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為什么古代詩人喜歡隱居終南山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為普遍的古詩吧,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詩的類型多樣,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為什么古代詩人喜歡隱居終南山,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終南別業
唐·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終南別業》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代表作之一。是王維隱居終南山腳下的悠閑生活的寫照。詩人退隱后自得其樂,興致來了就獨自漫游三林間,走到水的盡頭就坐看行云變幻,其中的樂趣不足為外人能道,只能“勝事空自知”。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這兩聯的翻譯成白話是:詩人人到中年以后已存好道心,晚年便安家在了終南山腳下。興致一來就獨自漫游,其中的快樂只有我自知。
王維自敘中年時代就開始喜歡佛理,所以晚年選擇居住在終南山的別墅中,生活獨來獨往,快意自知。詩中的“道”,是指佛教。“每”、“獨”字面看起來也有些落寞,但詩人一句“勝事空自知”,說明自己陶醉于這種山林情趣間,這些樂趣也許外人看起來會覺得平淡之至,所以,是一種“空自知”的境界。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那么,樂趣到底在哪里呢?詩人在山間路上走到水的盡頭,坐看云霧的千變萬化。路途中,偶遇林間老叟,談笑之間都忘記了歸期,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那么快。
其中的"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是千古傳誦的名句。字面意思是說詩人隨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不知不覺就走到了流水的盡頭,索性就地坐了下來看看天上的云起云落,心情隨性自在。這句詩在后來,人們常解讀為自勉或勉勵他人,表示遇到逆境、絕境時,不要失望,因為那正是希望的開始;山里的水是因雨而有的,有云起來就表示水快來了。
詩的前六句自然閑靜,詩人是超然物外的“林中高人”,他不問世事,塵世一切都與他無關,讓人感覺他不食人間煙火。但最后兩句的“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又帶來了生活氣息,詩人的形象也從“林中高人”轉到“接地氣”市井之人了。
小朋友們有沒有發現古代的詩歌中經常出現終南山?陶淵明寫過、王維寫過、孟浩然寫過,而且古代的詩人也喜歡隱居于此。
那么終南山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山?
終南山位于陜西省境內,古代長安城附近。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簡稱南山。是“道文化”“佛文化”等的發祥之地。還有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句話“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其中的南山指的就是終南山。因此,它也是“壽文化”的發祥圣地。
終南山對古代想隱居的詩人們又為何這么有吸引力呢?
這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中國古代的“帝都”很長時間是長安城,而終南山距離當時的都城很近,官宦隱居很方便。同時,許多古代的文人隱居事實上也放不下塵世,他們大多過著半隱半官的生活,游離于宦海和夢想之中,一生在入世和出世的矛盾中掙扎著,距離都城近,也方便他們了解世事,等待更好的時機。
另一方面,終南山吸引人的地方在于,這里是佛教、道教的發源地。隱居需要清心寡欲,這樣的宗教環境適合修身養性、清心寡欲。此外,這里也有很多名人隱居過,例如姜子牙、呂洞賓等都曾在這居住過,因此終南山也是具有名人效應的。
直到現在,終南山也仍然存在隱士,每年都有不少人不遠千里慕名而來在此隱居修行。這些人當中,有的是來求學問佛的,還有的是畫家、詩人等,他們想找個清凈的地方做學問、感悟人生。
如今的終南山,也是世界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國家自然保護區。
【為什么古代詩人喜歡隱居終南山】相關文章:
詩人陶淵明辭官隱居的故事01-02
古代詩人杜甫10-14
古代詩人有哪些05-27
古代詩人的雅號匯編11-07
酈道元(古代詩人簡介)10-10
古代詩人簡介徐霞客12-27
古代詩人寒露的詩句08-03
古代詩人詩仙是誰10-10
古代詩人簡介:羅貫中02-07
古代詩人蘇軾的簡介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