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絳唇·蹴罷秋千》的原文及其翻譯
李清照出生于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的家庭。父親李格非是濟南歷下人,進士出身,蘇軾的學生,官至提點刑獄、禮部員外郎。這是李清照的早年作品,接下來跟小編一起來看下《點絳唇·蹴罷秋千》的原文及其翻譯吧,僅供參考。
《點絳唇·蹴罷秋千》的原文及其翻譯
宋代:李清照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譯文
蕩罷秋千起身,懶得揉搓細嫩的手。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掛著晶瑩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滲透著薄薄的羅衣。
突然進來一位客人,她慌得顧不上穿鞋,只穿著襪子抽身就走,連頭上的金釵也滑落下來。她含羞跑開,倚靠門回頭看,又聞了一陣青梅的花香。
注釋
⑴點絳唇:詞牌名。
⑵蹴:踏。此處指打秋千。
⑶慵:懶,倦怠的樣子。
⑷襪刬:這里指跑掉鞋子以襪著地。金釵溜:意謂快跑時首飾從頭上掉下來。
⑸倚門回首:這里只是靠著門回頭看的意思,不必有何出典,更與“倚門賣笑”無關。假如一定要追問其出處的話,“倚門”是語出《史記·貨殖列傳》的“刺繡文不如倚市門”。司馬遷是以此說明“農不如工,工不如商”的道理。而“倚門賣笑”是后人的演繹,以之形容妓 女生涯是晚至元代和清代的`事:‘“你看人似桃李春風墻外枝,賣俏倚門兒”(王實甫《西廂記》三本一折)、“婉孌倚門之笑,綢繆鼓瑟之娛,諒非得已”(汪中《經舊苑吊馬守真文》)。
賞析
此詞,屬存疑之作,若確為易安作品,當為清照早年作品,寫盡少女純情的神態。
上片蕩完秋千的精神狀態。詞人不寫蕩秋千時的歡樂,而是剪取了“蹴罷秋千”以后一剎那間的鏡頭。
此刻全部動作雖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蕩秋千時的情景,羅衣輕飏,像燕子一樣地空中飛來飛去,妙靜中見動。“起來慵整纖纖手”,“慵整” 二字用得非常恰切,從秋千上下來后,兩手有些麻,卻又懶得稍微活動一下,寫出少女的嬌憨。“纖纖手” 語出《古詩十九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借以形容雙手的細嫩柔美,同時也點出人物的年紀和身份。“薄汗輕衣透”,她身穿“輕衣”,也就是羅裳初試,由干蕩秋千時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額上還滲有晶瑩的汗珠。這份嬌弱美麗的神態恰如嬌嫩柔弱的花枝上綴著一顆顆晶瑩的露珠。“露濃花瘦”一語既表明時間是春天的早晨,地點是花園也烘托了人物嬌美的風貌。整個上片以靜寫動,以花喻人,生動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蕩完秋千后的神態。
下片寫少女乍見來客的情態。她蕩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動彈,突然花園里闖進來一個陌生人。“見客入來”,她感到驚詫,來不及整理衣裝,急忙回避。
“襪刬”,指來不及穿鞋子,僅僅穿著襪子走路。“金釵溜”,是說頭發松散,金釵下滑墜地,寫匆忙惶遽時的表情。詞中雖未正面描寫這位突然來到的客人是誰,但從詞人的反應中可以印證,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時此刻的內心感情和外部動作作了精確的描繪。“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極精湛的筆墨描繪了這位少女怕見又想見、想見又不敢見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這一細節掩飾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幾眼。下片以動作寫心理,幾個動作層次分明,曲折多變,把一個少女驚詫、惶遽、含羞、好奇以及愛戀的心理活動,栩栩如生地刻劃出來。唐人韓偓《竿奩集》中寫過類似的詩句:“見客入來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門。”但相比之下,“和笑走”見輕薄,“和羞走”現深摯:“手搓梅子”只能表現不安,“卻把青梅嗅”則可描畫矯飾:“映中門”似旁若無人,而“倚門”則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筆,少女窺人之態婉然眼前。
這首詞寫少女情況心態,雖有所本依,但卻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獲“曲盡情悰”之譽。
南宋女詞人李清照簡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生平
家世 李清照出生于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的家庭。父親李格非是濟南歷下人,進士出身,蘇軾的學生,官至提點刑獄、禮部員外郎。藏書甚富,善屬文,工于詞章。現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東齋的北墻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寫有:“提點刑獄、歷下李格非,崇寧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過、迥、逅、遠、邁,恭拜……
創作風格
李清照工詩善文,更擅長詞。李清照詞,人稱“易安詞”、“漱玉詞”,以其號與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錄。其詞流傳至今的,據今人所輯約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詞》既男性亦為之驚嘆。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學修養,而且有大膽的創造精神。
