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言文翻譯應遵循的幾個要領
上學的時候,大家一定沒少背過文言文吧?文言文能讓不同語言使用者“筆談”,是一種具有固定格式,卻不會非常困難的溝通方法。那么問題來了,你還記得曾經背過的文言文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文言文翻譯應遵循的幾個要領,歡迎閱讀與收藏。
文言文翻譯應遵循的幾個要領
文言文翻譯是學生學習文言文,領會文言意思的重要步驟,也是學生積累文言知識不可或缺的途徑。在語文考試中,文言翻譯是較常用的題型,因為它帶有綜合性,除考查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外,還考查學生對現代文的表達能力。然而,在現實的教學中,總有不少學生對文言文的翻譯存在一些問題,翻譯時或文不達意;或不準確;或不完整等。
在文言文翻譯中,我們應遵循的原則是“信”、“達”、“雅”。“信”就是譯文要忠實于原文,不可隨意增減;“達”就是譯文要通順,“雅”就是譯文要力求流暢,有文采。具體地說,就是應該遵循以下幾個要領:
一是直譯。
直譯就是對所要翻譯的文言文、段、句進行逐字、逐詞地對應翻譯,做到字字落實,不能遺漏。這個方法是我們翻譯文言文最常用、最主要的方法,在一般情況下,我們必須遵循這一方法。
二是意譯。
意譯就是根據文言文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的好處是通順、流暢、好懂。但不是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
在直譯無法更好地翻譯出來時,一般就采取意譯,但要牢記一點,直譯為主,意譯為輔。三是茬翻譯中,還應該注意保留、刪去、補充和調整。保留,就是對文言文中的國號、年號、帝號、人名、地名、官職名稱、器物名稱均可保留不翻譯。刪去,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比如:“夫戰,勇氣也”中的“夫”和“也”翻譯時可刪去。又如:“死生,晝夜事也”中的“生”與“也”字翻譯時都可以刪去。補充,就是增補。文言單音詞一般要增補為雙音詞,省略的成份也要補充出來。
比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翻譯時應這樣翻譯:“第一次擂鼓,士氣振作,第二次(擂鼓),士氣就衰弱了,第三次《(擂鼓),士氣就沒有了。”調整,就是將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型、語序,像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介賓后置句、定語后置句等翻譯時一般應調整語序,使之符合現代漢語的表達習慣。如:“宋何罪之有”應譯成“宋國有什么罪過”;再如:“戰于長勺”應譯成“在長勺交戰”等。
總之,文言文翻譯要遵循一定的規律,把握一定的要領,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將文言文翻譯得準確、通順、流暢、并富有文采。
文言文翻譯技巧
文言文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結晶,是傳承文化的集中薈萃,是文學寶庫中的精品典范。雖然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已經不再使用,但它是現代文化的源泉,仍然以各種方式影響著現代文。因此,要真正學好現代文,就必須具備比較扎實的文言文基礎。而要學好文言文,我認為必須掌握以下幾種翻譯技巧:
一、直譯為主,字字落實
解答文言文翻譯主觀題時,應采用直譯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實,即原文字字在譯文中有著落,譯文字字在譯文中有依據,力求真實、準確,不夸大縮小。只有難以直譯的句子才可意譯。
二、“信”“達”“雅”,規則當前
