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通假字
在我們上學期間,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古人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要一起來學習文言文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文言文通假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
內:同“納”接納。動詞。“距關,毋內諸侯。”
女:同“汝”;人稱代詞。“三歲貫女,莫我肯顧。”
取:通“娶”;把女子接過來成親。動詞。“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
沈:同“沉”;形容暮靄的程度深。形念去去千里煙波,暮沈沈楚天闊。”
識:通“志”;記住。動詞。“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
識:通“志”;記住。動詞。“默而識之,學而不厭。”
孰:同“熟”;仔細。形容詞。“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
說:同“悅”;愉快。形容詞。“秦王不說。”
竦:同“聳”;高。形容詞。“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湯:同“燙”:用熱水焐。動詞。“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
帖:同“貼”;粘附。動詞。“對鏡帖花黃。”
庭:同“廷”;國君聽政的朝堂。名詞。“使臣奉璧拜送書于庭。”
亡:同“無”;不。副詞。“河曲智叟亡以應。”
惟:通“唯”;只,只有。副詞。“惟陳言之務去。”
文:同“紋”;紋路,紋理。名詞。“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
邪:同“耶”;呢,嗎,疑問語氣助詞。“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奄:同“晻”;日無光。形容詞。“奄奄黃昏后,寂寂人定初。”
厭:通“履”;滿足。形容詞。“暴秦之欲無厭。
厭:通“饜”;滿足。形容詞。“默而知之,學而不厭。”
要:同“邀”;;邀請。動詞。“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要:同“邀”;邀請。動詞。“張良出,要項伯。”
陰:通“蔭”;綠蔭。名詞。“佳木秀而繁陰。”
有:同“又”;用于整數與零數之間。副詞。“其級七千有余。”
有:同“又”;再。副詞。”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與:同“歟”;呢。疑問語氣詞“是誰之過與?”
蚤:通“早”;在先,還沒到時候。形容詞。“旦日不可不蚤來謝項王。”
振:通“震”;震動。動詞。“執敲撲而鞭答天下,威振四海。”
支:通“肢”;肢體。名詞。“四支猶溫,一目未瞑,”
知:通“智”;聰明,智慧。形容詞。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名詞。“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直:通“值”;價錢,代價。名詞。“系向牛頭充炭直。”
著:同“著”,穿。動詞。“著我舊時裳。”
尊:通“樽”古代盛酒的器具。名詞,“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坐:同“座”;座位。名詞。“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1、路轉溪頭忽見。(《西江月》辛棄疾)見,通現。
才美不外見(《馬說》)見:通現。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見:通現。
2、滿坐寂然,無敢嘩者。(《口技》)坐:通座。
3、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傷仲永》)扳:通攀,牽,引。
4、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聰明。
6、一厝逆東,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7、問渠那得清如許。(《觀書有感》)那:通哪,怎么。
8、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三峽》)闕:通缺。
9、昂首觀之,項為之強。(《閑情記趣》)強:通僵,僵硬。
高考文言文通假字
案:同“按”;審察,察看。動詞。“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
罷:通“疲”;疲勞。形容詞。“罷夫贏老易于而咬其骨。”
頒:通“班”;“斑”;頭發花白。形容詞。“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字版。名詞。“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
蜯:同“蚌”;河蚌。“民食果損蜯蛤。
暴:“同曝”曬。動詞。“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顯露。動詞。“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暴:同“曝”;暴露,顯露。動詞。“忠義暴于朝廷。”
暴:同“曝”;曬。動詞。“盛夏力作,而窮冬暴露,”
桮:同“杯”;酒器。名詞。“沛公不勝桮杓,不能辭。”
倍:通“背”,背叛,忘記。動詞。“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同“背”背叛,違背。動詞。“倍道而妄行,則天不能使之吉。”
被:通“被”;頂。動詞。“被明月兮珮寶璐。”
被:同“披”;穿著。動詞“聞妻言,如被冰雪。”
被:同“披”;覆蓋在肩背上。動詞。“同金生皆被綺繡,”
被:同“披”;覆蓋在肩背上動詞.“廉頗為之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
被:同披;覆蓋在肩背上。動詞。“屈原至于江濱,被發行吟澤畔,”
俾倪:同“睥睨”;斜著眼看。形容詞。“見其客朱亥,俾倪.”
