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詠史》唐詩原文及注釋
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龔自珍《詠史》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文】
詠史
作者:唐·王昌齡
荷畚至洛陽,杖策游北門。
天下盡兵甲,豺狼滿中原。
明夷方遘患,顧我徒崩奔。
自慚菲薄才,誤蒙國士恩。
位重任亦重,時危志彌敦。
西北未及終,東南不可吞。
進則恥保躬,退乃為觸藩。
嘆息嵩山老,而后知其尊。
譯文
在那繁華綺麗的江南富庶之地,無限的恩寵和肆意報怨齊集于名流士林。
權貴、幕僚把持著全部大權,內宮佞臣竊據了朝廷要津。
書生離席畏懼文字獄,著作只為謀食保安寧。
田橫壯士今在何處?難道都已封官拜爵、歸順大漢朝廷?
【注釋】
①此詩所詠乃晉十六國時王猛之事。《晉書·苻堅載記》載:王猛,字景略,北海劇(今山東壽光縣南)人。少貧賤,以鬻畚為業。桓溫北伐,‘奇之,欲與之還,未果。后符堅聞猛名,遣人招之,“一見便若平生,語及廢興大事,異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苻堅稱帝后,以王猛為中書侍郎,后遷尚書左仆射、輔國將軍、司隸校尉。一歲中凡五遷,權傾朝野。率兵伐前燕,屢建奇功‘俄入為丞相,宰政公平,無罪而不刑,無才而不任。于是兵強國富,垂及升平。后病卒,“葬禮一依漢大將軍霍光故事。謚曰武侯。朝野巷哭三日”。此詩篇末全詩校:“本集《詠史》云:‘荷畚至洛陽,胡馬屯北門。天下裂其土,豺狼滿中原。明夷方濟世,斂翼黃埃昏。披云見龍顏,始蒙國士恩。位重謀亦深,所舉無遺奔。長策寄臨終,東南不可吞。賢智茍有時,貧賤安所論。唯然嵩山老,而后知我言。’”
②“天下”二句:指晉武帝死后爆發的八王之亂及五胡十六國割據中原的紛亂局面。
③明夷:《周易》卦名。孔穎達正義:“夷者傷也。此卦日入地中,明夷之象。施之于人事,閣主在上,明臣在下,不敢顯其明智,亦明夷之義也。”遘患:構成禍患。遘,通“構”。
④國士:一國之中才能出眾之士。
⑤“西北”二句:《晉書·苻堅載記》載:王猛“病篤,堅親臨省病,問以后事。猛曰:‘晉雖僻陋吳越,乃正朔相承。親仁善鄰,國之寶也;臣歿之后,愿不以晉為圖。鮮卑、羌虜,我之仇也,終為人患,宜漸除之,以便社稷。’”
⑥保躬:保全自身。
⑦觸藩:此言其不畏艱難,不求利己。
⑧“嘆息”二句:《晉書·苻堅載記》載:王猛年少時曾售畚于洛陽,被人引至深山,“見一父老,須發皓然,踞胡床而坐”。王猛拜之,“父老曰:‘王公何緣拜也!’……猛既出,顧視,乃嵩高山也”。
賞析
題為《詠史》,實則傷時,感慨當時江南名士懾服于清王朝的殘酷統治、庸俗茍安之狀。他們或依附權門,竊踞要職,或明哲保身,埋頭著書。結句才接觸史事,以田橫抗漢的故事,揭穿清王朝以名利誘騙知識分子的用心。借古諷今,含意深邃,深刻而又辛辣地把對“名流”的揭露提高到對清王朝統治的批判上,鞭撻了當時整個現實社會的腐朽沒落。
【作者介紹】
王昌齡(698—約757)唐代詩人。字少伯,唐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公元727年(開元十五年)進士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公元734年(開元二十二年)中博學宏詞,授汜水(今河南滎陽縣境)尉,再遷江寧丞,故世稱王江寧。約在公元737年(開元二十五年)秋,獲罪被謫嶺南。三年后北歸。公元748年(天寶七年)謫遷潭陽郡龍標(今湖南黔陽縣)尉。安史亂后還鄉,道出亳州,被刺史閭丘曉所殺。
王昌齡在當時曾名重一時,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擅長七絕,被后世稱為“七絕圣手”。存詩一百七十余首,多為當時邊塞軍旅生活題材,描繪邊塞風光,激勵士氣,氣勢雄渾,格調高昂,手法細膩。
【《詠史》唐詩原文及注釋】相關文章:
《荷花》唐詩原文及注釋07-27
《蜂》唐詩原文及注釋04-01
《淚》唐詩原文及注釋11-16
《風》唐詩原文及注釋10-24
《少將》唐詩原文與注釋09-11
《到秋》唐詩原文及注釋07-26
《王昭君》唐詩原文及注釋08-16
《閨情》唐詩原文及注釋08-18
《譴瘧鬼》唐詩原文及注釋10-27
《斤竹嶺》唐詩原文及注釋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