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羽唐代詩人簡介
陸羽(733年-804年),字鴻漸,漢族,唐朝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市)人,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苧翁、東岡子,又號茶山御史。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聞名于世,對中國茶業和世界茶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茶仙,尊為茶圣,祀為茶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陸羽唐代詩人簡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陸羽唐代詩人簡介 篇1
據《新唐書》和《唐才子傳》記載,陸羽因其相貌丑陋而成為棄兒,被遺棄于唐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不知其父母是何許人,后被竟陵龍蓋寺住持僧智積禪師在竟陵(湖北天門縣)西門外西湖之濱,并收養。
《陸文學自傳》是陸羽于二十九歲時為自己寫的小傳,可信度較高。他在自傳中寫道:字鴻漸,不知何許人,有仲宣、孟陽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又《新唐書·陸羽傳》載,他稍大一些,以《易》自筮,占得漸卦,卦辭曰: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于是按卦詞由智積禪師定姓為陸,取名為羽,以鴻漸為字。或有另一種說法,陸羽以《易》自占,得《漸》卦: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吉。其意為鴻雁飛于天上,四方皆是通途,兩羽翩翩而動,動作整齊有序,可供效法,為吉兆。按此卦義,當時還沒有姓名的陸羽自定姓為陸,取名羽,又以鴻漸為字。這仿佛諭示著:本為凡賤,實為天驕;來自父母,竟如天降。陸羽在黃卷青燈、鐘聲梵音中學文識字,習誦佛經,還學會煮茶等事務。
雖處佛門凈土,日聞梵音,但陸羽并不愿皈依佛法,削發為僧。九歲時,有一次智積禪師要他抄經念佛,陸羽卻問:釋氏弟子,生無兄弟,死無后嗣。儒家說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出家人能稱有孝嗎?并公然稱:羽將授孔圣之文。住持聞言,頗為惱怒,就用繁重的賤務懲罰他,迫他悔悟回頭。陸羽被派去掃寺地,結僧廁,踐泥污墻,負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陸羽并不因此氣餒屈服,求知欲望反而更加強烈。他無紙學字,以竹劃牛背為書,偶得《南都賦》,雖并不識其字,卻危坐展卷,念念有詞。積公知道后,恐其浸染外典,失教日曠,又把他禁閉寺中,令芟剪卉莽,還派年長者管束。
眨眼三年,陸羽12歲,覺得寺中日月難度。趁人不備,逃出龍蓋寺,到了一個戲班子里學演戲,作了優伶。他雖其貌不揚,又有些口吃,但卻幽默機智,演丑角極為成功,后來還編寫了三卷笑話書《謔談》。
俗話說,吉人自有天相,陸羽亦不例外。唐天寶五年,竟陵太守李齊物在一次州人聚飲中,看到了陸羽出眾的表演,十分欣賞他的才華和抱負,當即贈以詩書,并修書推薦他到隱居于火門山的鄒夫子那里學習。天寶十一年(公元752年)禮部郎中貶為竟陵司馬。是年,陸羽揖別鄒夫子下山。崔與羽相識,兩人常一起出游,品茶鑒水,談詩論文。天寶十五年陸羽為考察茶事,出游巴山峽川。行前,崔國輔以白驢、烏堼牛及文槐書函相贈。一路之上,他逢山駐馬采茶,遇泉下鞍品水,目不暇接,口不暇訪,筆不暇錄,錦囊滿獲。唐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陸羽來到升州(今江蘇南京),寄居棲霞寺,鉆研茶事。次年,旅居丹陽。唐上元元年(公元760年),陸羽從棲霞山麓來到苕溪(今浙江吳興),隱居山間,閉門著述《茶經》。期間常身披紗巾短褐,腳著蘑鞋,獨行野中,深入農家,采茶覓泉,評茶品水,或誦經吟詩,杖擊林木,手弄流水,遲疑徘徊,每每至日黑興盡,方號泣而歸,時人稱謂今之楚狂接輿’。
唐代宗曾詔拜羽為太子文學,又徙太常寺太祝,但都未就職。
陸羽唐代詩人簡介 篇2
人物生平
陸羽(733年-804年),字鴻漸;唐朝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市)人,漢族。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苧翁、東岡子,又號“茶山御史”。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聞名于世,對中國茶業和世界茶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茶仙”,尊為“茶圣”,祀為“茶神”。他也很善于寫詩,但其詩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對茶葉有濃厚的興趣長期實施調查研究,熟悉茶樹栽培、育種和加工技術,并擅長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陸羽來到浙江吳興,與釋皎然為淄素忘年之交,隱居“苕溪之濱”,“閉關對書”,撰《茶經》三卷,成為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 《全唐文》有《陸文學自傳》。
據《新唐書》記載:陸羽,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復州竟陵人。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諸水濱,畜之。既長,以《易》自筮,得《蹇》之《漸》,曰:“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乃以陸為氏,名而字之。