辟:通"避”;躲避,逃避。動詞。“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
辟:通“避”;躲避。動詞。“其北陵,文王所辟風雨也。”
辟:通“僻”;行為不正。形容詞。“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弊:通“敝”;困頓,失敗。形容詞。“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疲憊,衰敗。“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
弊:通“敝”;疲憊,衰敗。形容詞。“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徧:同“遍”遍及,普遍。動詞。“小惠末徧,民弗從也。”
賓:同“儐”;迎接客人的人。名詞“設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
新課標文言文通假字
蟬則千轉不窮 “轉”(zhuǎn) 通“囀” 《與朱元思書》
窺谷忘反 “反”(fǎn) 通“返” 《與朱元思書》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sì) 通“飼” 《馬說》
才美不外見 “見”(xiàn) 通“現” 《馬說》
食之不能盡其材 “材”(cái) 通“才” 《馬說》
其真無馬邪 “邪”(yé) 通“耶” 《馬說》
四支僵勁不能動 “支”(zhī) 通“肢” 《送東陽馬生序》
同舍生皆被綺繡 “被”(pī) 通“披” 《送東陽馬生序》
百廢具興 “具”(jù) 通“俱” 《岳陽樓記》
屬予作文以記之 “屬”(zhǔ) 通“囑” 《岳陽樓記》
玉盤珍羞直萬錢 “羞”(xiū) 同“饈” 《行路難》
玉盤珍羞直萬錢 “直”(zhí) 同“值” 《行路難》
中考文言文通假字知識點歸納
1、便要還家 “要”(yāo) 通“邀” 《桃花源記》
2、身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有”(yǒu) 同“又” 《核舟記》
3、詘右臂支船 “詘”(qū) 通“屈” 《核舟記》
4、虞山王毅書遠甫刻 “甫”(fǔ) 通“父” 《核舟記》
5、左手倚一衡木 “衡”(héng) 同“橫” 《核舟記》
6、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簡”(jiǎn) 通“揀” 《核舟記》
7、選賢與能 “與”(jǔ) 通“舉” 《大道之行也》
8、矜、寡、孤、獨 “矜”(guāng) 通“鰥” 《大道之行也》
9、蕩胸生曾云 “曾”(céng) 通“層” 《望岳》
10、略無闕處 “闕”(quē) 通“缺” 《三峽》
初中的文言文通假字知識
1、項為之強。 “強”(jiāng)通“僵”。 ——《童趣》
2、不亦說乎。“說”(yuè) 通“悅”。——《〈論語〉十則》
3、誨女知之乎。 “女”(rǔ) 同“汝”。——《〈論語〉十則》
4、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知”(zhì) 通“智”。—— 《〈論語〉十則》
5、路轉溪頭忽見。 “見”(xiàn)通“現” 《西江月》
6、一切烏有。 “烏”(wū) 同“無”。—— 《山市》
7、裁如星點。“裁”(cái) 同“才”。——《山市》
8、尊君在不。“不”(fǒu)通“否”。——《陳太丘與友期》
9、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 “扳”(bān)通“攀”。—— 《傷仲永》
10、賢于材人遠矣。 “材”(cái) 通“才” 。——《傷仲永》
11、對鏡帖花環。 “帖”(tiē)通“貼”。——《木蘭詩》
1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邪”(yé)通“耶”。—— 《孫權勸學》
13、孰為汝多知乎。 “知”(zhì) 通“智”。——《兩小兒辯日》
14、滿坐寂然。 “坐”(zuò) 通“座” 。——《口技》
15、止有剩骨。 “止”(zhǐ)通“只” 。——《狼》
16、便要還家。 “要”(yāo)通“邀”。——《桃花源記》
17、身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有”(yǒu)同“又”。——《核舟記》
18、詘右臂支船。 “詘”(qū) 通“屈”。——《核舟記》
19、虞山王毅書遠甫刻。“甫”(fǔ) 通“父”。——《核舟記》
20、左手倚一衡木。“衡”(héng)同“橫” 。——《核舟記》
21、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簡”(jiǎn) 通“揀” 。——《核舟記》
