逃跑的嗎?”老虎認為狐貍的話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獸看見它們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獸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認為它們是害怕狐貍。
續文:
某日,虎遇狐于徑,怒其紿己而哂于百獸,擒而得之。狐曰:“子欲何為?”虎曰:“若,蕞爾獸哉,吾,萬獸尊也,安能見欺于女?今必償舊怨以噬之。”狐曰:“吾非欺君,天帝使者然也。非是,請入谷中以明吾言。”虎從之谷,道狹塞尻骨,不得首尾相顧,而狐以軀區入虎腹下,盡食其臟腑以殺之。虎為天下笑。
掩耳盜鈴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錘毀之,鐘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也!
譯文:
范氏逃亡的時候,有個人趁機偷了一口鐘,想要背著它逃跑。但是,這口鐘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錘子砸碎以后再背。誰知,剛砸了一下,那口鐘就“咣”地發出了很大的響聲。他生怕別人聽到鐘聲,來把鐘奪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兩只耳朵緊緊捂住繼續敲。害怕別人聽到鐘的聲音,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為別人也聽不到了,這就太荒謬了。
續寫:
某日道中遇錢囊,收而還家,啟之數百金也,喜于形色。妻曰:“妾聞君子守操明志,無義之財一毫莫取。今得金喪德,何喜之有?”曰:“拾之未視,固非盜也。”
買櫝還珠
楚人有賣其珠于鄭者,為木蘭之柜,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翡羽.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此可謂善鬻櫝矣,未可謂善鬻珠也。
譯文:
有一個楚國人賣他的珠子給鄭國人,用木蘭做了一個匣子,用桂椒熏染它,用珠玉裝飾它,再用火齊珠鑲嵌它,最后用翠鳥的羽毛點綴它.但那個鄭國人買了他的匣子卻退還了他的珍珠.這可以說是善于賣匣子了,不能說是善于賣珍珠。
聞雞起舞
原文:
初,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為軍諮祭酒。逖居京口,糾合驍健,言于睿曰:“晉室之亂,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爭權,自相魚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遺民既遭殘賊,人思自奮,大王誠能命將出師,使如逖者統之以復中原,郡國豪杰,必有望風響應者矣!”睿素無北伐之志,以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給千人廩,布三千匹,不給鎧仗,使自召募。逖將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陰,起冶鑄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進。
續寫:
逖引兵數退北虜,軍勢稍振,日附之者以千數。是時眾欲復社稷,迎宗廟,歸黔首于水火,建不世之功業。請之,睿令軍江南,不得行進。深恐沮將士,乃擢祖逖中郎將,以下皆拔,使課黎民,董軍事,主三老豪杰事。卒無北向之事。
學弈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續寫:
后十年,賊起薄諸郡縣,令丞不能止,民苦之甚矣。賊至擄掠,戕戮官軍,奪擄婦女,大笑自若。一人援弓引矢數中,賊大驚懼,相與曰:“是養由基儕,吾等非敵手也,可速去。”于是珠寶婦人盡遺于路,遁走。未幾,令得其人,學弈于秋廢者也。
揠苗助長
原文: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續寫:
明日,宋人市雉于市,暮反。居旬日,雉雛不異初。宋人食以食,舊態也。曰:“必多啖以成雞。”復進食于舍,日以十計,強雛者甚。子日于隴歸,怪而請父。曰:“是物也,躬親養之,奈何亡者重?”俱以前事對,子悵然矣。
文言文小故事2
劉伶病酒,渴甚,從婦求酒。婦捐酒毀器,涕泣諫曰:「君飲太過,非攝生之道,必宜斷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當祝鬼神,自誓斷之耳!便可具酒肉。」婦曰:「敬聞命。」供酒肉于神前,請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便引酒進肉,隗然已醉矣。
說到喝酒,不能不提劉伶。劉伶酒癮特別重,跟他老婆要酒喝。老婆把酒倒了,酒瓶子砸了,哭著求他,說你喝酒太多,不是養生的辦法,一定戒酒才對。劉伶說,好好好,我自己戒不了,只有在神仙面前賭咒發誓才能行。快準備酒肉祭祀神仙吧。結果劉伶在神仙面前扯了一圈淡,把祭神的酒肉消滅掉了。
文言文小故事3
孔文舉有二子,大者六歲,小者五歲。晝日父眠,小者床頭盜酒飲之。大兒謂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禮!」
說到偷,孔融有倆兒子,五六歲時趁孔融睡著了,偷他的酒喝。因為古有明訓啊,長輩賜酒喝要行禮的,叫「酒而成禮」。于是大兒子就說,你怎么不行禮,小兒子表示嗤之以鼻,偷還講什么形式主義?
