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人買履》翻譯
漫長的學習生涯中,大家一定沒少背過文言文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語言,而不是日常語言寫的文章。那么問題來了,你還記得曾經背過的文言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鄭人買履》翻譯,歡迎閱讀與收藏。
【鄭人買履】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歸取之。
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注釋
1.鄭:春秋時代一個小國的名稱,在現今河南省的新鄭縣。
2.欲:將要,想要。
3.者:......的人。(定語后置)
4.先:首先。
5.度(duó):測量。
6.而:連詞,表示承接。
7.置:放置,擱在。
8.之:代詞,代它,此處指量好的尺碼。
9.其:他的。
10.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11.至:等到,直到。
12.之:到……去,往
13.操:攜帶。
14.已:已經。
15.得:得到;拿到。
16.履:鞋。
17.乃:于是,這才。
18.持:拿。
19.度(dù):量好的尺碼。
20.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21.市罷:集市散了。
22.遂:于是。
23.曰:說。
24.寧(nìng):寧可。
25.無:不。
26..自信:相信自己。
27.以:用。
譯文
有個想要買鞋子的鄭國人,先測量好自己腳的尺碼,把尺碼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卻忘了帶量好的尺碼。
已經拿到鞋子,卻說:“我忘記帶量好的尺碼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碼。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最后鄭國人沒能買到鞋子。
有人問他說:“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腳去試一試呢?”
他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寓意
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死守教條,墨守成規,不知變通的人。
啟示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對待事物要會靈活變通,不能墨守成規,死守教條。
成語出處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后人根據這則寓言提煉出成語“鄭人買履”。
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鄭國人,想為自己買一雙新鞋子。去集市之前,這個人預先找來一小段繩子,用它比著自己的腳,事先量好自己腳的長短尺寸,然后就高高興興地出門了。
鄭國人來到集市,直奔賣鞋的店鋪,他讓掌柜拿了幾雙鞋出來,精挑細選了一番,終于看好了一雙中意的鞋子。他正準備掏出小繩,用事先量好的尺碼來比一比新鞋的大小,誰知走得匆忙,量好尺碼的繩子忘在家里沒有帶。于是他連忙對鞋鋪的老板說:“對不起。瞧我這記性,在家量好了鞋的尺碼卻忘帶了,我得回家取來尺碼才能買鞋。”說完,放下鞋,轉身就往家里跑。眼看天色不早了,他以最快的速度返回家中,拿了小繩又急急忙忙趕往集市。但是,集市已經散了,鞋鋪打烊了,鞋子沒買成。
鄭國人垂頭喪氣地回到家里,鄰居問他出了什么事,他就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地講述了一遍。鄰居聽了問道:“你買鞋的時候為什么不用自己的腳去穿一下,試試鞋的大小合適不合適呢?”這個鄭國人一臉嚴肅地回答說:“那可不成,量出來的尺碼才可靠,我只相信我自己親自量好的尺碼,而不相信我的腳。”
成語寓意
鄭人買履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對待事物要會靈活變通、隨機應變,不能墨守成規,死守教條,要注重客觀現實的事實,為人處事要從實際出發。這個鄭國人只相信量腳得到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不僅鬧出了大笑話,而且連鞋子也沒買到,成為了笑柄。現實生活中,的確也存在“買鞋子只相信腳碼而不相信腳”的人,只懂死守教條而不懂變通,沒有頭腦思考的人,只會看到事物的片面性。處理具體事情的時候,遵循規范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現實問題,在學以致用的過程中,要視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做個處事靈活而內心中正的人,應當破除偏執,遇事思慮周詳,拿捏有度。該堅守尺度的時候,便要有擇善固執的精神;該隨機應變的時候,也要有從善如流的態度。如此方能處事圓融,自在無礙。
成語運用
鄭人買履,寧可相信自己事前量好腳的尺寸,也不愿意親自用腳試穿。比喻只相信教條,不相信實際。用以譏諷墨守成規而不重視實際狀況的人。它在句子中可作定語、狀語,含貶義。
【《鄭人買履》翻譯】相關文章:
《鄭人買履》原文及翻譯04-04
鄭人買履的文言文翻譯03-14
鄭人買履的文言文翻譯06-03
《鄭人買履》文言文及翻譯01-14
《鄭人買履》的文言文翻譯09-27
鄭人買履名言文言文翻譯02-24
有關鄭人買履的文言文翻譯11-11
鄭人買履文言文附翻譯12-02
鄭人買履文言文的翻譯及注釋04-26
文言文《鄭人買履》原文及翻譯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