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鑄《醉中真·不信芳春厭老人》鑒賞及譯文
《醉中真·不信芳春厭老人》
宋代:賀鑄
不信芳春厭老人,老人幾度送余春,惜春行樂莫辭頻。
巧笑艷歌皆我意,惱花顛酒拚君瞋,物情惟有醉中真。
《醉中真·不信芳春厭老人》譯文
我不相信春天會討厭老年人,老年人還能送走幾個殘春?盡情地惜春行樂吧。且不要嫌沉溺行樂太多太頻。
美麗的笑容,艷情的歌曲,都特別符合我的情味。我愛花愛酒簡直要愛得發狂,也不怕你嗔怪責備。因為物性人情,只有在大醉中才最純真實惠。
《醉中真·不信芳春厭老人》注釋
醉中真:詞牌名,即浣溪沙。
厭:厭棄,拋棄。芳春:指春天。
幾度:幾回,幾次。
莫辭頻:不要因太多而推辭。
巧笑:嬌媚的笑容。艷歌:美妙的歌喉,有說指描寫有關愛情的歌辭。皆我意:都合我的意思。
惱:引逗撩撥。顛:癲狂。拚(pàn):寧愿,甘愿。瞋(chēn):同“嗔”,指怒目而視。
物情:物理人情。真:真情,純真。
《醉中真·不信芳春厭老人》賞析
這首小令以樂觀豁達的態度表現了年老心不老、珍惜春日、及時行樂的豪情。但是在佯狂的腔調中,似也有憤懣不平的聲音,寄寓著無盡的壯志難酬之情。
上片寫暮年惜春的'情懷,寓有垂老之嘆。起筆寫“不信芳春厭老人”言辭耿直率真:“我不相信春天真的會討厭老人,其實年華已逝的老人,還能擁有幾個春天呢?”率性的表白韻味十足。 “厭”字將春天擬人化,形象生動。“老人幾度送余春”寫老人每年都是依依不合地送走了春天,深入地表達了老人對春天的熱愛與惋惜。“惜春行樂莫辭頻”寫老人要用實際的行動來珍惜春光,在春天里要及時行樂。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快樂。在倡導及時行樂的同時,也表現出作者在現實生活中無所作為的憤慨和無奈。
下片寫惜春行樂之態。 “巧笑艷歌皆我意,惱花顛酒拼君嗔”,寫作者回憶起了自己年輕時的風流快活,聽歌觀舞,賞花飲酒,不亦樂乎。 “惱”、 “顛”, “拼”三個字則表現出了作者在行樂中癲狂的狀態,以至于忘乎所以,直到賞花賞得花惱,飲酒飲得酒顛。這種忘我的狀態暗喻著作者對現實的失意,借行樂飲酒麻醉自己,更添了幾許無奈與悲涼。末句“物情唯有醉中真”一句點明自己醉酒癲狂的原因,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獲得超脫于塵俗的樂趣。這是呼吁人們去從酒杯中尋找感情釋放的樂趣。但透過詞人表面上沉溺于醉鄉的佯狂姿態,不難體會其內心升騰起的一股憤懣不平之氣,不難看出他對人生不得志的無奈和掙扎。
這首詞沒有委婉曲折的隱晦之語,句句都是直抒胸臆,豪放而灑脫,給人一種疏曠之感。
全篇情致優美,語簡意豐,意境深遠、富有哲理,是作者思想性和藝術性統一的佳作。
《醉中真·不信芳春厭老人》創作背景
作為宋代帝王的賓裔,同時其妻又為宗室之女,賀鑄在仕途上并沒有人們所想的那樣飛黃騰達,反而是一生抑郁不得志。賀鑄后來找了個寂靜之處,縱情于山水詩酒,過起了隱居生活。盡管如此,他仍經常對社會現實流露出憤懣不平之氣,此篇即為詞人晚年抒懷之作
《醉中真·不信芳春厭老人》作者介紹
賀鑄(1052~1125) 北宋詞人。字方回,號慶湖遺老。漢族,衛州(今河南衛輝)人。宋太祖賀皇后族孫,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稱遠祖本居山陰,是唐賀知章后裔,以知章居慶湖(即鏡湖),故自號慶湖遺老。
【賀鑄《醉中真·不信芳春厭老人》鑒賞及譯文】相關文章:
賀鑄《六州歌頭·少年俠氣》譯文及鑒賞04-19
《既醉》譯文及鑒賞01-05
賀鑄《陽羨歌·山秀芙蓉》鑒賞及譯文答案04-15
賀鑄《西江月》古詩及鑒賞06-05
《春夜喜雨》譯文及鑒賞01-15
叔向賀貧注釋鑒賞及譯文01-15
賀鑄《鷓鴣天·重過閶門萬事非》譯文及鑒賞04-17
朱淑真《江城子·賞春》鑒賞及譯文答案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