22、選賢與能。“與”(jǔ) 通“舉” 。——《大道之行也》
23、矜、寡、孤、獨。 “矜”(guāng)通“鰥” 。——《大道之行也》
24、蕩胸生曾云。“曾”(céng)通“層”。——《望岳》
25、略無闕處。“闕”(quē)通“缺”。——《三峽》
26、蟬則千轉不窮。 “轉”(zhuǎn)通“囀” 。——《與朱元思書》
27、窺谷忘反。 “反”(fǎn)通“返”。——《與朱元思書》
28、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sì)通“飼” 。——《馬說》
29、才美不外見。 “見”(xiàn)通“現” 。——《馬說》
30、食之不能盡其材。 “材”(cái) 通“才” 。——《馬說》
31、其真無馬邪。 “邪”(yé)通“耶” 。——《馬說》
32、四支僵勁不能動。 “支”(zhī)通“肢”。—— 《送東陽馬生序》
33、同舍生皆被綺繡。“被”(pī) 通“披”。——《送東陽馬生序》
34、百廢具興。“具”(jù)通“俱”。——《岳陽樓記》
35、屬予作文以記之。 “屬”(zhǔ)通“囑”。——《岳陽樓記》
36、玉盤珍羞直萬錢。“羞”(xiū)同“饈”。——《行路難》
37、玉盤珍羞直萬錢。“直”(zhí) 同“值”。——《行路難》
38、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適”(zhé) 通“謫”。——《陳涉世家》
39、為天下唱。 “唱”(chàng) 通“倡”。——《陳涉世家》
40、固以怪之矣。“以”(yǐ) 通“已”。—— 《陳涉世家》
41、將軍身被堅執銳。“被”(pī) 通“披”。——《陳涉世家》
42、故不錯意也。 “錯”(cuò) 通“措”。——《唐睢不辱使命》
43、倉鷹擊于地上。“倉”(chāng)通“蒼”。——《唐睢不辱使命》
44、欲信大義于天下。“信”(xìn) 通“伸”。——《隆中對》
45、自董卓已來。 “已”(yǐ) 通“以”。——《隆中對》
46、是以先帝簡拔以。“簡”(jiǎn) 通“揀”。——《出師表》
47、必能裨補闕漏。“闕”(qūe)通“缺” 。——《出師表》
48、公輸盤不說。 “說”(yuè) 通“悅”。——《公輸》
49、子墨子九距之。 “距”(jù) 通“拒” 。——《公輸》
50、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yù)通“御” 。——《公輸》
51、公輸盤詘。 “詘”(qū) 通“屈” 。——《公輸》
52、親戚畔之。 “畔”(pàn) 通“叛”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53、曾益其所不能。“曾”(cēng) 通“增” 。——《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
54、困于心,衡于慮。 “衡”(héng)通“橫”。——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55、入則無法家拂士。 “拂”(bì)通“弼” 。——《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
56、故患有所不辟也。“辟”(bì)通“避” 。——《魚我所欲也》
57、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辯”(biàn)通“辨” 。——《魚我所欲也》
58、所識窮乏者得我歟。 “得”(dé)通“德” 。——《魚我所欲也》
59、鄉為身死而不受。“鄉”(xiāng)通“向”。—— 《魚我所欲也》
60、小惠未徧 “徧”(biàn)通“遍”。——《曹劌論戰》
61、始一反焉。“反”(fǎn)通“返”。——《愚公移山》
62、汝之不惠。“惠”(huì) 通“慧”。——《愚公移山》
63、河曲智叟亡以應。 “亡”(wǘ) 通“無”。——《愚公移山》
64、一厝朔東。“厝”(cuò) 通“措”。——《愚公移山》
七年級上中考文言文通假字
七年級上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六則》)“說(yuè)”:通“悅”,愉快。
2、思而不學則罔,學而不思則殆。(《論語六則》)“罔(wàng)”:通“惘”,迷惑不解。
3、默而識之。(《論語六則》)“識(zhì)”:通“志”,記,記住。
4、尊君在不?(《期行》)“不(fǒu)”:通“否”,沒有。
寧可共載不?(《陌上桑》)“不(fǒu)”:通“否”,嗎。
5、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傷仲永》)“扳(pān)”:通“攀”,牽,引。