文言文小故事4
義士趙良
「原文」
趙良者,燕人也。漂泊江湖,疾惡如仇。一日,途經謝莊,聞有哭聲,遂疾步入茅舍,見一少女蓬頭垢面,哀甚。義士詢之,乃知為某村二惡少所辱也,痛不欲生。義士怒不可遏(è,控制),徑自詣(yì)某村,索二惡少,責之曰:“汝等何故辱無辜少女?”一惡少虎視眈眈曰:“何預爾事?”義士瞋(chēn)目(瞪大眼睛)斥之:“汝非人也,但(只是)禽獸耳!”未及惡少出劍,義士之白刃已入其胸,立仆。一惡少伏地求恕,義士斬其耳以示眾,儆(jǐng,警告)其不得為非作歹也。
「翻譯」
趙良,是河北一帶的人。漂泊在江湖上,疾惡如仇。一天,路過謝莊,聽到哭聲,就快步進入茅草屋里,看見一個女孩蓬頭垢面 ,看起來非常悲傷。趙良問她怎么了,才得知她是被某村兩個惡少欺負侮辱,痛不欲生。趙良怒不可遏,徑直到了那個村莊,尋找到了兩個惡少,責問他們:“你們為什么欺凌、侮辱沒有過錯的女孩?”一個惡少虎視眈眈地說:“關你什么事?”趙良瞪大眼睛罵道:"你不是人,只是只禽獸。”還沒等惡少拔出劍來,趙良的白劍已經插進了他的心臟,立刻倒地了。另一個惡少跪地求饒。趙良割下惡少的耳朵以警戒眾人,并警告他不能再為非作歹了!
硯眼
「原文」
明有陸公廬峰者,于京城待用。嘗于市遇一佳硯,議價未定。既還邸,使門人往,以一金易歸。門人持硯歸,公訝其不類。門人堅證其是。公曰:“向觀硯有鴝鵒眼,今何無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遇石工,幸有余銀,令磨而平之。”公大惋惜。蓋此硯佳于鴝鵒眼也。
「譯文」
明朝有一位叫陸廬峰的人,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他曾經在集市上遇到一塊上好的硯臺,價格有爭議沒有定。到了邸府后,讓仆人前往,用一兩銀把硯臺買回來。仆人拿著硯臺回來了,陸廬峰覺得它不像原來的硯臺而感到驚訝。仆人堅持說就是這個硯臺。陸廬峰說:“先前的硯臺有個‘八哥眼’,為什么現在沒有了?”仆人回答說:“我嫌棄它有一點凸,路上遇見石工,幸虧有剩余的銀兩,叫他打磨一下使它平整了。”陸廬峰大為惋惜。
縣令挽纖
原文:
何易于,不詳何所人及何所以進。為益昌令。縣距州四十里,剌史崔樸常乘春與賓屬泛舟出益昌旁,索民挽纖,易于身引舟。樸驚問狀,易于曰:“方春,百姓耕且蠶,惟令不事,可任其勞。”樸愧,與賓客疾驅去。
譯文:
何易于,不知是什么地方人和通過什么途徑做官的。他擔任益昌縣令。益昌離州有四十里遠,刺史崔樸曾經在春天帶者賓客乘船路過益昌附近,讓百姓挽纖拉船,何易于親自挽纖拉船。崔樸驚訝地問情況,何易于說:“現在是春天,百姓都在耕種養蠶,惟獨我沒事做,可以擔負那勞役。”崔樸慚愧,和賓客們急忙騎馬離開了。
唐臨為官
「原文」
唐臨為萬泉丞。縣有囚十數人,皆因未入賦而系。會暮春時雨,乃耕作佳期。唐臨白縣令:“囚人亦有妻兒,無稼穡何以活人,請出之。”令懼其逸,不許。唐臨曰:“明公若有所疑,吾自當其罪。”令因請假歸鄉。臨悉召囚令歸家耕作,并與之約:農事畢,皆歸系所。囚等感恩,至時畢集縣獄。臨由是知名。
「譯文」
唐臨當上萬泉縣令的`從屬官員。縣里有十幾個囚犯,都是因為未交稅而被關押的。適逢暮春時節的雨季,正是耕種的好日子。唐臨稟報縣令:“囚犯也有妻子孩子,不能耕種與收獲怎么養活他們,請把他們放出來。”縣令害怕他們逃跑,不肯。唐臨說:“大人如果有所顧忌,我一個人承擔全部責任。”于是縣令請假回家。唐臨把囚犯全部召集起來讓他們回家耕種,并且和他們約定:春種結束,都要回到監獄里去。囚犯們感激唐臨的恩情,到時候全部集中在縣的監獄里了。唐臨就從此出名了。
