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謁荊公不遇》鑒賞及譯文注釋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古詩吧,古詩的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謁荊公不遇》鑒賞及譯文注釋,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謁荊公不遇》原文
宋代:方惟深
春江渺渺抱檣流,煙草茸茸一片愁。
吹盡柳花人不見,春旗催日下城頭。
《謁荊公不遇》譯文
暮春時節的長江水面遼闊,船行江中,四面江水像是圍抱著船帆一樣流去;籠罩在煙靄之中的繁草,就像充滿了哀愁一樣。
回望江寧,只看見柳花飛盡,城頭春旗在黃昏中招展,卻不見所望之人的影子。
《謁荊公不遇》注釋
謁(yè):拜會。
荊公: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王安石封號“荊國公”的簡稱。
春江:暮春時節的長江。
渺渺:指江面遼闊寬廣。
檣:帆船上掛風帆的桅桿,引申為帆。
煙草:籠罩在煙靄之中的草。
茸茸:花草柔密,非常繁盛的樣子。
春旗:春日之旗。
創作背景
王安石是詩人尊敬的長輩,詩人曾游學于他的門下。公元1076年(熙寧九年),王安石因推行新法受阻,再次辭去宰相職務,退居江寧(今江蘇南京)。此詩就是王安石退居江寧后詩人往訪不遇之作,借以表達詩人對王安石的景仰和崇敬之情。
《謁荊公不遇》賞析
此詩前兩句歸舟所見大江、岸上之景,創造出一種凄清寂寞的環境;后兩句寫作者造訪不遇返回時的悵惘之情。全詩借春江、歸帆、煙草、柳花、春旗、落日等暮春之景,融入詩人對長輩尊敬盼見而未見之悠長不盡愁情,情景相融,渾然一體。
開頭兩句即寫歸舟所見大江的情景。第一句寫江水,“春江”點出時令,“渺渺”點出水面的遼闊。船行江中,四面江水像是圍抱著船帆一樣流去。春江浩蕩,水光接天,江面上飄著一片白帆,景象極美。然而江面愈是寬闊,愈襯出船的渺小,又愈透出孤寂之感,而這正是詩人此時心境的真實寫照,如同舟中也載著詩人的萬斛煩愁。表面上全是寫景,實際上是景中寓情。
次句寫岸上。“茸茸”點出花草的柔密茂盛,從下文“柳花”來看,可知此時已是暮春,春草已經長得非常繁盛,此刻被籠罩在煙靄之中,迷迷茫茫,就像充滿了哀愁一樣。春草連綿不絕,哀愁也無盡無休。以上兩句寫景物,詩人把自己的感情注入這些景物中,創造出一種凄清寂寞的境界,烘托出他的失望心情。
訪人不遇,使人悵恨。所以臨歸去時,即使明知已沒有希望,詩人仍然情不自禁地要向被訪者居住的地方或方向頻頻回首,這是訪人不遇的一種普遍心理。詩人此次離開江寧,不知何日才能再來,所以不可能掉頭不顧。然而回望江寧,惟見柳花亂飛,城頭春旗招展,太陽已快落山,卻不見所望之人的影子。“柳花吹盡”說明凝望的時間已久;“春旗催日”則是說落日已在城頭所建的旗幟之下,春旗迎風飄揚,好像在催促它快快落去。紛紛亂飛的柳花使人心煩,落日的余輝告訴人時間已晚,夜色將臨,沒有可能見到所訪之人了。詩人心中的悵惘之情,如一江春水那樣遠,那樣深,那樣悠長不盡。
全詩通篇四句,采用融情入景、以景寫情的手法,情景交融,渾然一體,深得唐人風致,用春江、歸帆、煙草、柳花、春旗、落日等意象渲染了一種蒼茫迷離的氛圍,烘托出詩人訪友不遇的悵惘之情。
《謁荊公不遇》作者介紹
方惟深 (1040—1122)宋興化軍莆田人,徙居長洲,字子通。方龜年子。早通經學,尤工于詩,為鄉貢第一。后舉進士不第,即棄去,躬耕田間,閑則讀書。徽宗崇寧四年以遺逸薦,為興化軍助教。所為詩精詣警絕,甚為王安石所稱賞。有《方秘校集》。
人物簡介
方惟深著有《方秘校集》十卷,其詩精諧警絕,很受王安石賞識,謂唐代詩人元(稹)、白(居易)、陸(龜蒙)、皮(日休)有不到處。《中吳紀聞》云:“子通(惟深)最長于詩,凡有所作,王荊公讀之,必稱善,謂深得唐人句法。”方惟深有首《謁荊公不遇》詩寫道:
春江渺渺抱檣流,煙草茸茸一片愁。
吹盡柳花人不見,春旗催日下城頭。
此詩通篇四句,全部采用熔情入景、以景寫情的手法,雖無一字直接明寫作者訪人不遇的悵惘之情,但通過春江、歸帆、煙草、柳花、春旗、落日等來渲染和襯托自己的強烈思想,使全詩情景交融,渾然一體,深得唐人風致。據《中吳紀聞》載:“此詩荊公親書方冊間,因誤載《臨川集》(王安石文集)。”可見王安石對此詩十分喜愛。
作品
方惟深還有一首《舟下建溪》詩,亦得“荊公愛之,嘗書坐右,后人誤入荊公集中”(鄭岳《莆陽文獻》)。其詩云:
客航收浦月黃昏,野店無燈欲閉門。
倒出岸沙楓半死,系舟猶有去年痕。
這是一首描寫旅途夜泊的七言絕句。詩中選用最有特征的景物,寫出荒村月夜泊舟的靜謐境界。詩人通過精心選材,巧妙構思,雖是信筆直書,卻使人感到如臨其境。詩中開頭的“客航收浦月黃昏”化用林逋《山園小梅》“暗香浮動月黃昏”詩句,“野店無燈欲閉門”則化用韋應物《滁州西澗》的名句“野渡無人舟自橫”,皆不露痕跡,另出新意,雋永可愛。
據《中吳紀聞》云:“子通(惟深)游王氏之門,初無迎合意,后隱城東故廬,與樂圃先生皆為一時所高。每部使者及守帥下車,必即其廬而見之。前后上章論薦者甚眾,竟絕祿仕意。僧仲殊贈詩有‘依舊凄涼無長物,只余松檜養秋風’之句,可以見其清高矣。”
【《謁荊公不遇》鑒賞及譯文注釋】相關文章:
丘為《尋西山隱者不遇》譯文及鑒賞01-17
叔向賀貧注釋鑒賞及譯文01-15
宿新市徐公店譯文及注釋11-09
國風·周南·汝墳注釋鑒賞及譯文06-01
皎然《尋陸鴻漸不遇》古詩注釋譯文及賞析10-27
宿新市徐公店譯文和注釋02-18
祝穆《鐵杵成針》譯文鑒賞及注釋04-13
戲問花門酒家翁注釋鑒賞及譯文01-15
《嚴鄭公宅同詠竹》譯文及鑒賞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