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古樹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古詩吧,古詩具有格律限制不太嚴格的特點。那什么樣的古詩才是經典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古樹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文:
古樹
清代:杜濬
聞道三株樹,崢嶸古至今。
松知秦歷短,柏感漢恩深。
用盡風霜力,難移草木心。
孤撐休抱恨,苦楝亦成陰。
譯文:
聞道三株樹,崢嶸古至今。
我曾聽說有三株古樹,樹枝繁茂,從古至今,長盛不衰。
松知秦歷短,柏感漢恩深。
它們曾見證過秦王朝的短暫歷史,也曾感受過四百年漢朝的雨露深恩。
用盡風霜力,難移草木心。
風霜就算用盡全力,也難以動搖它們的草木之心。
孤撐休抱恨,苦楝亦成陰。
雖然孤立地支撐于天地之間,但知今后不必再為此孤獨而抱恨了;因為我家的楝樹已長大、亭亭如蓋、樹蔭亦如松柏一般寬廣。
注釋:
聞道三株樹,崢(zhēng)嶸(róng)古至今。
三株樹:隱士邱至山家有古柏一株,兩松夾之。崢嶸:形容植物茂盛。
松知秦歷短,柏感漢恩深。
用盡風霜力,難移草木心。
草木心:出自唐張九齡《感遇》詩:“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孤撐休抱恨,苦楝(liàn)亦成陰。
苦楝:詩人家中所栽之樹。
賞析:
本詩是杜濬在入清后為浙江四明(今寧波鄞縣的別稱)一位名叫邱至山的隱逸之士所寫的,詩中以古樹喻邱氏,稱美其遺民志節,同時也寄托了自己對邱氏的向往之情。
這首詩表面上是一首詠物詩,全用比興見義。首聯謂我曾聽說有三株樹,從古至今,長盛不衰。“三株樹”,清人李調元《雨林詩話》有解釋云:“鄞(今浙江鄞縣)人邱至山居東皋里,家有古柏一株,兩松夾之,輪困裊空,蓋南宋六百年物也”。崢嶸,一般用以指山的高峻貌,但這里的用法,大約與“頭角崢嶸”之類相同,有不同凡響、超常異群之意。“聞道”二字,不獨寫出了這一柏二松為人傳說、享有盛譽,而且避免了詩的主觀色彩,使其“崢嶸”之態更能令讀者信服,詩的發端亦頗有深義。
三、四句是第二句的進一步申說。“松知秦歷短,柏感漢恩深”。這二句是互文見義,謂此一柏二松,都歷史悠久,曾見過秦朝的短命,也曾感受過四百年漢朝的雨露深恩。三株樹原是南宋之物,詩人言其身歷秦、漢,并非出于疏忽,蓋明清之際的遺民之作,以“秦”喻殘暴的清朝,以“漢”喻漢族創建的明室,乃是常事。此二句寫出了松柏的大節,既是對邱至山的褒揚,也體現了詩人深念故國、蔑視新朝之心。
五六句進一步寫古樹的節操,是詩人的直言贊關。“用盡風霜力,難易草木心”。這里,“風霜力”自是指易代之際清王朝的血腥屠殺,威脅利誘,而“用盡”二字更可深味,見得此風霜乃是人為的風霜,是有人用了無數氣力、費了百般心思施放出的手段;如此,在風霜的極力摧殘下的“草木心”猶然“難移”,就彌覺珍貴難得了。這二句一揚一抑、古樹的凜然節操躍然可見。“草木心”語出唐張九齡《感遇》詩“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因此,這三字中也含有對邱至山堅持隱居生活,不求清王朝功名的贊美之意。
尾聯中的“苦楝”是詩人家中所栽之樹,詩人以此自喻。詩人用頷、頸二聯盛贊三株樹后,到尾聯一轉,指出其‘孤撐”,即孤立地支撐于天地之間,可見如古樹之堅貞、如邱氏之風骨者,天地間實在已太少但下面“休抱恨”三字又是一轉:詩人對三株樹道,君雖然孤撐,但知今不必再為此孤獨而抱恨了,因為——“苦楝亦成陰”,楝樹高有丈余,葉密如槐;現在,我家的楝樹已長大、亭亭如蓋、樹蔭(“陰”通“蔭”)亦如松柏一般寬廣,足可與君為伴;言下之意,我這個遺民中之后輩,多年來砥礪志節,已可追陪為邱氏之小友,足慰其寂寞了。這二句一波三折,由人及己,過渡得十分巧妙;句中既言詩人之志,又以苦楝陪襯古樹,不失邱氏前輩老成身份,出語亦極得體。
此詩全用比興,字面上不露痕跡,筆法老到渾成,寫古樹峻潔之志,而措詞亦如刀劈劍削,骨節棱棱,是一首內容與形式相輔相成的佳作。
古樹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古樹》
古樹枝柯少,
枯來復幾春。
露根堪系馬,
空腹定藏人。
蠹節莓苔老,
燒痕霹靂新。
若當江浦上,
行客祭為神。
中文譯文:
古老的樹木枝條稀少,
干枯又經歷了幾個春天。
露水濕潤的根可系馬,
空虛的樹洞能藏人。
蛀蝕的節疤長滿了苔蘚,
火燒留下了新的痕跡。
如果在江邊的渡口,
行人來祭拜這神圣的樹。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張籍創作的一首小詩,以描繪古樹為主題,通過對古樹的描述,展現了歲月流轉、生命與自然的變遷。
首句“古樹枝柯少,枯來復幾春”表達了這棵古樹的年代久遠,枝條稀疏,經歷了多少個春天的風吹雨打。這里的古樹象征著歷史的滄桑和歲月的流轉,給人一種深沉的感受。
接著,詩中描述了樹根濕潤的露水可以系馬,樹洞空虛可以藏人。這種景象揭示了古樹的庇護之力,它不僅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還是人類的避風港,讓人感受到自然與人的和諧共生。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樹上蠹蟲蛀蝕的節疤和新近的火燒痕跡。這種對于樹身痕跡的描繪,暗示了古樹曾經歷過風雨、火災等自然災害,但它仍然屹立不倒,充滿了堅韌和生命的力量。
最后兩句“若當江浦上,行客祭為神”,將古樹設想在江邊的渡口,行人來祭拜這棵古樹,將它視為神圣。這種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的虔誠之情。
整首詩以簡潔的文字描繪了一棵古樹的形象,借此表達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歲月流轉和生命的脆弱與堅韌。通過對古樹的贊頌和祭拜,詩人展現了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歷史和歲月的思考和回憶。這首詩以深邃的意境和簡練的語言展示了唐代詩人對自然的感悟和情感的表達。
【古樹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相關文章:
李頎《古從軍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02-22
關雎原文注釋翻譯及賞析10-09
《口技》原文注釋及翻譯賞析08-23
《庭中有奇樹》古詩十九首原文注釋翻譯賞析04-12
《龜雖壽》原文賞析與注釋翻譯01-17
將進酒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4-09
書憤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3-17
南安軍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11-29
淇奧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9-14
李煜《相見歡》原文與注釋翻譯賞析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