蛇銜草
「版本一」
原文: 昔有田父耕地,值見創蛇在焉。有一蛇,銜草著瘡上,經日創蛇走。田父取其草余葉以治瘡,皆驗。本不知草名,因以“蛇銜”為名。《抱樸子》云,“蛇銜《指蛇銜草》能續己斷之指如故”,是也。
翻譯:
從前有一位農民在耕地,看見一條受了傷的蛇躺在那里。有一條蛇,銜來一棵草放在傷蛇的傷口上。經過一天的時間,傷蛇跑了。農民拾取那棵草其余的葉子給人治瘡,全都靈驗。本來不知道這種草的名字,就用“蛇銜草”當草名了。《抱樸子》說:“蛇銜能把已經斷了的手指接起來,接得和原先一樣。”說的就是這回事。
「版本二」
原文:
昔有田夫耕地,值見傷蛇在焉。頃之,有一蛇銜草著傷口上,經日創蛇走。田夫取其余葉治傷,皆驗。本不知草名,鄉人因以蛇銜名之。古人云:蛇銜草能續已斷之指如故,非妄言也。
譯文:
過去有一位農民耕地,恰好看見一條受了傷的蛇躺在那里。過了一會兒,另有一條蛇,銜來一棵草放在傷蛇的傷口上。第二天,受傷的蛇跑了。農民拾取那棵草其余的葉子給人治傷全都靈驗。本來不知道這種草的名字,鄉里人就用“蛇銜草”當草名了。古代人說:“蛇銜草能把已經斷了的手指接得和原先一樣。”并不是亂說的。
文言文小故事5
1、劉廷式不負婚約
朝士劉廷式,本田家。鄰舍翁甚貧,有一女,約與廷式為婚。后契闊數年,廷式讀書登科,歸鄉閭。訪鄰翁,而鄰翁已死;女因病雙瞽,家極困餓。廷式使人申前好,而女子之家辭以疾,仍以傭耕,不敢姻士大夫。
廷式堅不可:“與翁有約,豈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卒與成婚。閨門極雍睦,其妻相攜而后能行,凡生數子。廷式嘗坐小譴,監司欲逐之,嘉其有美行,遂為之闊略。其后廷式管干江州太平宮而妻死,哭之極哀。
【譯文】
朝廷命官劉廷式本為農家子。鄰居家老翁很貧窮,有一女兒,與廷式約為婚姻。后離別多年,廷式讀書考中進士科,回鄉里尋訪鄰家老人而老人已去世,其女兒也因病而雙目失明,家中極為困苦饑荒。廷式托人到鄰家重申以前的婚約,而女子的家人以女子的疾病推辭,且以為靠傭耕為生的人家,也不敢與士大夫通婚姻。
廷式堅持不退婚,說:“先前與老人有約定,怎么能因為老人去世、女兒有疾病就違背婚約呢?”最終還是與她成了婚。婚后夫妻關系極為和睦,他妻子要攙扶著才能行走,生了幾個孩子。廷式曾因過錯而當小有貶謫,監司本欲罷其官,因贊賞他的美德行事,遂寬免了他。后來廷式管理江州太平宮而妻子去世,他哭得很哀傷。
【附】
蘇軾曾問劉廷式曰:“哀生于愛,愛生于色。子娶盲女,與之偕老,義也。今君愛從何生,哀從何出乎?”庭式曰:“吾知喪吾妻而已。吾若緣色而生愛,緣愛而生哀,色衰愛弛,吾哀亦忘,則凡揚袂倚市,目挑而心招者,皆可以為妻耶?“蘇軾深感其言。
2、韓云門與盲女偕老
項城韓云門,名堳(méi),聘戚氏女,未幾,兩目失明。戚謂韓郎年少能文,必成遠器,而配以盲女,非偶也。欲毀婚而終女子于家。
韓之父母將許之,云門毅然不可,如禮迎娶以歸。戚不得已,媵(yìng)以美婢。云門曰:“人情見則欲動,不若無見,以全我居室之好。”遂遣婢還。后以壬子拔貢舉于鄉,出為教諭。摯婦偕行,伉儷無間。
【譯文】
河南省商丘縣有個人叫韓云門,名堳,與戚家的女兒定下婚姻關系 ,不久,戚家的女兒雙目失明了。戚家(親戚)認為韓云門年紀輕輕就能作文章,以后肯定會成大器,但是許配一個瞎女,是不適合與他相配的,想要退婚讓女兒終老在家。