相關紀念: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被譽為“詞國皇后”,曾“詞壓江南,文蓋塞北”。自明朝以來,中國出現了四處“李清照紀念館(堂)”和多處“藕神祠”。
山東章丘紀念館
章丘清照園位于明水百脈泉畔, 占地總面積為1.8萬平方米,其中房屋建筑1270平方米,水面1500平方米,綠地1萬平方米。于1997年5月1日正式開放。
山東青州紀念館
青州李清照紀念館位于青州古城西門外洋溪湖畔。占地約630平方米。建筑坐北朝南,大門內有甬道北去,道東建有順河樓,西邊為四松亭,均為清代建筑。甬道盡頭為一四合院,系1993年所建,門上書有著名詞人蕭勞書寫的匾額“李清照紀念館”。
山東濟南紀念堂
濟南李清照紀念堂設在趵突泉公園內、 柳絮泉北側的一處庭院中,總面積約為360平方米。這一庭院北宋時為濟南盛族張氏的庭院,到了金代改為靈泉庵,清末改為咸豐進士山東巡撫丁寶禎的祠堂。因清代初期詩人田雯一首《柳絮泉訪李易安故宅》詩,人們誤認李清照故居即在柳絮泉邊,其后文人墨客皆牽合附會,遂有李清照故宅在濟南之說。
浙江金華紀念堂
金華李清照紀念堂設在金華市南隅八詠路八詠樓上。八詠樓,原名玄暢樓,又名元暢樓,為南朝齊隆昌元年(494年)東陽太守沈約修建,1994年,八詠樓文物保護管理所將八詠樓正廳改為李清照紀念堂。
因李清照曾在杭州西湖清波門一帶居住過,有關部門在柳浪聞鶯公園內,擇地于水杉林的小溪邊,建造了清照亭,于2002年開放。濟南歷城區蟠龍山森林公園內,也設有清照亭,2004年開放。
李清照曾被尊為藕花神,供奉于濟南大明湖畔的藕神祠。自清代起,濟南人民就將李清照封為藕神以祭祀。
另外在濟南的泉城廣場、河南開封的濱河路、北京的中華世紀壇三層環廊均有李清照的全身雕塑。
李清照婉約派詩詞名句
1. 酒欄歌罷玉尊空,青缸暗明滅。魂夢不堪幽怨,更一聲啼鴂。
2.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3. 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沈水臥時燒,香消酒未消。
4.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5. 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6. 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7. 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8. 玉鴨薰爐閑瑞腦,朱櫻斗帳掩流蘇,通犀還解辟寒無。
9.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10. 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
11.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12. 瑞腦香消魂夢斷,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時空對燭花紅。
13. 倚遍欄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
14.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15.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結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夢,卻無情。
16.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17. 繡幕芙蓉一笑開,斜偎寶鴨親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
18. 蓮子已成荷葉老,青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19. 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凄涼。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20. 庭院深深深幾許,云窗霧閣常扃,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
21. 歸鴻聲斷殘云碧,背窗雪落爐煙直。燭底鳳釵明,釵頭人勝輕。
22.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23. 小院閑窗春己深,重簾未卷影沈沈,倚樓無語理瑤琴。
24. 更好明光宮殿,幾枝先近日邊勻,金尊倒,拚了盡燭,不管黃昏。
25. 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終日向人多醞藉,木犀花。
26.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27. 風柔日薄春猶早,夾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覺微寒,梅花鬢上殘。
28.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29. 遠岫出山催薄暮,細風吹雨弄輕陰,梨花欲謝恐難禁。
30. 小院閑窗春己深,重簾未卷影沈沈,倚樓無語理瑤琴。
【《點絳唇·蹴罷秋千》的原文及其翻譯】相關文章:
李清照的《點絳唇·蹴罷秋千》賞析06-14
宋詞點絳唇·蹴罷秋千的賞析05-11
《點絳唇·閨思》的原文及其翻譯06-14
《點絳唇·閨思》的原文及其賞析06-14
《點絳唇·丁未冬過吳松作》原文及其翻譯06-21
《點絳唇》宋詞原文12-02
《點絳唇·傷感》原文及鑒賞09-25
《點絳唇春日風雨有感》原文及譯文10-08
宋詞賞析:《點絳唇》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