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辛棄疾的生平簡介
辛棄疾是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辛棄疾的生平簡介,希望大家喜歡!
辛棄疾的生平簡介
早年經歷
辛棄疾出生時北方就已淪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贊雖在金國任職,卻一直希望有機會能夠拿起武器和金人決一死戰,因為辛棄疾的先輩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并常常帶著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出自《美芹十論》),同時,辛棄疾也不斷親眼目睹漢人在金人統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時代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因而他有一種燕趙奇士的俠義之氣。
起義反金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在其后方的漢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嚴苛的壓榨,奮起反抗。二十一歲的辛棄疾也聚集了兩千人,參加了由耿京領導的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并擔任掌書記。當金人內部矛盾爆發,完顏亮在前線為部下所殺,金軍向北撤退時,辛棄疾于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命南下與南宋朝廷聯絡。在他完成使命歸來的途中,聽到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義軍潰散的消息,便率領五十多人襲擊幾萬人的敵營,把叛徒擒拿帶回建康,交給南宋朝廷處決(當街游 行示眾,后砍頭)。
步入仕途
在起義軍中的表現,以及辛棄疾驚人的勇敢和果斷,使他名重一時。宋高宗便任命他為江陰簽判,從此開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這時他才二十五歲。
南下地方
辛棄疾初來到南方時,對南宋朝廷的怯懦和畏縮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趙構曾贊許過他的英勇行為,不久后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現出想要恢復失地、報仇雪恥的銳氣,所以在他南宋任職的前一時期中,曾寫了不少有關抗金北伐的建議,像著名的《美芹十論》、《九議》等。盡管這些建議書在當時深受人們稱贊,廣為傳誦,但已經不愿意再打仗的朝廷卻反應冷淡,只是對辛棄疾在建議書中所表現出的實際才干很感興趣,于是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擔任轉運使、安撫使一類重要的地方官職,去治理荒政、整頓治安。這顯然與辛棄疾的理想大相徑庭,雖然他干得很出色,但由于深感歲月流馳、人生短暫而壯志難酬,內心也越來越感到壓抑和痛苦。
現實對辛棄疾是殘酷的。他雖有出色的才干,但他的豪邁倔強的性格和執著北伐的熱情,卻使他難以在官場上立足。另外,“歸正人”的尷尬身份也阻攔了他仕途的發展。使他的官職最高為從四品龍圖閣待制。淳熙七年(1180年),41歲的辛棄疾再次任隆興(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撫使時,擬在上饒建園林式的莊園,安置家人定居。淳熙八年(1181年)春,開工興建帶湖新居和莊園。他根據帶湖四周的地形地勢,親自設計了“高處建舍,低處辟田”的莊園格局,并對家人說:“人生在勤,當以力田為先。”因此,他把帶湖莊園取名為“稼軒”,并以此自號“稼軒居士”。并且他也意識到自己“剛拙自信,年來不為眾人所容”(《論盜賊札子》),所以早已做好了歸隱的準備。果然,同年十一月,由于受彈劾,官職被罷,帶湖新居正好落成,辛棄疾回到上饒,開始了他中年以后的閑居生活。此后二十年間,他除了有兩年一度出任福建提點刑獄和福建安撫使外,大部分時間都在鄉閑居。
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其友陳亮從故鄉浙江永康專程拜訪辛棄疾,兩人于鉛山(yán shān)長歌互答,稱第二次鵝湖之會——辛陳之晤;鵝湖之會后又陸續出山兩次做官。