韓云門的`父母準備答應,但韓云門堅決不同意,仍然按照禮數將(盲女)迎娶回家。戚家(親戚)無奈,只好以一美婢從嫁。韓云門說:“人們見到漂亮的侍女感情就要激動,還不如不見,用來保全我夫妻的和諧關系。”于是把侍女退了回去。后來韓云門在壬子年因中舉而選入國子監作生員,(被派)去外地出任縣掌祭祀、教育的官吏。韓云門帶著妻子同行, 夫妻親密無矛盾。
文言文小故事6
歐陽修苦讀
歐陽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以至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
文言文小故事7
陳元方年十一時,候袁公。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強者綏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嘗為鄴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異世而出,周旋動靜,萬里如一。周公不師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
【注釋】
候:拜訪,問候。
履行:實踐,做。
綏:安,安撫。
孤:封建時代王侯對自己的謙稱。
師:學習。
【方言證古】
老父:對父親的敬稱。老,表示敬稱的詞頭。
家君:對他人父親的'尊稱。
君:對他的尊稱。
文言文小故事8
王藍田性急。嘗食雞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舉以擲地。雞子于地圓轉未止,仍下地以屐齒蹍之,又不得,瞋甚,復于地取內口中,嚙破即吐之。
王述是個急性子,急到什么程度呢?他吃雞蛋,拿筷子戳,老戳不中,就毛了,把雞蛋扔到地上去。可雞蛋不鳥他啊,就在地上滾啊滾,王述更毛了,心想你算老幾?就走過去踩啊,這雞蛋也成精了,王述偏偏就是踩不到。王述氣的吹胡子瞪眼睛,就把在地上滾了半天的雞蛋拿起來,雞蛋也瞪他:「你咬我啊,你咬我啊。」王述心一橫,咬得就是你!于是把雞蛋咬破了吐掉,我想他心里應該還在生悶氣。
文言文小故事9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釋】
市:集市。
女,同“汝”,人稱代詞,你。
反,通“返”,返回。
彘:讀“zhì”,意為豬。
適:恰巧。
特……耳:不過……罷了。
非與戲:不可同……開玩笑。
今子欺之:現在你欺騙他。子:你,對對方的稱呼。
而:則,就。
成教:教育有效果。
【啟示】
成人的言行對孩子影響很大,父母用自己的.行動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誠實待人,這種教育方法是可取的。
文言文小故事10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的創始人。
孔子年老時,開始周游列國。在他六十四歲那年,來到了楚國的'葉邑(今河南葉縣附近)。
葉邑大夫沈諸梁聽說孔子來到了葉邑,便熱情地接待了孔子,他雖然知道孔子是一個思想家、政治家,有許多優秀的學生,但他不知孔子的為人如何,便去問孔子學生子路。
子路雖然跟隨孔子多年,但一時卻不知怎么回答,就沒有作聲。
以后,孔子知道了這事,就對子路說:
“你為什么不回答他:‘孔子的為人呀,努力學習而不厭倦,甚至于忘記了吃飯,津津樂道于授業傳道,而從不擔憂受貧受苦;自強不息,甚至忘記了自己的年紀。’這樣的話呢?”
