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必背文言文(推薦)
初中必背文言文1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為坻(chí),為嶼,為嵁(kān),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動,俶(chù)爾遠逝,往來翕(xī)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qiǎo)愴(chuàng)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注①加粗標紅字是易錯字。②畫線句是高考高頻考查句。
譯文賞析:
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著竹林,可以聽到水聲,就像人身上佩帶的佩環相碰擊發出的聲音,(我)心里感到高興。砍倒竹子,開辟出一條道路(走過去),沿路走下去看見一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涼。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為了水中高地、小島、不平的巖石和石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青翠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靠都沒有。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動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樂。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水流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而看得見,時而看不見。兩岸的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
我坐在潭邊,四面環繞合抱著竹林和樹林,寂靜寥落,空無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涼,寒氣入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因為這里的環境太凄清,不可長久停留,于是記下了這里的情景就離開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跟著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做恕己,一個叫做奉壹。
理解默寫:
①《小石潭記》中“,”兩句,借潭中魚兒寫出小石潭水清澈見底、清洌可鑒的特點。
②《小石潭記》中,描寫小石潭源頭悠遠,兩岸彎曲的語句是“,”。
③《小石潭記》一文中的“,”和《與朱元思書》一文中的“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從側面寫出了水的清澈見底。
④《小石潭記》中用比喻突出小溪曲折、蜿蜒特點的句子是“,”。
⑤柳宗元《小石潭記》中因小石潭的周圍景象過于凄清使作者沒有久待便“記之而去”的句子是“,”。
⑥柳宗元在《小石潭記》中寫潭中的魚,先是魚兒一動不動,接著“,”寫魚兒忽然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似與游者相樂”。
參考答案
理解默寫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②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③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④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⑤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⑥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初中必背文言文2
【原文】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翻譯】
天邊的明月升上了樹梢,驚飛了棲息在枝頭的喜鵲。清涼的晚風仿佛吹來了遠處的蟬叫聲。在稻花的香氣里,人們談論著豐收的`年景,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好像在說著豐收年。天空中輕云漂浮,閃爍的星星時隱時現,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詞人急急從小橋過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廟附近樹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彎,茅店忽然出現在他的眼前。
【重點字詞】
⑴西江月:詞牌名。
⑵黃沙:江西省上饒縣黃沙嶺鄉黃沙村。黃沙道:是指從該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黃沙嶺之間約20公里的鄉村道路,南宋時是一條直通上饒古城的比較繁華的官道,東到上饒,西通江西省鉛山縣。
⑶明月別枝驚鵲:蘇軾《次韻蔣穎叔》詩:“明月驚鵲未安枝”。
⑷別枝驚鵲:驚動喜鵲飛離樹枝。
⑸鳴蟬:蟬叫聲。
⑹舊時:往日。
⑺茅店:茅草蓋的鄉村客店。
⑻社林:土地廟附近的樹林。社,土地神廟。古時,村有社樹,為祀神處,故曰社林。
⑼見:同“現”,顯現,出現。
⑽忽見:忽現,指小店忽然出現。
初中必背文言文3
鄒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議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初中必背文言文4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初中必背文言文5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以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初中必背文言文6
世有千里馬,然后有伯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初中必背文言文7
1.陋室銘
朝代:唐代
作者:劉禹錫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亂耳,無案牘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有?
2.愛蓮說
朝代:宋代
作者:周敦頤
原文:
水陸草木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甚愛一作:盛愛)
予謂菊,花隱逸者也;牡丹,花富貴者也;蓮,花君子者也。噫!菊愛,陶后鮮有聞。蓮愛,同予者何人?牡丹愛,宜乎眾矣。
3.口技
朝代:清代
作者:林嗣環
原文: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于廳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4.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朝代:先秦
作者:孟子及其弟子
原文:
舜發于畎畝中,傅說舉于版筑間,膠鬲舉于魚鹽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一作:斯人)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5.曹劌論戰
朝代:先秦
作者:左丘明
原文: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徧同:遍)
公與乘,戰于長勺。公將鼓。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
6.鄒忌諷齊王納諫
朝代:兩漢
作者:劉向撰
原文: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曰:“吾妻美我者,私我也;妾美我者,畏我也;客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妻私臣,臣妾畏臣,臣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臣莫不畏王,四境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后,時時而間進;期年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謗譏一作:謗議)
7.桃花源記
朝代:魏晉作者:陶淵明
原文: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間隔一作:隔絕)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8.岳陽樓記
朝代:宋代
作者:范仲淹
原文: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具通:俱)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大觀也,前人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隱曜一作:隱耀;霪雨通:淫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心,或異二者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高則憂其民;處江湖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憂而憂,后天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9.醉翁亭記
