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必背文言文和意思
在我們的學習時代,相信大家一定都記得文言文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語言,而不是日常語言寫的文章。還記得以前背過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必背文言文和意思,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必背文言文和意思1
【原文】
高陽應將為室家①,匠②對曰:“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其上④,必將撓⑤。以生為室,今雖善,后將必敗⑥。”高陽應曰:“緣子之言⑦,則室不敗也——木益⑧枯⑨則勁⑩,涂益干則輕,以益勁任⑾益輕則不敗。”匠人無辭而對,受令而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⑾敗。
(選自《呂氏春秋卷二十五 別類》) 【注釋】
①室家:房屋,房舍。
②匠:古代專指木工。
③生: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水分未干。
④涂:泥。
⑤撓(náo):彎曲。
⑥敗:毀壞。
⑦緣子之言:按照您的話。緣,順著,按照。子,對人的尊稱,相當于現代漢語中的`“您”。
⑧益:更加,越發。
⑨枯:干。
⑩勁:堅固有力。
⑾任:擔負。果——果然,果真。
【參考譯文】
高陽應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說:“不行啊!現在木料還沒有干,如果把濕泥抹上去,必定會壓彎的。用它來做房屋,現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會毀壞的。”高陽應說:“按照您的說法,那么房子不會壞——因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濕泥越干就越輕。用越來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來越輕的濕泥,房子就不會壞。”木匠無言以對,只好聽從他的命令來造屋了。房子剛蓋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沒過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小學必背文言文和意思2
【原文】
荊有次非者①,得寶劍于干遂②。還反涉③江,至于中流④,有兩蛟夾繞其船⑤。次非謂舟人曰⑥:“子嘗見兩蛟繞船能活者乎⑦?”船人曰:“未之見也。”次非攘臂祛衣⑧,拔寶劍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棄劍以全己,余奚愛焉⑨!”于是赴江刺蛟,殺之而復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選自《呂氏春秋·卷十二·知分》) 【注釋】
①荊(jīng):古代楚國的別稱。
②干遂:地名,在今江蘇省吳縣西北。
③反:同“返”,回,歸。
④中流:江中心。
⑤蛟:傳說蛟屬于龍類,水中的一種兇猛動物。
⑥舟人:駕船人,水手。跟下面的“船人”同義。
⑦嘗:曾經。
⑧攘(rǎng)臂祛(qū)衣: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
⑨余奚愛焉:我為什么要吝惜它呢。
【參考譯文】
楚國有位叫次非的勇士。他在干(hán)遂買到一把寶劍。在回鄉的途中,他乘坐一只木船過江。木船剛到江心,江水中竄出兩條惡蛟,從左右兩邊圍住了木船。次非問搖船人:“你看見過兩條蛟龍繞住船兒船上的人還活下來的嗎?”搖船人回答:“沒有看見過。”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寶劍,說:“這只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罷了!如果犧牲寶劍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為什么要吝惜這把劍呢?”于是便縱身躍入波濤,跟惡蛟拼死搏斗,殺了惡蛟然后又回到了船上。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
小學必背文言文和意思 篇【原文】
南岐在秦蜀①山谷中,其②水甘而不良,凡飲之者輒病癭③,故其地之民無一人無癭者。及見外人至,則群小婦人聚觀而笑之,曰:“異④哉人之頸也,焦⑤而不吾類。”外方人曰:“爾之累然⑥凸出于頸者,癭病也,不求善藥去爾病,反以吾頸為焦耶?”笑者曰:“吾鄉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終莫知其為丑。(選自明·劉元卿《賢奕編》) 【注釋】
①秦蜀:陜西、四川一帶。
②其:那里的。
③病癭(yǐng):得大脖子病。癭:長在脖子上的一種囊狀的瘤子。④異:奇怪。
⑤焦:干枯,這里形容人的脖子細。
⑥累然:形容臃腫的樣子。
【參考譯文】
南岐在陜西、四川一帶的山谷中,那里的水很甜,但是水質不好,常年飲用這種水的人就會得大脖子病,所以南岐的居民沒有不得大脖子病的。有一天,山外來了一個人,小孩婦人就一起來圍觀,笑話那人說:“看那個人的.脖子真怪,那么細長,干巴巴的,和我們的不一樣。”外地人聽了,笑著說:“你們的脖子臃腫凸起,那叫大脖子病,你們不去求好藥治你們病,反而認為我們的脖子細而有病呢?”南岐人說:“我們全村人都是這樣的脖子,為什么要醫治呢?”始終不知道是自己丑。
小學必背文言文和意思3
【原文】
公明儀為①牛彈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聞,不合其耳⑤也。轉為蚊虻之聲,孤犢之鳴⑥,即掉⑦尾奮⑧耳,蹀躞⑨而聽。(選自漢·牟容《理惑論》 載于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釋】
①為:給。
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
③伏:趴著。
④故:從前。
⑤耳:耳朵聽。
⑥鳴:鳴叫聲,作名詞。
⑦掉:搖擺。
⑧奮:豎直。
⑨蹀躞(dié xiè):小步走。
【參考譯文】