孔子的話,顯示出他由于有遠大的理想,所以生活得非常充實。
文言文小故事11
比喻人特別有才能,可以擔當大任。
瑚璉:古代祭祀時盛黍稷的'尊貴器械皿,夏朝叫“瑚”殷朝叫“璉”。出自《論語·公冶長》子貢問日:“賜也何如?”子日:“女器也”。日:“何器也?”日:“瑚瑚也。”成語 春秋時期,孔子的弟子子貢原是衛國的商人,姓端木名賜,他因為有錢,經常穿華麗的服飾,孔子看不慣他的新潮,說他為君子不器。他沾沾自喜,他問孔子自己是什么器,孔子隨意說是瑚璉之器。
子貢更加飄飄然,不知孔子在說他內心空虛。
文言文小故事12
一、郢書燕說。
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夜書,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而誤書“舉燭”。舉燭非書意也。燕相國受書而說之,曰:“舉燭者,尚明也,尚明也者,舉賢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悅,國以治。治則治矣,非書意也!今世學者,多似此類。
翻譯:古時候,有個人從楚國的郢都寫信給燕國的相國。這封信是在晚上寫的。寫信的時候,燭光不太亮,此人就對在一旁端蠟燭的仆人說:“舉燭。”(把蠟燭舉高一點)可是,因為他在專心致志地寫信,嘴里說著舉燭,也隨手把“舉燭”兩個字寫到信里去了。
燕相收到信以后,看到信中“舉燭”二字,琢磨了半天,自作聰明地說,這“舉燭”二字太好了。舉燭,就是倡行光明清正的政策;要倡行光明,就要舉薦人才擔任重任。燕相把這封信和自己的理解告訴了燕王,燕王也很高興,并按燕相對“舉燭”的理解,選拔賢能之才,治理國家。燕國治理得還真不錯。
國家是治理好了,但根本不是郢人寫信的意思。現在的學者,大多像這樣(斷章取義,穿鑿附會)。
二、子罕弗受玉。
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子罕弗受。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也,故敢獻之。”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稽首而告曰:“小人懷璧,不可以越鄉,納此以請死也。”子罕置諸其里,使玉人為之攻之,富而后使復其所。
翻譯:宋國有人得了塊玉,拿去獻給當權的大官子罕。子罕不受。獻玉的人說:“給做玉器的師傅看過,說是件寶物,才敢貢獻的。”子罕道:“你的寶物是這塊玉,我的寶物是'不貪’;我若是收下你這塊玉,你和我的寶物豈不都喪失了嗎?還不如各人留著各自的寶物好啊!”
