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歲暮歸南山》唐詩原文及鑒賞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詩詞鑒賞吧?古詩詞鑒賞是富于創造性的精神活動,是對作品更深層次的探討和領悟。古詩詞鑒賞怎么做會更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歲暮歸南山》唐詩原文及鑒賞,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歲暮歸南山
孟浩然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發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鑒賞
開元十六年(728),四十歲的孟浩然赴長安應進士舉落第,心情很煩悶,他曾“為文三十載,閉門江漢陰”,修得滿腹文章,又得到王維、張九齡為之延譽,已經頗負詩名。應試失利,使他大為懊喪,他想直接向皇帝上書,又很猶豫,心緒極端復雜。他有一肚子的牢騷而又不便發作,只能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發仕途失意的幽思。
“北闕休上書”,實際上傳達的正是“魏闕心常在,金門詔不忘”之意。但現在才發現:現實是這樣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憤,從這“北闕休上書”的自艾之言中流露出。“南山歸敝廬”可見只是出于無奈。
諸般矛盾心緒,一語道出,讀來自有余味。
三四句具體回述失意的緣由。“不才明主棄”,表面上寫自己因為無才被明君嫌棄,實際上孟浩然不但是飽學之士,更有匡世濟國的報負,一直自恃甚高,說“不才”既是謙詞,又兼含了有才不被認識、良驥未遇伯樂的感慨。而這個不識“才”的不是別人,正是“明主”。因此,“明”也是“不明”的微詞,帶有埋怨意味的。此外,“明主”這一詞,不排除含有諛美的用意,說明他求仕之心尚未滅絕,還希望皇上見用。這一句,寫得有怨悱,有自憐,有哀傷,也有懇請,感情相當復雜。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薦或引薦不力,而口中卻說是因為自己“多病”而疏遠了故人,這是一層;古代,“窮”、“病”相通,借“多病”說“途窮”,表達對世態炎涼之怨,這又是一層;說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發現自己,這又是一層。這三層含義,最后一層才是主旨。
鬢發已白,功名未就,詩人自然憂慮焦急!五六句就是這種心境的寫照。白發、青陽(春日),本是無情物,綴以“催”“逼”二字,形象地傳達出了詩人不愿以白衣終老此生而又無可奈何的復雜感情。
正是因為詩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悶之中,才使他“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更是匠心獨運,它把前面的意思放開,卻正襯出了怨憤的難解。看似寫景,實為抒情:既補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又使情景渾一,余味無窮,那迷蒙空寂的夜景,與內心落寞惆悵的心緒是何等相似!“虛”字更是語意雙關,既表現客觀環境的空虛,又表現詩人自己心中的空虛感。
這首詩看似語言顯豁,實則含蘊豐富。語意雙關,逐層遞進,形成悠遠深厚的藝術風格。
譯文
不要再給北面朝廷上書,讓我回到南山破舊茅屋。
我本無才難怪明主見棄,年邁多病朋友也都生疏。
白發頻生催人日漸衰老,陽春來到逼得舊歲逝去。
滿懷憂愁輾轉難以入睡,月照松林窗外一片空虛。
注釋
⑴歲暮:年終。南山:唐人歌中常以南山代指隱居題。這里指作者家鄉的峴山。一說指終南山。
⑵北闕:皇宮北面的門樓,漢代尚書奏事和群臣謁見都在北闕,后因用作朝廷的別稱。《漢書·高帝紀》注:“尚書奏事,渴見之徒,皆詣北闕。”休上書:停止進奏章。
⑶敝廬:稱自己破落的家園。
⑷不才:不成材,沒有才能,作者自謙之詞。明主:圣明的國君。
⑸多病:一作“臥病”。故人:老朋友。疏:疏遠。
⑹老:一作“去”。
⑺青陽:指春天。逼:催迫。歲除:年終。
⑻永懷:悠悠的思懷。愁不寐:因憂愁而睡不著覺。寐:一作“寢”。
⑼虛:空寂。一作“堂”。
創作背景
此詩系詩人歸隱之作。大約在唐開元十六年(728年),四十歲的孟浩然來長安應進士舉落第了,心情很苦悶,他曾“為文三十載,閉門江漢陰”,學得滿腹文章,又得到王維、張九齡為之延譽,已經頗有詩名。這次應試失利,使他大為懊喪,他想直接向皇帝上書,又很猶豫。這首詩是在這樣心緒極端復雜的情況下寫出來的。
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
【《歲暮歸南山》唐詩原文及鑒賞】相關文章:
《歲暮歸南山 / 歸故園作 / 歸終南山》原文及賞析07-21
歲暮歸南山古詩欣賞09-08
歲暮歸南山古詩詞08-09
《送日本國僧敬龍歸》唐詩原文及鑒賞10-25
《石頭城》唐詩原文及鑒賞04-25
《塞下曲》戎昱唐詩原文及鑒賞12-01
《河湟舊卒》唐詩原文及鑒賞10-19
《春行即興》李華的唐詩原文及鑒賞10-08
《歲暮》原文及譯文11-09
《山中寡婦》杜荀鶴唐詩原文鑒賞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