6、著我舊時袍。(《木蘭詩》)“著(zhuò)”:通“著”,穿。
7、對鏡帖花黃。(《木蘭詩》)“帖(tiē)”:通“貼”,粘貼。
8、出門看火伴。(《木蘭詩》)“火(huǒ)”:通“伙”,伙伴。
9、無他,但手熟爾。(《買油翁》)“爾(ěr)”:通“耳”,相當于“罷了”。
10、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三峽》)“闕(quē)”:通“缺”,斷缺。
11、哀轉久絕。(《三峽》)“轉”(zhuàn):通“囀”,聲音轉折。
12、水何澹澹,山島竦峙。(《觀滄海》)“竦(sǒng)”:通“聳”,高聳。
七年級下
1、 滿坐寂然,無敢嘩者。(《口技》)“坐(zuò)”:通“座”,座位。
2、 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門。(《強項令》)“臧(cáng)”:通“藏”,躲藏。
3、 宣悉以班諸吏(《強項令》)“班(bān)”通“頒”,分發。
4、路轉溪橋忽見。(《西江月》)“見(xiàn)”:通“現”,出現。
5、技止此耳!(《黔之驢》)“止(zhǐ)”:通“只”,只不過。
6、仁信智勇嚴,闕一不可。(《岳飛》)“闕(quē)”:通“缺”,缺少。
八年級上
1、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見:通“現”,出現,顯現。
2、困于心,衡于慮。(《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衡:通“橫”,梗塞,這里指不順。
3、曾益其所不能。(《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曾:通“增”,增加。
4、入則無法家拂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拂:通“弼”,輔佐。
5、小惠未徧,民弗從也。(《曹劌論戰》)徧:通“遍”,遍及,普及。
6、能不以游墮事。(《滿井游記》)“墮(huī)”:通“隳”,毀壞。
7、門人然燭來。(《嶗山道士》)“然(rán)”:通“燃”,點燃。
8、小麥覆隴黃。(《觀刈麥》)“隴(lǒng)”:通“壟”,田埂。
9、零丁洋里嘆零丁。(《過零丁洋》)“零丁(língdīng)”:通“伶仃”,孤苦無依。
八年級下
1、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秋水》)
“涇(jīng)”:通“徑”,直流。 辯(biàn)”:通“辨”,分辨。
2、指通豫南,達于漢陰。(《愚公移山》)“指(zhǐ)”:通“直”,一直,直接。
3、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fǎn)”:通“返”,回家。
4、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huì)”:通“慧”,聰明。
5、河曲智叟亡以應。(《愚公移山》)“亡(wù)”:通“無”,沒有。
6、一厝朔東,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cuò)”:通“措”,放置。
7、無隴斷焉。(《愚公移山》)“隴(lǒng)”:通“壟”,阻斷交通的山岡。
8、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還(huán)”:通“旋”,回轉,掉轉。
9、湯熨之所及也。(《扁鵲見蔡桓公》)“湯(tàng)”:通“燙”,用熱水焐。
10、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扁鵲見蔡桓公》)“齊(jì)”:通“劑”,湯藥。
11、故患有所不辟也。(《魚我所欲也》)“辟(bì)”:通“避”,躲避。
1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魚我所欲也》)“辯(biàn)”:通“辨”,辨別。
13、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得(dé)”: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
14、鄉為身死而不受。(《魚我所欲也》)“鄉(xiàng)”:通“向”,從前。
15、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馬說》“食(sì)”:通“飼”,喂養。
16、才美不外見。(《馬說》)“見(xiàn)”:通“現”,表現,顯現。
17、食之不能盡其材。(《馬說》)“材(cái)”:通“才”,才能。
18、其真無馬邪?(《馬說》)“邪(yé)”:通“耶”,表示疑問,相當于“嗎”。