那人聽后跪下磕頭,說:“我是個小小老百姓,藏著這么貴重的寶物,實在不安全,獻給您也是為了自家的平安啊!”子罕于是在本城找個地方讓其住下,介紹加工買賣玉石的商行幫他把玉琢磨好,賣了個好價錢,然后讓他帶著錢回家做老板去了。
三、工人善琴。
萬歷末,詹懋舉者守潁州。偶召木工。詹適彈琴,工立戶外,矯首畫指,若議其善否耳。呼問之曰:“頗善此乎?”曰:“然。”使之彈,工即鼓前曲一過,甚妙。詹大驚異,詰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往見一老人貿薪入城,擔頭常囊此,因請觀之。聞其彈,心復悅之,遂受學耳。詹予以金,不受,曰:“某,賤工也,受工之直而已。”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貽,今以獻公。”果良琴也。詹乃從竟學,一時琴師莫能及。
翻譯:萬歷年間,詹懋舉任潁州的太守。有次召用木工。詹正在彈琴,木工站在窗外,抬頭畫指,好像在評價好壞。叫來問他:“你很擅長彈琴嗎?”木工答說“是”。讓他彈,木工就演奏了一遍剛才詹懋舉彈的'曲子,彈得很好。詹很驚訝,問從哪學來的。木工回答說:“家在西郊外,見一老人進城賣柴,總把琴裝在口袋里掛在擔頭,于是請讓看看。聽他彈奏,心里很高興,于是向他學琴。”詹給他錢,他不要,說:“我,貧賤的木工,只要做工的酬勞。”又說:“您的琴是下品,我有琴,是老人贈的,現在獻給您。”果然是把好琴。詹懋舉于是跟著木工學琴,學完以后,當時的琴師沒有一個能比得上他。
四、執竿入城
魯有執長竿入城門者,初豎執之,不可入,橫執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魯國有個拿著長長的竿子進入城門的人,起初豎立起來拿著它,不能進入城門,橫過來拿著它,也不能進入城門,實在想不出辦法來了。一會兒,有個老人來到這里說:“我并不是圣賢,只不過是見到的事情多了,為什么不用鋸子將長竿從中截斷后進入城門呢?”那個魯國人于是依從了老人的辦法將長竿子截斷了。
五、鄭人買履
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鄭人買履譯文
鄭國有個人想去買雙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腳,然后把量好的尺碼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帶那尺碼。他已經拿到鞋子,卻說:「我忘記帶尺碼來了。」又轉回家去取。等到他趕回來,集市已散,他終於沒有買到鞋。
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一試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六、自 相 矛 盾
楚人有賣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自相矛盾譯文
楚國有個既賣盾又賣矛的人。(他)稱贊他自己(的盾)說:“我這盾牌的堅固,沒有東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稱贊他的矛說:“我這矛的鋒利,對于任何東西沒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說:“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會怎么樣?”這個賣東西的人不能夠回應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沒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文言文小故事13
【原文】李存審出于寒微,嘗戒諸子曰:“爾父少提一劍去鄉里,四十年間,位極將相,其間出萬死獲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鏃者凡百余。”因授以所出鏃,命藏之,曰:“爾曹生于膏粱,當知爾父起家如此也。”
【參考譯文】李存審出生于家境貧寒,地位低微的家庭,他常常告誡自己的孩子說:“你父親年輕時提著一把劍到鄉里去,四十年里面,地位達到將軍宰相,這當中脫離危難,險境,得以生存(的情況)不只一次,拔出箭頭的也有數百次.”因此將拔出的箭頭交給兒子,命令他收藏起來,說:“你們出生在富貴人家,應當知道你父輩是像這樣起家的.”
孫臏脫險
【原文】孫臏嘗與龐涓俱學兵法。龐涓既事魏,得為惠王將軍,而自以為能不及孫臏,乃陰使召孫臏。臏至,龐涓恐其賢于己,疾之,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欲隱勿見。齊使者如梁,孫臏以刑徒陰見,說齊使。齊使以為奇,竊載與之齊。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
【參考譯文】孫臏曾經跟龐涓一起學習兵法。龐涓在魏國做官,成為魏惠王的將軍,自己認為才能比不上孫臏,就暗中派人把孫臏叫到魏國來。孫臏到了(魏國),龐涓害怕他才能超過自己,嫉妒他,就用辦法懲罰(他),弄殘了他兩條腿,并在他臉上刺了字,想讓他埋沒不被發現。齊國的使者到了魏國,孫臏以受刑者的身份暗中拜見(使者),說服齊國使者。齊國使者認為(他)才能出眾,偷偷的用車把他帶到齊國。齊國的將軍田忌對(孫臏)很友好,以賓客的待遇來接待他。
陶母責子退鲊
【原文】陶公少時,作魚梁吏。嘗以坩鮓餉母。母封鮓付使,反書責侃曰:“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唯不益,乃增吾憂也!”