幼時,其師教以旁行書,答曰:“終鮮兄弟,而絕后嗣,得為孝乎?”師怒,使執糞除圬塓以苦之,又使牧牛三十,羽潛以竹畫牛背為字。得張衡《南都賦》,不能讀,危坐效群兒囁嚅若
成誦狀,師拘之,令剃草莽。當其記文字,懵懵若有遺,過日不作,主者鞭苦,因嘆曰:“歲月往矣,奈何不知書!”嗚咽不自勝,因亡去,匿為優人,作詼諧數千言。天寶中,州人酺,吏署羽伶師,太守李齊物見,異之,授以書,遂廬火門山。貌侻陋,口吃而辯。聞人善,若在己,見有過者,規切至忤人。朋友燕處,意有所行輒去,人疑其多嗔。與人期,雨雪虎狼不避也。上元初,更隱苕溪,自稱桑苧翁,闔門著書。或獨行野中,誦詩擊木,裴回不得意,或慟哭而歸,故時謂今接輿也。久之,詔拜羽太子文學,徙太常寺太祝,不就職。貞元末,卒。
羽嗜茶,著經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備,天下益知飲茶矣。時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煬突間,祀為茶神。有常伯熊者,因羽論復廣著茶之功。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次臨淮,知伯熊善煮茶,召之,伯熊執器前,季卿為再舉杯。至江南,又有薦羽者,召之,羽衣野服,挈具而入,季卿不為禮,羽愧之,更著《毀茶論》。其后尚茶成風,時回紇入朝,始驅馬市茶。
關于陸羽棄佛從文還有另一種說法: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愿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鉆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于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后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人物評價
他在茶學或茶業方面對我國和世界文化所作出的偉大貢獻。這一點,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也一直是后人對陸羽研究、介紹的主要方面。由于大家對陸羽這些方面的貢獻并不陌生,因此,本文所討論的主要是講他茶學以外的其他方面的學術成就。
陸羽之被尊為“茶圣”或茶葉專家,基本上是他逝世以后的事情。在他生前,他雖然以嗜茶、精茶和《茶經》一書就名播社會或已有“茶仙”的戲稱,但在時人中,他還不是以茶人而是以文人出現和受到推崇的'。這是因為其時茶葉雖在《茶經》問世以后已形成為一門獨立的學問,但時屬初創,其影響和地位,無法和古老的文學相比。其次,《茶經》一書,是撰于陸羽在文壇上已嶄露頭角之后,即陸羽在茶學上的造詣,是在他成為著名的文人達士以后才顯露出來的,是第二位的成就。
《茶經》的成書年代,坊間說法很多,筆者是從萬國鼎撰于公元“758年左右”天寶五年李齊物貶官竟陵時,陸羽還身在伶界,被李齊物發現后,才棄伶到“火門山鄒夫子墅”讀書。但至十一年崔國輔謫任竟陵司馬時,陸羽便學成名遂,文冠一邑了。據記載,崔國輔到竟陵以后,與陸羽“游處凡三年”,“謔談永日”,并把他們唱和的詩還匯刊成集。崔國輔其人據載,在貶竟陵前一年,杜甫獻《三大禮賦》,唐玄宗奇其才,詔試文章,命崔國輔、于休烈為試文之官。崔國輔以詩詞尤其是以古詩見長。《河岳英靈集》載:崔國輔的詩“婉孌清楚,深宜諷詠,樂府短章,古人不及也。”
①陸羽與崔國輔游處三年,不但名聲由崔而更加顯要,同時也從崔國輔身上,顯然進一步學到了不少學問。陸羽不但在撰寫《茶經》以前,就以文人著名,就是在《茶經》風譽全國以后,以至在陸羽的后期或晚年,他還是以文人稱著于世。如權德輿所記,他從信州(今江西上饒)移居洪州(今南昌)時,“凡所至之邦,必千騎郊勞,五漿先辣”;后來由南昌赴湖南時,“不憚征路遙,定緣賓禮重。新知折柳贈,舊侶乘籃送”
②所到一處,每離一地,都得到群眾和友朋的隆重迎送。社會上所以對陸羽有這樣禮遇,如權德輿所說,不是因為他茶學上的貢獻,而是他“詞藝卓異,為當時聞人”
③在文學上的地位使然。所以,從上面的種種情況來看,陸羽在生前和死后,似乎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形象。如果說他死后,他在文學方面的成就“為《茶經》所掩”,成為茶業的一個偶像的話,那么,在生前,相反,他在茶學方面的成就,是為文學所掩,他是以“詞藝卓異”聞人的。
陸羽生前和高僧名士為友,在文壇上是活躍和有地位的。但可能他受當時社會上某些名士“不名一行,不滯一方”的思想影響,他對文學和對茶葉的態度也一樣,喜好但不偏一。所以,反映在學問上,他不囿于一業,而是涉獵很廣,博學多能。
如果我們籠統稱陸羽是一位歷史學家,除去他編著過《江表四姓譜》、《南北人物志》、《吳興歷官志》和《吳興刺史記》等一些史學著作外,他還是一位考古或文物鑒賞家。據皎然在《蘭亭石橋柱贊》的序文中稱,大歷八年(773)春天,盧幼平奉詔祭會稽山,邀陸羽等同往山陰(今浙江紹興),發現古臥石一塊,經陸羽鑒定,系“晉永和中蘭亭廢橋柱”。為什么請陸羽鑒定,陸羽為什么有這么多知識?皎然說得很清楚:“生(陸羽)好古者,與吾同志。”
①再如我們稱陸羽是一位地理學家,細分,他還可以說是一位研究山水和編寫地方志專家。如獨孤及刺常州時,無錫縣令為整修惠山名勝,“有客竟陵羽,多識名山大川”,
②還特意請了陸羽當“顧問”。說明陸羽在當時人們的心目中,對地理尤其是對山水是有研究的。陸羽在流寓浙西期間,為湖州、無錫、蘇州和杭州,曾編寫了《吳興記》、《吳興圖經》、《慧山記》、《虎丘山記》、《靈隱天竺二寺記》、《武林山記》等多種地志和山志,說明他對方志的學問也是很感興趣和極有研究的。
【陸羽唐代詩人簡介】相關文章:
唐代詩人陸長源簡介02-16
唐代詩人賀知章簡介07-20
唐代詩人杜甫簡介07-11
唐代詩人崔顥簡介04-17
唐代詩人李白簡介02-02
唐代偉大詩人簡介02-02
張若虛唐代詩人簡介02-17
唐代詩人李白的簡介02-07
李紳唐代詩人簡介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