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文學家楊炯
楊炯生性耿直,語言尖刻,有持才傲物之短。他在政治上和文學上都是激進的。他的詩也如“四杰”其他詩一樣,在內容和藝術風格上以突破 齊梁“宮體”詩風為特色,在詩歌的發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
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相關信息請關注相關欄目!
楊炯(公元650年-692年),漢族,弘農華陰(今屬陜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詩人。與駱賓王、王勃、盧照鄰合稱“初唐四杰”。唐高宗顯慶六年(公元661年),年僅11歲的楊炯被舉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應制舉及第,授校書郎。后又任崇文館學士,遷詹事、司直。武后垂拱元年(685年),降官為梓州司法參軍。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陽宮中習藝館。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縣令,吏治以嚴酷著稱,死于任所。
楊炯的詩代表作:
《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雕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做一書生。
【翻譯】
戰爭的烽火逼近了京城,胸中的波濤已難以平靜。軍令頒發將帥奉命出征,鐵騎滾滾包圍了敵方龍城。大雪使軍旗上的`繪畫模糊不清,呼嘯的寒風雜伴著戰鼓之聲。寧愿做一名卒長去沖鋒陷陣,也勝過我這樣的一個書生。
《戰城南》
塞北途遼遠,城南戰苦辛。
幡旗如鳥翼,甲胄似魚鱗。
凍水寒傷馬,悲風愁殺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黃塵。
【翻譯】
詩歌雖然以征戰者的口吻講述了遠征邊塞的軍旅生涯,但已不同于漢樂府中的《 戰城南 》那樣寫得血流成河、慘不卒讀了。詩中的主人公在敘述戰爭時,豪情滿懷,信心百倍,充滿了勝利的希冀。詩的格調雄渾激越,洋溢著濃烈的愛國之情。
《西陵峽》
絕壁聳萬仞,長波射千里。
盤薄荊之門,滔滔南國紀。
楚都昔全盛,高丘 望祀。
秦兵一旦侵,夷陵火潛起。
四維不復設,關塞良難恃。
洞庭且忽焉,孟門終已矣。
自古天地辟,流為峽中水。
行旅相贈言,風濤無極已。
及余踐斯地,瑰奇信為美。
江山若有靈,千載伸知己。
《有所思》
賤妾留南楚,征夫向北燕。
三秋方一日,少別比千年。
不掩嚬紅樓,無論數綠錢。
相思明月夜,迢遞白云天。
【翻譯】
李賀這首《過華清宮》同上一首一樣,也是一首嚴謹的五言律詩。它主要刻畫的是華清宮今日之冷落蕭瑟,且追述了華清宮清寂冷落的開端,其冷落之原因也不言而自見前人曾云:“ 詩貴有含蓄不盡之意,尤以不著意見聲色故議論者為最上。”前人又云:“詩文要含蓄不露,便是處。”這也就是“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李賀這首詩是得含蓄妙處的佳作。