【參考譯文】晉代陶侃年青時,曾經擔任監管魚池官員,他將一些腌魚送給母親。母親封好魚干交給送來的人,反而寫信責備陶侃說:“你當官,把官府的東西送給我,不僅沒有好處,反而增加我的`憂慮啊! ”
畫鬼最易
【原文】客有為齊王畫者,齊王問日:“畫孰最難者?”日:“犬馬最難。”“ 孰易者?”日:“鬼魅最易。”夫犬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類之。故難。鬼魅無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參考譯文】有人為齊王作畫,齊王問他:“畫什么最難?” 他說:“狗、馬最難畫。” 齊王又問:“畫什么最容易?” 他說:“畫鬼怪最容易。” 狗、馬是人們所熟悉的,早晚都出現在你面前,不可僅僅畫得相似而已,所以難畫;鬼怪是無形的,不會出現在人們面前,所以容易畫。
子墨與耕柱子
【原文】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毋俞于人乎?”子墨子曰:“我將上大行,駕驥與羊,我將誰驅?”耕柱子曰:“將驅驥也。”子墨子曰:“何故驅驥也?”耕柱子曰:“驥足以責。”子墨子曰:“我亦以子為足以責。”
【參考譯文】墨子對耕柱子發怒,耕柱子說:“難道我就沒有勝過旁人的地方嗎?”墨子問:“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馬或一頭牛來駕車,你預備驅策那一乘呢?”耕柱子答道:“那我當然用良馬了。”墨子問:“為什么要良馬呢?”耕柱子說:“因為良馬可以負得起責任。”墨子說:“我也以為你是負得起責任的。”
唐太宗賜絹懲順德
【原文】右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受人饋絹,事覺,上曰:“順德果能有益于國家,朕與之共有府庫耳,何至貪冒如是乎。”猶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賜絹數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順德枉法受財,罪不可赦,奈何復賜之絹?”上曰:“彼有人性,得絹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獸耳,殺之何益?”
右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接受他人贈送的絲絹,事情被發覺后,唐太宗說:“順德確實是對國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官府倉庫的財物,他為什么貪婪到這地步呢?”因為吝惜他有功績,不懲罰他了,不過在大殿中贈送絲絹幾十匹。大理少卿胡演說:“順德違法接受財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么還再送他絲絹?”唐太宗說:“他是有人性的,獲得絲絹的侮辱,超過了接受刑罰。如果不知道慚愧,就是一只禽獸了,殺了他又有什么益處呢?”