文言文翻譯,要力求遵循三個基本原則:“信”“達”“雅”。所謂“信”,就是譯文要忠實于原文的內容和每個句子的含義,用現代漢語字字落實,句句落實直譯出來,不能憑主觀意識,妄加推測,隨意改變原文作者的意圖即用詞等特點;所謂“達”,就是譯文要文從字順,意脈暢通,合乎語法規范和語法習慣,沒有語病,語言要流暢,語氣不走樣;所謂“雅”,就是說譯文要用簡潔、優美、富有文采的現代漢語譯出原文的語言風格和藝術水準來,這是文言文翻譯的最高要求。對于初中生來說,中考做到前兩點就足夠了。
三、“留”“補”“刪”“調”“譯”“選”“并”“意”,樣樣精通
1.“留”
就是指文言文中古今意義相同的詞、國號、年號、人名、物名、地名、職稱、器具等可以照原文抄錄而不必強加翻譯。例如:陳勝者,陽城人也。(《陳涉世家》)“陳勝”是人名,翻譯時就可以照原文抄錄而不必強加翻譯。
2.“補”
在翻譯文言文時應補出省略成分,例如:帝感其誠。(《愚公移山》)這是個表被動的省略句,在動詞“感”后省略了介詞“于”,相當于“被”,譯時必須將省略內容補出,只有這樣,才能使譯文順暢,意思清晰,成為有機的整體。
3.“刪”
刪去不譯的字詞和那些表語氣、停頓和促足音節的詞語。例如:夫戰,勇氣也。(《曹論戰》)“夫”發語詞,翻譯時應刪去。
4.“調”
在翻譯時,有些句子的語序需要調整。(使動句、被動句、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介賓結構后置等)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可調為“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
5.“譯”
文言文翻譯時要譯出實詞、虛詞,活用的詞和通假字。例如:“火齊之所及也”中“齊”通“劑”,在翻譯時必須譯出。(《扁鵲見蔡桓公》)又如:“將軍身被堅執銳”中“被”通“披”,“堅”和“銳”屬于詞類活用中形容詞活用為名詞,翻譯時必須翻譯出“鎧甲”和“武器”。
6.“選”
選用恰當的詞義翻譯,例如:“顧也有賣場”中“顧”是一個多義詞,它的義項共八條:
①回頭看;
②看;
③探問;
④拜訪;
⑤顧惜、顧念;
⑥考慮;
⑦但、只是;
⑧反而、卻。在這個句子中用②項恰當。
7.“并”
即重復的內容要恰當合并,使之簡潔扼要。如文中用鋪陳排比的手法表現類似的內容,需要做適當的合并,否則,按原文直譯就顯得啰嗦冗長。
8.“意”
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義,直譯會不明確,應用意譯。
關注七個重點
從近幾年的文言文主觀翻譯題來看,考查的是對全句的理解,但命題人選擇文句是獨具慧眼的。他們往往會選擇那些有重要語法現象的文句讓考生翻譯,同時也將其列為高考閱卷的采分點,因此,考生必須特別注意這些采分點。在答題時,我們除了把握句子翻譯“信、達、雅”的要求,掌握“留、對、拆、增、刪、調”等六種翻譯方法外,還需注意以下七個關注點:
(1)詞類活用
詞類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語法現象,含有詞類活用的句子也是高考命題專家特別關注的一項內容。因此,我們在翻譯文言文的時候,一定要認真把握,仔細辨別。詞類活用主要包括名詞的活用、形容詞的活用、動詞的活用等。我們在翻譯文言文遇到含有詞類活用的句子時,一定要先判斷出詞類活用的類型,然后據此推斷其意義。
例1: 兄曰:“無論弟不能樵,縱或能之,且猶不可。”于是速歸之。
譯文:哥哥說:“且不說弟弟不能砍柴,縱使能砍柴,還是不能去做。”于是讓張誠趕快回家。
【解析】“樵”,名作動;“歸”,使動。
例2:夫食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譯文:吃飯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沒有吃的就無法生存了。三天不吃糧食,父親和兒子就不能保全。
【解析】“粒”活用為動詞,吃糧食。
(2)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有許多特殊句式,如“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省略句”等。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常被命題老師看重。要想能夠準確翻譯此類句子,就必須能夠譯出其句式特征;否則就極容易易造成失分。