人生起落
紹熙五年(1194年)夏,辛棄疾又被罷官回上饒,住在瓢泉,動工建新居,經營瓢泉莊園,決意“便此地、結吾廬,待學淵明,更手種、門前五柳”。慶元二年(1195年)春,瓢泉園林式莊園建成。
慶元二年(1196年)夏,帶湖莊園失火,辛棄疾舉家移居瓢泉。同年秋,辛棄疾生平所有的各種名銜全部被朝廷削奪得干干凈凈,在瓢泉過著游山逛水、飲酒賦詩、閑云野鶴的村居生活。瓢泉田園的恬靜和期思村民的質樸使辛棄疾深為所動,靈感翻飛而歌之,寫下了大量描寫瓢泉四時風光、世情民俗和園林風物、遣興抒懷的詩詞。《臨江仙·戲為期思詹老壽》、《浣溪沙·父老爭言雨水勻》、《玉樓春戲賦云山》等等,都是辛詞中描寫瓢泉村居生活的代表作。“青山意氣崢嶸,似為我歸來嫵媚生”(《沁園春·再到期思卜筑》):“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賀新郎·邑中園亭》)。這些詞句表現了辛棄疾對瓢泉山水風物一往情深。
壯志未酬
嘉泰三年(1203年),主張北伐的韓侂胄起用主戰派人士,已六十四歲的辛棄疾被任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年邁的辛棄疾精神為之一振。他先后被起用為紹興知府、鎮江知府等職。第二年,他晉見宋寧宗,慷慨激昂地說了一番金國“必亂必亡”(《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并親自到前線鎮江任職。
辛棄疾任鎮江知府時,登臨北固亭,感嘆對自己報國無門的失望,憑高望遠,撫今追昔,于是寫下了《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篇傳唱千古之作。但他又一次受到了沉重打擊,在一些諫官的攻擊下被迫離職,辛棄疾懷著滿腔憂憤回瓢泉。
開禧三年(1207年)秋,朝廷再次起用辛棄疾為樞密都承旨,令他速到臨安(杭州)赴任。但詔令到鉛山時,辛棄疾已病重臥床不起,只得上奏請辭。同年九月初十(10月3日),辛棄疾帶著憂憤的心情和愛國之心離開人世,享年六十八歲。據說他臨終時還大呼“殺賊!殺賊!”(《康熙濟南府志·人物志》)。朝廷聞訊后,賜對衣、金帶,命其以守龍圖閣待制致仕,特贈四官。紹定六年(1233年),追贈光祿大夫。德祐元年(1275年),經謝枋得申請,宋恭帝追贈辛棄疾為少師,謚號“忠敏”。
抗金愛國
辛棄疾從小就立下抗金愛國的大志,他曾自豪地說,“我要用詞罵盡天下的賊”。他22歲在濟南2千人起義抗金,23歲帶領50騎于5萬金兵中活捉叛將張安國,押回南宋朝廷治罪。他不僅有武功,而且有謀略,26歲進奏《美芹十論》,31歲進《九議》等,展現了他天才的軍事韜略。辛棄疾一生堅決主張抗金,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采納。
反貪愛民
辛棄疾胸懷大志,卻不能馳騁沙場,在他的政治思想中,一個重要的思想,就是“以民為本”。成為地方官后的他,開始了反貪愛民的歷程。他在上疏《美芹十論》中強調:“自古天下離合之勢常系乎民心,民心叛服之由實基于喜怒”。辛棄疾33歲調任滁州知州,主持一州的大政,到任巡視,看到老百姓在斷垣殘壁之間,蓋草為爐,墊蘆葦為床,食不飽腹,衣不蔽體,看了很心酸,說:“滁州百姓如此困苦,是地方長官的過錯,我決不能推卸職責”。辛棄疾在進奏《論盜賊札子》中,建議朝廷:“當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實有余則自不為盜”。到湖南任上后,辛棄疾就利用審察利器,舉報了湖南路所屬桂陽軍(相當于州、府行政級別)知事趙善玨昏庸貪濁,將百姓租稅所折銀兩中飽私囊之案,趙善玨被特降一官放罷。
贈濟救災
淳熙七年,江西大旱,引發嚴重饑荒,辛棄疾臨危受命,從湖南調往江西,任隆興府(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撫使,擔負起救災使命。到任后,辛棄疾號召官民推舉有真實才能的人,根據自己的情況向官府借貸錢物,去別處購買糧食,等到他們運回買來的糧食時,約定月底到城下銷售,限期一月將本金歸還,官府不收取利息。于是運糧的船只接踵而來,糧價很快降了下來,百姓賴此得以度過饑荒。當時的信州也發生饑荒,但是信州錄屬江南東道,不在辛棄疾賑濟范圍之內,信州知事謝源明向辛棄疾乞糧救助,辛棄疾的幕僚官員不同意,辛棄疾則說:“同樣都是朝廷的子民,為什么不救助呢?”于是將十分之三的賑濟糧給了信州,信州的百姓得以度過饑荒。
