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贈鄭讜處士》唐詩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對一些廣為流傳的古詩都不陌生吧,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贈鄭讜處士》唐詩,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作品介紹:
《贈鄭讜處士》的作者是李商隱,被選入《全唐詩》的第540卷第136首。
原文:
贈鄭讜處士
作者:唐·李商隱
浪跡江湖白發新,浮云一片是吾身。
寒歸山觀隨棋局,暖入汀洲逐釣輪。
越桂留烹張翰鲙,蜀姜供煮陸機莼。
相逢一笑憐疏放,他日扁舟有故人。
注釋:
①此詩張采田《玉必生年譜會箋》系大中十一年游江東時。
②《維摩經》:“是身如浮云,須臾變滅。”又《顏氏家訓》亦有“吾今羈旅,身若浮云”之語。二句均指鄭而言。
③釣輪:釣魚之具,在魚竿末端安輪以繞釣絲。輪,全詩校:“一作綸。”
④《晉書·張翰傳》載,翰吳人,為齊王冏大司馬東曹掾,因見秋風起,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
⑤《搜神記》載左慈少有神道,在曹操座求銅盤貯水,釣于盤中,引一鱸魚出,操曰:“今既得鱸,恨無蜀中姜耳。”慈亦頃刻致之。《世說新語·言語》:“陸機詣王武子,武子前置數斛羊酪,指以示陸曰:‘卿江東何以敵此?’陸曰:‘有千里莼羹,但未下鹽豉耳。’”
作者介紹:
李商隱(約812年或813年~約858年),漢族,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詩人。他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祖輩遷至滎陽(今河南鄭州)。擅長駢文寫作,詩作文學價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濃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但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
據《新唐書》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詩》三卷,《賦》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翻譯:
面對這遼闊的天地,人總感到自己的渺小,就如蓬草般隨風飄搖。
雖然你一生恪守儒家的仁義道德,但命運多舛,你也只能獨自隱居在江邊。
你的風采才華本應得到朝廷的賞識,但可惜你卻一直未能得到施展才華的機會。
自古以來,賢士的遭遇總是這樣坎坷,但我仍期待你能有朝一日實現自己的抱負。
賞析:
這首詩是杜牧贈給鄭讜處士的,表達了對鄭讜處士才華的贊賞和對他命運不濟的同情。
首聯“傲士偃蹇卿相門,長揖山岳心所親。”杜牧用“傲士”來稱贊鄭讜處士的品格,他獨立于權貴之門,不為名利所動,顯示出他高尚的人格。他親近的是大自然的山岳,而不是人間的權貴,這顯示出他的高潔與超脫。
頷聯“九天回日無高詠,十載窮愁有苦辛。”杜牧在此感嘆鄭讜處士雖有才華,但并未得到應有的賞識和機遇。即使太陽從九天之上回歸,也未能照亮他的前程,反而讓他陷入了十年的窮困與憂愁之中。這里的“九天回日”是一種象征,代表著朝廷或權貴的賞識與提拔,但鄭讜并未得到這樣的機會。
頸聯“匣中寶劍時頻吼,袖里金錘重有文。”這里杜牧用寶劍和金錘作為比喻,形容鄭讜處士的才華與志向。寶劍時常發出吼聲,象征著鄭讜內心的激昂與不平;金錘上刻有文字,代表著他的學識與修養。然而,這樣的才華與志向并未得到應有的展現與認可。
尾聯“自古英豪有沈淪,由來才命兩相妨。”杜牧在詩的結尾處表達了對鄭讜命運的同情與感慨。他認為自古以來,許多英豪都遭遇過沉淪與坎坷,才華與命運往往是相互妨礙的。這既是對鄭讜的安慰,也是對所有懷才不遇者的慰藉。
整首詩通過描述鄭讜處士的品格、才華與命運,表達了對他的贊賞與同情,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社會對于人才的忽視與埋沒。杜牧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和深情的筆觸,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懷才不遇的處士形象,引人深思。
【《贈鄭讜處士》唐詩】相關文章:
《贈衛八處士》唐詩賞析10-27
李白《贈張公洲革處士》唐詩原文及注釋01-02
《贈柳》唐詩賞析08-28
《代贈》唐詩賞析08-25
贈衛八處士詩詞01-01
《贈鄭兵曹》古詩賞析03-19
古詩《贈衛八處士》的詳解09-14
贈衛八處士古詩翻譯及賞析11-30
古詩《贈衛八處士》全詩欣賞07-21
《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李白唐詩賞析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