公明儀給牛彈奏古雅的.清角調琴曲,牛依然像剛才一樣埋頭吃草。牛并非沒有聽見,而是這種曲調不適合它聽罷了。公明儀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蠅的叫聲,(以及)孤獨小牛犢的聲音。牛就擺動尾巴豎起耳朵,小步走并聽著。
小學必背文言文和意思4
【原文】
自知者①不怨②人,知命③者不怨天;怨人者窮④,怨天者無志。失之己,反之人,豈不迂乎哉?……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
(選自《荀子·榮辱》)
【注釋】
①自知者:有自知之明的人。
②怨:埋怨。
③知命:懂得命運。
④窮:走投無路。
⑤無志:沒有見識。
⑥失:過失,過錯。
⑦反:反而。
⑧豈:難道。
⑨迂:拘泥守舊,不合時宜。
【文言知識】
釋“君子”與“小人”“君子”與“小人”在西周及春秋時期是指貴族統治者和被統治的勞動百姓。《國語》上說:“君子務治,小人務力。”意為君子致力于統治,小人致力于苦力。到了春秋末期及以后,“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小人”指道德卑劣的人。古語有“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意為君子心胸寬闊,小人時常憂愁。《論語》中說:“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意為君子懂得仁義,小人只懂得利益。成語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為用小人的心思猜度君子的思想。
【參考譯文】
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怪怨別人,懂得命運的人不埋怨老天;抱怨別人的人必將困窘而無法擺脫,抱怨上天的人就不會立志而進取。。錯誤在自己身上,卻反而去責求別人,難道不是不合時宜了嗎?所以君子從來是淡定自若而不驚恐,小人則是常常驚咋而不鎮定。
【拓展】小學必背文言文匯
楊氏之子
南北朝:劉義慶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夫子家禽。”
學弈
先秦:佚名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陳元方候袁公
南北朝:劉義慶
陳元方年十一時,候袁公,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強者綏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嘗為鄴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異世而出,周旋動靜,萬里如一。周公不師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
葉公好龍
兩漢:劉向
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于天龍聞而下之,窺頭于牖,施尾于堂, 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孟母三遷
兩漢:劉向
鄒孟軻母,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時,嬉游為墓間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為賈人炫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復徙居學宮之旁。其嬉游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處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長,學六藝,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謂孟母善以漸化。
揠苗助長
先秦:佚名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伯牙絕弦
未知:佚名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愚人食鹽
南北朝:僧伽斯那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與食,嫌淡無味。主人聞已,更為益鹽。既得鹽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緣有鹽故。少有尚爾,況復多也?”愚人無智,便空食鹽。食已口爽,反為其患。
一毛不拔
魏晉:邯鄲淳
一猴死,見冥王,求轉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須將毛盡拔去。”即喚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勝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刻舟求劍
先秦:佚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畫蛇添足
兩漢:劉向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文侯與虞人期獵
兩漢:劉向
魏文侯與虞人期獵。日,飲酒樂,天雨。文侯將出,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之?”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乃往,身自罷之。魏于乎始強。
世無良貓
清代:樂鈞
某惡鼠,破家求良貓。厭以腥膏,眠以氈罽。貓既飽且安,率不食鼠,甚者與鼠游戲,鼠以故益暴。某恐,遂不復蓄貓,以為天下無良貓也。無貓邪,不會蓄貓也。
小學必背文言文和意思5
【原文】
水泉深則魚鱉歸之,樹木盛則飛鳥歸①之,庶草茂則禽獸歸之,人主賢則豪杰歸之。故圣王不務歸之者,而務②其所以歸。強令之笑不樂;強令之哭不悲;強令之為道也,可以成小,而不可以成大。
【注釋】
①歸:歸順,歸附。②務:致力。
【參考譯文】