辛棄疾的簡介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濟南人,南宋時期偉大的愛國詞人,一生以英雄自許。其稼軒詞充分體現了他的英雄抱負,襟懷磊落,慷慨淋漓,但都體現了難以抑制的愛國激情,辛棄疾的這類詞往往蘊涵著英雄壯志南酬的悲憤。
他隱居江西長達二十年之余,在這漫長的時間里創作了許多關于農村生活和田園風光的農村詞,為賦閑生活中的稼軒詞開創了別居一格的風格。但要他把愛國雄心收斂起來,和悠然自得的生活融在一起,也非易事。長期的隱居生活,使他在思想感情上接近自然、清新、樸素的風格,如《鷓鴣天、游鵝湖、醉書酒家壁》:“春入平原薺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鴉。多情白發春無奈,晚日青簾酒易賒。閑意態,細生涯,牛欄西畔有桑麻,青裙縞娩誰家女,去趁蠶生看外家。”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田園風光詞。
“春入平原薺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鴉”兩句,把農村寫得恬靜而又有生機勃勃。有種清新自然的氣息,白色的薺菜花開滿田野,土地耕好了,又逢春雨,群鴉在新翻的土地上找食。正如杜甫《春夜喜雨》的詩中一樣,“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很簡單的幾筆,卻像畫里一樣,把鄉村的田園風光擺在了讀者的面前。前一句還寫自然之景,后一句則寫了人、勤勞的農民已經春耕完畢。春雨一過,春耕不是即將開始了嗎?然而,接下來的兩句,作者心情卻急轉直下。“多情白發春無奈,晚日青簾酒易賒”,萬種的愁緒染白了頭發,這樣生機勃勃、萬象更新的春天怎能耐何了作者的惆悵。只好到村邊的小酒店去飲酒消愁了。“多情”二字寫的很好,但卻是一種帶有枯味的憂傷,讓讀者深切地感受到了作者當時無可奈何的情緒。詞人的愁緒何在呢?從這首詞的小序我們不難看出:“游鵝湖、醉書酒家壁。這兩句透露了協機。這時期,作者剛剛被罷免官職,不得不退隱田園。當時他僅僅四十幾歲,以一個中年人的精力,怎能耐得了清閑雅致的生活?作者閑游,面對春意融融的春天,聯想到自己的遭遇,并不能平息,不為重用的苦悶,難以化解英雄虛度時光,無計報國的憂憤。縱然面對青山綠水,鳥語花香,苦悶心情也不能完全消失,而這時卻偏偏早生華發!作者寫得很精妙、傳神,“以樂景寫苦悶,以苦悶寫樂,倍增其哀樂”。此時,作者的心境,遭遇頗令人同情。“閑意態,細生涯,牛欄西畔有桑麻,青裙縞娩誰家女,去趁蠶生看外家。”寫了又是一番農村的景致:村民悠閑自在,生活過得很有趣意,牛欄的旁邊空地上種滿了桑麻。春耕剛結束,新蠶即將出生……不知誰家的年輕媳婦,穿著白衣青裙,趁著閑暇趕著去走娘家。這里的幾句寫景則是近處落筆。
一個“閑”字,一個“細”字、一個“有”字、一個“趁”字,寫出了農村生活的閑適也古樸。然而作者越是寫得閑適、古樸,讓讀者更加聯想到“多情白發春無奈,晚日青簾酒易賒”所包含的焦慮和煩悶的情緒。看起來作者并沒有寫自己,而是著力描繪一個“無我之境”,實際上我“盡在其中”。作者苦悶復雜的失意之情,被這閑適之景映襯得更加突出了。
說到這里,我們會對作者當時的心情感到疑惑,作者既然喜歡農村,喜歡農村的田園風光,為什么還要借酒消愁呢?按理說,作者的這種喜愛也是發自內心的,但更重要的還同京城的統治者相對比吧!作者在另外一首詞中說出了他喜愛農村的原因,他寫道:“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京城里的官場中有的是爾虞我詐,爭權奪利,奸臣當道,作者看透了,對統治者失去了信心。所以,他認為農村純潔、清新。作者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寫道,“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此時的作者充滿了老當益壯的抗金激情。這夢寐不忘的萬里江山,愛國情懷,才是作者真正關心的大事業。而如今,他卻被排擠到農村,過起“閑意態”的生活來,怎能不愁苦呢,所以他不是不喜愛農村,但農村的生活太恬靜、安逸,遠離朝野,遠離抗金前線。他不是不喜愛春天,但春天卻不能給他帶來勃勃生機,帶來新的希望。寫到這里,我們可以這樣說,這首詞寫了作者的苦悶,透過這苦悶,表現了作者的希望,這就是景中所抒之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說:“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此語可謂頗有見地!