19、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李清照)“爭(zhēng)”:通“怎”。
20、吾嘗疑乎是。(《捕蛇者說》)“乎(yú)”:通“于”,對。
21、莫春者,春服既成。(《論語十則》)“莫(mò)”:通“暮”,傍晚。
22、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與(yú)”:通“歟”,嗎。
23、則夢見夫人居安其身。(《訂鬼》)“安(ān)”:通“按”,按著。
九年級下
1、四支僵硬不能動。(《送東陽馬生序》)“支(zhī)”:通“肢”,肢體。
2、同舍生皆被綺繡。(《送東陽馬生序》)“被(pī)”:通“披”,穿。
3、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凄凄(qīqī)”:通“萋萋”,茂盛的樣子。
4、故今具道所以。(《答司馬諫議書》)“具(jù)”:通“俱”,詳細。
5、玉盤珍饈直萬錢。(《行路難》其一)“直(zhí)”:通“值”,價值。
6、鼎彝元賴生成力。(《詠煤炭》)“元(yuán)”:通“原”,原本。
7、稱心快意,幾家能彀?(《與妻書》)“彀(gòu)”:通“夠”,能夠。
8、綠楊陰里白沙提。(《錢塘湖春行》)“陰(yīn)”:通“蔭”,樹蔭。
9、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出師表》)“闕(qūe)”:通“缺”,缺點。
10、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出師表》)“簡(jiǎn)”:通“揀”,挑選。
11、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出師表》)“有(yòu)”:通“又”,整數加零數。
12、于反復不宜鹵莽。(《答司馬諫議書》)“鹵莽(lǔmǎng)”:通“魯莽”,粗疏草率。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小結
高考 案:同“按”;審察,察看。動詞。“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
板:同“版”;字版。名詞。“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
暴:同“曝”曬。動詞。“雖有槁暴,不復挺者,?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顯露。動詞。“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倍:通“背”,背叛,忘記。動詞。“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被:同“披”;覆蓋在肩背上,動詞。“廉頗為之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
不:同“否”;不。副詞。“或師焉,或不焉。”
不:同“否”;嗎。疑問語氣詞。“察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讎:同“仇”;仇敵,仇人。“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
從:同“縱”;合縱,聯合抗秦。動詞。其后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
從:同“縱”;與“橫”相對,“合從締交,相與為一。”
從:同“縱”;與“橫相對,”趙使平原君求救,合從于楚。“
當:通“擋”;抵擋。動詞。“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操者。”
度:同“渡”;渡過,越過。動詞。“一夜飛度鏡湖月"‘
而:通“爾”;你。人稱代詞。“某所,而母立于茲。”
反:同“返”返回。動詞。“人窮則反本。”
奉:同“捧兩手托著。動詞。”王必無人,臣愿奉璧往使。
缶:同“?”盛酒漿的瓦器。名詞。“請奉盆缶秦王,以相娛樂。”
拂:同“弼”;輔弼。動詞。“入則無法家拂土。
父:同“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稱。名詞。"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
干:通“岸”“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函胡:同“含糊”形容詞。南聲函胡,北音清越。“
曷:同“何”;什么。疑問代詞。“蹈死不顧,亦易故哉?”