水泉很深,魚鱉就會游向那里,樹木繁盛,飛鳥就會飛向那里,百草茂密,禽獸就會奔向那里,君主賢明,豪杰就會歸依他。所以,圣明的君主不勉強使人們歸依,而是盡力創造使人們歸依的條件。強制出來的.笑不快樂,強制出來的哭不悲哀,強制命令這種作法只可以成就虛名,而不能成就大業。
小學必背文言文和意思6
【原文】
鐘毓(yù)兄弟小時,值父晝寢,因共偷服藥酒。其父時覺,且托寐(mèi)以觀之。毓拜而后飲,會飲而不拜。既而問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禮,不敢不拜。"又問會何以不拜,會曰:"偷本非禮,所以不拜。"
(選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
【注釋】
1.托:假裝。
2.酒以成禮:酒是用來完成禮儀的。
3.以:用來,連詞,表目的。
4.值:正好。
5.寢:睡覺。
6.因:趁機。
7.時:當時。
8.而:連詞,表承接。
9.而:連詞,表轉折,譯為卻、但是。
10.既而:過了一會兒。
11.何以:為什么。
12.覺:醒。
13.值:當......時。
14.且:尚且,姑且。
15.且托寐以觀之:姑且裝睡看看他們怎么樣。
16.既而問毓何以拜:隨后父親問鐘毓為什么要行禮。
17.共:一同。
小步走并聽著。
小學必背文言文和意思7
【原文】
常羊學射于①屠龍子朱。屠龍子朱曰:“若欲聞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夢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發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鵠⑩拂王旃⑾而過,翼若垂云⑿。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養叔⒁進曰:“臣之射也,置⒂一葉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發而十中。如使置十葉焉,則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郁離子》
【注釋】
①于:向。
②道:道理。
③田:同“畋”,打獵。
④云夢:古代湖澤名,泛指春秋戰國時楚王的游獵區。
⑤使:讓。引:拉。
⑥虞(yú)人:古代管山澤的小官吏。
⑦起:趕起。
⑧發:跑出來。
⑨交:交錯。
⑩鵠(hú):天鵝。
⑾旃(zhān):赤魚的'曲柄旗。
⑿垂云:低垂下來的云。
⒀注矢于弓:把箭搭在弓上。注,附著。
⒁養叔:名養由基,楚國善射者。
⒂置:放。
【參考譯文】
常羊跟屠龍子朱學射箭。屠龍子朱說:“你想聽射箭道理嗎?楚國國王在云夢打獵,派掌管山澤的官員去哄趕禽獸出來射殺它們,禽獸們跑出來了,鹿在國王的左邊出現,麋在國王的右邊出現。國王拉弓準備射,有天鵝掠過國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猶如一片垂云。國王將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誰。養叔上奏說道:‘我射箭的時候,把一片樹葉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發箭十發中。如果放十片葉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難說了!’”
小學必背文言文和意思8
【原文】
目貴①明②,耳貴聰③,心貴智④。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見也。以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也。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也。輻輳⑤并進⑥,則明不可塞⑦。(選自《管子九守》) 【注釋】
①貴:以……為貴。
②明:聰明,這里指明查(則明不可塞。) ③聰:聽力好。
④智:思維敏捷。
⑤輻輳:車輪的輻條。
⑥進:這里指向中間集中。
⑦塞:受蒙蔽。
【文言知識】
釋“并”:上文“輻輳并進”中的'“并”,指“全都”、“一起”、“一齊”、“一同”句意為車輪的軸條一起向車輪中心的圓木集中,比喻目、耳、心一起使用。又,“萬箭并發,城中如雨”,意為一萬支箭一齊發射,城內如同下雨。又,“五人并行”,意為五個人一同行走。又,“德才并佳,人主任之”,意為品德與才能都好,國君就任用他。
【參考譯文】
眼睛貴在明辨事物,耳朵貴在聽覺靈敏,心思貴在思維敏捷。(若能)用天下人的眼睛觀察事物,就能沒什么看不見;用天下人的耳朵探聽消息,就能沒有什么事不知道;用天下人的心思思考問題,就能沒有什么事情不知道。情報來源豐富,像車輪的輻條一樣向中間集中,(君主)就能明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
小學必背文言文和意思9
【原文】
竭①澤而漁②,豈不獲得,而明年③無魚;焚④藪⑤而田⑥,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后將無復,非長術也。
(《呂氏春秋·卷十四·義賞》)
【注釋】
①竭:使…干涸。
②漁:捕魚。
③明年:第二年。
④焚:燒毀。
⑤藪(sǒu):指野草。
⑥田:通“畋”,打獵
【文言知識】
釋“竭” 上文“竭澤而漁”中的.“竭”,指“干涸”,這里是使動用法,句意為使池水干涸而捕魚。又,“地震,山崩川竭”,意為因為地震,山崩塌,河流干涸。它還指“盡”,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又,“力竭而斃”,意為精力用盡而倒下。
【參考譯文】
抽干湖水來捕魚,怎么可能捕不到? 但是第二年就沒有魚了;燒毀樹林來打獵,怎么可能打不到?但是第二年就沒有野獸了。欺騙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僥幸有用,以后不會有第二次了,這不是長久的方法。
【小學必背文言文和意思】相關文章:
初中必背文言文03-22
最新小學生必背經典文言文04-07
初中必背文言文「推薦」03-31
初中必背文言文翻譯03-31
高中必背文言文名句07-25
高中必背文言文名句07-13
高考必背文言文名句07-16
高中必背文言文及其翻譯03-31
高中必背文言文名句大全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