辛棄疾的簡介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漢族,南宋著名詞人、豪放派代表人物,在文學上,他與蘇軾并稱為“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代表作品有《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清平樂·村居》等。辛棄疾現存詞600余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斗精神是他的詞的基本思想內容。他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豪放派詞人。
關于更名一事,辛棄疾在抗擊金人的戰斗過程中,將原字“坦夫”改為“幼安”,旨在效仿西漢大將霍去病之事,也能奮勇殺敵,帶領將士打敗異族侵略。
他出生時北方就已淪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贊雖在金國任職,卻一直希望有機會能夠“投釁而起,以紓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憤”,并常常帶著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出自《美芹十論》),同時,辛棄疾也不斷親眼目睹漢人在金人統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時代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而另一方面,正由于辛棄疾是在金人統治下的北方長大的,他也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規蹈矩的傳統文化教育,如“四書五經”。在他身上,有一種燕趙奇士的俠義之氣。辛棄疾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出生前13年,山東一帶即已為金兵侵占,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率兩千民眾參加北方抗金義軍,次年奉表歸南宋。一生堅決主張抗擊金兵,收復失地。曾進奏《美芹十論》,分析敵我形勢,提出強兵復國的具體規劃;又上宰相《九議》,進一步闡發《美芹十論》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納和實施。在各地上任他認真革除積弊,積極整軍備戰,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職處分,曾在江西上饒一帶長期閑居。光復故國的偉大志向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憤發而為詞,其獨特的詞作風格被稱為“稼軒體”。晚年被起用知紹興府兼浙江安撫使、知鎮江府。在鎮江任上,他特別重視伐金的準備工作,但為權相韓侂胄所忌,落職。一生抱負未得伸展,1207年10月3日,終因憂憤而卒。據說他臨終時還大呼“殺賊!殺賊!”(《康熙濟南府志·人物志》)。后贈少師,謚號忠敏。
作為南宋詞壇一代大家,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
紀念建筑
紀念館
辛棄疾紀念館位于濟南市歷城區遙墻鎮四風閘村南,占地總面積31畝,由紀念館和辛家墳兩部分組成,總建筑面積4000多平方米。建有石坊、六角碑亭、辛棄疾塑像、辛棄疾紀念祠、稼軒詞書法藝術刻石碑廊等景觀以及文物、書畫、民俗、圖片、“一代詞宗”、“義膽忠魂”6個展室。
故居和墓葬
在濟南小清河畔,有一個鄉鎮,名叫遙墻鎮,那就是名聞遐邇的宋代杰出詞人辛棄疾的故鄉。他就是在那里起身,拉起隊伍抗金的。辛棄疾在我國文學史上是一個非常有特色的作家,他不同于一般的封建社會文人,不僅是一位著名的愛國詞人,而且還是一個優秀的愛國將領、民族英雄。
辛棄疾死后葬于江西上饒的鉛山縣永平鎮。辛棄疾墓在鉛山縣瓜山虎頭門陽原山腰。坐北朝南。立于紹定年間(1228—1233),其側驛路旁有稼軒先生神道金字碑。原碑毀墓殘。清代辛棄疾后裔于墓前又立新碑,今亦斑駁陸離,字跡模糊,碑文上行是“皇清乾隆癸卯年季春月重修”。中間是“顯故考率公稼軒府君之墓”。下行是“廿五代玄玄孫囗囗霞溪囗囗囗凌湖囗東山辜染安北囗立”,據考,此為辛棄疾之仲子辛柜之后裔所立。建國后,1959年辛棄疾墓被列為省重點保護文物。1971年和1981年又先后兩次修整。墓系麻石砌就,分四層,頂堆黃土,兩連圍以墳柜。墓高2.5米,直徑2.5米,占51.5平方米。墓道很短,有郭沫若撰并書之挽聯:“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
【辛棄疾的生平簡介】相關文章:
辛棄疾的生平故事10-12
詩人辛棄疾簡介03-01
杜甫的生平簡介09-13
范仲淹的生平簡介03-12
柳宗元生平簡介11-04
吳敬梓生平簡介11-14
賀知章生平簡介12-09
陳子昂生平簡介03-28
蘇轍生平簡介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