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史達祖《秋霽·江水蒼蒼》原文翻譯與賞析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提起古詩詞鑒賞,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古詩詞鑒賞就是對古詩詞中的字詞、句子及真正想要表達的含義進行文字賞析。你還會做古詩詞鑒賞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史達祖《秋霽·江水蒼蒼》原文翻譯與賞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原文】
江水蒼蒼,望倦柳愁荷,共感秋色。廢閣先涼,古簾空暮,雁程最嫌風力。故園信息,愛渠入眼南山碧。念上國,誰是、膾鱸江漢未歸客。
還又歲晚、瘦骨臨風,夜聞秋聲,吹動岑寂。露蛩悲、青燈冷屋,翻書愁上鬢毛白。年少俊游渾斷得,但可憐處,無奈苒苒魂驚,采香南浦,剪梅煙驛。
【譯文】
江面茫茫,我同憂愁的殘荷,衰疲的垂柳,共同感受蕭瑟的秋色,顯示出無限的哀傷。荒廢的樓閣透進絲絲秋涼,陳舊的簾幕,在暮色中空垂著顯得格外凄涼。被秋風的阻著,遠征的鴻雁難以飛翔。羈旅中企盼故園的消息,我愛那映入眼簾的南山,翠色 欲滴,郁郁蒼蒼。我眷念京城,感嘆有誰像我這樣憔悴困頓,懷戀家鄉卻歸不去?眼看著又到夜晚,本以骨瘦如柴,怎耐得住秋風的凄涼?夜里又聽到一片秋聲,更牽動我的滿腹愁腸。蟋蟀在寒露中吟叫,清冷的屋里閃動著孤燈的青光。我只能翻檢舊書,兩鬢也染上白霜。少年時豪爽俊逸的氣概不會變樣。只可憐如今已成驚弓之鳥,怕聽空弦的聲響。怎能在南邊的渡口處采摘花香,怎能在煙水迷茫的驛站剪折梅影寄給親友,寄往故鄉?
【賞析一】
這是詞人羈旅他鄉時送客的一篇詞作。開禧三年(1207年),詞人因韓侂胄北伐失敗而受到牽連,受黥刑并被流放到江漢一帶。寫此詞時,他已經被貶好幾年了,思鄉之情日益強烈。在深秋,他又要送別友人,客中送客,難免凄涼。全詞借蕭瑟的秋景,表達自己內心的憂愁與哀傷。國家之痛、身世之感都堆積于胸,無法不言,可又不能明言,所以全詞呈現出了沉郁蒼涼的風格。
【賞析二】
大約作于公元1212年(嘉定五年)前深秋時節。詞以傷秋懷歸為題材,藝術地展示了他貶謫時期的孤寂生活,抒發了落難志士仁人的痛苦心情。從這首詞的藝術表現手法看,也是頗具特色的。詞人身遭不幸,家國之恨、身世之感郁積于胸,不可不言而又不可明言,故形成了一種沉郁蒼涼的風格和回環往復、虛實相間的抒情結構。詞人深沉哀怨之情是歷歷可感的。“雁程最嫌風力”、“無奈苒苒魂驚”等語,都寫得沉郁深摯,頗為感人。梅溪詞受清真影響,在章法結構上常常通過種種回憶、想象、聯想等手法,前后左右,回環吞吐地描摹出他所要表達的東西,看到的和想到的融于一篇。這一特點,在他被貶流放后的作品中表現得尤為突出。這首詞正是如此。詞中之江水、柳、荷、廢閣、古簾、清燈冷屋,都是實景,而“受渠入眼南山碧”,“年少俊游渾斷得”則是回憶與想象,全詞以傷秋懷歸貫穿全篇,虛虛實實,欲言又止,搖曳生姿,朦朧而不晦澀,這就比直抒胸臆更感人肺腑、耐人尋味。
含蓄蘊藉是沉郁風格的又一表現。陳匪石《宋詞舉》評“露蛩悲”三句說:“寥寥十四字,可抵一篇《秋聲賦》讀。”俞陛云《宋詞選釋》謂:“廢閣古簾,寫景極蒼涼之思。”結尾數句,既點明是送別友人,又將未了之情引起讀者遐想,不盡之意見于言外,顯得含意雋永,余音不絕。清人對此詞非常推崇,推它為《梅溪詞》的杰作,顯然是有見地的。
作者簡介
史達祖(1163-1220?),字邦卿,號梅溪,汴(河南開封)人,南宋婉約派重要詞人,風格工巧,推動宋詞走向基本定型。一生未中第,早年任過幕僚。韓侂胄當國時,他是最親信的堂吏,負責撰擬文書。韓北伐失敗后,受黥刑,死于困頓。
史達祖的詞以詠物為長,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還在寧宗朝北行使金,這一部分的北行詞,充滿了沉痛的家國之感。今傳有《梅溪詞》。存詞112首。代表作《雙雙燕·詠燕》,風格工巧綺麗,讓人看出在一個飽受折磨的外表之下是一個靈動輕盈的靈魂。
【史達祖《秋霽·江水蒼蒼》原文翻譯與賞析】相關文章:
《綺羅香·詠春雨》史達祖宋詞注釋翻譯賞析08-28
《清江引·秋懷》原文翻譯與賞析03-04
《關雎》原文、翻譯及賞析05-31
《山中》原文及翻譯賞析06-01
古詩原文翻譯賞析06-20
《祖瑩偷讀》文言文原文及翻譯06-07
寒食原文譯文拼音注釋賞析原文翻譯及賞析01-09
悲秋歌原文及賞析10-13
北史韓褒傳的原文及翻譯09-12
古詩嫦娥原文翻譯及賞析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