衡:通“橫”與縱相對,“外連橫而斗諸侯。”
華:同“花”;植物的繁殖器官。名詞。“混黃華葉衰。”
皇:通“惶”;恐俱,驚慌。形容詞。“贏得倉皇北顧。”
皇:通“惶”;恐懼,驚慌。形容詞。“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
火:同“伙”;古代軍隊的組織,十個為“一火”“出門看火伴”。
簡:同“揀”;挑選。動詞。“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見:同“現”暴露,露出來。動詞。“圖窮而匕首見。”
見:同“現”;呈現,露出來。動詞。“風吹草低見牛羊。”
景:同“影”;影子。名詞。“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具:通“俱”;全,都,引申為詳細。副詞。“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具:通“俱”;全,皆。副詞。“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文言文通假字精選
卒通猝,表示突然,如: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
由通猶,表示比況,相當于“就像”,如:民歸之,由水之就下。
施通迤,逶迤斜行的樣子,如:施從良人之所之。
無通勿,不要,或通惑,想不通,如:無或乎王之不智。
為通謂,認為,如:為是其智弗若也。
罷通疲,疲憊,如:仆雖罷駑,亦嘗側聞長者之遺風。
趣通趨,向前走,如:趣舍異路。
徇通殉,獻身,如: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
詘通屈,屈曲,如:其次詘體受辱。
槍通搶,觸,如:當此之時,見獄吏則頭槍地。
摩通磨,滅,如:古者富貴而名摩滅。
見通現,表露,如: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
責通債,債務,下獄受腐刑,如: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
不通否,如: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奉通捧,捧著,如:臣愿奉璧往使。
庭通廷,朝堂上,如:拜送書于庭。
案通按,察看,如:召有司案圖。
九年級下冊新課標文言文通假字
1、公輸盤不說 “說”(yuè) 通“悅” 《公輸》
2、子墨子九距之 “距”(jù) 通“拒” 《公輸》
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圉”(yù) 通“御” 《公輸》
4、公輸盤詘 “詘”(qū) 通“屈” 《公輸》
5、親戚畔之 “畔”(pàn) 通“叛”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6、曾益其所不能 “曾”(cēng) 通“增”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7、困于心,衡于慮 “衡”(héng) 通“橫” 《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
8、入則無法家拂士 “拂”(bì) 通“弼” 《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
9、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bì) 通“避” 《魚我所欲也》
10、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辯”(biàn) 通“辨” 《魚我所欲也》
11、所識窮乏者得我歟 “得”(dé) 通“德” 《魚我所欲也》
12、鄉為身死而不受 “鄉”(xiāng) 通“向” 《魚我所欲也》
13、始一反焉 “反”(fǎn) 通“返” 《愚公移山》
14、汝之不惠 “惠”(huì) 通“慧” 《愚公移山》
15、河曲智叟亡以應 “亡”(wǘ) 通“無” 《愚公移山》
16、一厝朔東 “厝”(cu) 通“措” 《愚公移山》
中考語文文言文通假字
1.之
①動詞,去、到、往寡助之至輟耕之壟上《陳涉世家》
②代詞,代人、代物、代事二世殺之《陳涉世家》鐘鼓樂之(“窈窕淑女”)
又數刀斃之《狼》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名之者誰左右采之(代荇菜)
③“之”用作結構助詞,相當于“的”。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世家》
在河之洲山之僧智仙也
④“之”字用于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如;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⑤“之”字在句子中只起調節音節的作用,沒有實在意義。如: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悵恨久之《陳涉世家》公將鼓之
⑥作賓語前置的標志。
宋何罪之有?何陋之有?
