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曾子易簀》文言文
《曾子易簀》文言文1
原文:
曾子寢疾,病。樂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②坐于足,童子隅坐而執燭。童子曰“華而睆③,大夫之簀與?”子春曰“止!”曾子聞之,瞿然曰“呼!”曰“華而睆,大夫之簀與?”曾子曰“然。斯季孫④之賜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簀!”曾元曰“夫子之病革⑤矣,不可以變。幸而至于旦,請敬易之。”曾子曰“爾之愛我也,不如彼。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斃焉,斯已矣。”舉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沒。
——選自《禮記》
【注】①簀(zé)席子。②樂正子春曾參的弟子。曾元、曾申曾參的兒子。③睆(huǎn)光滑。④季孫魯國大夫;曾子受其賜簀,非禮也。⑤革通“亟”,危急。
譯文:
曾子臥病在床,病情危急。樂正子春坐在床邊,曾元、曾申坐在腳頭,童仆手拿蠟燭坐在角落。童仆說“華美而光滑,(那是)大夫(才能享用)的竹席吧?”子春說“住口!”曾子聽見這話,驚懼地說“啊!” (童仆又)說“華美而光潔,(那是)大夫(才能享用)的竹席啊!”曾子說“是的。那是季孫賜給的,我沒有換它下。(曾)元,(扶我)起換竹席。”曾元說“您的病非常嚴重啊,經不起挪動,希望能等到天明,再遵從您的`意思換了它。”曾子說“你愛我不如他(童仆)。君子按照道德標準去愛護人,小人愛人以無原則遷就。我還要求什么呢?只要能死得合乎正禮,就行了。”(大家)扶起(他的身體)然后更換竹席,他回到席子上還沒躺安穩就去世了。
《曾子易簀》文言文2
作品原文
曾子易簀
曾子(1)寢疾(2),病。樂正子春(3)坐于床下,曾元、曾申(4)坐于足,童子隅(5)坐而執燭。童子曰:“華而睆(6),大夫之簀(7)與?”子春曰:“止!”曾子聞之,瞿然(8)曰:“呼!”曰:“華而睆,大夫之簀與?”曾子曰:“然。斯季孫(9)之賜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簀。”曾元曰:“夫子之病革(10)矣,不可以變(11)。幸而至于旦,請敬易之。”曾子曰:“爾之愛我也不如彼。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12)。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斃(13)焉斯已矣。”舉扶而易之。反(14)席未安而沒(15)。
作品注釋
(1)曾子:即曾參,孔子弟子。
(2)寢疾:病倒,臥病,此偏向于病倒。寢,睡臥。疾,小病。
(3)樂正子春:曾參的弟子。
(4)曾元、曾申:都是曾子的兒子。
(5)隅:名詞作狀語,在角落。
(6)華而睆(huǎn):華美,光滑。
(7)簀(zé):席子。
(8)瞿然:驚嘆的樣子。
(9)季孫︰魯國大夫;曾子受其賜簀,非禮也。
(10)革:通“亟”,指病重。
(11)變:在此指移動
(12)姑息:無原則的寬容
(13)正而斃︰謂合于正禮而歿。
(14)反:同“返”。
(15)沒:同:“歿”,死。
原文
曾子寢疾,病。樂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執燭。童子曰:“華而睆,大夫之簀與?”子春曰:“止!”曾子聞之,瞿然曰:“呼!”曰:“華而睆,大夫之簀與?”曾子曰:“然。斯季孫之賜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簀。”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變。幸而至于旦,請敬易之。”曾子曰:“爾之愛我也不如彼。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斃焉斯已矣。”舉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沒。
作品譯文
曾子躺在床上,病危。曾子的弟子子春坐在床旁邊,曾元、曾申坐在床腳下,童仆坐在角落拿著蠟燭。童仆說:“華美而光潔,(那是)大夫(才能享用)的竹席啊!”子春說:“住嘴!”曾子聽見這話,驚懼地說:“啊!”(童仆又)說:“華美而光潔,(那是)大夫(才能享用)的竹席啊!”曾子說:“是的。那是季孫送的,我沒有啊。(曾)元,(扶我)起來換竹席。”曾元說:“您的病非常嚴重啊,不能移動(您的身體啊)。(如果)幸運地到了早晨,一定遵從您的意思換了它。”曾子說:“你愛我不如他(童仆)。按照道德標準去愛護人,小人愛人以無原則遷就。我還有什么苛求啊?我能得到(封建禮教的)正道而死去,也就足夠了。”(曾元)扶著抬起(他的身體)然后更換竹席,把他送回席子,還沒躺好就死了。
作品賞析
文章的宗旨是顯而易見的,不是暴露“禮”的`崩壞,而是想通過這個故事告訴人們:禮是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曾參是以身護禮的典范。對于今天的讀者來講,以曾參為榜樣,那是迂腐至極的。但拋開曾參所守“禮”的內容,他那種嚴于律己,知錯必改的精神,也是令人感動的。“君子愛人以德,細人愛人以姑息”,將“德”的內容以新易舊,仍然是富有生命力的名言。
臨終易簀,對于曾子來說,不過是其一生中最微乎其微的生活細節,而這個細節正是回光返照中一道耀眼的閃光。《禮記》的原創者,對于這個細節做了簡潔而生動地描繪。雖用字不多,但侍疾的場景具體,人物的情態畢現。尤其是童子童言無忌,口無遮攔;曾參表態堅決,語重心長,都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曾子在病重之際還堅持要更換與自己身份和地位不符的床席,乃至在更換床席的過程中死去,表現了曾子恪守禮法的堅定信念,更體現儒家禮法至上的觀念。這是一個極端的“克己復禮”的事例。
曾子
相關閱讀
《禮記·檀弓上》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禮記》中的一篇。《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該書編定是西漢禮學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選編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禮記》,在后來的流傳過程中若斷若續,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選編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禮記》,即我們今天見到的《禮記》。這兩種書各有側重和取舍,各有特色。東漢末年,著名學者鄭玄為《小戴禮記》作了出色的注解,后來這個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說經文的著作逐漸成為經典,到唐代被列為“九經”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經”之中,為士者必讀之書。
【《曾子易簀》文言文】相關文章:
曾子殺豬文言文翻譯08-09
曾子殺豬文言文閱讀答案01-14
曾子殺彘文言文翻譯01-14
曾子不受邑文言文翻譯及啟示10-11
文言文《曾子殺彘》翻譯及分析01-15
《曾子殺豬》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3-08
曾子衣敝衣文言文翻譯04-22
《曾子殺彘》文言文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1-15
綱鑒易知錄文言文原文及翻譯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