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詩佛的詩人是誰
詩人,就一般意義來講,通常是指寫詩的人,但從文學概念上講,則應是在詩歌(詩詞)創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寫詩的人和詩作家。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被譽為詩佛的詩人是誰,歡迎閱讀與收藏。
被譽為詩佛的詩人是誰
指唐代詩人王維。孫昌武《佛教與中國文學》第二章二:“王維的詩歌受佛教影響是很顯著的。因此早在生前,就得到‘當代詩匠,又精禪理’的贊譽。后來,更得到‘詩佛’的稱號。”
生平簡介
王維(?~761),唐代詩人、畫家。字摩詰。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縣),其父遷家蒲州(在今山西永濟),遂為蒲人。他官終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
生平
王維青少年時期即富于文學才華。開元九年(721)中進士第,為大樂丞。因故謫濟州司倉參軍。后歸至長安。開元二十二年張九齡為中書令。王維被擢為右拾遺。其時作有《獻始興公》詩,稱頌張九齡反對植黨營私和濫施爵賞的政治主張,體現了他當時要求有所作為的心情。二十四年(736)張九齡罷相。次年貶荊州長史。李林甫任中書令,這是玄宗時期政治由較為清明而日趨黑暗的轉捩點。王維對張九齡被貶,感到非常沮喪,在《寄荊州張丞相》中說:“方將與農圃,藝植老丘園。”表示了歸隱之意。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場。開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選,天寶中,王維的官職逐漸升遷。安史亂前,官至給事中,他曾說:“既寡遂性歡,恐招負時累”。一方面對當時的官場感到厭倦和擔心,但另一方面卻又戀棧懷祿,不能決然離去。于是隨俗浮沉,長期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他原信奉佛教,此時隨著思想日趨消極,其佛教信仰也日益發展。他青年時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后一度家于終南山,后又得宋之問藍田輞川別業,遂與好友裴迪優游其中,賦詩相酬為樂。天寶十五載(756)安史亂軍陷長安,玄宗入蜀,王維為叛軍所獲。服藥佯為□疾,仍被送洛陽,署以偽官。
王維的名言
1、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王維
2、弄風驕馬跑空立,趁兔蒼鷹掠地飛——王維
3、有如免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王維
4、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王維
5、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
6、人情翻覆似波瀾——王維
7、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王維
8、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王維
9、向北望星提劍立,一生長為國家憂——王維
10、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王維
11、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
12、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王維
13、古墓成蒼嶺,幽宮像紫臺,星辰七曜隔,河漢九泉開——王維
拓展:
優秀作文:詩仙·詩圣·詩佛
如果讓我舉出唐代三位最偉大的詩人,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李白、杜甫和王維。說來有趣,這三個人恰恰非常典型地代表了中國古代三種不同的哲學思想。李白代表道家,被稱為“詩仙”;杜甫代表儒家,被稱為“詩圣”;而王維則代表了禪宗,被稱為“詩佛”。
這三位詩人的作品的確是風格迥異。李白的詩大多意境開闊,思接千里,正是“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頗有點神龍不見首尾的意思,很得老莊浪漫主義的真諦。“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這不是活脫脫一個莊子版的李白嗎?這和莊子筆下那個“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的神人不是有幾分神似嗎?實際上,李白的思想確實受了道家的熏染,唯其如此,他的詩歌才能如此豪放、浪漫、大氣。這種感覺不是作者苦心營造出來的,而是他骨子里散發出來的,是學也學不來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試問,除了李白,誰還能描摹出如此氣勢磅礴的流水?相比之下,恐怕連“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的洞庭之水也稍遜一籌吧。除此之外,李白的思想中還有一點“空”的觀念,如“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又如“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這恐怕也與老莊“遺世而獨立”的思想有關。如果要我為李白畫一幅像,我愿意借用《二十四詩品》中的一境:“天風浪浪,海山蒼蒼。真力彌漫,萬象在旁。前招三辰,后引鳳凰。曉策六鰲,濯足扶桑。”也許,坐在龜背上在大海中洗腳,也是李白所愿意的吧。
而杜甫的詩呢,可以說“字字句句皆是淚”,飽含著濃厚的社會責任感和憂患意識,甚至有一種悲天憫人的高尚情懷。“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是他對家人真摯的思戀;“不寢聽金鑰,因風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是他對政局強烈的.關注;“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是他對國家深厚的感情。如此看來,杜甫真是按照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信條來要求自己了。然而杜甫的仕途是很不順利的,一生潦倒落魄,空有一腔報國熱忱卻無施展之處。直到晚年,他也是顛沛流離,“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可謂晚境凄涼。盡管如此,杜甫也從未放棄他忠君報國的信念,這難道不是儒家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嗎?能夠如此,杜甫也真無愧與“詩圣”的這個“圣”字了。我還想再借《二十四詩品》中的幾句話來描述杜甫:“大風卷水,林木為摧。壯士拂劍,浩然彌哀。蕭蕭落葉,漏雨蒼苔。”此品名為“悲慨”,也比較符合杜甫的儒士氣質。
放下杜甫的沉重,再來談王維的空靈。王維在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的地位是特殊的,他濃厚的禪宗意味給中國藝術的發展帶來深遠影響。王維的境界是“空”的境界。“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多么清幽空寂的所在。然而這里的“空”并不是空無一物,而是生機勃勃。你看,這里有花的開落、月的升移,最妙的是還有鳥的鳴叫。寫動正是為了反襯靜,試問,如果環境不是夠幽靜,誰還會注意到鳥鳴花落呢?進一步說,作者要表現的不僅僅是環境的幽靜,更是賞景之人心的靜定。因為如果用一顆空靈的心去體悟外景外物,那么空境呈空,實境也空;靜境呈靜,動境也靜。這正如天山上的天池,懷著無限的靜定,才能映現出纖塵不染的碧空。這種空的感覺最得禪宗之真味,真的有點“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韻味。王維詩的意境,我想用下面的文字來形容:清澗之曲,碧松之陰。一客荷樵,一客聽琴。情性所至,妙不自尋。遇之自天,泠然希音。
有仙,有圣,有佛,唐代怎能不成為詩歌的巔峰時代呢?
【被譽為詩佛的詩人是誰】相關文章:
詩人徐志摩的詩08-17
詩人舒婷的詩07-21
詩人王勃的詩09-21
唐朝詩人崔顥的詩08-16
詩人與詩詩歌08-04
佛在心中現代詩02-17
我的詩人散文詩08-03
詩人的悲哀現代詩08-02
雜說:詩人的窮與詩05-01
讀福建詩人:離開的詩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