朝代:宋代
作者:歐陽修
原文: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僧智仙也。名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意不在酒,在乎山水間也。山水樂,得心而寓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樂,而不知人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0.出師表
朝代:兩漢
作者:諸葛亮
原文: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秋也。然侍衛臣不懈于內,忠志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殊遇,欲報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事,事無大小,悉以咨,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事,悉以咨,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臣,愿陛下親、信,則漢室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中,咨臣以當世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際,奉命于危難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祎、允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效,不效,則治臣罪,以告先帝靈。若無興德言,則責攸、祎、允等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初中必背文言文8
《小石潭記》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而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而去。
初中必背文言文9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初中必背文言文10
【原文】
望江南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翻譯】
梳洗完畢,獨自一人登上望江樓,倚靠著樓柱凝望著滔滔江面。上千艘船過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沒有出現。太陽的`余暉脈脈地灑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著,思念的柔腸縈繞在那片白蘋洲上。
【重點字詞】
⑴望江南:又名“夢江南”“憶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段安節《樂府雜錄》:“《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鎮浙日,為亡妓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后改此名。”《金奩集》入“南呂宮”。小令,單調二十七字,三平韻。
⑵梳洗:梳頭、洗臉、化妝等婦女的生活內容。
⑶獨:獨自,單一。望江樓:樓名,因臨江而得名。
⑷千帆:上千只帆船。帆:船上使用風力的布蓬,又作船的代名詞。皆:副詞,都。
⑸斜暉:日落前的日光。暉:陽光。脈脈:本作“眽眽”,凝視貌。《古詩十九首》有“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后多用以示含情欲吐之意。
⑹腸斷:形容極度悲傷愁苦。白蘋(pín):水中浮草,色白。古時男女常采蘋花贈別。洲:水邊陸地。[2—4]
初中必背文言文11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觀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了,不敢銷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苦此。
今諸生學于太學,縣官日有稟銷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后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余朝京師,生以鄉人子謁余。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與之論辨,言和而色夷。自謂少時用心于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其將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初中必背文言文12
2、陳太丘與友期 / 期行
南北朝:劉義慶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初中必背文言文13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蓋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珠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佩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相關賞析:
這是一篇贈序。
明洪武年間,宋濂官至翰林學士承旨制誥,洪武十年(1377)致仕。第二年,宋濂至應天(今江蘇南京)去朝見明太祖朱元璋。其時,在國子監讀書的馬君則,以同鄉后輩的身分前來拜訪,宋濂就寫了這篇文章贈送給他。作者以自己勤苦求學而功成名就的事實,現身說法,勉勵后輩專心向學,刻苦自勵,情真意摯,語重心長。
就文章的內容而言,作者主要以自己青少年時代求學的艱苦經歷,與太學生優越的學習條件進行對比。作者簡潔生動地敘述早年的經歷:幼時酷愛學習,但因家境貧寒,無書可讀,只得向人借閱。借到書,即使在嚴冬季節,也要自己動手抄錄;為了取信于藏書之家,到期一定歸還,可見得書之難。年長以后,仰慕圣賢的道統,渴望名師指點,且又并非容易的'事;為了求師,不顧窮冬烈風,負篋曳屣,奔走于深山巨谷之中,以致足膚皸裂。生活上,自己也甘于貧苦,自得其樂。這些典型事例全面地敘述了作者艱苦勤奮的學習生活。從中可以看出,作者正是以一種堅忍不拔的毅力,不斷地克服障礙,最后才功成名就的。筆墨酣暢,說理透徹,為下文的對比蓄滿了氣勢。接著,有針對性地指出了太學生的優越條件:無凍餒之患,無奔走之勞,有教授相伴,有豐富藏書。這樣,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結論只有一個:學業道德上的成長,取決于自己主觀上是否努力,確鑿的事實,強烈的對比,得出了無可置疑的結論,完成了所要揭示的主旨。此后,又交代了寫作的緣由和宗旨。
就文章的寫法而言,除全篇主體結構進行對比之外,在具體記敘的過程中,又處處予以對比。在記敘自己勤苦求學生活時,以主觀上的勤奮與客觀上的艱苦作對比。譬如,寫讀書需手自筆錄時: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寫求師時,師嚴而禮恭:或遇叱咄,色愈恭,禮愈至;寫求學時,不辭勞苦,困難愈大愈見其志堅;寫生活方面,以同舍生若神人的打扮與自己的緼袍敝衣作對比;在記敘太學生優越的學習條件時,又以客觀條件的優越與主觀上的努力與否作對比作者以鮮明的對照,分辨事理,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和說服力量。而在對比中,又可看出文章錯綜變化,富有波瀾,毫無單調呆板之感。加之,措辭委婉,如話家常,表達出一種懇摯的感情,自然會親切動人,催人奮進。
初中必背文言文14
《醉翁亭記》歐陽修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山間者也,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僧智仙也。名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則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早'醉翁'也。醉翁意不在酒,在乎山水間也。山水樂,得心而寓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景不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奕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樂,而不知人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不知太守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初中必背文言文15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動;?而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初中必背文言文】相關文章:
初中必背文言文03-22
初中必背文言文參考06-30
初中必背文言文人教版07-02
初中必背文言文(精品)07-05
(精華)初中必背文言文07-15
初中生必背文言文04-07
高中必背文言文(精選)07-12
高中必背文言文06-06
初中必背文言文名句200句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