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偉大的詩人李白
閑翻全唐詩李白卷,偶然看到這位浪漫主義詩人一首現實主義題材的詩《宿五松山下荀媼家》
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
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
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
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
在百度上搜索了一下,賞析這首詩的文章有不少,看來是我孤陋寡聞了。順便將別人現成的解釋和賞析粘貼如下:
“五松山,在今安徽銅陵縣南。山下住著一位姓荀的農民老媽媽。一天晚上,李白借宿在她家里,受到主人公誠摯的款待,這首詩就是寫當時的心情。
詩歌前半部分四句側重寫田家秋苦。“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流露出詩人孤寂落寞的凄清情懷。這偏僻荒涼的山村里沒有什么可以引起他歡樂的事情,有的只是農民的艱辛和困苦。詩人只是偶爾一宿,就有如此強烈的感受,不難想見,長年累月生活在這里的農民,他們沒有歡聲笑語,沒有輕松愉悅,彌漫在整個山村秋夜的是一種寂靜清冷的`氛圍。“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由面及點,寫盡田家的酸辛悲苦。耕田種地的人家不分男女老少,不管春夏秋冬,都是辛苦勞作,艱難度日。“秋作苦”既指農民勞作的艱辛困苦,又指心境的悲涼辛苦。“鄰女夜舂寒”著一“寒”字,盡顯神韻。一指鄰女夜舂,寒聲陣陣,觸耳驚心;二指鄰女衣衫單薄,寒涼逼人,可憐可嘆。尤其需要強調的是一“苦”一“寒”,還折射出詩人的悲憫情懷。一天又一天的勞作之苦,一聲又一聲的舂米之寒,撞擊著作者敏感的心。他沉重,他憂慮,他嘆息,他坐立不安,他憤憤不平……可是對于貧寒困苦的山里人家來說,這些又能起什么作用呢?李白很無奈,我們也為他的無奈而一聲長嘆。
詩歌后半部分四句側重寫田家荀媼的古道熱情。“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以細節特寫展示人物的心靈品性。古人席地而坐,屈膝坐在腳后跟上,上半身挺直,叫跪坐,因為李白吃飯時是跪坐在那里,所以荀媼將飯端來時也跪下身子呈進給他。一個白發蒼蒼的農民老媽媽給一個年輕后生跪進晚飯。下跪的老媽媽在李白心中站成了一個巨人!“雕胡”,就是“菰”,俗稱茭白,生在水中,秋天結實,稱菰米,可以做飯,古人當作美餐。山里老媽媽在艱難困苦中特意給素不相識的李白做了一盤“雕胡飯”,足見她的熱情、善良。“月光明素盤”特寫素盤晚飯,盤子是白的,“雕胡飯”也是白的,在皎潔月光的照射下,荀媼手中端著的盤子閃閃發亮,格外耀眼。這哪里是一盤“雕胡飯”,這分明是荀媼老媽媽捧出的一顆閃光的心啊,像明月一般潔白,像金子一樣珍貴。李白感動了,“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他想起了韓信、漂母。據《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韓信小時候家里很窮,在淮陰城下釣魚,一個正在漂洗絲絮的老媽媽看見他很饑餓,便拿飯給他吃,后來韓信被封為楚王,送給“一飯之恩”的漂母千金表示感謝。詩中的漂母就是暗指荀媼,老媽媽這樣誠懇地款待李白,使他很過意不去,卻又無法像韓信那樣報答恩情,更感到受之有愧。再三推辭致謝,實在不忍心吃下這盤“雕胡飯”。人往往是這樣,你越熱情,對方越感覺到慚愧。更何況這是在這窮鄉僻壤,更何況這是十分難得的“雕胡飯”呢?
李白的性格是高傲的,他有錚錚傲骨,“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可以“一醉累月輕王侯”,“天子呼來不上船”,在達官顯貴、皇親國戚面前,他表現得目中無人,桀傲不馴,可是在一位農民老媽媽面前,他卻如此謙卑,畢恭畢敬,像小孩一樣老實靦腆,這就是李白,天真可愛的李白。”
這就是那位身為翰林學士,被稱為“謫仙人”的李白。以他高高在上的地位和心靈,能以這樣一首詩來向最基層的勞動人民致敬,確實讓我感動莫名。
本人從小在家鄉長大,至六歲才進城上學,土生土長。在學時就專愛拿父母給的零花錢買鄉下老太太的東西,自謂和勞動人民有深厚的感情,且頗有同情心。可今天檢點自己寫過的東東,多為無病呻吟,竟沒有一篇反映群眾的現狀和疾苦,想來真慚愧1
還有那些自謂的“公仆”們,有哪個不是來自群眾?有哪個沒有吃過“漂母”的飯?可他們動則警車開道,吃則海陸空一網打盡,個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視上訪的漂母為刁民,還有幾個有李白“三謝不能食”的覺悟?
看來,先進性教育的今天,我們是否該拒絕那些錦衣秀食、口是心非的公仆,而改由李白來黨校禮堂給我們上一課?
【最偉大的詩人李白】相關文章:
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故事08-25
最偉大的詩人是誰02-05
偉大詩人李白人物介紹02-21
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是誰02-06
坎坷一生的偉大詩人李白03-01
詩人李白的簡介07-18
對詩人李白的認識03-16
茶與詩人李白03-01
詩人李白的古詩精選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