文言文小故事14
陽信某翁者,邑之蔡店人。村去城五六里,父子設臨路店宿行商。有車夫數人,往來負販,輒寓其家。
一日昏暮,四人偕來,望門投止,則翁家客宿邸滿。四人計無復之,堅請容納。翁沉吟,思得一所,似恐不當客意。客言:“但求一席廈宇,更不敢有所擇。”時翁有子婦新死,停尸室中,子出購材木未歸。翁以靈所室寂,遂穿衢導客往。入其廬,燈昏案上。案后有搭帳,衣紙衾覆逝者。又觀寢所,則復室中有連榻。四客奔波頗困,甫就枕,鼻息漸粗。惟一客尚朦朧,忽聞床上察察有聲,急開目,則靈前燈火照視甚了。女尸已揭衾起。俄而下,漸入臥室。面淡金色,生絹抹額。俯近榻前,遍吹臥客者三。客大懼,恐將及己,潛引被覆首,閉息忍咽以聽之。未幾女果來,吹之如諸客。覺出房去,即聞紙衾聲。出首微窺,見僵臥猶初矣。客懼甚,不敢作聲,陰以足踏諸客。而諸客絕無少動。顧念無計,不如著衣以竄。才起振衣,而察察之聲又作。客懼復伏,縮首衾中。覺女復來,連續吹數數始去。少間聞靈床作響,知其復臥。乃從被底漸漸出手得褲,遽就著之,白足奔出。尸亦起,似將逐客。比其離幃,而客已拔關出矣。尸馳從之。客且奔且號,村中人無有警者。欲叩主人之門,又恐遲為所及,遂望邑城路極力竄去。至東郊,瞥見蘭若,聞木魚聲,乃急撾山門。道人訝其非常,又不即納。旋踵尸已至,去身盈尺,客窘益甚。門外有白楊,圍四五尺許,因以樹自障。彼右則左之,彼左則右之。尸益怒。然各濅倦矣。尸頓立,客汗促氣逆,庇樹間。尸暴起,伸兩臂隔樹探撲之。客驚仆。尸捉之不得,抱樹而僵。
道人**良久,無聲,始漸出,見客臥地上。燭之死,然心下絲絲有動氣。負入,終夜始蘇。飲以湯水而問之,客具以狀對。時晨鐘已盡,曉色迷蒙,道人覘樹上,果見僵女,大駭。報邑宰,宰親詣質驗,使人拔女手,牢不可開。審諦之,則左右四指并卷如鉤,入木沒甲。又數人力拔乃得下。視指穴,如鑿孔然。遣役探翁家,則以尸亡客斃,紛紛正嘩。役告之故,翁乃從往,舁尸歸。客泣告宰曰:“身四人出,今一人歸,此情何以信鄉里?”宰與之牒,赍送以歸。
文言文小故事15
「 原文: 」
粵中莊有恭,幼有神童之譽。家鄰鎮粵將軍署,時為放風箏之戲,適落于將軍署之內宅,莊直入索取。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進。將軍方與客對弈,見其神格非凡,遽詰之曰:“童子何來?”莊以實對。將軍曰:“汝曾讀書否?曾屬對否?”莊曰:“對,小事耳,何難之有!”將軍曰:“能對幾字?”莊曰:“一字能之,一百字亦能之。”將軍以其言之大而夸也,因指廳事所張畫幅而命之對曰“舊畫一堂,龍不吟,虎不嘯,花不聞香鳥不叫,見此小子可笑可笑。”莊曰:“即此間一局棋,便可對矣。”應聲云:“殘棋半局,車無輪,馬無鞍,炮無煙火卒無糧,喝聲將軍提防提防。”
譯文:
粵中部的莊有恭,幼年既有神童的名聲。(他的')家在鎮粵將軍署旁邊,有一次放風箏玩耍,(風箏)恰好落到將軍署的內院中,莊有恭直接進入要求歸還。所有衙役都認為他歲數小而忽略了他,沒有來得及阻擋他進入。將軍正好和客人下棋,看到他精神狀態與眾不同,急促喝問他說:“小孩從哪來的?”莊有恭實話回答。將軍說:“你讀書了沒有?曾經學過對對子嗎?”莊有恭回答說:“對子,小意思了,那有什么難的!” 將軍問:“能對幾個字的對子?”莊有恭回答:“一個字能對,一百個字也能對。”將軍以為他在吹牛,于是就指著廳里張貼的畫讓他做對子,說:“舊畫一堂,龍不吟,虎不嘯,花不聞香鳥不叫,見此小子可笑可笑。”莊有恭說:“就是這里一盤棋,便可以對呀。”應聲對道:“殘棋半局,車無輪,馬無鞍,炮無煙火卒無糧,喝聲將軍提防提防。”
【文言文小故事】相關文章:
(精選)文言文小故事07-23
文言文小故事06-13
[熱]文言文小故事07-24
文言文小故事[精]07-24
(通用)文言文小故事07-25
【集合】文言文小故事07-24
文言文小故事(集合)07-23
【精品】文言文小故事07-22
文言文小故事(精選20篇)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