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截竿入城》語文及其翻譯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中,大家都背過文言文,肯定對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就是白話文的提煉跟升華。那么問題來了,你還記得曾經背過的文言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截竿入城》語文及其翻譯,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原文:
魯有執長竿入城門者,初豎執之,不可入;橫執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注釋:
者:代詞。可以譯為“的人”
初:開始時,文中表示第一次
入:進去;進入
執:握,持,拿
亦:也,仍然。
俄:一會兒,不久
至:來到這里
吾:我
矣:了,承接
遂:于是,就
計:計謀,辦法
而:連詞,表承接,然后
老父(fǔ):古時對年長的男人的尊稱
圣人:最完善、最有學識的人
何:疑問代詞,怎么,為什么
中截:從中間截斷。“中”在這里作“截”的狀語,裁斷
之:代詞。此處代長竿
但:只,僅,但是
以:用
翻譯:
魯國有個拿著長竿子進城門的人,起初豎立起來拿著它想要進城門,但不能進入城門,橫過來拿著它,也不能進入城門,他實在是想不出什么辦法來了。不久,有個年長的男人來到這里說:“我并不是圣賢,只不過經歷了很多的事情,為什么不用鋸子將長竿從中截斷后再進入城門呢?”那個魯國人依照老人的辦法將長竿子截斷了。
道理:
“執長竿入城門者”魯人,做事不會思考,死板的循規蹈矩,不知變通。事實可以一手拿著竹竿的一頭,把竹竿的另一頭放在地上,成一個斜坡,進入城門,如果把竹竿放平進去,容易扎瞎別人的眼睛,有害他人身體。
這個故事說明了兩點:
1、把三維歐式變換限制在二維,會導致有些事情,即使不是無法解決,也是解決的不那么完美。
2、有些時候,看似無法解決的問題,其實分而治之是可以解決的,也就是把大問題化為小問題。
或者是還可以換一種角度來看:給出這個點子的人不先問明情況就出了一個點子,萬一這個長竿是要用的,這個點子就害了這個拿桿子的人了。
含義
這篇文章刻畫出“計無所出”不知如何是好的執竿者的形象和“吾非圣人,但見事多矣”的自以為是的老者形象。文章雖然短小,但語言精練簡潔,雋永傳神。《截竿入城》皆在告訴人們:自作聰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決不能做自作聰明。好為人師的人。另外,虛心求教的人同樣也應積極動腦筋,決不能盲從別人的意見。
作者介紹:
邯鄲淳(一作邯鄲浮)(約132—221),又名竺,字子叔(一作子淑),又字子禮(或作正禮),東漢時潁(yǐng)川陽翟(dí)(今禹州市)人,三國魏書法家,官至給事中。因著有《笑林》三卷、《藝經》一卷而著名,被稱為“笑林始祖,與丁儀、丁廙(yì)、楊修為曹植的“四友”。”淳自小有才名,博學多藝,善寫文章,又懂的“蒼、雅、蟲、篆,許氏字指”,方圓遐邇許多人都知其名。他不經意的閑逸文作——《笑林》和《藝經》,講述了當時的許多笑話、噱頭、善喻、譏諷、幽默趣事以及當時流行的投壺、米夾、擲磚、馬射、彈棋、棋局、食籟等諸般游藝項目,成為中國最早的笑話和雜耍專著。
【《截竿入城》語文及其翻譯】相關文章:
《截竿入城》的寓意03-07
截竿入城文言文原文及翻譯06-13
截竿入城文言文版的翻譯01-15
截竿入城的典故及道理分析08-21
《截竿入城》文言文閱讀答案06-25
《長竿入城》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7-12
長竿入城的寓言故事05-19
截竿進城的寓言故事03-17
魯人鋸竿文言文翻譯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