⑦作定語后置的標志。馬之千里者。
2.者
①結構助詞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②結構助詞,的下者飄轉沉塘坳《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③指人、物、事、時、地等。“……的”,“……的(人、東西、事情)”。
宜多應者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也《孟子二章》
④放在主語后面,引出判斷,不必譯出。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⑤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的原因)
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孟子二章》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⑥用在數詞后面,譯為“……個方面”“……樣東西”“……件事情”。
或異于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
⑦語氣詞,不譯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3.其
人稱代詞,自己、我、我的,他、他們,它
而不知太樂之樂其樂也(自己的)《醉翁亭記》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他)
指示代詞,這,那專其利三世(這種)
副詞,表推測或委婉語氣,大概,也許,難道
其如土石何(加強反問語氣)其真無馬邪道(難道)
4.而
①轉折連詞,但是,卻人不知而不慍《論語?述而》
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未有問而不告足膚皸裂而不知《送東陽馬生序》
②修飾連詞,相當于“地”。面山而居
③順承連詞,可不譯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
④表順承的連詞,然,這樣。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⑤表順承的連詞,就溫故而知新《論語?為政》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⑥表順承的連詞,來挾天子而令諸候《隆中對》
⑦表遞進的連詞,而且國險而民附《隆中對》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⑧表承接,并且默而識之《論語?述而》野芳發而幽香
⑨表假設,如果。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⑩表并列溪深而魚肥
5.以:
介詞,(從、由,把、用、拿、用來、拿來,因為,靠、憑借、根據)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把)《出師表》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把)《出師表》
悉以咨之(拿來)《出師表》以衾擁覆(拿來)《送東陽馬生序》
生以鄉人子謁余(用)《送東陽馬生序》
咨臣以當世之事(拿)《出師表》必以分人(拿)《曹劌論戰》
扶蘇以數諫故(因為)《陳涉世家》先帝不以臣卑鄙(因為)《出師表》
以中有足樂者(因為)《送東陽馬生序》以是人多以書假余(因為)《送東陽馬生序》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因為)以其境過清(因為)
何以戰(靠、憑借)必以情(根據)《曹劌論戰》
②連詞遂許先帝以馳驅(表目的,為)《出師表》
③連詞,相當于“而”,可不譯。計日以還《送東陽馬生序》
高祖因之以成帝業《隆中對》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陳涉世家》
④連詞,表順承。
以光先帝遺德(來)以咨諏善道(用來)《出師表》
無從致書以觀(來)《送東陽馬生序》
屬予作文以記之(來、以便)《岳陽樓記》
以激怒其眾(來、以便)《陳涉世家》
以塞忠諫之路也(以至)以傷先帝之明(以至)《出師表》
⑤動詞,認為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兩小兒辯日》
或以為死,或以為亡《陳涉世家》
⑥副詞,已經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
6.則
①連詞,表承接,可譯為“就”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岳陽樓記》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魚我所欲也》則又請焉《送東陽馬生序》
②副詞,那么
則凡可以求生者何不用也《魚我所欲也》則霸業可成《隆中對》
③連詞,表假設,若,如果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之《孟子二章》
萬鈡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魚我所欲也》
④連詞,表轉折,卻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送東陽馬生序》
⑤連詞,只是則心不若余之專耳《送東陽馬生序》
7.于
①比所欲有甚于生者《魚我所欲也》
②對萬鐘于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出師表》
③在欲報之于陛下也《出師表》
躬耕于南陽《出師表》不求聞達于諸侯《出師表》戰于長勺《曹劌論戰》
④到太守與客來飲于此
⑤從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說(yuè):通“悅”,愉快。
2、誨女知之乎?……是知也。(《論語十則》)
女:通“汝”,你。知:通“智”,聰明。
3、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還:通“
【文言文通假字】相關文章:
文言文通假字06-05
文言文常用通假字07-06
文言文通假字整理07-04
初中的文言文通假字[經典]02-09
文言文通假字大全06-07
(必備)文言文通假字01-22
新課標文言文通假字07-01
文言文通假字匯集07-10
初中的文言文通假字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