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人李泌簡介
李泌對內政的處理,外交的策略,軍事的部署,財經的籌劃,都做到了安和的績效。他勤修內政,充裕軍政費用。保全功臣李晟、馬燧,以調和將相。外結回紇、大食,達成“貞元之盟”,從而遏制吐蕃以安定邊陲。小編帶來的古代詩人李泌簡介。
李泌(722~789) 字長源,唐陜西京兆(今陜西西安市)人。歷仕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德宗時,官至宰相,封鄴縣侯,世人因稱侯。他是南岳第欽賜的隱士。肅宗為他在南岳煙霞峰下兜率寺側建房,名之為端居室,后人稱之為鄴侯書院,是中國書院史上最古老的一所書院。李泌在此過了12年(757~768)修身養性、縱情山水、博覽群書的生活。端居室也是中國最早的私人藏書館。在《送諸葛覺往隨州讀書》中有句鄴侯家多書,架插三萬軸,可見其在南岳藏書之多。曾隨玄和先生張太虛學習道教秘文,又與懶殘和尚(明瓚禪師)等高僧交往甚深,著有《養和篇》和《明心論》。尤工于詩,如《復明堂》、《九鼎議》(一說二者為一篇)、《建寧王挽歌詞》、《八公詩》等,有文集二十卷。精于書法,至今福嚴寺側石壁上,尚有石刻極三個大字,傳為李泌山中讀書時手書,此處因名高明臺。薨后贈太子太傅,其子李蘩(曾任隨州刺史)在南岳廟左建南岳書院。千百年來,李泌一直是南岳衡山的一位傳奇人物,為儒家、佛家、道家所共同贊頌。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李泌七歲賦棋圖李泌祖籍遼東郡襄平縣(今遼寧遼陽),出身遼東李氏(《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稱其為趙郡李氏定著六房之一的遼東房),是南北朝時期北周太師李弼之六世孫、唐朝吳房縣令李承休之子。
李泌七歲能文,有神童的美譽。開元十六年(728年),李泌因機遇巧合,受到了唐玄宗的召見。他入宮時,玄宗讓正與自己下棋的燕國公張說試試李泌的能力。張說請李泌以“方圓動靜”為題作賦,李泌思考片刻,問:“希望知道其中的大略。”張悅便說:“方就像棋局,圓就像棋子,動就像活棋,靜就像死棋。”李泌立即回答:“方就像行義,圓就像用智,動就像施展才能,靜就像感到滿意。”張說聽后,祝賀玄宗得到了一位神童。玄宗也非常高興,對李泌大加賞賜,命李家對他善加撫養。
宰相張九齡特別喜愛李泌,常常把他請到臥室內交談。張九齡與大臣嚴挺之、蕭誠交好,嚴挺之厭惡蕭誠的諂媚,勸張九齡謝絕與蕭誠的來往。張九齡忽然自己念叨說:“嚴挺之太刻板剛直,而蕭誠軟美可喜。”正要命令左右的人喚來蕭誠,身旁的李泌馬上說:“您以布衣入仕,又因正直位至宰相,卻喜歡軟美的人嗎?”張九齡聽后,非常驚訝,急忙改容認錯,并稱他為“小友”。在朝中,李泌不僅受到張說、張九齡的賞識,大臣韋虛心、張廷珪也很器重他。
李泌成年后,非常博學,擅長研究《易經》。他經常游歷嵩山、華山、終南山之間,仰慕神仙不死之術。
天寶十載(751年),隱居嵩山的李泌向玄宗獻上《復明堂九鼎議》,玄宗想起李泌的“早惠”,于是召他入朝講授《老子》。因其講解“有法”,玄宗命他待詔翰林,供奉東宮,太子李亨待李泌極為優厚。李泌曾經寫詩譏誚寵臣楊國忠、安祿山等,楊國忠于是誣稱他曾寫《感遇詩》諷刺朝政,結果李泌被送往蘄春郡(今湖北蘄春)安置。此事之后,李泌脫離了朝廷,“乃潛遁名山,以習隱自適”。
白衣山人
李泌出山圖安史之亂爆發后,玄宗倉皇出走,李亨在靈武(今寧夏靈武)即位,是為唐肅宗。肅宗即位后,派人四處尋找李泌,恰好李泌也到了靈武。肅宗立刻和他商討當前的局面,他便分析當時天下大勢和成敗的關鍵所在。肅宗很高興,要給他授任官職,李泌自稱山人,堅決推辭,希望以賓客的身份隨從。肅宗也只好授李泌銀青光祿大夫的散官,碰到疑難的問題,常常和他商量,稱其為先生而不稱名。