例3.況,吳人,恃才少所推可。
譯文:(顧)況,是吳地人氏,自恃有才華,很少有他推薦認可的詩文(或詩人)。
【解析】無語言標志的判斷句。
例4.近日之事,釁難將成,賴陛下英明速斷,故罪人斯戮。
譯文:近日的事,禍端將要釀成,幸虧陛下英明果斷,因而嚴懲了罪人。
【解析】結構助詞“斯”為提賓標志,“罪人斯戮”即“戮罪人”。
(3)一詞多義
古代漢語的詞語大多是多義的,這種一詞多義的現象常常是翻譯題考查的重點。在具體翻譯時,我們一定要注意結合具體語境從眾多的義項中選擇出最恰當的一個進行翻譯。因此我們在平時的復習備考中要對詞語的不同義項加以區分辨別。
例5、永樂元年入朝,留為故官。未幾,復謝去。
譯文:永樂元年被征召入朝,留下擔任原來的官職。不久,又辭官離去。
【解析】“故”為“原來” “謝”為“推辭”。
(4)古今異義
文言文中的古今異義現象非常普遍。這一知識點也是高考命題經常涉及到的內容。我們在翻譯文言文時尤其要特別注意那些存在古今異義的詞語,千萬不可以今譯古。否則,就會出現錯誤。
例6.及得召見,遂見親信。
【解析】這里的“親信”是“親近信任”之意,而現代漢語中則常指“親近而信任的人”。
(5)單音節詞
現代漢語詞匯以雙音節為主,而古代漢語詞匯與此相反,以單音節為主。此類知識點也常常是高考命題老師重點關注的對象之一。因此,我們平時的復習備考過程中要加強對單音節詞翻譯的訓練。在具體翻譯文言文時,我們一定要注意不要輕易地把古漢語的詞匯當成現代漢語的雙音節詞去解釋。
例7、隱處窮澤,身自耕傭。臨縣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解析】此句中的“耕傭”并非現代漢語中的雙音節詞,而是“耕”和“傭”兩個詞,意思是“種田”“做工”。按照評分標準如若不能解釋出“傭”的含義要扣分。所以該句應譯為:(孟嘗)隱居在偏遠的湖澤,親自種田做工。臨縣的士人民眾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戶。
(6)固定結構
固定結構是文言文中的一種特殊現象,在翻譯時有相對固定的格式。如果不按照固定的格式翻譯就會出現錯誤,因此,我們在翻譯文言文時只能用它的固定意思來翻譯,不能擅自意譯。
例8.謚號所以垂之不朽。
【解析】“所以”,由指示代詞“所”和介詞“以”構成,表示動作行為所憑借的方式,可譯為“用來……的方式”。
(7)修辭知識
文言文中常見的修辭有比喻、借代、互文、委婉等。具有這些特點的句子大都不能采用直譯的方式,而應根據其修辭方式的特點采用相應的意譯方式。如果需翻譯的句子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方式,有的需將喻體直接換為本體,有的就需抓住喻體采用形象描繪的方式進行意譯;如果需翻譯的句子采用了借代的修辭方式,就應采用直接點明借代本體的方式進行翻譯;如果采用的是互文的修辭方式,翻譯時就要把相應的內容合并到一起意譯;如果需翻譯的句子是委婉的修辭方式,就要根據語境譯出句中所要表達的意思。
例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析】此句采用了互文的修辭方式。如果不了解此修辭方式很容易將此句誤譯為:不因為外物的美好而感到喜悅,也不因為自己的坎坷而感到悲傷。正確的翻譯是要把相對應的內容合并到一起。此句應譯為:不因為外物的好壞、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悅或悲傷。
高考文言文翻譯主要考查以上內容。因此,我們在文言文翻譯的備考過程中,重點要從上述角度,揣摩命題者的意圖,從而做到胸有成竹。惟其如此,我們才會事半功倍。
【文言文翻譯應遵循的幾個要領】相關文章:
神筆胡應麟文言文翻譯03-03
《明史·賈應春傳》文言文原文及翻譯09-20
文言文及翻譯11-08
文言文翻譯01-13
文言文閱讀應注意的問題09-12
高陽應文言文閱讀訓練09-08
伯俞泣杖文言文翻譯02-22
畫皮文言文翻譯05-19
鄭人買履的文言文翻譯06-17
勤讀文言文翻譯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