此時,李泌已少吃煙火食。肅宗有一天夜里,高興起來,找來兄弟三王和李泌就地爐吃火鍋,因李泌不吃葷,便親自燒兩顆梨請他食用。三王爭取要梨,肅宗也不肯給他們。
李泌入朝議論國事,從制書文誥到將相升遷,無所不預,史稱其“權逾宰相”。李泌外出時,也陪同肅宗車駕,眾人指著他說“穿黃衣的是圣上,穿白衣的是山人隱士”。肅宗聽說此事,便賜李泌金紫,任命他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廣平王李俶(后來的唐代宗李豫)的行軍司馬。肅宗曾對他說:“你曾經侍從過上皇(玄宗),中間又作過我的老師,如今下任廣平王行軍司馬,朕父子都借助了你的道義。”軍中商議立元帥,人們都注目于建寧王李倓,李泌暗中對肅宗說:“建寧王的確聰明,但廣平王是嫡長子,有為人君的氣量,難道想要使他做吳太伯嗎?”肅宗說:“廣平王已被立為太子,何必需要做元帥呢?”李泌說:“假使元帥立功,陛下不使他做君位的繼承人,能行嗎?太子隨從時是撫軍,駐守時是監國,如今元帥就是撫軍。”肅宗最終聽從了他的建議。
肅宗在做太子時,宰相李林甫多次以進讒陷害他,肅宗積怨已久。到即位以后,打算將李林甫的遺骸挖出焚燒。李泌認為身為天子卻念及舊恨,不能以寬廣的胸懷顯示于天下,會使那些投靠叛軍的人失去改過自新的想法。肅宗大為不悅,說:“你忘了往事嗎?”李泌回答說:“臣考慮的.不在于這些。上皇統治天下五十年,一朝失意(指玄宗逃亡四川),南方氣候惡劣,而且他已年邁,聽到陛下記恨舊怨,將會內心慚愧不樂。萬一上皇傷感得病,就是陛下以天下之廣大,還不能夠安撫親人啊。”話未說完,肅宗便感悟,下階抱著李泌的脖子痛哭道:“朕沒想到這些。”
肅宗詢問李泌剿滅叛軍的戰略,他就當時的情勢,定出一套圍剿的計劃。首先,李泌斷定安祿山、史思明等人是一群沒有宗旨的烏合之眾,目的只在搶劫,“天下大計,非所知也。不出二年,無寇矣。陛下無欲速,夫王者之師,當務萬全,圖久安,使無后害。”因此,他擬定戰略,讓朔方大將李光弼守太原,出井陘;郭子儀取馮詡,入河東,隔斷盜魁四將,不敢南移一步。又密令郭子儀開放華陰一角,讓叛軍能通關中,使他們北守范陽、西救長安,奔命數千里,勞損其精兵。而唐軍常以逸待勞,剪除其弱卒。再將各路兵馬齊聚扶風,與朔方軍共同平叛。并命建寧王李倓為范陽節度大使,與李光弼互為犄角,以攻取范陽。叛軍失去根據地,必將身死于河南諸將之手。肅宗統統照他的計劃行事,后來都不出其所料。這便是李泌的“挫其銳,解其紛”的戰略運用。但可惜的是肅宗急功近利,沒有聽信李泌的建議,致使河北沒有徹底肅清。
肅宗為了盡快收復都城長安,等到郭子儀籌借到西北軍大集合的時候,便對李泌說:“今戰必勝,攻必取,何暇千里先事范陽乎!”李泌就說:“如果動用大軍,一定想要速得兩京,那么賊勢一定會重新強盛,我們日后會再受到困擾。我們有恃無恐的強大兵力,全靠磧西突騎、西北諸戎。假如一定要先取京師,大概在明年的春天,就可成功。但是關東的地理環境,與氣候等情況,春天來得較早,氣候容易悶熱,騎兵的戰馬也容易生病,戰士們思春。也會想早點回家,便不愿再來輾轉作戰了。那么,淪陷中的敵人,又可休養士卒,整軍經武以后,必復再度南來,這是很危險的辦法。”但肅宗卻堅決地不聽李泌的戰略意見,急于收復兩京,由此便出現了郭子儀借回紇兵,隨廣平王李豫等收復兩京的一幕。
【古代詩人李泌簡介】相關文章:
古代詩人李貞簡介04-01
古代詩人李充的簡介03-31
古代詩人李暠簡介03-31
古代詩人李樸簡介04-01
李朝威古代詩人簡介04-01
古代詩人簡介:李齊賢04-01
古代詩人李適之的簡介04-01
古代詩人李直夫的簡介04-01
古代詩人李吉甫簡介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